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退役复学大学生适应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2022-02-06陈莉萍李远丽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2期
关键词:复学校园生活学业

□陈莉萍 李远丽

近几年来,广西农业技术院校每年的退役复学大学生人数呈现出递增趋势,如2019年退役复学学生73人、2020年退役复学学生共81人等。这些学生普遍存在一些适应性问题,对这部分学生的引导与疏导,成为高职学生管理的重要工作项目。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帮助退役复学大学生适应校园生活、继续学业,也成为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思政教育的一个研究方向。基于现有实践调查结果,退役复学大学生普遍面临着与校园生活脱节、难以融入班级继续学业等问题,虽具有一系列的良好品格,但复杂人际关系面前犯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针对退役复学大学生队伍的特征,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从学业规划指导、校园生活指导、专业教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等入手,引导退役复学大学生重新适应校园生活、继续学业。

一、高职院校退役复学大学生面临的适应性问题

为明确高职退役复学大学生面临哪些适应性问题,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法、走访调查法以及个别访谈法等,在广西区高职院校发放问卷,收集退役复学大学生的现状及其发展情况,共发放20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181份,回收率为90%;走访广西区内若干所高职院校,了解各个高职院校中该群体的现状和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和措施;通过了解个别访谈,特别是部队立功或者获得嘉奖的同学,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获得他们成长成才的方法、途径。最终,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职退役复学大学生生活、学习质量普遍较低,51.69%的退役复学学生对校园生活感到紧张或是怀念军旅生活、完全不适应校园生活,具体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习与交往问题凸显。随着高职扩招、“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退役复学大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较大。一是学习比较吃力,63.54%的复学学生表示之前所学的知识已经忘得差不多了,需要补习,且46.96%的复学学生表示自己很难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在学习时对于专业知识学得比较吃力,虽然性格与意志力在从军过程中有所提升,但面对学习问题依旧缺乏正确的挫折认识与足够的心理准备,很容易放弃专业学习。二是人际交往存在障碍,21.55%的复学学生表示与新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存在隔阂,30.39%的复学学生觉得自己安于现状自我满足不思进取、38.12%觉得自身盲目跟风对自己的发展缺乏正确认识。不同于未从军的高职生,退役复学大学生年龄普遍更大一点,两年的部队生活磨砺其心志的同时,也使得他们脱离了外界日新月异的环境,退役复学大学生与其他高职生缺乏共同语言。

(二)个人调适失衡。这种调适失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角色定位存在冲突,二是对成功的渴望和恐惧影响较大。41.44%的退役复学大学生,选择了“身份转型存在认识错误”这一选项,这充分说明了退役复学大学生未能客观地看待自我当前所扮演的角色,33.15%的退役复学大学生觉得生活节奏不适应、23.2%的学生觉得心理上难以调适、50.83%的学生对未来发展比较迷茫。两年的时间内从大学生到军人再回到大学生,很容易让他们对自身的角色定位感到迷茫,难以快速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心理状态。由于身边缺乏朋友也会感到比较孤单,在个人情感、心理调适上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学业压力比较大,使得他们不大适应校园的生活节奏,与新同学相处存在隔阂,退役复学后心理状态调整较慢。

二、高职院校退役复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

退役复学大学生是高职学生中的典型,他们历经部队的“洗礼”,政治立场比较坚定,意志力、身体素质较强,针对这一群体所面临的适应性问题,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在引导其适应校园生活、重新融入班级,疏导其心理问题、帮助重新定位个人角色。因此,为了顺应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高职院校应在发挥退役大学生优势的基础上,针对其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围绕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加强引导与疏导。

(一)给予更多的关注,注重退役复学服务。设定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小组,负责退役复学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学生管理等工作,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关注与重视。高职院校本身要不断地完善退役复学的相关服务工作,面向退役复学大学设定专门的部门或是工作小组,为其重新融入校园、继续学习进行管理、教学工作的设计与规划,重视其未来发展。如安排职业指导教师,帮助退役复学大学生制定职业规划,引领其关注自身的生活、学习,基于自身现有优势寻找适合自身的职业规划,从而适应校园生活、适应社会发展,拥有更好的未来。

