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外文献与中国近现代金融史研究
——谈英国藏汇丰银行涉华档案的史料价值

2022-02-06宋佩玉

关键词:汇丰银行金融

宋佩玉

随着西方列强主导下的贸易全球化进程加快,中国被迫通过开埠通商等方式卷入全球市场一体化的浪潮。近年来,随着中外学术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化,与中国近现代金融史相关的外文文献以各种形式大量公布于世。笔者最近收集、整理英国藏汇丰银行涉华档案,通过研读新史料,发现其对于重新认识中国近现代金融、经济、外交、中外关系史大有裨益。作为研究中国金融史的一个有待开拓的宝库,全面、系统查找英国藏汇丰银行涉华档案,予以整理、编目、研究,并尽可能复制、扫描,以建立数据库,不仅大有必要,而且也是当务之急。

一、英国藏汇丰银行涉华档案的收藏与保存状况

汇丰银行,1865年成立于香港,经过15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汇丰银行自成立始,与中国的联系从未间断。从这个角度言,汇丰银行是与中国既有历史渊源又有现实关联的外资银行。作为英资背景的银行,许多珍贵的一手档案资料在中国已经散佚无存。通过初步搜集、梳理,目前可知的英国藏汇丰银行涉华档案主要散见于汇丰集团档案(HSBC Group Archives),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University of London)藏亚迪斯个人档案(Addis Papers)、麦克莱恩个人档案(McLean Papers)、梅乐和个人档案(Maze Papers)、太古洋行档案(Butterfield and Swire Ltd Archive),剑桥大学图书馆(Cambridge University Library)藏怡和洋行档案(Jardine Matheson Archive),以及英国国家档案馆(The National Archives of the United Kingdom)藏英国殖民部(CO)档案、英国外交部(FO)档案、英国财政部(T)档案以及李滋罗斯个人档案(Leith-Ross Papers)中。以上10种档案所涵盖的汇丰银行涉华部分(1865—1949)史料价值极高,不仅是研究汇丰银行的核心资料,也是考察中国近代政治史、经济史、金融史、中外关系史的重要文献,对其进行系统整理,并深入讨论,在深化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经过初步整理,可以发现,英国藏汇丰银行涉华档案的整体保存状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数量繁多,类型繁杂,时间跨度长

初步估算,英国藏汇丰银行涉华档案约有20万页,档案类型包括信函、电报、备忘录、会议记录、业务报告、简报、合同、资产负债表、账册、票据、货币、照片、地图等,还有主要经理人日记、传记、轶事、口述采访等。自1865年汇丰银行成立起,整个近代英国藏汇丰银行涉华档案时间跨度长达84年。如果以1955年汇丰银行以对价转让方式与中国政府签订协议、调整机构为截止期,时间跨度刚好为90年。

2.保存状况不一

不同来源档案的自然状态不同,表现为:第一,个人档案一般按照档案类型的自身属性分类。比如亚迪斯个人档案按照日记、书信、个人论文、商业文件、演讲稿与文章等进行分类。梅乐和个人档案按照官方信件、个人信件、报告、通函进行分类。第二,政府档案,比如英国外交部档案)、殖民部档案、财政部档案,部分按照专题分类,各种类型档案混杂,有信件、电报、备忘录、简报等多种形式。第三,大多数档案虽然大体按照时间和主题来划分,但存在档案盒、卷主题与内容不相符的情况。第四,存在有些档案虽然编目,但所属档案盒、卷中的实际文件与目录中所列举文件有出入的情况。第五,存在档案文件的实际时间与目录标注时间不同的情况。第六,存在文件来源不明、性质不明、日期遗缺、标识错误、文件重复等问题。第七,存在档案没有编目等问题,比如麦克莱恩个人档案的信簿按照时间顺序加以排列,但对信件没有编目。

3.主要为英文档案,辨识难度较大

英国藏汇丰银行涉华档案的编目和内容基本上全是英文,仅少量为中文、法文、德文。因涉及货币、金融、外债、中外关系等多个领域,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外文水平,也需要对相关领域专有名词具有较强的把握能力。除此之外,由于档案中存在大量信件、电报、日记、备忘录,大多为手写稿,增加了辨识难度,这需要对外语书写习惯和规律进行把握。

