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财务背景下中职会计专业“三阶递进”产教融合课程改革探究
2022-02-06王斌
●王 斌
在智能财务背景下,中职会计专业面临巨大挑战。由于以往课程内容大多强调核算技术,而缺少业财融合及新技术的应用,致使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难以跟上产业发展步伐。要符合产业发展需求,就必须深化产教融合。目前的校企合作缺乏深度,没有进行系统化、全过程的设计,效果并不理想。只有以市场为导向,紧跟产业发展,瞄准会计人才的需求变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职会计专业目前的困境。
一、智能财务背景下会计人才的需求变化
人工智能通过对企业不同部门的数据进行收集、识别,共享到企业平台中,通过数据将企业不同业务部门链接起来,从而实现互联互通与价值创造。在这种背景下,会计人员的工作与业务部门的工作变得更加密不可分,使得会计人员的工作变得更加综合、更加跨领域、更加侧重技术应用。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往业务端更近一步,做到业财融合,关注企业的商业模式、经营情况、产品生成工艺流程等。也就是能从全景视角把握企业的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智能财务的发展,会计工作模式发生改变。以往重复的、标准化、程序化、计算性的会计核算工作被计算机取代。整个会计工作过程,从票据采集、生成凭证、登记入账、编制报表到纳税申报、财务分析都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自动完成的。因此,对会计人员的目标要求也从低阶思维转向高阶思维,不能仅仅像以前那样单纯的理解、记忆某笔业务该记入哪个账户。作为会计人员,应该着重培养对数据的处理、分析、评价、创造等更加高阶的思维,这样才能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
为了满足智能财务背景下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变化,需要对会计专业课程进行改革,以培养跨领域、复合型、技术型、高阶思维的会计人才。但目前中职会计专业课程现状不容乐观。
二、中职会计专业课程现状
(一)课程内容滞后,学生缺乏学习动机
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课程内容依然以核算类为主,较少涉及企业经营管理、业务沟通、人工智能、数据处理、财务分析决策、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内容,没有做到业财融合,与产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脱节,不利于学生适应未来和发展。另外,由于会计专业课程内容具有抽象、枯燥、繁琐等特点,而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缺乏企业经验,不了解相关工作流程,不能从全景、全过程的视角认识企业经营过程,在理解会计专业内容时难度较大。学生难以及时体验到会计专业所带来的价值,缺乏学习动机已成为教师最大的挑战。
(二)产教融合不够深入,课程体系不合理
在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虽然有企业的参与,但企业方的经营目标与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不匹配。大多数企业提供的专业实践课往往是片面地根据企业自身需要,仅仅提供了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部分的、浅层的、阶段性的、重复性的工作。人为割裂了业务活动,没有把会计工作作为一个整体,从全过程的视角去进行设计,学生很难有机会在系统的企业实践过程中将专业能力融会贯通。在课程体系上,没有遵循会计人才由新手到高手的能力递进的职业成长规律,采用合适的载体将知识进行整合,致使课程之间存在壁垒,学生实践的并不是完整的、全过程的工作,学生难以将能力迁移到未来的工作中。
(三)实践教学不符合智能财务背景下的工作模式,难以为企业创造价值
智能财务背景下的会计工作模式已经发生巨大改变。目前的中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还是采用手工账、电算化等形式进行教学,不符合新技术下的会计工作模式。在实训资源配置上,缺乏智能核算、财务共享、数据分析等智能化设施与环境,学生难以理解新的会计工作模式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难以形成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够解决企业真实复杂问题的高阶思维,也就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中职会计专业“三阶递进”产教融合课程改革措施
为解决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会计人才需求,坚持市场导向,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按照会计人才职业成长规律校企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系统化设计。将会计专业按照驱动阶段、融合阶段、价值创造阶段三个阶段进行课程改革,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成长。在驱动阶段,借助先进企业的资源优势,让学生亲身体验新技术下的会计工作流程,激发学习动机,形成职业愿景,成为会计新手;在融合阶段,采用企业的真实业务案例,融合相关课程,使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融会贯通,成为会计熟手;在价值创造阶段,采用“智能会计”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形成高阶思维,以适应未来复杂的工作环境,成为会计高手,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一)第一阶段,借助企业资源,激发学习动机
在人才培养初期属于驱动阶段,该阶段主要是让学生体验会计职业的价值与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热爱会计专业。借助企业的资源优势,带学生进企业实地进行体验。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简单的工作,认识企业文化,理解会计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规范,体验企业会计工作中所使用的云会计、财务共享等新技术、新模式。通过请企业家为学生介绍会计职业前景及对企业的价值,让学生感受会计职业的魅力,形成职业愿景,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在这个过程中,由企业导师对学生在企业的工作表现进行考核评价。
借助情景化的模拟实训室配合AR技术、虚拟商业社会系统、企业沙盘,学生成立虚拟公司进行模拟企业经营。在经营过程中,体验企业内外环境,理解企业与银行、税务、工商等外部单位的关系。感受企业生产、销售、采购等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从企业全景、全过程的视角,体验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学生在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学会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够进行单据的识别与填制、财经应用文写作、会计档案整理等,能够使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全流程的简单操作。教师借助实训系统对学生进行考核,使学生对会计工作有整体性的把握。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校企共同开发会计学习资源,如会计趣事、会计文化、会计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使学生感受到会计的价值,形成对会计专业的热爱。
(二)第二阶段,校企共建“3+N”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中期属于融合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对会计专业内容进行融会贯通,以利于学生能力的迁移。按照会计人才在职场中的能力发展规律,校企合作建设“3+N”的课程体系,依托企业真实业务,在场所、时间、任务、课程内容、组织形式上进行融合。在“3+N”课程体系中,3是指校企共同开发的以制造企业、商业企业、服务企业三类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任务库,N是指能够支撑这三类企业任务的会计、成本、信息技术应用、纳税实务、经济法、数据分析、语文、礼仪等相关课程。
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更加侧重新技术应用与业财融合。通过开发围绕三类企业的任务库并编制活页教材,将会计工作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内容融入到这三类企业的工作任务中,打破原有课程壁垒。学生的学习始终在工作情境中紧紧围绕真实任务展开,按照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递进发展过程,借助云财务软件,通过完整业务将财务核算、纳税申报、财务分析等工作进行整合、打通。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一同对学生的工作进行观测与评价,使学生从想学到系统地学,以实现能力迁移,提升职业素养。
(三)第三阶段,“智能会计”创新会计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后期属于价值创造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新技术下的会计工作模式,培养高阶思维,关注学生未来发展。学校与企业一同建设智能会计实训室,配置企业先进的智能财务系统,采用“智能会计”实践教学模式,聚焦新技术下的会计工作。学生按照新的会计工作模式运用智能财务系统,进行票据扫描、采集、查验、纳税申报、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操作,从全过程上把握新的会计工作模式,体验共享财务下不同岗位的核心业务流程、工作内容及数据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处理能力。通过对接企业认证考试与“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
为使学生形成高阶思维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将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真实问题、难题摆到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关注财务数据,让学生思考业务中哪些数据比较重要,能够迅速找到关键数据并理解数据变化的意义。培养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财务数据,看到企业经营上的变化,创造性地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借助智能会计平台对外提供社会共享服务及培训服务。学生在大量实践中形成可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使学生成为能够应对未来综合、复杂的工作场景的会计人才。
四、结语
课程改革只有紧跟时代,深化产教融合,遵循新技术下会计人才职业成长规律,做好系统化设计,创新实践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