(二)立足于学生管理,主动帮扶。高职院校应组织教师,主动帮扶退役复学大学生适应校园生活继续学业,对于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开展专门的辅导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习辅导联系起来,疏导其学习压力,使得退役复学大学生保持在正常的心理状态下完成学业。如面向退役复学大学生,开设学习交流论坛,定期推送辅导资料、每周末展开辅导课,由思想政治教师与专业教师、辅导员,共同负责学业辅导、心理辅导与思想辅导工作,让学生逐步跟得上教学进度、学得好专业知识,更好地投入校园学习生活之中。此外,成绩评定方面,在复学第一年适当地降低“门槛”,调整部分成绩权重,使得退役复学大学生能逐步适应专业学习,避免在学习上操之过急,导致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下降。如,有必要给退役大学生特殊的奖励,在成绩评定上倾向于照顾他们,提高对退役大学生的重视力度。

(三)鼓励提前毕业,降低社交压力。退役复学大学生相较于普通大学生的年龄偏大、心智更为成熟,在两年部队生活中脱离了外界环境,与普通大学生之间的共同语言较少。为了减轻退役复学大学生由于年龄偏大、人际关系处理难产生的压力。高职院校应针对这一点,将退役复学大学生尽可能地安排到相同宿舍中,或是与同届学生住在一起,增进其与同届学生的交流机会,避免由于进入新班级、新宿舍,加大适应校园、继续学业的压力;还要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其提前毕业——只要退役复学大学生修满学分,就可以提前进入社会,在此基础上对其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既能有效使得他们更为勤奋地学习,也能进一步帮助他们调整角色定位,更好地应对校园中复杂的人际关系,避免由于相处难造成的矛盾。

(四)引领退役复学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将校园内的退役复学大学生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其接受部队优良传统、敢打敢拼的作风、政治立场坚定、意志力强硬的优势,引导其参与到适合自身的工作、活动之中,使得他们在活动、工作上得到锻炼,被师生所熟悉、认可,成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标兵”。例如,让退役复学大学生参与到强化征兵工作中,由其负责每年的征兵宣传工作,开展征兵推进会,进入宿舍、班级、社团等,通过讲自身的部队生活经历,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激励身边人的过程中,全方面地做好征兵宣传、组织工作,使得更多的学生了解征兵政策、向往部队生活,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应征,同时增强退役复学大学生自豪感、荣誉感,帮助其快速融入学校和班集体。

(五)组织退役复学大学生积极参与学院各项活动。为了进一步发挥退役军人的榜样作用、彰显军人风采,高职院校应以退役复学大学生为鼓手,将国防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利用退役复学大学生“现身说法”配合校园广播、互联网、宣传栏等,建立起线上线下网络化的国防教育体系,有效地在校内普及国防知识、增强高职生的国防观念,提高校内学生的拥军热情,增强退役复学大学生参与国防教育工作的责任感;成立军训督察小组,组织退役复学大学生发挥自身的价值,以新生教官、骨干培训教官等身份,进入到各个组织、团体中负责其他学生的军事技能训练工作,让退役复学大学生重拾在部队的训练技能,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引导退役复学大学生积极参加学院各项活动,为学院建设、团体发展贡献力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高职退役复学大学生很难适应校园生活、处理复杂人际关系,存在一系列的适应性问题,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顺应时代的发展,针对退役复学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特征,专门开展退役大学生思政工作,从而更好地教育、引导与管理学生,发挥退役复学大学生的特长,开展高职思想政治教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退役复学后,良好、快速地融入学校生活、融入校园、融入班级继续学业。

猜你喜欢

复学校园生活学业
艰苦的学业
精彩的校园生活
探讨退役复学大学生生活与就业再适应问题的解决路径
校园生活的幸福密码
开心复学
王伟平书记对学院返校复学防疫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指导
爱上劳动,开启幸福校园生活
严把“四关”唱复学大戏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