总体而言,英国藏汇丰银行涉华档案时间跨度大,卷帙浩繁,内容丰富,面对如此数量的档案,整理工作相当繁重,不但需要熟悉近代汇丰银行自身发展的自然线索,也要熟悉汇丰银行所处时代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状况,这就对档案收集、编目和专题档案资料的汇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对已刊汇丰银行相关档案资料的补充

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档案资料整理方面,以汇丰银行在华活动作为对象的史料相对薄弱,内容多散见于与之相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类档案文史资料汇编中。一是综合类档案资料汇编中包含有汇丰银行的内容。20世纪上半期,代表性资料汇编有东亚同文会编《中国经济全书》12辑(1907—1909)、《中国省别全志》18卷(1917—1920),东亚研究所第一调查委员会编印的《诸外国的对华投资》上、中、下卷(1942—1943),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经济研究室编印的《全国银行年鉴》(1934、1935、1936、1937)。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国内相关资料编纂工作逐渐展开,严中平等编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1955),陈真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1958),孙毓棠编的《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1840—1895)》第一辑(1962),姚贤镐主编的《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1962),徐义生主编的《中国近代外债史统计资料》(1962),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编译的10辑《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1957—1965),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金融史料组编的《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1840—1911)》(1964)等经济史资料中,辑录了汇丰银行在工业、对外贸易、外债、海关、金融、货币等领域的相关史料。进入20世纪80年代,更多的经济档案得以编辑出版,比如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编的《中国清代外债史资料》(1991),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的《民国外债档案史料》(1989—1992),这两部史料汇编对于近代中国外债史料进行了充分整理,作为外债主要参与机构的汇丰银行的相关资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工商金融企业专题档案资料汇编中包含有汇丰银行的内容。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编的《上海钱庄史料》,呈现了汇丰银行与上海钱庄之间通过庄票等信用工具建立的拆借关系。上海市档案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编印的8卷本《上海外商档案史料汇编》(1987),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汇丰银行上海分行的组织构成、清理方式等资料进行了整理。三是文史资料中包含有汇丰银行的内容。寿充一、寿乐英编的《外国银行在中国》(1996)、上海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的《旧上海的外商与买办》(1987)等文史资料汇编,汇集了与汇丰银行有关的当事人比如买办的回忆,以及学者们的相关研究,内容包括汇丰银行在华各分行的基本运作、买办体系的构建等。以上档案、文史资料汇编为学者了解汇丰银行与近代中国外债、货币、金融、对外贸易、华资金融机构的关系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是近代在华汇丰银行研究的基础资料。

但是,就资料整理而言,相对于中国近现代史其他研究领域,尤其是银行史相关领域,近代在华汇丰银行的档案文献基础较为薄弱。作为英资企业的汇丰银行,其核心档案文献主要集中于英国,通过对英国藏汇丰银行涉华档案的整理,以上薄弱环节可以得到充分弥补。

首先,汇丰集团档案是其中最为基础、最为核心的资料。作为企业档案,除了历年总分行往来信函之外,还有董事院(1875年改称董事会)会议记录、巡回检察员报告、董事会半年报告、年报、分行(包括上海、天津、北京等)分类账、人事报告、往来账户、杂项账簿等,可充分展现各个时段汇丰银行在华分支机构的运作状况。作为近代中国最为重要的债权方,历次财政、铁路、实业贷款和偿付的会议录、备忘录、报告、合同、通信、往来文书、抽签债权表、会计报表,在汇丰集团档案中都有所保存。从1898年开始,汇丰银行与怡和洋行合组中英公司(Chinese and British Corporation),并在 20世纪初期参与对华贷款的各种银行团。这两类组织都关注中国对基础设施项目的贷款,尤其是为铁路建设融资。相关的规约、合同、会议记录、往来文书、任命状、会计报表、电报等在汇丰集团档案中均有保存。以上档案数量很大,内容繁杂,涉及汇丰银行整个业务经营管理、市场运作、客户往来等活动,在全局性、整体性上是中文档案、文史资料所不能比拟的。

