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2022-02-06黄鑫楠

吉林金融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助力贷款

黄鑫楠 于 越

(中国农业银行长春金融研修院,吉林 长春 130000;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吉林 长春 130000)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在脱贫攻坚取得伟大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面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形势,金融机构应把握机遇,创新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

一、乡村振兴的“一始起源”

乡村振兴这一概念起源于世界各国的反贫困实践。在我国,反贫困实践历经精准扶贫、金融精准扶贫、消费扶贫等阶段,不断发展推进,直至“乡村振兴”阶段。

(一)精准扶贫阶段

精准扶贫缘起我国的扶贫实践,2013年被首次提出,具体指由政府统筹安排,针对特定扶贫对象精准帮扶,达到治理贫困的效果。对此,我国进行了大量研究、探讨、试点实践,最终使这一思路有效落地。

(二)金融精准扶贫阶段

随着扶贫实践的不断深入,我国逐渐探索进入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各金融机构推进落实的金融精准扶贫阶段。该阶段我国扶贫精度和颗粒度得到了有力地提升。

(三)消费扶贫阶段

消费扶贫是我国积极实践精准扶贫和金融精准扶贫后探索的扶贫新路径。消费扶贫在一方面为贫困群体的农产品提供销售平台,另一方面鼓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购买“扶贫产品”,增加贫困群体收入。

(四)乡村振兴阶段

在我国取得脱贫攻坚伟大胜利之后,巩固扶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成为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目标。在乡村振兴阶段,扶贫工作不仅局限于金融扶贫和消费扶贫,而是要助力农村实现农业振兴和农业产业的综合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必须把握的“两大群体”

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需以普通农户群体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着重分析其金融需求状况及特点,有针对性地研发金融服务。

(一)普通农户群体

普通农户群体多采取小规模分散经营的方式,金融需求少且更倾向于通过个人拆借来解决资金问题。而农业生产会受到时令、季节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故其资金需求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又因普通农户通常不具备抵押或担保条件,无法满足金融机构风控措施,因此,借贷成功率较低也是普通农户群体目前的困境。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指农场、大型农户、农业企业,其与普通农户在金融需求上有着显著不同。由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般追求规模经济和集约化经营,为保障生产效率,需大量金融资金以支持技术研发、产品运营、人才培养、设备改造和市场营销。所以该群体融资需求频次多、持续性长,灵活的抵押方式和优惠利率或是打动该群体的有效方式。

三、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必须打好的“三张王牌”

开局“十四五”,奋力新征程。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应切实打好“模式牌”、“服务牌”和“科技牌”。

(一)打好“模式”牌,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的真需求

1.“储蓄+信贷”捆绑模式

为落实乡村振兴伟大战略,金融机构可选择为“三农”主体提供“储蓄+信贷”的捆绑模式。例如,农发行邕宁支行通过“储蓄+信贷”捆绑模式为南宁盛都城市开发公司提供专项贷款,助力当地环境改善和基础建设,累计投放0.82亿元,使西乡塘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2.“信贷+非信贷”双轮驱动模式

该模式侧重为农村提供基础性金融服务。通常针对当地特色产业,从“项目+农户”的两端发力,打造特色项目。例如,农行贵州分行创新推出“黔菌贷”、“水城产业扶贫贷”等120余种特色信贷产品对接市场,同时通过与扶贫办、农业农村厅共建“扶贫商城”等非信贷模式,为乡村服务注入活水,让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3.“商业银行+”模式

(1)“商业银行+优势产业”模式

该模式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调研分析,针对当地特色优势产业提供定制化的信贷服务,精准帮扶助力其长效发展。例如,邮储银行利用“商业银行+优势产业”模式针对海南椰子、荔枝等优势产业进行试点实践,成功开办10余次推介会,为海南打造了特色产业与旅行游玩一体的农旅结合项目,促进多元经济发展。

(2)“商业银行+能人带动”模式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商业银行+能人带动”模式,使农户从被帮扶变成主动创造财富的角色,从“伸手要”到“伸手造”,极大的提高农户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在技术与资金的双向支持下,助力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3)“商业银行+信用村镇”模式

该模式是指商业银行采用一对一的模式进行贷款投放,农村群体通过“村两委”即可申请商业银行帮扶。该模式降低了农民信贷的门槛,使得扶贫信贷更加精准落地,扩大了受益面。

(二)打好“服务牌”,扩大乡村振兴的有效供给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落实,仅提供基础信贷服务已满足不了日趋进步的乡村发展模式,金融机构要技术资金双支持,全方位多元化,打好“服务牌”,扩大乡村振兴的有效供给。

