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大学生价值观引领
2022-02-06□王琰常华
□王 琰 常 华
青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高校作为青年价值引领的重要阵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是危机也是大考,是挑战也是磨炼,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是高校当下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疫情下大学生价值观引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意识形态工作面临巨大冲击。在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中,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得到了充分检验和展示,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效率极大地提振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但与此同时,在这一特殊时期,社会上、网络中多种观念密集碰撞、集中表达,多种思潮激烈交锋、集中展现,堪称前所未有[1]。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大众观点和言论被迅速放大、传播,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舆论和社会影响。大学生是新媒体阵地最主要的实践者,各大思潮的合流渗透、各国的文化输出正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面临很大的挑战。
(二)疫情防控是最生动而深刻的教科书。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其价值引领的效能高低取决于大学生的主体感知和价值实践。价值引领的低效往往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过于空洞、落后,缺乏针对性和可读性;思想教育的形式过于刻板、老套,缺乏时代性和吸引性,难以走进大学生的内心深处,引发大学生的共情和共鸣。此次突如其来的疫情,每个人都身处其中,没有一个人是旁观者。高校应牢牢把握特殊时期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把疫情防控作为最生动而深刻的教科书,重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建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载体、助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践,从而提高大学生价值引领的效能。
二、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引领需要把握的两个重点
(一)尊重学生主体,获得学生认同。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应该突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为目的”,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不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不能获得教育对象的认同,那么其价值引领效能将大打折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思路,要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更要关心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尤其是疫情比较严重的中高风险地区学生。一是要密切关注疫情防控下学生的思想动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二是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要认真研究学生在线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疑惑;三是要强调管理即服务的理念,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实际,力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总之,要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了解学生发展需要,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增强阵地意识,把握舆论风向。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疫情防控期间,应对当前的复杂形势,关键在于占领宣传思想阵地。一是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阵地,集中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抗击疫情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号召学生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升思想理论水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课堂阵地,运用好抗“疫”现实题材,加强课程思政。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疫情微课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倡导生态文明,厚植人文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三是基层党组织阵地,开展线上党课、主题党日,保证党支部组织生活不断线。充分发挥党支部的育人功能,在教育管理党员和广大学生中提升基层组织的政治领导力和思想引领力。
三、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价值引领的建议
(一)重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建构,贴近学生心理和社会现实。高校大学生正处于思考人生的起步阶段,面对多种新思想、新观念、新诱惑、新挑战,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表现为对未知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渴望,同时内心又充满冲突和矛盾,在这样的情形下,如何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新内涵,需要重组其内容建构。当大学生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能够引领人生发展、促进人格养成的时候,他们的接受程度就会大大提高。疫情防控期间,战无不胜的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力量时刻震撼着我们的视听,激励我们共克时艰、砥砺前行。弘扬中国精神的一线抗“疫”英雄事迹、彰显中国智慧的中国方案、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国硬实力和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都将成为大学生价值引领的宝贵素材,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效能,完成好这场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载体,提高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应体现在活动设计、组织实施、学生实际参与度等各个方面,且重点是学生的参与和吸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载体,主要是由“教师灌输式”向“师生互动式”转化,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例如,引导学生发现疫情防控中的和自身相关的专业知识,寻找服务社会发展的专业支撑力和学科推动力,增加学生专业认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利用课题组、工作室等空间载体建立兼有价值引领和科研攻关双重作用的“师生共同体”,师生共同深度参与,共同讲好科学故事,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强化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三)助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践,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大学生思想价值引领应具有更为强烈的实践指向,不能止步于知其言、明其理,更应关注实践层面的以知促行,知行合一。引导青年大学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引导党员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青年大学生要遵规守纪,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要言行一致,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要携手抗疫,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要主动作为,为抗击疫情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积极投身到线上、线下的防疫志愿服务工作中。
四、结语
总的来说,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大学生价值引领应准确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特殊时期大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展开,站好阵地,筑牢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根基。要结合疫情防控找准突破口、把握着力点,丰富教育内容,创新形式载体,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同时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不断拓展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