其次,商业活动是英国在亚非地区的殖民扩张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英资在华金融中枢,汇丰银行与英国在华企业紧密相融,其金融支持是英资在华企业扩展的强大后盾,因此,英资在华企业中也包含了大量与汇丰银行相关的文献。比如,怡和洋行有许多与汇丰银行间的分类账、日记账、现金账、往来账等。其中,中英公司文件包括借款合同、备忘录、半官方往来信函。而太古洋行档案中,则保存有汇丰银行在企业投资方面为太古洋行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的往来信函、账册、备忘录、合同等。

再次,在个人档案中,麦克莱恩个人档案可以丰富早期汇丰银行上海分行在华关系网络的构建,以及金融活动的展开,亦可微观呈现早期汇丰银行对中国地方政府的放款活动;亚迪斯个人档案中的往来信件和日记,涉及汇丰银行天津、北京分行的组建与业务的开展,也包含债项交涉和中英公司、银行团的信息;李滋罗斯个人档案非常完整地收存了中国法币改革前后汇丰银行对华提供维持币制稳定和铁路贷款活动的相关档案;梅乐和个人档案保存有1934年中国“白银危机”中梅乐和与汇丰银行的亚迪斯的往来函件,以及1939年英日海关协定签订后,就关税存管等问题梅乐和与汇丰银行的往来函件。

最后,在政府档案中,英国殖民部档案中收藏有涉及汇丰银行在华设立依据、成立目的、《银行则例》制订及修订、特许状期限和续订等问题的档案,以及殖民部、香港政府、汇丰银行三者之间的往来信函、备忘录;英国外交部档案中保存有关于中国货币改革、中英平准基金交涉、战时汇丰银行在大后方设立分支机构的档案,以及英资银行退出中国的相关照会、备忘录、合同、谈判记录,尤其是关于中英平准基金交涉和运作的相关文件非常完整;英国财政部档案中汇集有关于中国货币问题的档案和汇丰银行与财政部间的备忘录、往来信函。以上这三家政府机构所藏汇丰银行相关档案,内容颇为丰富,恰能反映汇丰银行与英国政府对华政策之间关系的演变。

总体来说,对英国藏汇丰银行涉华档案加以整理,能够全面系统呈现汇丰银行与近代中国金融、外债的关系以及中英关系,并可从多维角度展示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历史面貌。

