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及运用
2022-02-06尹光銮
□尹光銮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要的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大数据技术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拓展了大数据技术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也为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乡村振兴创造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手段,有利于推动农村信息化、现代化的建设,在完善和提升农业产业升级、农村综合治理、农村生态保护、农村民生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巨大,能有效促进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向农村倾斜[1],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融合、缩小城乡差距,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一、大数据及大数据技术概述
大数据是互联网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爆发式的信息集合体,具有海量化、多样化等特点的信息数据资源。大数据技术是对海量信息进行快速有效的提取、挖掘、储存、分析、处理的过程,其核心内容在于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反映并利用事物发展规律。大数据技术具有较强的洞察力、指导力和决策力,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专业转型升级,有利于“互联网+”等新型业态的深度发展,也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社会治理的精准化、民生服务的优质化,总言而之,大数据技术是实现我国数字化、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对经济和社会的高质量、智能化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大数据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
(一)提升决策的科学化。科学的决策,需要大量数据进行支撑,进而根据数据发展规律,进行决策的制定。但是,原先的“小数据”分析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小数据”分析模式在范围、内容、层级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对数据信息的发展规律进行更为全面和客观的反映。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化工程,农业农村的发展具有很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如果无法全面准确的反映各个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在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销售等方面也就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和指导。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能够全面采集分布在各个平台的信息资源,从而进行信息数据的整合和处理,分析和总结乡村农业经济、农村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和规律,从而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治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能够提高乡村振兴发展决策的科学化程度[2]。
(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传统农业的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不高,人工作业和半机械化仍是主要的生产方式,在当前农村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传统农业也迎来了巨大的挑战,亟需转型发展。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的农业发展自然条件各不相同,为信息数据的采集造成了一定困难。但是,大数据技术和乡村振兴相结合,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对农业发展的生产条件和生产要素进行全面的数据采集和分析,通过信息数据处理平台,可以完成对农业发展的全面协助,根据地方特色和地域性差异,对农产品结构、流通和销售各个环节进行精准的指导和动态检测,以便进行实时的调整,从而加快农业信息化、现代化程度,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智慧型农业的转变。
(三)促进乡村治理的精准化。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我国乡村治理仍然存在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足、群众参与度低等情况,不利于乡村治理的有效有序推进。一是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建立基层组织管理信息平台,对各地区的党建工作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处理,可以分析和掌握党员和干部的信息和思想动态,从而及时的进行指导,调整基层组织结构,提升其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完善政务信息公开,提高权力行使的透明度和群众参与的民主性。通过大数据政务信息公开平台,政府可以及时发布政务信息,群众可以查阅相关政策、提出意见,形成有效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三是通过大数据技术建立乡村综合治理平台,集合乡村综合治理相关人员、事件信息,可以掌控重点人员的思想动态和重点事件的发展趋势,为启动应急预案提供依据,从而提高乡村治理的前瞻性和精准度。
(四)提高民生和公共服务水平。民生和公共服务领域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方面。虽然我国在乡村民生和公共服务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仍然存在投入总量不足、质量不高、供需不配套等问题,而且政府各部门条块分割情况仍然十分严重,这些问题阻碍了政府与群众、市场与群众、政府部门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信息交流,制约了我国乡村民生和公共服务的进一步提升。大数据通过智能感知技术可以为政府在民生和公共服务方面提供有效帮助,可以广泛收集群众需求信息,进行分析归类,为民生和公用服务提供科学和正确导向。而且,通过大数据的云存储、云平台等技术,可以有效整合各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共享,从而增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能力,提升决策、行动效率,提高民生和公共服务质量。
三、大数据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运用
虽然我国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大数据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和攻坚阶段,在乡村振兴运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大数据思维不成熟、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大数据实施细则不配套、农村信息化人才缺失等问题,制约着大数据技术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深化运用,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解决和缓解。
(一)加强农村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和细化涉农大数据制度。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农村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也是大数据技术得以运用的前提条件,因此,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是大数据技术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各级政府要重视农村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相关的政策和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硬件条件,扩大信息基础设施覆盖面,提高信息服务质量,构建光纤网络+智能终端的完整的大数据运行体系,为大数据技术助推乡村振兴奠定基础。同时,各地方要根据中央关于大数据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具体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完善配套的实施细则和保障制度,在组织建设、任务分工、协同推进、信息共享等方面进行细化,破除地域化、部门化之间的体制性限制,以有效促进涉农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为大数据技术和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提供制度保障[3]。
(二)构建专业统一的大数据平台,促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通过构建集信息采集、监测监控、管理服务、调整反馈为一体的专业统一的大数据平台,有利于大数据技术的有效深化运用。一是构建统一的农业大数据平台。在全国范围内整合和收集涉农数据和农业产业链运行数据,将农产品种植、生产、管理、流通、销售等数据进行综合收集和分析,反映农业发展趋势,对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农业管理优化等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二是构建专业统一的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将基层党组织信息和社会治理的疑难杂症及风险点进行归类和分析,通过动态监控、定期分析和适时研判,对社会治理存在问题及潜在风险进行科学的预警和预测,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水平。三是构建专业统一的民生和公共服务大数据平台。对涉及民生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信息数据进行归类处理,加强民生诉求、问题反馈的渠道建设,广开言路,丰富信息采集的多样化和全面化,根据群众需求变化对民生和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等进行及时调整,从而提高农村民生和公共服务质量。四是构建农村生态保护大数据平台。对乡村自然资源、生态资源等信息进行统一收集和处理,借助物联网技术对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加强对各地区生态系统的监控和管理,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进行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开发,深化和推动乡村绿色发展进程,促进乡村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健康发展[4]。
(三)加强农村信息化、数字化人才的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政府应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数字化人才建设,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多渠道、多措施吸引人才投入到乡村振兴建设上来。一是依托本地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加大对大数据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定向输送、政府购买等方式,引导相关人才向农村流动。二是加强对农村中坚力量的技术培训,以高校教师下乡讲课和农村中坚人才赴高校集中培训学习的方式相结合,强化对人才的培养力度。三是鼓励高校和专业技术机构人才到农村进行挂职锻炼和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持。四是加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大数据技术创新模式的建立和完善,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对乡村人才的培训和对技术的远程支持,从而促进乡村振兴的人才建设[5]。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技术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乡村振兴扩宽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领域,大数据技术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两者相辅相成,联系紧密。但是,大数据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运用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在制度建设、平台建设、人才建设等方面下大功夫,从而促进“三农”全面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