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商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路径研究

2022-02-06□张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4期
关键词:商务课程体系院校

□张 晶

高职商务管理专业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一批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具有完备商务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满足当前社会相关行业需要的专业人才。通过对当前社会商务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分析发现,要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综合需求,高职院校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自身的教学特点,并进行教学的品牌化探索,从而实现自身的长期教育与发展。在商务管理专业中进行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优化是建设特色专业、实现教学品牌化的重要步骤,其能够为专业建设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和广阔的发展环境。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对当前商务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根据其中存在的教学问题,并综合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学习现状和实践应用能力,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与创新,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推动高职学生商务管理能力的进步。

一、高职商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的出发点

(一)商务管理专业的内在属性。在进行高职商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过程中必须明确该专业的内在属性,并在改革过程中突出该属性,避免改革过程中的方向偏差和过程的失误。商务属性和管理属性是商务管理专业的内在属性。商务属性主要是指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交换达到最终的盈利目的,其主要是个人或是集体活动,并以货币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其中的商务部门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别,狭义商务部门主要指每个商业部门,而广义的商务部门则是指第三产业的综合概念。管理属性在商务管理专业中主要是一种管理过程,主要指人们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通过有计划的活动组织、调节以及控制等手段实现自身的目标。因此,在进行商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过程中必须表现出其商务属性和管理属性,保证改革的科学性。

(二)商务管理专业的市场需求。商务管理专业对应的专业范围较广,能够应用的岗位比较全面,包括商务活动中的计划类岗位、组织类岗位以及领导指挥类岗位等,同时也包含综合管理类岗位、职能管理类岗位。在当前社会商务管理行业中对应的主要商务管理岗位为商务企业综合管理类岗位、商务企业计划调度类岗位以及商务企业管理策划类岗位等。由于其中对应的岗位众多并具有广泛性,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商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过程中必须对该行业的具体人才需求进行分析,以其为重点参考进行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模式的应用,并对每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追踪,实现针对性的教学和课程改革。

二、高职商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清晰的商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高职院校在设置商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公共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明确的把握,在保证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商务管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引入商务行业的经济发展规律、技术管理规律以及职业技能拓展技巧等,形成自身清晰的改革逻辑思路。根据调查发现,目前我国有部分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情况和综合能力的调查过程中没有缺乏统计学的科学支持;在对消费者行为规律的调查过程中利用消费者行为学、组织行为学以及管理心理学等具有较高联系性的课程进行同时调查;在商务管理专业中引入“商务管理概论”等非商务管理专业的内容。同时,在高职院校进行商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师资力量,导致教师只是单纯的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取向进行课程安排。此外,高职院校在商务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中缺乏连贯性和科学性,教师只是单纯地根据教材目录进行授课,导致部分内容难以做到协调统一,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性把握。

(二)课程的重复性较大,教学效率较低。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在大纲的编写过程中没有与教师进行统一的协商,导致在授课过程中各自为政,难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平衡和综合调整,致使目前高职院校在课程的内容设置中存在较高的重复度,教师在教学中直接进行“炒现饭”,降低了商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效率。比如,目前部分高校在商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中设置了企业文化内容、企业战略、企业管理以及企业文化等具有较高相似度的内容进行教学。此外高职院校在进行市场调查内容的设置中也同时进行了市场营销讲授、商务调查与预测,并在统计学中涉及了部分市场调查内容,造成了授课内容的冗杂和重复,不利于学生对商务管理知识的高效学习。

(三)商务管理专业授课过程中忽略了实践应用。我国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商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没有建立先进的实训平台和学生实践基地,仅靠电脑和软件构成了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没有设置专门的行业培训岗位,导致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只能应用简单的少量教学案例,根据该部分教学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集体交流,并难以在课堂中引用情景教学的方式,缺乏模拟教学、项目教学和顶岗实训的环节,严重缺失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引领。

(四)教材内容缺乏先进性,教材内容与商务管理职业化的配合度较低。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在高职商务管理专业的教材内容设置中明显的偏向本科,在内容设置中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对实践技能的培训,没有与商务管理专业的职业化进行匹配。根据调查发现,我国目前应用的高职商务管理专业教材更多是商务管理专业本科教材的重新编写,没有在其中突出高职教学的特点,无法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

三、高职商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方式

根据对当前高职商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的设置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影响了人才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措施提出,从而优化商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

(一)商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过程中遵循课程体系的设置思路。在进行商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制定严格、严谨的教学计划,提前规划教师在课堂中的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减少授课过程中的时间浪费,避免教学过程中出现思路混乱的现象。在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课堂体系的设置思路,按照思路的修订保证授课过程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引导学生构建自身的知识学习体系,并深度掌握授课过程中的课程教学逻辑。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商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的教学计划制定中必须遵循课程体系的设置思路。

(二)协调各授课课程的教学大纲,完善授课内容。在进行高职院校商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按照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大纲、选择教材的步骤执行,该步骤是教学规律下的必然选择。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出现的教学内容重复性较高的问题,高职院校教研室必须在教学计划的规定范围内整合教学教材,并由主讲教师对教材进行改编,并由教研室进行讨论,确定最终授课内容,并对教学大纲进行整理,实现教学内容的高度简练和科学。

(三)优化教学内容,突出高职教学特点。不同于普通高中和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是培养一批具有专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突出人才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商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过程中必须要突出自身的应用型教学特点,针对性地培养人才的专业技能,促进人才综合素质的发展。

(四)加强教材编写,实现职业对接。要实现高职院校在商务管理专业中教材的真正职业化,必须保证教材的内容与管理一线具有密切联系。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商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与内容改革过程中要组织行业的一线管理专家进行教材的编写,或者组织教师在工厂进行实习后整理实践经验编写成册,保证授课教材与商务管理专业的实际职业化具有密切的联系,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

(五)分析商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训阶段进行课程体系的差异性改革。随着社会在产业分工中的逐渐细化,培养专业性人才是目前的主要发展趋势,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根据人才培养的不同阶段进行课程体系的差异性改革。在改革过程中要按照培养通用人才、培养专业化人才、建设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商务管理人才培训基地的三个阶段进行实践平台的构造,并对应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从而保证高职商务管理专业教学的科学性。

四、结语

在商务管理专业逐渐成为社会重点行业的当今社会,高职院校必须对商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改革,从而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培养一批具有专业能力的综合人才。高职院校要在对自身现存问题进行深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遵循课程体系的设置思路、协调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以及完善教材编写等多种方式,实现科学性教学,促进人才的综合素质提高。

猜你喜欢

商务课程体系院校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