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靖宇精神进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探究

2022-02-06□程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4期
关键词:靖宇杨靖宇抗日

□程 越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体现,靖宇精神是“杨靖宇同志在东北抗日斗争中表现出来对党的绝对忠诚、依靠人民的宗旨意识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1],是东北抗联精神的升华和超越,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靖宇精神虽然形成、发展于抗日战争时期,但是它的价值内涵对新时代大学生具有深刻的教育作用,因而高校在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精神、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多措并举推动靖宇精神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很有必要。

一、靖宇精神的内涵

靖宇精神的第一要义在于对党的绝对忠诚、根本特征在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本质是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东北抗日斗争中的生动体现,是鼓舞新时代青年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懈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一)对党的绝对忠诚。对党的绝对忠诚是靖宇精神的第一要义。农家出身的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少年时代接受了系统的学校教育,在工人运动的浪潮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在大革命高歌猛进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处于低潮时领导暴动坚持斗争坚定不移跟党走,直至为抗日救国流尽最后一滴血。“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受命于危难之际来到东北领导抗日斗争,先后担任中共哈尔滨道外区委书记、哈尔滨市委书记、南满特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和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等职。“板荡知赤子,国难见奇功”,杨靖宇在抗日斗争中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断粮五天五夜的情况下只身一人与日伪军周旋5昼夜,一直坚持战斗到牺牲的那一刻没有丝毫动摇,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对党的绝对忠诚。

(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是靖宇精神的鲜明特征。杨靖宇的爱国主义情怀体现为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全天下穷苦人翻身解放、驱逐日寇光复国土的伟大实践之中。当东北抗日斗争最为艰难之时,有部下建议向苏联境内撤退,杨靖宇将军慨然道:“我们是抗日的队伍,就是打鬼子,就是坚持战斗。我们在这里坚持打下去,就能牵制敌人一部分力量,鼓舞民众精神,减轻党中央的压力,支援全国抗日战争。”[2]日寇妄图以高官厚禄劝降杨靖宇,但他以愤怒的枪声作为回应,直至壮烈殉国,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一名共产主义战士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正所谓“千里冰封虎豹狂,雄鹰振翅战漾江。树皮草根充肠胃,义胆忠肝殉国疆。”[3]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是靖宇精神的本质。东北抗日联军进入“极端苦斗”时期后,为打破日伪军的疯狂围剿,1940年1月至2月中旬,杨靖宇率部与日伪军在桦甸夹皮沟、濛江瓮圈、金川回头沟等地激战,由于敌众我寡,加之严寒、饥饿等不利条件使部队受到严重损失。至2月15日,杨靖宇身边仅剩6人。2月23日,杨靖宇只身一人在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陷敌重围后激战牺牲,时年35岁。杨靖宇牺牲后,日军无法理解这位英雄的坚强行为,无法理解在冰天雪地里长时间被围困且完全断绝粮食的情况下,他何以还能够顽强地坚持战斗。日军将他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侵略者也无不为之震惊,展现杨靖宇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由此可见,杨靖宇在抗日斗争中表现出对党的绝对忠诚、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与高尚道德和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集中表现,是理想与真理的力量、信念与意志的力量、道德与人格的力量的高度统一。

二、靖宇精神的教育价值

靖宇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东北抗日斗争中的升华,是东北抗联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激励新时代青年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努力的强大精神动力,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教学资源。

(一)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观”教育目标的实现。众所周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功能在于对学生进行良好“三观”的教育引导,因而高校必须从新时代大学生的认知特征出发和身心发展实际出发,通过开发教学资源和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新时代大学生成长于和平年代,对杨靖宇浴血抗敌、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缺乏直观的认识,对于东北抗联在极端苦斗时期艰难抗敌的了解渠道仅限于电影和电视剧,因而对靖宇精神的内涵及其教育价值尚未形成理性认识。正因为如此,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引领作用,必须运用靖宇精神“以情化人”的优势,使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通过学习杨靖宇的英雄事迹,被杨靖宇的高尚品格、坚定的理想信念所鼓舞,进而把提升自身道德品质转化为自觉意识,把靖宇精神转化为促进自身成人、成才、成功的不竭精神动力。

