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工科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
——以苏州市职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为例

2022-02-06张彩艳王文祥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2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工科院校

□张彩艳 陈 瑞 殷 杰 王文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开始注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不仅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而且经常性在校园内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帮助学生及早确立职业目标。而在当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往往忽略学生专业上的差异,对于工科生和文科生往往“一刀切”,不进行区别教育指导。在知识集中度上,工科生偏专,文科生偏杂;在思维方式上,工科生偏实,文科生偏虚。正是因为这两点,决定了两者在适应岗位方面的能力是不同的。工科专业指向比较精细,即使同样是机械工程专业,各所高校所学重点或是方向也是有所不同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另外,在思维方面上,工科生过于死板,过于教条,过于规矩,灵活性差一些,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不占优势。为此本文以苏州市职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工科类学生为研究对象,探寻工科类学生职涯规划的现状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工科类学生的重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理念、工作和生活方式。对于工科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动手能力强,但是在人际交往、文学素养等方面还是有所欠缺。对于“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充满了不确定性。他们缺少对人生的规划,缺少职业理想,毕业后往往随大流,甚至只想着环境好、报酬高,眼高手低,到了工作岗位后又不适应三班倒的工作方式,吃不了苦,导致频繁跳槽,这对于学校、个人和用人单位都是不利的。因此,对于正处于迷茫期与探索期的工科类大学生,如何帮助他们唤醒生涯意识,做好职涯规划,指导他们找到自身的优势,克服性格缺陷,提升从业自信,更加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学业,有效接轨职业生涯非常重要。

(一)有助于提高工科类学生的自主意识,减少就业盲目性。进入大学后,原来的学习模式和生活模式都会发生改变,一些学生会不习惯自主学习的模式,没有人帮他们制定计划和督促其学习,因而会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尤其是应届毕业生,他们对自己的人生目标还不确定,对即将到来的职场生活感到焦虑,不知所措,以致会走一些弯路。因此,对工科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增强其自主学习意识。

(二)有助于工科类学生找准自我定位,增强就业信心。工科专业大多比较枯燥,且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加之实训课程比较辛苦,助长了学生的厌烦情绪,导致很多学生学习兴趣消减或缺乏专业自信,萌生转专业和退学的想法。究其原因是大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目标不明确,意志不坚定。而通过自我探索,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价值观等方面都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只有清楚了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才能找准定位,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就业自信。

(三)有助于提高工科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工科类大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素养知识,存在文化断层、急功近利、追求享乐等问题。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摆正自己的心态,并提前做好预案,随时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职业规划的评估和调整。此外,通过SWOT分析能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优劣势、周围环境的机遇和威胁,然后有意识地取长补短,学习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

二、工科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结果及问题分析

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工科类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面需要因材施教,个性化生涯辅导,使学生能从自身兴趣、能力以及长期发展出发,避免盲目随大流。为此,笔者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在苏州市职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在校生中展开调研,最终问卷有效填写人数90人。研究小组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和总结了工科类学生是否清楚在校学习和生活的目标、对专业的认知程度以及对职业规划的认知程度等现状,并进行原因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重视程度不够。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多采用合班上课,一个教室约90人。然而,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尽管是同一专业,但个体的职业心理发展也各不相同,大班授课模式显然忽视了学生的职业心理发展,并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同样的规划方式也不能适应所有学生。因此,当学生提不起兴趣后,教室里的“低头族”便越来越多,课堂缺乏互动,教师上课便成了个人表演,效果甚微。此外,职业生涯规划课一般安排在大二第一学期,共16课时,2个学分。课时较少,教师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本课程的所有教学内容,势必就要缩减实践教学环节,通常只能系统地教学,偏向理论教学,而课程的考核也较为简单。虽然学校将职业生涯规划课当成一门必修课,但学生在思想层面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

(二)缺乏对未来的规划,职业目标不明确。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对未来的规划,40%的学生对未来有规划,45%的学生仍然目标模糊;30%的学生曾有过职业规划,34%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毫无规划。可见,约三分之一的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情况只停留在犹豫彷徨阶段,职业目标尚不明确。

(三)师资水平不够高,缺乏专业适应性教材。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任课教师为学院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专职辅导员。辅导员虽然从事一线学生管理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职业规划学科教育和课堂教学方面没有专业背景,加之缺乏系统的培训学习,导致这门课的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此外,苏州市职业大学采用了自编教材《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虽然教材内容丰富,理论功底扎实,且包括了一些就业技巧和就业政策,但教材内容没有联系专业知识,如全部按照教材内容讲解,学生难以联系实际。

三、对工科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思考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更好地改进高职院校对工科类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让学生及早确定目标,笔者思考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对策,以提升群体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质量。

(一)重视师资队伍培训,优化教材设计,提高学生兴趣点。一是学校要建立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即辅导员队伍。二是应定期开展培训,个别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统一课程进度;三是应融入专业学科内容,使课程在实际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深度。在教材设计方面,应考虑符合本校学生专业特色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实用性教材。工科类专业注重实操技术,在职业素养方面往往有所欠缺,故在教材的编写上,可以有所侧重。

(二)增加工科类学生专业认知教育,课程建设应体现“差别化”。高职院校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方面缺乏“差别化”指导。如对于工科类女生,没有考虑到她们动手能力较差、专业学习信心不足等问题。对此,可以通过同伴帮扶、学姐带路等方式,邀请优秀学姐现身说法,在专业学习、人际交往、职业规划等方面开展交流活动。同时,也可以邀请校企合作单位来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解答学生的就业困惑,传授经验增强工科女生的求职信心。

(三)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相结合,提升就业综合竞争力。团体辅导可以采用“模拟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模拟就业过程中的相关活动。此外,也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制作精美的简历、如何运用求职礼仪给面试加分。团体辅导方式灵活、新颖,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育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团体成员相互启发、相互影响和相互鼓励的作用。当然,仅有团体辅导是不够的,要及时配合个别辅导以实现辅导效果最优化。个别辅导要紧密结合学生个体的心理特征、性格特征,为学生量身定制“简历”和“面试”就业能力培训。只有将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相结合,才能提升学生的就业综合竞争力。

(四)积极探索和利用政策优势,拓宽人才培养渠道。高职院校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方面,要有三全育人的指导思路,即“全员、全程、全方位”。学校要重视就业创业政策,利用政策优势,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选择,拓宽就业空间;另一方面,也能建立专门的维权、申诉机构,避免性格歧视和就业壁垒,为学生就业保驾护航。同时,学校在培养模式上要积极探索适应市场需求的培养新模式,针对企业在技术管理岗位以及设计、研发岗位招聘上对于学历要求较高的特点,高职院校可以寻求更多合作办学模式,通过升学历拓宽人才培养渠道,让工科生多一些职业选择,减轻就业压力。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工科院校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时代大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