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秦巴山区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2-02-06谭小琴张洪吉陈青松龙柱屾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2期
关键词:秦巴山区四川科技

□李 超 谭小琴 张洪吉 陈青松 龙柱屾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战略目标,离不开科技支撑。在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科技支撑乡村发展被赋予了更加深刻、丰富的内涵和外延[1~2]。四川秦巴山区位于秦巴山区腹地,包括巴中、广元、达州、南充和绵阳5市所辖的25个县(市、区)[3~6],是连接川、渝、甘、陕的纽带,也是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脱贫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脱贫县(市、区)16个[7]。关于四川秦巴山区所涉及的市、县(区),不同文献给出不同的范围,本文结合文献1-4,采用多数学者认为的5市所辖25个县(市、区),即:巴中市巴州区、恩阳区、南江县、通江县、平昌县,广元市朝天区、昭化区、利州区、剑阁县、旺苍县、青川县、苍溪县,达州市通川区、达川区、万源市、宣汉县、开江县,南充市阆中市、仪陇县、营山县、南部县,绵阳市北川县、平武县、江油市、梓潼县。该地区由于受地形条件、地理区位等因素的制约,总体发展相对滞后[5,8],尽管近年来尤其是脱贫攻坚期在科技支撑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科技创新和支撑发展的能力依然比较薄弱,涉农产业经营模式依然比较陈旧,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因此,分析该区域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支撑策略,对该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近年来四川秦巴山区科技支撑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成效和经验

近年来,四川省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四川秦巴山区也狠抓机遇,尤其是脱贫攻坚开展科技扶贫以来,该区域科技支撑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也为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农业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四川秦巴山区农业农村科技服务得以持续发展和不断完善,形成了“农技推广服务+新型服务实体+信息服务平台”的服务体系,为该地区农业进步、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是推广服务组织不断优化,以农业服务中心(农技站)为主的服务体系,在新品种引进、种养殖技术推广、产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有效推动了现代技术应用和农业农村发展。二是持续探索和深化农村科技特派员、农业专家大院等科技服务模式,在特色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不断增加,也为科技推广搭建了桥梁。三是信息服务平台的运用。搭建了统筹城乡发展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并在各市进行试点示范[9]。脱贫攻坚期建设的科技扶贫服务平台,有效整合了区域科技扶贫资源并通过信息化手段无缝衔接外部科技资源,在解决农业农村技术问题的同时有效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换[4]。

(二)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四川省科技厅大力推进全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发展。四川秦巴山区相关市、县(区)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创建农业科技园区。截至2021年底,已建成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9个。通过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使优势特色产业更加突出,探索了“智慧总部+孵化体系”、“大园区+小业主”等运行模式,已成为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先进技术组装集成和推广应用的载体、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和辐射源、农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训的重要基地,形成了较高的产业集聚度和技术创新能力,对园区周边农业产业提升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示范与推动作用。

(三)涉农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近年来,四川秦巴山区各市、县抢抓创新驱动发展的机遇,在双创中心、孵化器等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这些新型的创新平台立足当地产业发展需求,培育科技企业,推动涉农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增加。针对人才需求开展技术培训和推广应用,培养了具有科技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的人才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农村科技创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科技兴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同时,引导社会各方积极参与,支持返乡人员创新创业,在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等领域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二、四川秦巴山区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困境分析

虽然近年来四川秦巴山区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相较于先进地区仍有较大差距,面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还面临一些困境。

(一)科技力量比较薄弱,政策碎片化。新一轮机构改革后,四川秦巴山区25个县(市、区)均没有单设的科技部门,科技管理职能一般在相关部门下设1~2个股室,工作人员较少、工作力量单薄。同时,尽管近年来国家和四川省在推动科技兴农方面出台了不少政策和规划,但由于该地区整体发展相对缓慢,在科技支撑农业农村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政策落实上均有一定差距。一是政策制定不系统,没有形成切合地方发展实际的科技创新规划和政策体系,多为分散于农业农村发展、经济发展或单项产业发展的规划或政策文件,没有形成整体性的顶层设计。二是政策执行的“碎片化”,部分县(区)政府或职能部门制定了一些科技支撑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但由于镇(乡)、村发展需求不同,一些乡村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落实不到位。

(二)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资金投入少。四川秦巴山区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农业农村的现代化需要大量技术创新,也需要更多的资金。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增加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但是由于贫困地区的地方财政收入有限,而农村发展又缺乏大型支柱产业的支撑,资金依然比较短缺。尤其在偏远山区,技术推广前需要更多适应性探索,农业科技创新往往需要更多成本,这对社会多元投入带来局限。同时,由于资金短缺和阶段性发展的现实需求,部分科技经费在实施过程中无法完全直接用于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难以实现“创新-转化”的良性循环。

(三)创新文化依然淡薄,成果应用难。虽然农村生产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四川秦巴山区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的文化基础依然相对薄弱。一方面,一些传统的甚至愚昧落后的思想依然存在,部分群众对技术的作用和功能认识不够,很难接受新事物,从而影响技术推广。另一方面,受农村生产条件和农业利润空间的局限,年轻人不愿意在农村发展,科技推广后备人才不足,从事相关产业的人年龄偏大,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技术,导致涉农科技在实际应用中推动进程缓慢。同时,科技推广需要大量人才,而农村基层领导干部中,懂行政的多、懂技术的少,重管理的多、重科技的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效果。