1.涉农主体联动

涉农主体主要包括当地政府、金融机构、规模企业及农村合作社等。通过多主体联动,合心聚力实现帮扶效果。一是商业银行和涉农企业合作联动。商业银行借助自身的影响力,为涉农企业产品推广引流,提高其知名度。二是商业银行、规模企业和当地政府三方合作联动。例如政府、银行和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从计划生产到终端销售全链条联动提升当地企业的扩张速度。三是商业银行、协会与规模企业合作联动。比如农行通过与当地协会和规模企业合作开展农产品博览会,在实现农产品销售的同时,还起到了宣传当地特色品牌的效果,一举数得。

2.数字化云平台

在数字化助农平台建设方面,平安银行的“云农场”平台借助多元化业务场景,形成区域内闭环式销售,提高农产品销量。众安保险从“众安医管家”切入,创新地打造“医+药+保”服务形式,实现农民一站式就医,取得了良好的助农效果。

(三)打好“科技牌”,激发服务乡村振兴新功能

借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发展的东风,金融机构可创新形式,打好“科技牌”,激发服务乡村振兴新功能。

1.大数据技术融入

郑州银行率先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接农村数字化需求,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骨干网络建设上,铺设大数据的重要通道,实现了乡村金融的破冰,着力提升了涉农主体贷款审批效率,加快农村数字化发展。

2.人工智能技术融入

平安寿险率先在人工智能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致力于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加持农村地区,研发了“平安金管家”和“平安口袋银行”等应用软件,提供“远程学习+线上培训”模式,使得涉农主体直观细致地了解最新的金融政策。

3.区块链技术融入

工行借助区块链技术的多维性,打造“作战室”与“驾驶舱”,实现乡村振兴资金高效使用、透明管理和精准投放,杜绝了资金与项目不匹配,为高效管理树立旗帜,真正实现为乡村振兴赋能,为涉农主体助力。

四、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必须克服的“四个问题”

随着更多的金融服务及政策资金涌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上面,乡村振兴进入了快车道。截至2021年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43.21万亿元,同比增长10.9%;我国农村贷款余额为36.15万亿元,同比增长12.1%;我国农户贷款余额13.47万亿元,同比增长14%。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在实际的金融扶持落地项目上,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存款“趴窝”问题

我国是世界熟知的高储蓄率国家,根据央行数据显示,2021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9.68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巨量的资金如果不能服务于社会生产中,将会造成资金浪费,这也是金融服务“三农”策略制定时应思考的问题。

(二)不良贷款难化解的问题

我国脱贫攻坚进入到收尾阶段时,各项扶持农村的小额贷款面临到期,不良贷款逐渐显露出来。广西共投放“户贷企用”贷款110.83亿元,贷款主体有22.62万户,其中3.44万户无法按期偿还,涉及贷款金额16.96亿元。这些数据隐藏着较大的金融风险,也给金融机构带来沉重压力。

(三)信贷资金“精英俘获”的问题

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大量资金涌入农业领域。学者邓伟平选取了844户获贷农户信息进行抽样调查,从家庭收入、信贷记录、项目规模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发现贷款扶持项目中存在“精英俘获”问题。虽然贷款金额在不断增加,但是获得贷款的农户却在减少,得到扶持的往往是经济实力较好的农户,这与共同富裕理念背道而驰。

(四)贷款转化效益低的问题

目前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中还存在着贷款转化率低的问题。例如,有学者对2015~2020五年贷款产出比进行测算,发现贷款转化率逐年降低,经调查发现助农贷款存在用于生活消费的情况,所以金融机构可针对助农贷款建立监管机制,提高实际利用率,切实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五、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的“五维方略”

(一)党建为魂,加强党建引领,强化组织保障

乡村振兴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各金融机构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强党建引领,确保组织责任架构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契合,落实主人公责任意识,层层落实责任主体,强化组织保障。

(二)政策为本,完善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

一是要突出支持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是提振乡村经济的主要引擎。二是增强重点领域信贷供给。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数字化乡村等重点领域信贷供给充足。三是要加快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融资等方面的政策突破,积极试点推进银保协同、投融联动、存贷挂钩,为农村金融革新提供政策储备。

(三)创新为先,丰富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服务体系

在实现农村资源特色化方面,金融机构应重点关注规模产业化和特色化的供应链体系,加大对链条关键环节的支持力度。推进数字技术应用,逐步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运用到乡村金融服务中,解决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和信用风险等问题。

(四)产品为重,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

一是推进金融产品创新。通过实践总结经验,探索金融产品创新,例如农业订单质押等。二是推进金融服务创新。摒弃原本“守株待兔”等服务客户的模式,到田间地头切实了解涉农主体需求,做到有的放矢。三是开辟农村小微企业金融贷款的绿色通道,助力其高质量发展。

(五)人才为基,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的“三农”铁军

乡村振兴,核心在人。一是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设一支政治素养好、金融业务专的人才队伍。二是要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判断能力,加强员工风险管控相关培训。三是完善驻村一线员工的正向激励机制,树立用心服务“三农”的先进典型,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铁军,为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助力贷款
助力成功七件事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