新会计制度改革下医院预算管理研究
2022-02-06祝卫娜莱阳市人民医院
文/祝卫娜(莱阳市人民医院)
2019年1月新会计制度实施,相比过往的财务管理制度,本次改革的重点是以“双制度,平行记账”为主[1]。医院在财务工作中,会计人员需具备财务会计及预算会计的双重素养,涉及医院现金收支业务,均要财务会计及预算会计进行平行记录。通过双制度组合及分离的会计工作方法,对医院资金合理管控,反映医院的预算执行情况,以报告的方式将预算结果发送给管理部门,便于管理层决策,以此构建起闭环财务管理系统。在新会计制度落实过程中,医院应当对资源合理配置,确保医院收支平衡,实现医院的战略发展目标。
一、新会计制度对医院预算编制的影响
(一)完善预算管理系统
根据新会计制度的改革标准,医院应当实施收付管理及权责管理平行机制,财务部门需要编制预算报告及决算报告,并对医院的财务运营体系综合分析[2]。受到会计体系变更的影响,医院预算工作也要适当调整,据新会计制度的改革目标,确保预算体系框架的合理性,并以医院战略为导向,制定财务预算及资金收支平衡的部门预算编制工作。
(二)完善编制内容
医院新会计制度转型期间,在经济业务开展中,涉及现金收支业务,需要财务会计及预算会计分别记录,将会计工作成果体现,根据预算报告结果对决算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实际运营中的不足。预算会计及财务会计应当保持一致的记录,一旦发生记录偏差需及时查询原因,以此降低徇私舞弊的行为。医院在预算编制工作中,结合新会计制度的要点,完善编制相关内容,包括资金来源及经济支出等相关项目,并提升预算执行力,落实资金监督及管理全过程,将预算结果落到实处。
(三)促进医院预算信息化建设
新会计制度实施较为复杂,医院需要对既有的财务系统进行调整,针对现代化信息技术及医院业务情况更改系统内容,便于落实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工作,通过财务管理模式改革,生成符合规定的财务信息及会计信息。
在会计信息系统优化期间,医院应当对内部经济管理需求进行分析,达到会计及预算融合的目标。将预算管理系统及新会计核算融合,有利于理清预算事项,促进监控工作的顺利进展。
二、新会计制度下的医院预算编制问题
(一)编制内容不全
新会计制度下的医院管理中,应当明确收支部门预算管理模式,并对现金进行合理管理,将现金管理纳入系统中。会计财务管理期间,需要根据现金收付情况进行核算,并根据实际运营情况编制预算,提升医院对现金收支的关注度。
在实际分析中,医院预算编制工作中存在轻视预算收入的情况,医院关注财务预算活动,若医院现金流预算关注度不高,无法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真实性,甚至对医院的经营战略产生影响,导致医院的经营战略规划无法落到实处[3]。医院在预算编制工作中,涉及医疗业务收入,但并未落实到各个科室中,使日常收支工作开展比较混乱,部分科室存在多收患者医疗费问题。
(二)编制方法不合理
医院多数项目与收支相关,常规会采取增长率及基础组合的方式完成计算,财务人员做好增量预算编制即可。该预算模式相对简单,以医院过往一年的决算结果为基础,结合预算情况,探究过往的收益,并做好新一年的增减编制。增量预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弊端,预算制度缺乏合理性及针对性,只能将医院资金合理分配到各个科室,并未细化到具体的指标[4]。个别科室在预算申报过程中,内容上只增不减,对医院的资金利用率产生影响。尤其是科室一直存在的项目,部分项目预算不合理,对医院的预算成本控制产生影响,若采取不科学的编制方法,将导致医院的资源大量浪费。
三、新会计制度改革下医院预算管理策略
(一)细化预算编制项目
据新会计制度的改革要求,医院应当落实权责机制及收付制度,构建平行运行体系,完善医院的财务编制报告内容,尤其是预算报告及决算报告,管理人员根据预算报告及决算报告执行情况,探究医院的运营状态。受到财务管理体系改革影响,医院过往的预算工作也会发生变化,财务管理人员应当适应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工作变化,明确自身在工作中的问题,并落实双体系的框架,以医院战略为导向,开展财务预算及资金收支平衡编制工作。医院在新会计制度下开展经济业务,若出现现金收支项目,应当以财务会计及预算管理为基础进行分别记录,将会计的记账功能体现,并编制决算报告及预算报告。根据记录内容的完整性,医院在预算编制期间,根据新会计制度的计量要求,完善相关的预算编制内容,包括资金来源及经济支出项目分类等,提升预算编制工作的执行力,落实全过程监督及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为满足医院的财务管理要求,以新会计制度为基础,在满足医院财务管理系统调控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报表。报表项目设置应当兼顾医院及行业基本特点,从而体现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满足我国医院的发展要求。