(四)技术应用导向偏差,融合程度低。一方面,由于过去几十年伴随着全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城市建设为重心、以工业发展为重点的发展历程,科技更多围绕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建设等方面,而对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随着四川秦巴山区脱贫攻坚的深入,涉农科技更多聚焦于可以直接带动农户增收的种养殖第一产业,而农产品加工等第二产业和乡村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对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撑更加薄弱。

三、四川秦巴山区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一)科技支撑乡村振兴主要内容探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缺一不可,因此,科技支撑乡村振兴也是全面支撑,而不是单一的“农业”技术推广。

1.科技支撑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10],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发展。四川秦巴山区农村产业现代化水平还不高,因此,亟需要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一是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面向地方优势特色种养殖业,在新品种培育、标准化种养殖技术、管理模式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和集成应用,同时,针对山区农业发展需求,提升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助推产业提质增效。二是向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等拓展,以创新链支撑产业链延伸,助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科技支撑人才振兴。四川秦巴山区大量农村劳动力尤其是年青人外出务工、创业,这是城镇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基层管理人才和科技服务人才的流动也是人才发展的合理需求,而乡村振兴需要大量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因此,一方面,通过创新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引进专业人才,通过建立产业利益联结机制、优化技术培训等方式,大力培养当地农民和返乡农业科技人才,增强农民发展现代产业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定向培养、政策性引进等方式,引导年青的管理人才和农业科技服务人才积极投身到三农,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3.科技支撑文化振兴。一方面,四川秦巴山区具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因发展不足,一些老旧甚至愚昧的观念尚未得以改进;又由于年轻人外出多,文化振兴主体缺失。因此,需要借助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强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存、弘扬和传播,运用先进通讯手段加强对红色文化、先进思想的宣扬,从而以先进文化扫除农村封建愚昧思想和观念,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层次,促进农村文化繁荣。

4.科技支撑生态振兴。四川秦巴山区乡村具有良好的生态本底,但同时一些盲目的资源开发和不良的生产生活习惯也导致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不容忽视。保护乡村生态环境,让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是该地区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科技支撑乡村生态振兴,要进一步统筹乡村生态整体化保护和环境系统化治理,依托科技力量支持生态本底调查、动态监测以及环境综合治理,借助先进技术提高农村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农村生态治理效率,增强植被配置的合理性和水土流失治理、河流污染整治等工程的科学性。

5.科技支撑组织振兴。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四川秦巴山区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农村外出人员多,治理现代化更需要现代科技的支撑。一是运用计算机、大数据等技术,提高基层治理基础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从而为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和先进的技术支持。二是借助先进的通信手段,提升决策审批执行力,增强社会管理的公众参与度。三是通过通讯技术、数字化技术、传媒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等集成创新,支撑法治保障、社会协同,进而为法治、德治、自治提供全面支撑。

(二)科技支撑乡村振兴路径优化建议。面向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针对四川秦巴山区这一发展相对滞后、乡村振兴难度较大的区域,无论是政策体系的完善和科技力量的增强,还是技术应用的导向和创新文化的培育,亦或资金投入的加强和重点领域的打造,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路径需要进一步优化。

1.完善政策体系,增强科技力量。一是增强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政策的系统性。增强对乡村振兴过程中科技支撑引领重要性的认识,结合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振兴目标,加强科技政策的总体设计,提高政策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增强政策的可行性和执行力度。二是进一步优化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管理机制。以科技进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其内容不再局限于种养殖产业,其组织管理也不在局限于科技职能部门,因此,要加强农业、科技、经济信息、旅游等相关领域的统筹、合作和相互协调。

2.加大宣传力度,培育创新文化。一是加强乡村振兴政策宣传。明确财政、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吸引返乡创业青年、企业家、大学生等积极投入到乡村振兴事业,为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奠定人才基础。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宣传,培育良好的创新文化。进一步普及科技兴农的观点、理念,推广基础的现代化产业技术和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科普知识。三是通过教育、展板、会议、培训、推介等形式,为科技支撑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3.激发多元投入,抓好重点突破。四川秦巴山区尤其是土地资源零散、基础条件薄弱的偏远山区,科技支撑乡村振兴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一是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保障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运转和优化,促进乡村全域生产生活依靠科技发展与时俱进。同时,保障新品种培育和引进、种养殖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的科技投入,针对地方优势特色产业,突出重点、以点带面。二是优化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多元投入。探索和落实区域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鼓励和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乡村科技创新。

四、结语

乡村振兴如火如荼,科技创新方兴未艾。在四川秦巴山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科技创新与引领支撑正待发力。本文仅从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内涵和外延发展变化的视角,在梳理近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分析主要问题和困境,进而初步探讨了科技支撑的主要内容并提出支撑路径优化建议。而实现科技创新对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撑,还需不断从产业发展、人才提升、文化培育、生态环保、基层治理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这也是下一步拟研究的重点内容。

猜你喜欢

秦巴山区四川科技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移动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秦巴山区枇杷丰产栽培及关键管理技术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秦巴山区黑木耳黑色素的提取及抗氧化能力研究
秦巴山区浅表层滑坡成灾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