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2022-02-06杜延涛
□杜延涛
我国行政管理专业设立起步晚、发展速度快,但与西方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而高职行政管理专业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行政管理人才的主要阵地。当前,高职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课程结构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无法顺应当前产教融合大环境。基于此,应对高职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进行改革。
一、高职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缺乏合理性。一是高职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忽视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全面素质教育理念下,人文素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态度与品格。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高职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忽视了培养学生公共行政精神、公共价值观的重要性。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管理专业,但因为诸多因素的制约,很多大学生都缺乏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意识、历史使命感等基本人文素养。二是高职行政管理专业缺乏合理的基础理论和课程结构。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设计基础理论和课程结构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多会结合本校师资力量进行设计,但忽视了社会发展形势和需求,导致很多专业课程设置落后、陈旧,仍以政治学研究范式为主,没有增加经济学研究范式,且设计逻辑漏洞一直不断。
(二)整体师资力量薄弱。高职行政管理专业还存在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目前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师多是由政治学、经济学和哲学专业教师兼任,甚至还有从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博士生。大部分教师缺乏社会、企业或者政府部门实践经验,更没有或者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双师型”教师队伍至今没有建立。
(三)产教融合意识不强。所谓产教融合,就是需要高职院校和企业深入合作,任何一方都无法独自做决定,而是需要以企业为代表的产业界和以学校为代表的教育界共同合作。虽然我国很早就大力倡导产教融合发展,并出台了相关政策、保障措施,教育界也积极响应号召,但企业参与度不强。近年来,我国人社、教育等部门推行了各项改革措施,如,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高职教育的问题。由于教育部、人社部职能的局限性,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发改委、人社部等诸多部门联合出台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作用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产教融合理念在高职行政管理专业建设中的优势没有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对策
(一)优化基础理论和课程结构设计。一是重视基础理论教学。高职行政管理专业知识面广,涉及多学科知识。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构建涵盖行政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公共政策学、政府公共关系学、公共财政学、行政法学等不同学科内容的专业课程体系,结合社会发展形势、院校实际情况来设置专业课程,确保学生通过学习而获得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功底。二是优化课程结构。产教融合下的高职行政管理专业课程结构设计必须秉承有效性、可行性和合理性,要深入贯彻全面素质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优化基础理论课程、基础技能课程设计,侧重于丰富学生基础知识储备、夯实基础专业技能。另外,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高职行政管理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至关重要,但同时也不可忽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这里所说的人文素养既包括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的专业素养,更侧重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最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和增强师资力量。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在我国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师资队伍结构存在问题、师资力量不够雄厚。产教融合下,要想提高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质量与水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增强师资力量:一是提高行政管理专业教师准入门槛,打造“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注重招聘一些理论专业功底扎实、人文常识广博、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年轻教师,为现有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二是借鉴美国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经验。美国各大院校中的MPA教师多要求具备丰富的公共管理部门、政府部门工作经验,或者与国家政府部门有合作研究项目经验,或者长期参与政府部门咨询项目。基于此,国内高职行政管理专业应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形势、院校实际发展情况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相关专家学者来从事高职教育工作,甚至可以邀请政府官员进学校,担任行政管理专业兼职教师来从事教学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专职教师侧重于传授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兼职教师注重以真实的案例分析来传授政府管理经验,如此有利于优化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增强师资力量。三是高职院校应注重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再教育。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行业精英来召开讲座、座谈会,分享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实践实训基地的优势来打造“产学研”合作项目,并鼓励和引导教师将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还要深化校企合作模式,为广大专业教师提供在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与平台,邀请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具体项目,让教师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与素养,进而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夯实基础。
(三)增加实践教学比重。众所周知,高职行政管理专业侧重于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尤为重要。产教融合背景下,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构建实践实训基地,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真正做到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各大高职院校应注重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相关社会组织构建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创设更多在这些单位实习的机会,帮助学生切身体验行政管理全过程,在具体工作岗位上接触具体工作内容,并在工作过程中掌握办公事物管理技能技巧,还能让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在具体实践实习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实习中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升华和深化,进而通过实践训练来培养作为新时期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与素养。此外,高职院校应注重引导和鼓励行政管理专业教师深入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相关社会组织进行挂职锻炼,在具体实践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新理念、新技术和新工艺。传统的“灌输式”理论教学模式下,行政管理专业教师都能够全面、清楚地讲解各种繁杂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很难将这些有形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指导。基于此,要想创新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就要增加实践教学比重,不仅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实践训练,也要注重引导教师深入实践一线,在具体实践中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实践感悟,切身感受到实践对于提高行政管理质量与水平的重要性,进而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积极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实际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应注重通过实践教学来侧重于培养学生社会科学调研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如此有利于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能够科学开展调查研究、采集和整合资料,并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能够拥有自己的创新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来完成各项公共管理应急工作。
(四)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一是高职院校应积极借鉴欧美等教育发达国家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经验,积极打造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部门,剥离我国人社、教育、发改等不同部门的资源调配与管理职能,集中划给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部门。二是根据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具体职能情况,结合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需求,下设行业技能委员会、国家技能标准委员会、产教融合委员会、职业教育立法委员会等诸多更加专业的机构。其中,行业技能委员会的职能主要是研发各行业相关职业技能、职业资格。国家技能标准委员会的职能包括统一制定国家职业资格体系、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国家职业标准、国家职业教育标准,负责对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进行科学合理修订。产教融合委员会的职能就是构建完善的产教融合平台、研发产教融合发展途径和对策、负责克服产教融合发展期间存在的困境和问题。职业教育立法委员会的职责就是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这些下设机构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共同发力,才能全方位、多角度提高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创新改革成效。三是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教育,国家相关部门必须赋予产教融合部门与当前教育部门相同的机构设置权利,摒弃传统的教育部门,设立学历教育部、基础教育部或者人文教育部。四是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教育必须统一的招生与就业政策,将技能等级鉴定、学历文凭发放、办学经费标准进行统一,如此有利于保证享受相同的教育费用,还要明确技工院校办学层次,为享受学制教育的学生发放学历文凭。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主要阵地,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教师应正确认识到产教融合理念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积极分析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通过优化基础理论和课程结构设计、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和增强师资力量、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等方式来全方位、多角度提高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