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界与融合:新文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进路

2022-02-06曹燕红李裕琢

经济师 2022年3期
关键词:文科教学方法院校

●曹燕红 李裕琢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不断深化。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能正由传统的核算职能逐渐向管理职能转变,企业对会计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2018年,教育部提出推进新文科建设,2019年,教育部、科技部等多部门联合召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强调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打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在此背景下,担负着技能型人才培养重任的高职院校,同样应回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按照新文科建设理念,实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一、新文科会计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述评

开展新文科会计人才培养,首先应厘清新文科的内涵。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新文科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界定。有学者认为,新文科是对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和思维突破,“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1]。还有学者认为,对于新文科的理解,应从以下三方面特征来加以认识:一是新科技革命发展和新技术广泛应用的社会环境变迁转变了文科学术研究的观念,创新了文科科研的方法和手段,为文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二是社会的发展需要高质量的新文科人才;三是新文科要立足国情,增强中国特色话语权,提升国际影响力[2]。此外,有学者指出,应从四个方面理解“新文科”的“新”:一是新科技革命与文科的融合化发展;二是历史新节点与文科新使命;三是进入新时代与文科中国化;四是全球新格局和文科国际化[3]。

理论界对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改革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课程体系改革。有学者认为,应开设一些新的会计专业课程,课程设置要体现四个融合,即多学科思维融合、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跨专业能力融合以及多学科项目实践融合[4]。高等院校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应将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相融合,激发学生发展潜能,设置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实训课,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设置经济、管理、金融、法律等专业拓展课和职业道德、企业伦理、组织行为学等通识课程,实现相关学科协同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夯实职业操守[5]。二是教学方法改革。有学者认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方法,借助情境教学以及翻转课堂、微课教学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更好地投身到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中[6]。三是实践教学改革。有学者认为,高校要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模式,着力搭建多元化的专业实践平台,使学生在实践中建构知识和能力[7]。

可见,学者们对新文科的内涵以及新文科会计人才培养问题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通过对相关研究进行检视可以看出,对新文科会计人才培养问题的探讨,多针对普通本科教育,而对高职教育则鲜有论及;并且,对会计人才培养的研究多数还停留在一般性理论描述,而对具体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方法的研究尚不够充分。结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新文科的突出特征在于跨界融合,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在于技能养成,而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无疑是当前数字化背景下教育教学的应有之义。因此,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理应成为新文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逻辑主线。以此为基点,通过对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进而建构起新文科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二、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固化。目前,一些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仍较为固化,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一般以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税法、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等为核心课程,这些专业基础课程能保证学生具备必要的会计核算、税收法律法规、财务软件操作、资金管理、财务分析等专业知识,但无法满足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需求。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普及,企业更需要能对大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会计人才。现有课程缺乏智能财务、财务转型发展、跨学科交叉型课程,无法满足战略性、创新性、融合性和发展性的新需求[8]。并且,课程设置多以服务于工业企业为主,对其他行业涉及较少。

2.教学内容陈旧。当前,高职会计教材虽然种类繁多,但有些教材内容相对滞后,未能及时根据会计准则、税收政策变化更新内容,无法与企业最新业务内容接轨。教学内容对课程思政理念体现不足,对会计最最新发展成果融合不够,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

3.教学方法单一。一些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仍以PPT讲授为主要形式,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多为被动接受,参与度较低。尽管学习通、微课等新形式也一定程度上应用于教学,但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体验学习教学法等探究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应用不多。

三、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

在新文科背景下,按照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职院校应建立“两核心、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两核心”,是指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养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重基础、强能力”为核心,夯实学生财务技能,提高学生的财务应用能力、信息能力、管理能力、创新创业等能力。“四融合”,是指“会计专业理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信息技术”等知识交叉融合,保证核心目标的实现。具体措施如下:

1.理论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上,除传统会计课程外,高职院校还应开设商品流通企业会计、酒店会计、旅游企业会计等课程,以满足学生将来进入不同行业的就业需求。同时,在当前数字化背景下,为了强化学生的数字知识和技能,应增加一些数字技术类课程,如数据采集与统计、数据财务分析、智能审计、人工智能等课程。当然,数字技术课程的设置要根据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专业课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设置,要循序渐进,避免操之过急。此外,按照跨界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设置法务会计等交叉学科课程,以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开展新文科背景下的会计教学,要紧密结合经济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和商事制度改革的新举措,尤其要重点关注平台经济以及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改革给会计工作带来的新变化、新要求,及时更新、完善课程内容。

2.实践课程改革。高职院校应改变原来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设置结构,大力提高实践课程比重。实践课程具体分为理论课实践和综合实践,理论课实践多为专业课实践,教师可在讲解完理论内容后随堂或期末集中进行,这类实践课可在学校的各类实训室完成,教师应尽量提高实践课比重,增加实践内容考核比例。综合实践在于对学生各科知识的综合考核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企业实习、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实战演练等多种形式进行。企业实习是检验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最普遍的一种形式,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会将企业实习安排在毕业前的最后一年进行,学生通过实习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为了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可以在毕业实习前,每个学期末实行分阶段实习,实习时间为2~4周。分阶段实习可以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到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酒店餐饮企业等不同类型企业实践,分阶段实习可以让学生更好了解不同企业工作流程、业务处理方法等,也便于学生和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实习情况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学生通过分阶段实习也能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的动力。技能大赛是对学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另外一种检验形式,高职院校应积极组织大赛,鼓励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企业经营大赛、会计技能比赛等,为学生搭建展示技能的平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创新创业实战演练是将学生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结合,为学生搭建一种“边讲、边练、真实化、情境化”的实践模式,学生分组创建企业,完成企业业务流程及业务处理,学生在创新创业实战演练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财务管理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双提升[9]。

3.教学内容改革。会计知识更新较快,教师需要及时了解会计准则、税收政策等的变化,选择最新教材,更新授课内容。学校也可以和长期稳定的实习企业合作共同编写教材,此类教材以真实的工作内容为依据,能反映企业最新的经济业务内容,理论结合实践使教材实用性更强,能满足职业岗位需求。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研究编写教材,也是教师自身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升的过程,教师实现“教、学、研”一体化才能更好地将最新知识传授给学生。现在一些职业技能证书的社会认可度比较高,教师可以把职业技能考试内容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之中。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讲授会计专业课程时,应将体现诚实守信、守法合规的经典案例引入日常教学之中,实现会计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培育和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4.教学方法改革。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将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探究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引入教学之中。具体而言,学生可以事先分组,小组根据任务展开分工,各司其职,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需要自己主动学习,分享收获。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有很强的成就感,是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通过分工协作,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新文科背景下,各学科知识要实现交叉融合,协同发展,必然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目前,高职院校多数教师会计理论知识较强,但在如何将会计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日常教学、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等方面还有待提高。鉴于此,学校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思想观念,使教师认识到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其次,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打破专业、学科壁垒,实现团队成员优势互补,促进教师团队知识体系的更新;再次,注重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践、参与学术交流、经验分享等;最后,完善相应的激励、保障制度,激发教师不断学习提高和参与教学改革的热情。

猜你喜欢

文科教学方法院校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豆文科作品
孙文科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