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收支与有关财税政策衔接措施分析

2022-02-06于溪红辽宁省林业发展服务中心

品牌研究 2022年27期
关键词:结余财税科目

文/于溪红(辽宁省林业发展服务中心)

事业单位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财务管理能力及水平对国民经济发展质量与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而财税管理又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事业单位财税管理工作仍存在问题,尤其是事业单位收支与各种财税政策衔接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衔接成效,进而影响了事业单位整体财税管理质量与水平。

一、事业单位收支与有关财税政策衔接要求

众所周知,财政对国家治理质量与水平具有关键的影响,随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财政税收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时期,事业单位需要结合最新发展形势来围绕收、支、管、调、防构建健全完善的财税制度。

从当前发展实际情况来看,要想构建完善的财政税收制度,就要立足社会发展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财政税收创新改革举措,进而循序渐进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与水平,进而发挥财政税收体制的作用。对于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应充分发挥收入政策优势,不断优化现代税收政策与制度;对于事业单位支出,应加快预算管理制度创新改革步伐,把握重难点,实现资源的科学优化配置,坚持保压相结合的发展理念;对于事业单位管理,应时刻秉承可持续创新发展原则,全面深入优化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与水平;对于事业单位调解,应最大限度发挥财政收入分配与调控的职能优势,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对于事业单位防控,简言之就是对风险的防控,把握好发展与安全的影响与关系,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来防控财政风险,进而保证财政发展质量与水平,促进事业单位整体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事业单位收支与有关财税政策衔接具体对策

(一)优化事业单位收入确认、记录、计量和有关财税政策的衔接

首先,财政补助收入方面。财政补助收入主要涉及财政拨款,根据有关财税法律和政策要求,不对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进行征税。如,《预算法》明文指出:“事业单位全部收入与支出纳入预算,对应的收入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事业单位在获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经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批复后的预算,根据预算取得由财政部门拨付的资金,根据收入性质设置明细科目;再根据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来设计科目明细并核算。”

其次,事业收入。根据相关规定需缴纳至国库或财政专户的资金,在核准不缴纳至国库或专户的资金必须严格遵循财政部具体规定,特定收入以外的收入应纳入应缴国库款或者应缴财政专户款,再结合款项具体来核算明细。事业单位资金或者经核准无须缴纳至国库的资金,必须根据相关支出功能的具体分类来核算,尤其要对专项资金的项目加强核算,事业单位必须基于业务活动范围来确认收入,针对增值税应税收入必须做好配套。

另外,上级补助收入。需结合实际情况来明确上级补助收入,简单来说,上级补助收入是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的非财政补助收入,应严格遵循相关政策规定来上缴,并根据科目类别做好明细核算工作,确认其为专项资金的诸多事项,并严格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预算法》相关内容来加强统一管理与核算工作。

最后,经营收入。具体指事业单位经营过程中获得的收入,主要涉及经营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等之外的收入。经营收入要遵循事业单位支出功能分类、经营类别等事项来核算明细。相关部门在核算财政补助收入时应明确具体补助科目,确保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能够和会计核算无缝衔接,且能够精准、迅速地完成部门年度决算报表的填报工作,进而不断提升事业单位工作效率与水平。

(二)优化支出确认、记录、计量和有关财税政策的衔接

首先,事业支出。所谓事业支出,就是事业单位在进行业务活动、辅助活动是必需的基本支出、项目支出费用。根据资金性质划分,事业支出可分为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补助支出、其他资金支出三类。那么在划分科目明细时需根据资金性质来具体划分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补助支出、其他资金支出的具体科目明细,还要结合具体情况在每个类别支出下设基本支出、项目支出费用明细,结合《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规定的支出功能分类来核算每个项目的明细,结合支出经济分类来设计款级明细。如果事业单位具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那么如果该单位的经营支出和事业支出中有增值税进项税额,就必须设计“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这一科目,专门核算一次购进并一次性耗用的产品,获得税法规定扣税凭据上必须有标准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等。值得一提的是,“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科目,也要用于核算事业单位一次购进分次耗用,用于生产对外销售的产品、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等购进的存货等按税法规定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具体来说,就是利用存货科目核算购进的存货成本,且利用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科目核算采购存货能够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其次,对于针对附属机构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其他支出的确认,必须严格根据支出内容、《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有关的支出功能分类的具体科目来做好核算工作。而针对其他支出中的资产处置耗费、捐赠支出、利息支出、现金亏损、引进非流动资产形成的费用支出等必须根据项目内容来做好核算工作。而针对无偿调入非流动资产形成的税费支出、接受捐赠形成的税费支出、无形资产与固定资产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等产生的税费支出等必须按照当前运用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将其纳入其他支出项目来做好核算工作。另外,针对事业单位经营支出,事业单位必须对日常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费用数量、金额等进行精准分类,为凸显会计核算配比性原则的有效性,实现对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量化考核、对经营结余的有效管理,当前针对事业单位经营支出的确认应坚持实施权责发生制。经营支出中产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核算,与上文提到的事业单位事业支出中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核算步骤和环节一致,这里不再过多阐述。

