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对山西省传统产业升级促进作用研究

2022-02-06李向阳薛政宽

经济师 2022年3期
关键词:传统产业山西省升级

●李向阳 薛政宽

山西省属于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省份,由于长期对煤炭资源的依赖,造成了山西省“一煤独大”,产业结构粗放单一的局面。长期以来,山西省的传统产业特点是以资源型行业为代表的,其他诸如制造业、采掘业等为辅的产业发展模式。这种产业结构模式早期具有较强的发展动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力成本、开采资源难度的增加等因素导致这种资源优势逐渐丧失,最终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如何抓住机遇,采取相应措施提升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显得尤为重要。

一、山西省传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面临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分析

山西省是典型的资源型省份,煤炭储量位居全国第1位,长期以来山西省一直依靠矿产资源为主要产业发展方向,一度时期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2008年以来,山西省传统产业占GDP的比重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总量依然较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种以资源为代表的产业发展结构和模式已不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其集中体现就是资源依赖路径,这种产业发展模式会对外部市场的反应能力变得迟缓,而资源再丰富也会面临枯竭的境地,并且随着开采成本逐渐攀升,最终将会丧失掉资源优势。

当前,山西省正在打造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经济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近年来山西省总体产业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第一产业一直处于相对比较平稳的状态。第二产业在2009年出现了小幅的下降,而后开始逐步上升,2011年起开始逐年下降,到2016年降至所有年份的最低水平。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甚至正好出现相反状况,在2009年有小幅的上涨,然后呈下降趋势,至2012年开始上升趋势,尤其是到了2015年的产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的占比,到了2016年达到最高值。纵观三个产业的GDP占比数据,山西省的第二产业产值在较长的时间内占据整个GDP的50%左右,说明第二产业在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当中的重要地位,而这些产业正是对区域经济贡献率较高的传统产业集中区域。

(二)山西省传统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首先,近10年以来山西省产业重型化趋势比较明显,传统产业仍占据主导位置,从对GDP的贡献率来看也是最高的。其次,以传统煤炭产业为支柱的上游产业链所占增加值比重过大,在采掘业和粗加工产业方面是固定资产投资比较集中的区域,这包括煤气、电力、非金属矿物制品和化学原料制造业等,导致上游产业链中集中了大量资金。最后是近年来山西省的第三产业如金融、房地产等服务型产业在经济产值中所占比重增加明显,但观察其内部特征时可以看到总体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诸如信息化传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和软件信息服务等相对落后,起步较晚。

2.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足。首先,经济发展的波动性较大,2008年山西省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为8.1%,2009年跌至5.4%,2010年又升至13.9%,而后逐渐降低,2014年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2017年逐步走出低位徘徊,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整体波动幅度较大。其次,山西省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生产总值和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范围内比较靠后。最后是用于衡量科学发展质量的GDP数量、经济质量、社会质量、环境质量等主要指标,近年来也处于全国相对靠后的位置。

3.创新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长期以来,山西省对资源的依赖性比较强,这也导致整个创新能力和水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2017年山西省的区域创新能力、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继续等多个创新能力指标在全国位居下游,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大数据推动山西省传统产业发展的机理分析

众所周知,大数据可以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从而能够有效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而目前对于大数据来说,它是在政府的集中监管之下,政府是互联网大数据的监管者。因此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政府大数据对传统产业本身的政策规划角度,二是从传统企业自身利用大数据对其管理运作流程和外部的环境进行改造角度。

一是从山西省传统产业本身出发,所依赖的政府政策指导下的大数据促进山西省传统产业升级。政府在大数据促进山西省传统产业中所必须发挥的政策导向作用,产业政策的调整是由政府根据市场发生的变化,以及需求的出现进行调整,需要对大数据提升传统产业给出政策性指导意见。由于大数据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是未来的大势所趋,政府必然在其中起到调节作用,不断规范大数据生产和使用的行为,提高传统产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合作能力,政府可以主导在各个不同传统产业中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的建设,以大数据共享的方式提升数据的附加值,制定政策鼓励传统产业创新活动和产业内外部的信息交流,最终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政策保障。

