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内涵探究

2022-02-06陈季云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2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马克思主义劳动

□陈季云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作了系统设计和战略部署,特别强调,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1]。但这只是宏观层面上的政策指引,在理论内涵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劳动是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基础,并且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重要领域。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出发,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政治经济学视角、科学社会主义视角下探究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理论内涵,并且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对当今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有益启示。

一、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劳动教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提出“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即迈出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这一步的时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揭示了“劳动是人的本质”这一重要论断[2]。劳动创造了人类,人类在用劳动改造世界的同时,也在劳动之中受教育,不断提升自己的劳动能力,这也是马克思所提出的劳教结合的思想。在早期的原始社会,劳动教育是以特定的体力劳动为教育内容,比如捕鱼、打猎、耕作等,体现了原始社会时期教育就是一种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脑力劳动从体力劳动中分化出来,并且通过分离“劳心”和“劳力”来区分阶级,具有极强的阶级性和强制性,从而逐渐滋生了对职教教育的轻视。为此,马克思提出这种具有阶级性的教育类型划分是片面的,提出人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3]是指基于个人体能和心智特点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强调教育应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为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哲学层面的理论支撑。

以“人的全面发展”来观照当今的劳动教育,发现目前依然有不少职业院校对劳动教育的理解有所偏差,比如把劳动教育片面地理解成日常做卫生,或是单一划归于企业实践等,这不利于培养发掘学生多种劳动天赋和能力。“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实干才能梦想成真”这些论述反映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仅是掌握劳动知识,学会劳动技能,还是一个改造人的劳动价值观的问题。因此,职业院校可以结合当今时代特点,以及自身的专业特色进行内涵创新。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聚焦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特别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重要的载体,精心设计主题班会,潜心研究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真理;二是把劳动教育与地区发展、产业升级、创新创业等结合起来,提炼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应有的特质,比如汽修专业的学生理所当然要注重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在提高学生技能的同时,还需要更加注重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的培育;三是开展劳动教育要坚持以生为本,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技能比赛、勤工俭学等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舞台,拉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组织好协同育人的格局,让学生有较多的选择余地,结合自己的个性特征,将自己的兴趣爱好融合到劳动实践中,从而让自己在劳动中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二、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劳动教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主导下的劳动异化现象。由于生产资料被资本家占有,劳动者只能依附于资本家,只能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换取唯一的生存资料,即工资,劳动者被束缚在特定岗位上,重复单一片面的生产活动,失去了自由全面发展的可能[4]。为此,马克思主义认为,合理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在劳动者个人意志方面,对劳动的兴趣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但过细的劳动分工导致劳动者受到束缚,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在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以上理论基础也为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参考,为能体现当今社会主义时代的优越性,职业院校在实施劳动教育时,应该在如何确保学生的劳动权益方面下功夫,落实精神物质双重激励,在劳动教育的内容方式上要体现学生的个人意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劳动教育。

劳动异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在当今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中,应让学生充分体会社会主义社会平等、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深刻学习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关系到幸福人生的道理,为他们将来顺利走上职场顺利就业奠定基础。具体到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施层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在管理策略方面,必须对职业院校学生参与劳动教育中所涉及的切身利益进行明文规定,比如劳动实践中学生的安全问题和学生的报酬问题等,特别是在当今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下,学校应与合作企业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企业保证在企业导师、实训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建立好定期联系,及时向学校提供学生在企业的学习生活情况,在双方精诚合作的基础上切实保障好学生的正当权益;二是在教育内容方面,应在劳动教育中融入大学生劳动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在讲解劳动科学技术的同时,要结合丰富的案例分析,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法律武器应对职场风险的方法和技巧,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培养学生踏入社会成为一个光荣劳动者的自信心;三是在教育手段方面,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不同的激励方法来增进学生对劳动的兴趣,比如对劳动成果进行评选,对优秀的劳动成果进行展示,或者纳入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等,学生可以参与的劳动范畴其实很多,大至代表学校参加技能大赛,小至宿舍卫生评比,鼓励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劳动项目,充分体现其个人意志。

三、科学社会主义视角下的劳动教育

在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列宁是继马克思之后最早将综合技术教育付诸行动的。在具体教育内容方面,他将综合技术教育内容与当时的科技发展结合在一起,在实施形式上,他开创性地提出动员农艺师、工程师进课堂做兼职教师,还提出利用工农业企业资源来进行综合技术教育的措施。毛泽东曾提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上述说明,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体系中,综合技术教育一直以来是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一种教育模式,这无疑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中仍有较高的借鉴价值,为我们在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参考。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体现出全社会崇尚劳动、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劳动观的创新发展。职业院校具有劳动教育独特的资源优势、教学优势和实践优势,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今后我们要在以下这几个方面来大力推进劳动教育,乘势而上:一是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让学生具备更多的劳动实践产地,同时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潜在劳动力,企业的培养是从最真实的人才需求出发,这样有利于劳动力的供需更平衡,实现学生和企业的最佳匹配;二是进一步充实提高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一方面要强化校内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另一方面要凝聚一支社会型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不仅要增强企业导师对学生的耳濡目染,还需聘请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进校园,切实增强劳动教育的感染力,以此激发学生对行业企业的向往之情;[5]三是劳动教育要紧贴时代发展,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是单纯的体力劳动,需要密切关注行业企业中出现的劳动新技术,特别是在汽修行业,新车型新技术层出不穷,汽车诊断技术也随之发展更新,我们应该创新发展劳动教育,在劳动教育中不仅让学生掌握新技术原理及其应用,还应突出创新性劳动意识的培养。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把劳动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联系起来,提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强调“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这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发扬。在当今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我们追本溯源,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中汲取理论和实践源泉,发现历史唯物主义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证明了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的一体性,政治经济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平等和谐的劳动关系为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保障,同时马克思对综合技术教育的论述则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具体实施提供了借鉴。综上所述,针对当今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开展,马克思主义视角下劳动教育的内涵探究是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马克思主义劳动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热爱劳动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