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强国工匠”培养路径的探索
2022-02-06张浩斌
●张浩斌
一、问题的提出
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正在从高速发展时期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并且被冠以“世界工厂”的美名,这是全世界经济学家的共识。在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国家是英国,那是在1820年至1880年期间,是从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开始的,那时候英国不但垄断了全球的制造业,而且在金融行业有霸权地位;第二个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国家是美国,那是在20世纪初期,并且一直持续到1970年,这期间经历了第二次产业革命,美国不单是制造业的核心,同时也是世界金融的核心;第三个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国家是日本,而日本在这个位置上仅仅站了十几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工厂”这个称号逐渐被我国取代了。但我们国家目前还不是世界贸易和金融的核心,因此中国要成为真正的世界工厂,还需要十几年的努力奋斗。我们还需要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国之路,目前我国的“强国工匠”队伍还不够壮大,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应该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实现普通本科和职业学院融合办学,职业学院开办本科技师的教育和培训,为国家培养一大批职业教育人才。要实现农民子弟免费就读职业学院,国家协调和安排就业等一系列有利于“强国工匠”成长的举措。
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在航天载人技术、高铁技术、北斗工程、探月工程、深海技术、超级计算、量子信息等等诸多技术领域都站在国际领先地位。以高铁为例,我国的建设者们,凭借着一颗爱国心,刻苦钻研高端技术,精益求精、苦干加巧干,终于实现了高铁技术的突飞猛进。创造了近年来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安全正点优质服务的现代化高铁交通的奇迹。正如经济学家们所说,高铁已经不仅仅是现代化高科技的交通工具了,它更是一种中国技术、中国精神、中国综合国力的体现。而能够支撑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正是我们的“强国工匠”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
目前,中国已不再是以数量和成本取胜的经济国度,我们已经越来越重视产品创新、品牌取胜和独具特色。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189元,实现了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在消费市场的推动下,大量的原创品牌获得了成长的空间。通过百度搜索的分析,特别是近十年来,中国品牌的关注度提高了70%,中国品牌的崛起已经从产业链变革、品牌高速发展这样的数据增长发展成为消费者心智的彻底转变。这其中离不开国际环境的外部推力;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如今的中国消费者已经从心底里树立起民族自信心、民族身份的认同和文化自信这一内在的动因。这绝对离不开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强国工匠”整体素质的提高。现在中国中青年消费者,不再崇拜外国品牌,而是更加喜欢“中国制造”,因此中国要想进一步发展强国经济,必须加强“强国工匠”的培养力度和精度。
二、新时代的国内外形势对“强国工匠”的需求
新时期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现状是怎么样的呢?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决定性的成就:推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和优化;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持续增强;脱贫攻坚战得到了胜利;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以上九个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进一步要求我们的制造业要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为此。需要大力培养一代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技术上精益求精的能工巧匠。这些能工巧匠要有比较高的技术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要能够胜任生产世界一流制造业产品的能力,因此他们必须具有“强国工匠”精神。这就需要我们切实加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根据有关媒体报道,一名招聘“高级蓝领”的人力资源公司负责人,为江苏一家电子设备工厂招聘月薪8000元的生产工人,结果这些人刚到招聘现场,就被竞争对手以月薪10000元撬走了。有些人不理解这种现象,感觉读普通本科,还不如读职业技术学院更好找工作,这太不可思议了。其实这就是目前中国的经济现象,说明了工厂是多么需要高技术的人力资源。
根据笔者对人力资源市场上高级程序员的需求调查,一般刚刚从校门毕业的软件程序员,只要拥有高级程序员证、能够独立工作的,月薪都在15000~20000元左右。如果是具有3~5年工作经验的前端开发专家,年薪30~50万元;就是大学本科毕业的、具有3~5年的工作经验的测试开发工程师,也能够达到年薪20~40万元。这充分说明,中国的计算机信息产业需要大量的高技能强国工匠。
所谓“强国工匠”就是能够在世界一流的生产线上,生产出世界一流产品的大工匠,他们应该具有世界最高的技术并且把工作当成事业去做。具备生产世界一流产品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他们能够扛得起“世界工厂”生产技术工人的光荣称号。正如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大国工匠》,其中讲述的八位高级技师那样的高技能专家级“强国工匠”,他们要像高凤林那样具有飞机发动机焊接的技术能力,绝无分毫之差;要像周东红那样30年来始终保持着100%的成品率,像他那样加工的产品可以成为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更要像胡双线那样创造了打磨零件100%的惊人记录。这些零件应用在在中国新一代的航天器上,万无一失;还有孟剑锋,一个百万次精雕细琢,雕刻出“前无古人”的全新零件;张冬伟,焊接质量100%的大国工匠;宁允展,GRH380A的首席研磨师,是中国高铁研磨师第一人;顾秋亮,精密度极高的大工匠。管延安以匠人之心追求技术的极致,让中国的海底隧道创造了国际水平。更何况,中国能够成为世界工厂,不仅仅依靠他们八个,还有成千上万技术工人默默无闻地工作在制造业的每一个岗位上。他们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脊梁,是中国立于世界之林的脊梁。他们没有上名牌大学,他们更没有出国留学,他们踏踏实实地为建设祖国出力献策,他们是中国工人的先进代表,他们使得我国撑起了“世界工厂”的称号。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强国工匠”。我们的应用型大学本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都要极力培养这种类型的“强国工匠,”也就是平时我们说的专家级高级蓝领。
三、新时代经济现状下“强国工匠”培养遇到的阻碍
