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企业成本核算优化路径探讨
2022-02-06陈爱迪北京昂瑞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文/陈爱迪(北京昂瑞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电路的产业链主要包括电路设计、生产制造、封装测试三个主要的部分。尽管我们国家集成电路行业发展较晚,但是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加大了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的投入,使相关企业获得了高速的发展,规模逐年扩大,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财务部门的重要工作,成本核算的质量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紧密的关联,但是集成电路企业因为行业面较窄,又属于投入和复杂程度较高的行业,成本核算始终没有明确的方法,因此在成本管理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对企业经营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形成了限制。基于此,针对集成电路企业成本核算优化路径进行探讨,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成本核算概述
(一)成本核算的概念
成本核算指的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以及产品成本进行核算。通过成本核算,一方面可以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进行审核,确认其是否已经发生或者是否应当发生,已经发生的是否纳入产品成本当中,实现对企业经营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的直接控制和管理。另一方面,可以对已经发生的费用依据各种不同的用途进行科学的分配和合理的归集,对各类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进行准确的计算,从而为企业成本管理的高效进行提供准确完整的数据资料[1]。
(二)成本核算的内容
首先,针对成本计算对象所形成的不同类型耗费进行完整的归集和科学的核算。其次,对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进行准确的计算,并核算出应计入当期成本的费用额度。最后,明确成本计算的目标、项目、期间费用等,并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和费用分摊模式,保证各类产品成本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成本核算从本质上来说是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和转换的过程,也就是将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已经发生的各种类型资金耗费依据科学的流程和合理的方法在既定的对象和范围内进行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三)成本核算的要求
第一,准确地划分不同类型费用支出的界限,比如资本支出、收益支出、营业外支出的界限,期间费用和生产成本的界限、本期产品成本和下期产品成本的界限、不同类型产品成本的界限等。第二,依据成本开支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依据成本开支的范围对各种费用进行列支。第三,开展成本核算基础工作。具体内容有:建立成本核算的基础凭证和记录,制定规范化的凭证传递流程;对工时、材料的消耗定额进行制定;规范化定额管理;针对原材料的计量、验收、盘点、保存、领发等进行制度建设;制定结算价格和结算制度。第四,依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科学的成本计算方法,对成本核算目标、费用归集、成本计入流程、计算期限等进行明确。
(四)成本核算流程
第一步,对产品生产制造中的支出进行审核。要依据政府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和企业内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已经出现的各类生产费用支出进行科学规范的审核。第二步,明确成本计算的项目和对象,建立产品成本明细账目。因为企业生产类型存在差异,对于成本管理也具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成本计算目标和项目也具有较大区别[2]。第三步,开展要素费用的合理分配。有关人员要对已经发生的不同项目要素费用开展全面的汇总,编制形成要素费用费陪标,依据用途的不同分配到有关的成本明细账当中。对于确认某一成本计算对象耗用的直接计入费用当中,比如直接材料、直接工资等,都应当列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以及产品成本明细账当中。针对无法确认的费用,要依据其发生的地点和用途开展归集和分配,分别列入“制造费用”以及“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等综合费用的账目当中。第四步,开展综合费用的合理分配。针对计入“制造费用”以及“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等综合账户的各种费用,在月底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分配,并计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目当中。第五步,开展完工产品成本以及在造中产品成本的划分。利用要素费用以及综合费用的分配,对生产经营出现的各种类型费用进行分类,将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都归集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当中,并计入产品明细账目当中。在没有在造品的状况下,产品成本的明细账中所归集的生产费用也就是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当存在在造品的状况下,要将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生产费用依据科学的分配方法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造品之间开展合理的划分,从而对完工产品和月末在造品的成本进行准确的计算。第六步,对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进行核算。通过品种法或者分批法计算得到的完工产品成本就是产品的总成本。如果采用的是分步法,那么需要依据生产流程明细账进行逐步的结转,才能核算得到产品的总成本。利用总成本除以产品的数量,就可以计算出产品的单位成本。
二、集成电路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
一些集成电路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的管理模式较为落后,未能对产品生产的全环节进行成本的核算,将工作中心放在短期利益上,对于产品制造过程中的隐性条件没有进行深入挖掘,也没有做好产品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对于成本核算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使得核算效果不够理想。因为企业管理人员对于成本核算所具有的积极作用缺乏科学的认知,使得企业所建立的成本核算制度不够完善,无法为后续各项工作提供标准依据,进而影响了核算过程的规范性,无法对核算过程中财务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经常出现“偷工减料”现象,造成核算结果缺乏准确性和完整性,无法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精准的财务数据,影响了企业正常的运营。
(二)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不能满足研发核算需求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常态化发展阶段,工业企业呈现出了显著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企业现有的成本核算与自身发展需求出现了不匹配的情况。比如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的创新,产品制造所需的成本在集成电路企业中所占的比例较小,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通常在人工成本中占有较高的比例。而传统核算模式下,通常产品制造成本和生产工人工资当作关键的核算目标[3]。在以往的会计制度中对企业的成本核算进行了说明,提出企业要依据自身生产特点和经营状况选择合理的核算对象和核算方法,在成本核算中给予了企业一定的自主权。然而在新的形势下,现有会计制度缺乏明确规定,没有依据企业成本的变化进行有效的调整,比如没有针对研发人员工资的分摊进行规定。随着企业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工业机器人的使用越来越多,怎样将其维修和使用的成本进行折算也成为成本核算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假如使用现有的成本核算方法,必然会使得某些成本的核算缺乏针对性,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使得会计准则不够合理。此外,某些成本会计核算人员缺乏工作经验,使得成本数据的统计和处理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综上所述,集成电路企业需要对现有的成本核算制度进行完善,对成本核算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