二是目前传统企业正受大数据的深刻影响。传统企业的数据化和线上线下模式的广泛开展,随着互联网络基础设施不断普及应用,信息在传统企业内外部的共享和流动,导致传统企业建立新的组织形式和制度架构,从而推进了传统企业的有效转型升级。在传统企业内部可以从五个方面去理解大数据推动传统企业升级。首先,大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使用诸如个人移动终端、个人电脑和相关设备进行大数据的获取和交换。其次,传统企业内部要对基于大数据的生产要素体系进行重构,将大数据作为一项新的生产要素来看待。第三,传统企业内部的分工体系的重构。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实现各个功能单位的协同,通过大数据共享与交换使得分工演化路径和机制得到重新构建。第四,在以消费者为驱动模式下创造新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是基于大数据计算平台以定制化生产方式创造高附加值,并将C2B模式能够进行大规模协作和扩散。第五,以大数据平台和前端应用为导向,使传统企业的组织模式得到创新,其表现形式的特点为内部结构的网络化、组织规模小型化和组织边界的开放化。

三是传统企业的业务、运营和营销层面可以反映出大数据促进传统企业的现实效果。大数据的利用产生新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可以为传统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带来收益。从内部来看,大数据对其生产过程、管理经营、业务开展能力和传统企业绩效等带来变化。从外部来看,可以突破传统企业的边界,充分利用已有的优势资源进行经营的再创新,包括建立数据信息交互平台,更好地对用户的需求和体验做出快速反应。

三、大数据促进山西省传统产业升级相关政策建议

(一)宏观政策层面

1.加大政府对大数据的监管。政府需要对传统产业应用大数据技术升级进行补贴,设立专门针对传统企业大数据应用的专项基金,建立完善的大数据应用考核体系,建立大数据应用的评估标准,确保公平合理,从政策层面上给予传统产业升级的内在动力。

2.有关大数据法规法律的建立和完善。由于大数据与一般的信息管理方式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要制定与此相适应的法规,在法规中明确界定监管人员、管理、生产技术、责任和义务并建立责权利明确的法律程序,有针对性地制定并逐渐完善大数据的使用、共享、传输、获取和拥有等一系列法规制度。

3.加大对大数据促进传统产业升级的投入。大数据信息交换平台需要基础设施的大量投入,比如云端服务器的购买和建设等,具体可以通过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营的方式运营新基础设备,为传统产业的升级提供服务与技术支撑,还可以专门设立大数据促进传统产业升级的专用设备和系统,具有针对性地提升大数据的技术与服务水平。

(二)微观管理层面

1.加强传统产业高层人员对大数据的认知程度。目前,多数传统产业的高层管理者对于大数据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较少,对大数据促进传统企业升级的意义认识还不够深入。由于没有建立相对完善的大数据应用体系和相关机制,管理层对大数据带来的效率提升和创新成果没有现实的体会。因此,只有做到上述条件才能更好地制定正确的决策和方案,在传统企业内部指导传统企业升级。

2.对大数据人才的引进和培训。传统企业必须重视大数据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使得企业内部能够对有关大数据的软件和硬件进行有效管理;对于企业内部员工的薪酬和职位提升也可以向大数据的知识应用进行倾斜;同时建立大数据促进企业升级战略规划单元,专门进行相关的培训和研究工作。

3.要有长期规划,整合企业内部各部门职能形成集成化管理。大数据促进传统企业升级无法在短期内实现,需要企业具备各种响应条件。因此,需要制定长期规划战略,在不断完善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提升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渐实现升级目标。

猜你喜欢

传统产业山西省升级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回暖与升级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丘区传统产业仍大有可为
专家开方:传统产业创新互动做强做大
传统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