目前在我们一些人的意识中,读大学本科就是要做高级白领,要做国家公务员,不愿意做高级蓝领,这是一个误区。是因为长期以来工人的工资水平比较低的事实造成的。以前工人从事的是简单的手工劳作,不需要高精端的技术学习和培训,因此劳动力的培养费用比较低,甚至有的劳动者不识字,没文化,只能从事简单的工作。而如今的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有了高层次的发展,运输仓储处服务等行业也有了升级换代式的发展,特别是高铁和信息产业,有些已经用上了机器人,要给机器人编制现场工作程序,机器人才能按照程序将巨大的货物装上集装箱、码放整齐等。这些工作需要懂得计算机编程,需要劳动者具有高等职业技术技能,现在都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担当此任。将来随着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运输和仓储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具有本科学历的劳动者参与到生产过程中。为此,我们必须加快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
事实上有些技术含量高的技术领域,高级蓝领的工资已经和白领一样高了,比如山东的运输行业机器人操作员工资在6000~8000元;内蒙古的高级电焊工工资也是6000~7000元的水平。因此,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前途很乐观的。问题是目前本科学校对开办职业技术教育并不是那么积极,甚至在教育管理层也以为,应用型本科学院努力的方向是向“研究型本科”发展,而不是要向职业技术教育层次发展。这样原来的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没有开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经验,因此进展比较缓慢。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随时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人们会逐渐认识到“强国工匠”是工人阶级在新时代的新形象,是一个大有发展前途的职业,“工匠精神”不仅仅将融入职业教育的体系内部,而且还会在全社会引起人们的尊敬和崇拜,这样,我们的职业技术教育将会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四、“强国工匠”培养的标准和路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强国工匠”培养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制造业技术的尽善尽美和精益求精,高级技工的职业品质追求极致;第二,工作中的协同合作谋求共赢;第三,执着追求技术进步和爱岗敬业精神的结合。第四,勇于创新的开拓进取精神。因此应该相信不久的将来,“强国工匠”精神必然会成为全民推崇的一种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研究,可以发现,要在短时期内培养出一大批国家需要的'“强国工匠”,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路径:
路径一,创建本科层次的高职学院,培养的学生毕业前达到“高级技师”的水准。“强国工匠”的标准,不仅要具备“强国工匠”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在上岗之前就到达高级技师的水平,这就需要高职教育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因为现有的高职院校要通过升级达到本科水平。目前许多职业学院已经开始开办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班,这些毕业生很受工厂的欢迎,比如机电一体化专业、财务管理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都有职业学院的学生已经进入人才市场,这些人才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受工厂欢迎的,比我们普通本科的学生有竞争优势。
路径二,应用型普通本科开办本科层次高职班,学生毕业时达到“高级技师”标准。由于最近几年来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所以应用型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的时候,遇到高职学院本科毕业生的有力竞争,于是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直接开办职业教育班会更受欢迎,四年制教育,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照样是本科学历,只是偏重于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样的人才是用人单位最需要的。因为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背景,可以做干部使用,也可以做工人使用,做高级蓝领最适合。这样的人才是天然的“强国工匠”,很快就可以成长为生产中的骨干力量。一些院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高级技师、高级程序员等技能考试,有些经济类专业可以参加会计师和经济师的考试,获得资格证书,一上岗就是技师、会计师、经济师待遇。
路径三,高职教育的教师必须是双师型的。由于我们要求毕业生在学校期间拿到技师、会计师、经济师、高级程序员等资格证书,那么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必须首先具备这些资格,成长为双师型教师,理工科教师必须是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必须同时具备教师系列和工程是系列的双重证书。经济类教师应该同时是高级经济师和高级会计师,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偏重于动手能力。
路径四,实行产学研无缝对接。应用型本科学校开办职业教育,必须做到产学研相结合,实施无缝对接,毕业实习基地必须选择在生产第一线,教师下工厂和工人师傅一起参与生产,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规定出学生必须有多少个工作日、生产多少产品(当然是质量合格的),才能毕业,颁发毕业证书。于是可以实行长效挂钩、联合办学。这样的企业,国家可以给予减免税待遇,以资鼓励。
路径五,加强实践性教学的精准性。实践性教学环节必须加强其精准性,不可以走形式、走过场,高等院校可以通过收购合并大公司的技校,渗透到公司的生产实训基地去,以工厂生产工作标准要求学生的实践性教学成绩,努力将学生培养成真正的制造业劳动者。
路径六,聘请大中型企业高级技师定期来校讲课和指导教学工作。要使得高职教育尽量和企业生产零距离接触。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聘请大中型企业的高级技师来校讲课或指导教学工作。比如,一些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师在制图和识图方面有很多的技巧和经验,在技术加工中有很多窍门,可以通过参与教学工作传授给学生。这样可以提高毕业生的劳动技能,进一步提高我们大学生的动手能力。
综上所述,无论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形势来看,还是从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进程来看,我们都需要新一代年轻人进入“强国工匠”的行列,为中国成为真正的世界工厂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活力。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普通大学和高职院校更是首当其冲的。只要我们加强应用型普通高校和高职学院的职业教育的力度,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我们的“强国工匠”队伍一定会发展壮大。中国只要有了各个领域需要的成千上万的“强国工匠”,很多科技产品就会严格按照设计的要求去生产,我们的产品就是最标准的品牌产品。那一天,中国将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世界产品将执行中国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