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职业特色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核心探索
2022-02-06蒋维震
●蒋维震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提供具备扎实基础知识,以及丰富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的职业特色,是指定向性、技能性、实用性[1]。因此,高职体育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不仅要重视学生运动技能的锻炼,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职业特点与技能的培养,以此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性,有助于学生日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目前,如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充分突出职业特色,已经成为了广大高职体育教师在贯彻落实教学改革工作时,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突出职业特色,对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发展变革,高职体育教师在贯彻教学改革时,应以教学改革的核心为基础,即突出学生的职业特色。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发展特点,以此为学生营造具有实用性与针对性的教学氛围。除此之外,体育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积极变革体育教学的理念,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职业体育能力。
国务院在2019年年初,对职业教育改革颁布了相应的指导性文件,在《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院校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思想,积极创新教育发展观念,深入剖析社会与市场的实际需求,将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不断完善[2]。基于此种教育改革理念下,突出高职体育教学的职业特色,是顺应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培育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使学生在日后发展中,能快速适应一线工作岗位。因此,高职体育教师应在教学改革中,重点突出职业特色,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扎实的体育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岗位适应能力,以及职业思想意识。
二、突出职业特色,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途径
(一)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强调职业实用性质
高职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与时俱进,结合当前的时代发展变革,不断推陈出新,加强教学模式、手段、内容等方面的创新力度,以此保障学生的职业特色得以充分突出[3]。体育教师只有做到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才能从根本意义上,促进体育教学的改革。与此同时,体育教师应深刻认识到,突出职业特色对高职学生的重要意义,明确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更是为了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体育教师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此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效率与质量。第一,高职院校应对体育教师定期开展培训教育活动,以突出职业特色为主要培训内容,更新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引导体育教师践行体育教学改革的理念要求,使体育教师深刻明确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意义。第二,体育教师应认识到职业特色,对推动体育教学改革进程的现实意义,摒弃陈旧的教育思想,建立体育教学实用性的全新意识。第三,高职体育教师应深入剖析当前体育教学依然潜在的弊端,探究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此弥补体育教学的不足。第四,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之间,应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针对突出职业特色的体育教学活动集思广益,相互分享彼此的职业体育教学模式,借鉴优秀的体育教学案例,弥补自己身上的缺点,使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事业,逐渐建立具备本院特色的教学体系[4]。
(二)剖析学生专业特点,打造职业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是向社会提供优秀人才的主要教育阵地,各大高职院校为了顺应社会的时代发展,逐渐开设了诸多专业领域。鉴于此,高职体育教师为了向学生营造针对性、实用性的学习氛围,应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出相应的教学体系,避免向所有专业的学生,均采用统一化的教学体系。除此之外,体育教师在设计教学体系时,应保证教学体系的实效性。如此才能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参与体育教育活动时,得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环境,以此提高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首先,在设计不同专业的体育教学体系时,高职体育教师应全面掌握本院校中,开设的所有专业领域,以及不同专业的职业发展特点。其次,体育教师应对所教授专业学生的身体素养,以及体育水平,做到了然于胸。在此过程中,体育教师可利用问卷调查、体育能力检测等手段,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5]。最后,体育教师应与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密切的沟通与互动,掌握当前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以此为基础,设计相应的体育教学体系。例如,高职体育教师在组织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可结合该专业的职业发展特点,立足于上肢力量为主要教学方向,将该专业的体育教学体系,制定为“训练+考评”双向教学模式,以便于学生在参与该体育教学体系活动时,不仅能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能具备良好的职业体育素养。
(三)针对就业岗位需求,丰富职业教学内容
高职体育教师将职业特色与体育教学有机整合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优良的体育素养,以及能胜任工作岗位的体育需求。鉴于此,高职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工作岗位,对职业体育素养的要求标准。以此为丰富教学内容的标准,对学生讲解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职业化体育内容,因材施教,保证课程内容的层次性,循序渐进,以此升华学生的职业素养。
第一,针对旅游管理、生产劳动、社会服务等专业的学生,高职体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可将锻炼学生下肢耐力性、提高适应能力等体育项目,如排球、足球等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第二,针对音乐表演、企业营销、业务销售等专业的学生,体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可将培养学生气质形态等体育项目,如健美操等作为主要教学内容[6]。第三,针对地质、水利、工程建设等专业的学生,体育教师可将锻炼平衡性,下肢肌肉耐力等体育项目,如平衡木、足球等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第四,针对针灸推拿、医学美容、护士等专业的学生,体育教师可将锻炼学生手腕关节灵敏性等体育项目,如跳绳、关节灵活操等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例如,高职体育教师在组织烹饪专业的学生。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可针对该工作岗位,四肢力量强、站立时间久、手臂力量大等特点,带领学生进行四肢力量的体育练习,如足球、铅球、标枪、短跑等,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岗位需求。
(四)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国逐渐与国际贸易相接轨,促使社会经济结构不断演变。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逐渐呈现相对不稳定的局势[7]。为了帮助学生在日后就业中,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以及工作岗位需求的体育能力,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深入剖析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及时改革既往的体育教学模式,以此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时,能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体育能力。
首先,高职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时刻观察学生的实际体育水平,全面掌握学生当前的身体素养,以此为基础,探寻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其次,体育教师应深入基层,通过各种有效渠道,了解社会与企业针对不同工作岗位的职业体育标准,以此确保改革后的体育教学模式能够满足社会企业的人才需求。另外,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立足于学生职业发展特点为基点,开设多元化的体育教学内容,以此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职业体育技能。例如,针对生产劳动第一线的专业学生,高职体育教师可针对该工作岗位劳动时间长、工作强度高等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各项体育动作练习,以及竞赛活动,如铁人三项、长跑、障碍跑、武术等等。通过长期的体育锻炼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不畏艰难,勇于面对挫折,敢于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8]。与此同时,体育教师应在锻炼学生体能时,引导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养成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当前教育体制变革形势下,高职体育教师应紧随时代发展进程,将体育教学改革落实到位。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将职业特色视为核心探索内容,将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特色有机整合,以此使学生在参与教育活动时,实现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如此一来,才能从根本意义上,推动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为学生的日后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平台。笔者相信,经过广大教育同仁的共同努力,定会助力我国高职体育教育事业的改革进程,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