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
2022-02-06刘凡诗
□刘凡诗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课程育人的主渠道功效,落实所有课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院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促进全体教师切实履行“教书育人”核心职责,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生理学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阐明生命活动的产生机制及内外环境对其的影响,在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验性,非常适合开展课程思政。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将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接受德育教育,这就是课程所承载的知识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双重职责。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已经广泛开展了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通过课堂教学也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积极学习兄弟院校经验,生理学课程组团队通力合作、集智聚力,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摸索出一些可复制经验。
一、生理学课程思政现状
(一)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不够。高职院校历来重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长期以来专业课教师根深蒂固的学科本位思想严重,对思政教育不重视,片面认为育人功效应在思政课中完成和体现的,教师育人责任淡化、课程育人环节缺失。授课过程中,教师对于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感到茫然、无从下手,课程思政元素与知识点的融入略显牵强、固化、生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德医风和医者精神的结合不够紧密,从而导致生理学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被浪费,课程价值引领作用无法体现。
(二)学生认识存在偏差。高职学生大多学历有限、综合素质偏低,普遍重视与工作岗位有较为直接相关性的专业知识,认为学习基础课、思政类课程无益于就业,对于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关系不清、不够重视,以致于思政教育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二、生理学课程思政的现实意义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手段,必然体现出其教育价值。生理学作为医学专业前期学习的基础学科,课程思政的实施有效结合行业特征,从源头上将正确的理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根植于学生心中。通过提升教学团队的思政教育能力、细化课堂教学设计、丰富课程思政资源库等举措,使学生逐渐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尊重生命的人生观和客观辩证看待分析事物的世界观;逐渐形成全心服务病人、全意维护健康、尊重患者人格权利、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仁爱文明的医德医风和严谨求实、奋发进取、探究创新、不畏艰苦、甘于奉献、乐观包容的医者精神,最终实现生理学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生理学课程思政的实践
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思路即基于医卫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能力要求,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德医风、医者精神的课程思政教育主线,深度挖掘生理学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与教学有机融合,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教育。
(一)组建新的教学团队,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组建由生理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及信息化技术支持教师在内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是实现课程思政关键。课程思政的改革中,生理学教师主导课程设计,思政教师发挥专业优势指导和参与课程建设,共同确定课程培养目标、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细化课堂教学目标及思政育人目标。信息技术教师结合思政元素融入点及融入设计,制定可行的思政元素落地方案,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愉悦接受。
(二)创新完善教学设计,高水准融入思政元素。一是基于医卫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能力要求,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德医风、医者精神的课程思政教育主线,深度挖掘生理学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与教学有机融合,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教育。二是深入学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德医风、医者精神的生理学课程思政教育主线,深度挖掘生理学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确定生理学思政教学目标,完善和细化每个章节的教学设计,科学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完善课程标准。三是以课程标准的思政教学目标为指引,细化每堂课的教学设计,从课前导入、课中学习、巩固检测、归纳总结、课后评价等环节精心设计课程思政育人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将课程思政隐性目标承载于课堂显性教学活动,落实每堂课的思政教学目标。例如在生理学理论教学部分,讲授第四章《血液循环》心脏生理时,结合心脏骤停的现象,分析病因及发病机制倡导健康生活的重要性,顺势融入健康中国理念,同时进一步拓展心肺复苏知识链接,融入爱岗、敬业、精业的思政教育。在讲授第八章《肾脏的排泄》肾小球滤过时,结合肾小球滤过膜、有效率过压及肾血流量的讲解,传递一个人的成功除了平台、资源等外在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主动担当的意识,融入自律、自信、主动的人生准则。在生理学实践教学部分,利用学生临床一线岗位体验活动、下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课堂动物实验等环节,精心设计禁烟宣传、艾滋病宣传、尘肺宣讲、无偿献血知识竞赛、知识讲座、世界动物日仪式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主动融入饱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德医风、医者精神的课程思政教育主线,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教育。
(三)提升教学能力,为开展生理学课程思政做好基本保障。任课教师承担着传授专业知识和塑造学生价值观的双重责任,其育人意识、水平与生理学课程思政的实践成效息息相关,这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只有切实提高生理学任课教师的思政理论水平,才能更好地挖掘和开发生理课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悄无声息”融入课程。因此课程思政前期培训和指导显得尤为重要,组织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和讲座,邀请相关专家来院对深入解读“课程思政”,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内涵的理解及思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使教师认识到“课程思政”是对原有知识结构的有益补充,让课堂教学更具节奏感和艺术性,有助于提升专业课的学习效率。以教研活动的形式开展专题讨论、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等活动,搭建生理学教师、思政教师、信息技术教师交流平台,针对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教学方法互动探讨,提升教学团队的思政教育能力。开展校内讲座或课程建设经验分享交流会,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专业学习和思政教育同向并行的理念。
(四)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信息化技术手段助推课程思政落地。基于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引导学生多种渠道、自主开展生理学课程思政学习,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线上线下的全面教育,确保课程思政资源的教与学超越时空局限。利用学习通APP“讨论”版块、微信群、QQ群等加强师生互动、解疑答惑,利用公众号推送课程思政学习内容,丰富学习载体,将价值引领与知识讲解精准融合,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政教育。
(五)注重考核改革,完善课程评价。开展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提高过程性评价的比例,设计关注课程思政教育的生理学课程考核方案,将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收获和思政素质的提升变化纳入考核范围,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实时、全程监控和统计功能,探索过程性、全方位的学生评价方式。重视过程性考核、重点考查学生学习过程,例如在网络教学平台课程资源的视频学习中植入思政元素讨论任务、小讲堂、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过程中,突出对思政素质的考查权重,确保生理学课程思政可持续推进。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开展多维度的教学评价,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精品课程等各类课程建设项目的遴选立项、评比和验收中,在课程建设标准、教学比赛和质控听课评价指标的制定中设置“价值引领”或“育德功能”方面指标,促进生理学课程思政可持续发展。
四、实践成效
通过近两年生理学课程思政的实践,每一位生理学教师强化自学,把握国家和世界发展趋势,领悟党中央决策部署,时刻保持与党中央高度一致,个人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生理学切实做到了将课程思政隐性目标承载于课堂教学显性活动,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文化认同,最终转化为爱党、爱国、爱家、爱岗、爱学的实际行动。
通过课程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生理学课程网络教学资源日益丰富、课件制作精良,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将课程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构建了生理学课程新范式。校内同行及教学督导都认为,生理学课程教学设计精心,思政元素挖掘深入、融入教学内容巧妙,教学方法新颖、课程考核合理。近两年学生对课程组评教平均分均在90分以上,学生们一致认为通过课程思政中所传递的积极引导作用,为其指明了努力方向和方法,学习主动性、组织纪律性均有了明显提高,对自己日后从事职业的工匠精神、对患者的关心关爱及应有的社会责任感有了正确的认识。
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课程校园内、外课外实践活动,以海报宣传、岗位体验、参观调研等方式让学生将融合课程思政的专业知识进行了运用和传播,将生理学的课程思政教育拓展延伸至校外医疗机构。通过校院共建课程的方式,将课程思政理念推广到临床一线,运用于医务人员培训及临床带教,医务人员、医学生及患者均从中受益。通过课程教学平台向社会人员开放,拓宽课堂思政教育的范围,传播生理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为其他兄弟院校提供课程思政建设的参考。
课程思政是高职教学改革的新方向,生理学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探索出了一套校本实践路径,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未来的人才培养之路上,生理学还要紧跟学科前沿进展,及时更新、不断探索,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