(二)改善基础核算方法
医院日常运营过程中,会涉及职工的薪酬问题。在职工薪酬支付期间,分别支付在职职工及离退休职工、临时工等人员的工资。医院会计核算涉及较多的单元,内容比较详细,一旦工作出现失误,将影响会计工作质量。医院在运营期间会涉及一些科研项目,此类项目均会调取医院的资金或者申请政府补助,在明确具体的科研项目后,财务部门将款项拨付,其中需要对资金来源及成本单元综合计算[5]。新会计制度具有双基础特点,在财务管理期间,通过平衡记账模式,分别在财务会计系统及预算系统中做好相关的记录,以此满足新会计制度的工作要求。我国多数医院的薪酬业务是对本月的工资进行计算,并定期发放工资,一般是每个月的初期或者月中,使财务管理中的会计工作存在确认时间差。在同一月份,医院的财务结余金额与预算金额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值,但综合本年度的预算金额及结算金额进行分析,差异不明显。在发放工资过程中,预算会计需要明确其中的信息,并再次进行核算,才能发放工资,以免工资发放失误,这也增加了医院会计制度改革的难度。若想改变会计核算工作现状,需要让财务人员充分了解新会计制度的内容,以改变权重的方式完成薪酬计算。医院过往的会计制度中,会计核算的基本条件是收付实现制,目前的经济环境下,过往的收付实现制无法实现医院预算管理目标。为确保权责发生制融入医院预算管理体系,保证政府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并降低医院的资金运行风险,应当保证医院的流动资金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医院也要根据现行的财务工作制度,对财务系统进行改革,匹配对应的财务信息。现行的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强行引入权责机制会滋生比较多的问题。对此,针对权责发生制的引进情况,医院已经开始积极展开财务管理工作改革,在预算管理工作改革过渡时期,医院应当结合业务运行情况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修正,权责发生制度修正后,使医院的收支更加平衡,达到相关的预算及决算管理目标。
(三)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从我国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角度出发,部门预算及集中收费两个板块涌现出比较显著的问题,此类问题均要引起关注。在新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医院面对的常见问题是预算编制比较粗糙,若想对预算编制进行改革,应当关注基础财务信息管理。医院应当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并建立预算数据库,提升预算编制的效率,并编制预算定额标准,提升预算部门的管理质量。分类分档定额标准在中央及地方实施,但我国各个地区的改革形势不平衡,导致此项改革的成果并未在部分地区的医院体现。医院财务管理部门将重心自业务改革过渡到财务改革上,通过新的支付收益改革制度,改变过往发展中的弊端,减少医院运营期间的财务风险因素。并通过审计的方式发现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面对的预算风险。新会计制度中明确预算收入及预算支出、预算结余等多个方面的要素,并编制相关的预算会计报表,对核算的具体项目有明确的要求。医院应当明确现阶段的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的意义,满足权责发生制的工作条件,使财务管理人员做好预算收入及决算支出,结余资金等管理工作。财务部门使用改革后的预算编制报告,便于管理人员了解到各项业务收支情况及现金流。在预算信息系统中,通过现金流及预算财务收支分析报告,明确各个科室对应的指标,并确定基础考核项目。政府的财政补助要纳入财务信息系统,统一对补助进行编制,需要补助的部门可向医院管理层发出申请,管理层根据科室设备购入及财务编制工作,保证收支增减的合理性。医院也要制定明确的预算目标,在执行预算时监督项目执行情况,避免发生超出预算的行为。医院实际预算编制期间,应当明确战略发展目标,并制定年度收支计划,将计划融入预算目标中。此过程中,不仅对预算年度医院发展规划及业务目标等进行分析,也要结合新医改的要求完成宏观调控,探究竞争对手的情况,达到战略规划及调整目标,也要实施编制预算内容调整,构建起完善的指标体系[6]。若医院的收益较为稳定,通过零基础预算或者增量预算等方法完成编制,若医院的收支项目种类众多,且变化较大,根据支出的性质,选择相关的编制模式。