三、对既往汇丰银行与近代中国研究的拓展

对英国藏汇丰银行涉华档案进行整理,并不仅仅是为了和已整理出版的文献相互参证、相互补充。作为第一手档案文献,它们对于汇丰银行与近代中国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作为近代在华最为重要的外资企业,国内外学者以往对近代汇丰银行在华活动的关注、讨论和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一是汇丰银行史。如毛里斯·柯立斯(Maurice Collis)撰的《汇丰银行百年史》(Wayfoong: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A Study of East Asia's Transformation,Political,Financial,and Economic,During the Last Hundred Years,1965),香港大学景复朗(Frank H.H.King)撰的四卷本《汇丰银行史》(The History of 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1987、1988、1991),以汇丰银行账册报告、内部通讯、个人信函、口述采访等史料为基础,阐释了汇丰银行怎样由区域性银行发展成为跨国金融集团的历程。二是汇丰银行与近代中国金融。如1917年初版的《银行周报》首版第1卷第1号至第5号,连续刊载了《汇丰银行之今昔观》,这是国人对汇丰银行最早的研究成果。20世纪20至40年代,随着汇丰银行的在华扩张,研究又有了初步进展。马寅初(1925)、陈光甫(1925)、杨荫溥(1930)、杨端六(1931)、侯厚培(1931)、王文均(1935)等学者在考察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问题的著述中,均论及汇丰银行的经营、发展情况。新中国成立后,洪葭管撰的《从汇丰银行看帝国主义对旧中国的金融统治》(1964),汪敬虞撰的《19世纪80年代世界银价的下跌和汇丰银行在中国的优势地位》(2000)、巫云仙著的《汇丰银行与中国金融研究》(2007),探讨了汇丰银行与中国近现代金融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制度变迁。三是汇丰银行与近代中国外债。这方面,国内学术界未有专门研究。汪敬虞撰的《外国在华金融活动中的银行与银行团(1895—1927)》(1995)、《19世纪末叶外国在华银行的投资活动》(1997),将汇丰银行置于整个外商银行群体之中,考察与分析了包括汇丰银行在内的外商银行在中国的财政、铁路、企业借款中的竞争与合作,以及所扮演的角色和造成的影响。四是汇丰银行与近代中国政治、外交关系。如马士(H.B.Morse)著的《中华帝国的对外关系史》(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Chinese Empire,1918)第 3 卷,涉及汇丰银行与英国在华势力范围关系等问题;斯坦利·莱特(Stanley F.Wright)所著的《赫德与中国海关》(Hart and the Chinese Customs,1950),讨论了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与汇丰银行在获得对华贷款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但是,在以上四个方面的研究中,只有景复朗(F.H.H.King)等少数海外学者征引了汇丰集团档案进行汇丰银行与近代中国关系的学术研究,而国内研究者尚未加以利用。关于汇丰银行与近代中国外债、外交问题的研究,虽已开始利用英国政府及企业的档案,但绝大部分还是依据国内零散的报刊文献以及既往研究成果。因此,基础档案利用和征引上存在很大不足,已成为有关汇丰银行与近代中国金融、外债、中外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相较于其他诸如政治史、外交史等相对成熟的研究领域,近代汇丰银行的研究,视角相对单一,表现为:其一,关于汇丰银行在近代中国金融市场中的设立依据、市场份额变动、商业习惯调适、技术溢出效应等问题,尚未引起学界重视。其二,关于近代在华汇丰银行的制度变迁、网络构建、与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互动、银行家群体等问题,尚未引起学界关注。三是,对于汇丰银行作为经济单位的讨论虽较为深入,但对其与近代中国内政、外交关系的研究尚未引起学界关注。因此,就研究视角而言,近代在华汇丰银行的研究相对薄弱,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通过对英国藏汇丰银行涉华档案资料的初步整理,则可以在几个方面极大改变上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可以改变既往研究核心档案资料缺乏的局面,并可切实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作为金融企业的汇丰银行的实际经营状况,重点分析以往研究中较少甚至完全不涉及的设立依据、资本构成、组织制度,特别是业务运作和经营管理问题,以探求其投资方式、支付工具、金融技术、管理方法对华资金融业的借鉴作用。其次,能将近代在华汇丰银行的整体发展趋势置于复杂的国际背景之下,对汇丰银行与近代中国外债的关系及中英关系进行重点讨论,从侧面考察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具体状貌,从而拓宽近代中国经济史、金融史和外交史的视野。复次,可以改变既往研究停留于企业历史演进一般描述层面的状况,不仅可将汇丰银行置于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整体脉络中考察,而且也可为当今中国金融全球化进程中提升中资金融机构竞争力、完善国际金融制度、拓展金融辐射能力等方面的实践,提供纵向的历史经验。

四、结语

中国近代新生事物与外来影响息息相关,中国已不仅是中国人的中国,更多意义上是世界的、全球的中国。近代在华外资银行的进入、运营、退出无不属于全球史研究范畴,其中涉及的技术转让、模式移植、人员流动、网络构建等重大问题都非传统资本-帝国主义范式和现代化范式所能涵盖。近代在华汇丰银行档案的整理阙如,基础性档案文献的缺位,使得相关研究不仅在研究视角,而且在理论方法创新上都难有突破。系统整理英国藏汇丰银行涉华档案,既可与已刊中文文献互补,亦可与景复朗著四卷本《汇丰银行史》等英文研究成果互证,并据以深入分析汇丰银行在中国、远东,甚或全球视域中的角色和地位,探究作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跨国企业的汇丰银行与中英两国政治、经济、金融、外交方针之间的互动关系。

猜你喜欢

汇丰银行金融
现代金融征稿启事
汇丰银行
汇丰银行
起底汇丰银行发家史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英国知识产权局撤销汇丰银行“Hamilton”商标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汇丰在中印业务发展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