(三)缺乏有力的核算监督机制
监督管理机制的主要职能是为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保障,但是当前许多集成电路企业没有建立科学完善的成本核算监督管理制度或者制度落实力度不够理想,使得成本核算各项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容易出现混乱的情况,影响了企业成本核算效用的发挥。针对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主要是因为企业管理人员和成本核算工作人员未能依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市场变动情况对制度进行调整,造成制度无法满足成本核算模式的发展要求,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不相匹配,从而对成本核算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产生了不利影响[4]。同时,企业没有形成良好的内部监督管理氛围,未能建立科学的奖励和惩罚措施,使得监督管理人员在履行岗位职责时积极性较差,这些因素都对企业监督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形成了制约。
(四)成本核算信息化程度不高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技术已经在集成电路企业中获得应用,不但为工作人员提供了便利,而且使数据处理更加准确和完整,通过数据信息的快速分享和调用,财务人员能够对数据中的深层次价值进行挖掘,从而为企业制定经营战略决策提供支持。但是,当前许多集成电路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信息化系统,硬件设施较为落后,系统安全性有待提升,经常受到病毒或者黑客的侵入,信息泄露问题时有发生,影响了信息化系统应用效果的发挥。此外,一些集成电路企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引入缺乏重视,未能对成本核算人员进行定期的计算机系统有关理论知识和操作实践的培训,使得他们在系统出现问题时束手无策,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三、集成电路企业成本核算优化路径
(一)明确成本核算重点,健全成本核算制度
集成电路企业要加强对成本工作的重视,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成本核算有关知识的定期培训,使他们正确地认识到成本核算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为成本核算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环境基础。企业要依据自身的发展状况、经济情况、市场环境变化等对现有的成本核算制度进行优化,并积极地收集有关工作人员提出的参考意见,从而使成本核算制度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各项工作当中。同时,企业要对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开展核算,从而保证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企业管理者对经营战略进行调整提供依据。
集成电路企业制造成本的降低对于企业的竞争力的提升具有直接的影响,决定着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取能力。但是在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主要用来进行对外损益表的编制,并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全面的评估,这些成本在集成电路企业运营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不大,而研发成本、管理成本、数据维护成本、售后服务成本等所占的比例更高,特别是集成电路企业的生命周期不长,通常采用小批量试制的生产模式,需要在售后维护中投入大量的资金成本,所以在对集成电路企业成本进行核算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管理、售后、研发、数据维护等环节费用的核算,将售后环节产生的费用均摊到产品当中。
(二)建立基于大数据的成本核算体系
首先,要对作业成本法的具体流程进行调整和优化。选择作业成本法对集成电路企业成本开展核算的过程中,要将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细化为不同的作业成本中心,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可以从工业级大数据角度对作业成本中心开展科学的划分,将作业成本中心细化为经营数据、生产数据、研发数据、售后服务、数据维护、外部信息等不同的作业成本中心,然后依据各个生产流程中数据之间的关联,将成本费用分摊到不同的作业中心[5]。同时,在对成本开展核算时,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数据成本进行全面的收集和准确的分析,从而为企业制定经营战略决策提供依据。其次,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一方面,集成电路企业要依据成本核算制度的内容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逐步建立完善的考核责任体系。另一方面,集成电路企业各个部门之间要加强协作,主要的任务是对不同部门在成本核算过程中的具体责任进行明确,为企业成本管理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最后,要提升企业成本核算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集成电路企业对成本进行核算的过程中,财务人员要积极参加有关知识的培训,深入生产流程一线,对有关的环节进行了解,全面熟悉企业生产环节中的各个流程,从而在成本核算时可以将产品制造中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进行科学分摊。此外,企业要组织会计师进行专项培训,使他们将会计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从财务视角对生产流程进行审视,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风险问题,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6]。
(三)健全核算监督管理机制
集成电路企业要依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实际需求,积极引入先进的监督管理办法,更新监督管理理念,对现有的成本核算监督管理机制进行优化。为了保证企业监督管理的力度,要从制度层面进行激励和奖惩措施的构建,从而更好地对监督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比如对于监督管理任务执行情况较好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在监督管理过程中没有履行自身岗位职责的员工要给予处罚,充分激发监督管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企业内构建起良好的监督管理氛围,使监督管理人员都能够认清自身的岗位责任并及时落实,在日常工作中约束自己的行为,为成本核算工作的高效进行提供保障。
(四)推进成本核算信息系统建设
集成电路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通过硬件设施的引入和软件系统的升级,使信息化系统得到完善。企业要在系统中设置好各种有效的杀毒软件,有效抵御外部黑客和系统病毒的侵入,以免企业重要数据遗失和泄露,为成本核算信息化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同时,集成电路企业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入,通过外部人才的招聘和内部员工的培训,使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为企业开展成本核算工作的有序进行奠定人才基础,从而在成本核算信息化系统出现问题时,有关人员能够及时制定出应对策略,避免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7]。集成电路企业通过成本核算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可以为经济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供保障,使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从而推动企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四、结语
成本核算对于集成电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国家经济转型和市场环境变动的大背景下,集成电路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风险,因此,企业需要对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对管理手段进行持续的优化,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企业要加强对成本核算的重视,积极进行制度的调整和创新,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为企业良性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