比如,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及经费支出等,根据去年的数据,对相关的数额进行调整,并将医院新增的人数及工资计算在内,保证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及可行性。针对培训费及交通费、差旅费等,应当坚持节约原则,以定额管理模式编制。医院结合滚动编制模式,对预算目标进行调整,并根据医院财务经营情况,制定长期的预算编制计划,强化各个科室人员对经营情况的认知,并积极跟进预算执行情况,确保预算结果与决算结果保持一致。
(四)升级医院财务信息化系统
在医院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需体现医院内部各个经济资源的综合利用情况,对资金的分配及使用情况以客观的指标呈现,并结合医院的特点,建立预算管理体系。全面预算管理对医院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不同预算管理责任中心均要明确自身承担的责任。对此,构建起完善的领导机构,只有领导层对预算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促进医院预算管理水平提升。医院预算编制作为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领导层的大力支持对促进财务管理工作进展具有重要意义。各个业务科室与职能部门也要积极合作,提升预算编制的工作效率。
在整个预算管理体系构建期间,编制的基础是把握核心内容,医院健全组织体系,院长作为带头人,带领财务部门及业务部门,构建起预算管理委员会。
根据各个部门的工作情况,制定预算管理目标,在科室领导的带动下,划分责任中心,明确每个人的责任,科室主动承担起预算需求的数据,并由财务部门进行控制。根据新会计制度的基本要求,医院建立双报告系统,反映医院的收支情况。在报告系统中,除财务相关数据外,也要提供医院的成本支出、医疗服务等项目,以预算考核指标为基础,对各项经营活动展开有力的监督,并加强考核管理工作。医院也要对财务信息细化系统进行更新,通过先进的技术,便于财务管理委员会通过信息化系统沟通,从预算角度出发,分析信息化需求,保证信息化系统贯彻相关的经营活动中,自预算报销及成本核算角度着手,建立起健全的预算管理体系。此过程中,一旦某项交易涉及会计系统及预算系统,在财务记账期间,使用双分录的模式,保证账务符合实际,为预算执行及考核工作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认识到会计核算需求的同时,应当保证预算编制信息的完整性。通过财务共享报销模式,获得真实性的信息,对数据成本展开有效的记录,达到新会计分录自动化管理的目的。在系统完善期间,预算会计及新会计制度融合会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医院的业务收益随之增高,行政运行支出费用降低。通过信息化预算管理系统的建设,准确计算财务数据,为精准预算编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随着新会计制度施行,医院应当解决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科学化及精细化预算管理,消除过往财务管理中的漏洞,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成果。
医院需根据实际运营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预算编制中的问题,根据新会计制度的特点,对经营流程进行完善,以量化的指标进行考核,顺利编制预算报告及决算报告。通过双报告及双体系的预算架构,将计量信息全部融入项目编制系统中,监督预算目标的落实情况,以编制部门预算为结果加强资金管理力度,并搭建起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使医院在新时期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数据,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
相关链接
医院预算管理办法:
核定收支,医院将全收入包括财政补助的业务收入和各项非财政补助的业务收入与各项支出统一编列预算,报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财政部门核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根据医院的发展计划、财务收支状况以及国家财政政策和财力可能,核定医院的年度预算收支规模。其补助标准要根据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计划,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财力可能,并结合有关医院财务收支状况和业务建设的需要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