(三)优化结转余的确认、记录、计量和有关财税政策的衔接

从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营情况来看,事业单位的结转结余涉及范围广,涵盖了经营结余、事业结余、财政补助结余、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转等诸多内容。从当前我国有关财税政策内容来看,期末,事业单位必须将事业支出、财政补助支出、财政补助收入等本期发生额结转至财政补助结转科目中去。而在年末,需要全面、细致分析本年度财政补助具体明细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将满足财政补助结余性质标准的项目余额要及时转到财政补助结余项目中去。如,根据具体规定及时注销财政补助结余额度、上缴财政补助结余,根据具体注销的资金额度、具体上缴资金额度,根据实际情况计入应返还额度、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项目中。期末,还要将事业单位的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附属机构上缴收入、其他收入本期发生额中的非专项资金收入结转进事业结余,将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附属机构上缴收入、其他收入本期发生额中的专项资金收入结转进非财政补助结转项目。具体来说,就是将事业单位经营收入、财政收入之外的其他收入中的专项资金收入全部及时结转至非财政补助结转项目中去,将经营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其他收入中的非专项资金收入全部结转至事业结余中去。在期末,还要及时将事业单位的其他支出、事业支出本期发生额中的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结转至非财政补助结转项目中去。将事业单位的其他支出、事业支出发生额中的非专项和非财政支出、附属机构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本期发生额全部结转至事业结余项目。期末,还要把事业单位经营支出、经营收入中的本期发生额全部转至经营结余项目。年末,结合本单位本年度经营业务盈亏的实际情况来合理设计分配,若本年度本单位存在经营结余,那么要及时将结余转进非财政补助结余分类项目;若本年度本单位实际为亏损状态,那么可以不进行结转,等到后续经营年度实现了弥补上年度经营亏损后仍存在结余时再转至非财政补助结余项目中。严格按照《企业所得税》法中的相关内容,企业,包括承担纳税义务的非企业型单位在某具体纳税年度出现的亏损应直接用于下一年度的所得弥补,而下一年度的所得无法弥补不足时,应实施逐年延续弥补,但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延续弥补最长时间不超过五年,因此,事业单位经营结余弥补上年度经营亏损的,税前弥补亏损期限应不超过五年,如果因为种种因素导致超过五年时间仍然没有办法弥补经营亏损的,那么就不必在税前弥补,也就是说从第六年开始,事业单位获得的经营结余必须根据《企业所得税法》中的具体规定来精准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

(四)注重提高管理人员综合能力与素养

从事业单位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工作人员综合能力与素养直接关系事业单位收支与有关财税政策衔接的效率与水平,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不仅要全面分析当前实行的财政税收体制,还要遵循审计部门、检查部门的各项要求来开展各项工作,进而实现事业单位中长期发展规划,由此可见,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提升管理人员综合能力与素养至关重要。具体可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提高工作人员准入门槛,每年事业单位招聘时,应注重招聘学历水平高、基层经验丰富、专业对口的工作人员充实到现有的人才队伍中去,增强人力资源综合力量。其次,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再教育,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事业单位各项工作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对顺应互联网发展潮流至关重要,新时期应立足时代发展环境来加强信息化培训,从信息化角度来不断创新和优化各项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效率与水平。另外,要结合时代发展背景、工作实际情况来加强对有关财政税收管理制度的优化和完善,提高财政税收管理制度的有效性、针对性,同时也要加强职业道德素养培训,培养工作人员基于有关财政税收政策变化的角度来分析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打造高质量的财政税收队伍,确保在顺利完成各项财政税收工作任务的同时,也能不断创新和优化管理与服务模式,最终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新时期,事业单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加强事业单位在对收入、支出、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的工作与有关财政税收政策的无缝衔接对于提高事业单位收支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应实时全面掌握有关财政税收政策,通过优化事业单位收入确认、记录、计量和有关财税政策的衔接,优化支出确认、记录、计量和有关财税政策的衔接,优化结转余的确认、记录、计量和有关财税政策的衔接,注重提高管理人员综合能力与素养等方式来全方位、多角度提高事业单位收支与有关财政税收政策的衔接性,不断提高事业单位财政工作质量与水平,最终推动事业单位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关链接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其工作人员与公务员是不同的。根据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精神,事业单位不再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而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还新兴了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和社会资本举办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的明显特征为中心、会、所、站、队、院、社、台、宫、馆等字词结尾,例如会计核算中心、卫生监督所、银保监会、质监站、安全生产监察大队、住房公积金中心等。事业单位分为参公事业单位以及一般事业单位。参公事业单位是指人员使用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参公改革之后的事业单位在省公务员招考中招考,普通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招聘中招考。

宗旨:

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它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

其上级部门多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政府职能部门,其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所做出的决定多具有强制力,其人员工资来源多为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的登记在编制部门进行。事业单位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后,事业单位进行人事仲裁。

对比:

事业单位是相对于企业单位而言的。首先,事业单位包括一些有公务员工作的单位,它们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是一些国家机构的分支。与企业单位相比,事业单位有以下特征:一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二是财政及其他单位拨入的资金主要不以经济利益的获取为回报。

企业单位一般是自负盈亏的生产性单位。所谓“自负盈亏”意即:自己承担亏损与盈利的后果,有一定的自主权。企业单位分为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国企就是属国家所有的企业单位;私企就是属个人所有的企业单位。

猜你喜欢

结余财税科目
多科目训练见招拆招练硬功
高校开设专业的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要求浅析—以法学(类)专业为例
财税政策助推贵州精准扶贫探讨
探讨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
高考“新科目”
从“两会”看财税改革走向
医保基金结余和亏空并存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财税体制创新
对财政结余资金管理的思考
降低医保基金结余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