(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优质鲜活的教学内容。靖宇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危难关头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因而必须将靖宇精神转化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生动教学案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第六章第二节对东北沦陷后,中国共产党在整合东北抗日力量、组建东北抗日联军、在艰难困苦中坚持抗敌的史实介绍较为简单,学生只知道东北抗日联军在冰天雪地中战斗了14年,而对于以杨靖宇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如何秉承抗日救国的初心、为民族独立和天下穷苦人翻身解放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英雄故事知之甚少,因而有必要通过讲解杨靖宇的英雄事迹帮助学生更为准确、完整地了解这段历史。不仅如此,靖宇精神还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生动素材。现行版本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没有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给予准确的总结和归纳,因而需要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以具体的史实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进行诠释,使学生明确靖宇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东北抗日斗争中的生动展现。因此教师要准确诠释靖宇精神的含义、使教材语言转化为课堂语言,让学生能够从中学会教材无法展现的内容,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中加深对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理解。

(三)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鲜明主题。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在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精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构建“大思政”格局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品格锤炼,使其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锻炼。靖宇精神所具有的深刻内涵能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能够使学生通过主题教育活动深刻了解杨靖宇在艰难困苦中坚持斗争的革命事迹,进而培育学生真挚的爱国情感,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更为直观,从情感上打动学生,使革命英雄故事真正走出课本、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使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由此可见,靖宇精神对于新时代大学生具有深刻的教育作用。因而高校在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过程中推进靖宇精神进课堂、进教材,使之发挥出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作用。

三、靖宇精神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策略

推进靖宇精神进课堂,第一要义是讲好、讲透靖宇精神,根本方法是实施智慧教学,关键在于深化靖宇精神的实践体验,唯有如此才能使靖宇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在课堂教学中讲好靖宇精神。推进靖宇精神进课堂,第一要义讲好、讲透靖宇精神。教师要把靖宇精神作为教材知识点的补充。教师在讲解“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时候,要通过解读靖宇精神的内涵、讲解杨靖宇领导确山暴动、在东北坚持抗日的革命事迹使学生明确“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凝聚力”集中表现为靖宇精神。教师在讲授《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时候,要通过讲述杨靖宇在大革命风暴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领导确山暴动创立革命武装,在大革命失败的腥风血雨中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心一意跟党走的事迹作为教材中“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这部分内容的案例,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斗争的胜利,是因为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牢记初心、不忘使命,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全天下百姓的翻身解放。教师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第四节中“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的时候,要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这一问题,要以杨靖宇在东北抗日斗争中视死如归、英勇献身精神为例,证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牺牲精神,而这种精神在东北抗联群体中得到了生动体现,这是中华民族精神最宝贵的品质。

(二)实施智慧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和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教学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智慧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VR的实景展现功能,通过VR实验室将学生引入杨靖宇开展革命斗争的情境之中,以虚拟-还原方式给予学生直观的学习体验。为了让学生更为准确地理解靖宇精神,高校要注重史论结合,运用快手、抖音等手机软件的视频直播间功能,讲述杨靖宇走上革命道路、浴血奋战慷慨殉国的感人故事。在实践中,教师要从《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史略》中选取素材,以当代人的视角诠释杨靖宇的感人事迹,通过还原东北抗日斗争的历史画面和杨靖宇的内心世界,使学生被杨靖宇对党的绝对忠诚、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所感动,使学生真切地感知杨靖宇走上革命道路时的决心和勇气、在极端艰苦斗争时的坚守与担当、面对牺牲时的从容与镇定,使学生在学习这段伟大历史的时候心中增加正能量,精神上和灵魂上受到洗礼。不仅如此,高校要与靖宇干部学院积极合作,共同指导学生自导自演杨靖宇英勇抗敌的“微电影”,将“一腔热血伟将军,奋战长白几人存。野草充饥丧敌胆,冰霜伴睡卫国门。铮铮铁骨信阳汉,杲杲长虹中华魂,弹尽援绝蒙死难,悲号林海泪无痕”以微电影的形式展现出来。微电影要注重以杨靖宇自身为视角,重点展现杨靖宇的青年时代的信仰选择和生死抉择、终身坚守和入党时的誓言,让学生感悟出靖宇精神的真谛在于“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4],并将之转化为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一形式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短板,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使靖宇精神真正走进学生心里。

(三)开展靖宇精神主题实践教育活动。高校要依托杨靖宇烈士陵园、杨靖宇将军殉国地开展以感悟靖宇精神、体验忠诚与担当为主题的“学习筑梦”选修课实践教育活动,带领学生演唱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之歌、用心灵感受靖宇精神,引导学生通过现场主题教育活动体悟杨靖宇的理想信念、政治坚定、赤胆忠心、报国为民、勇挑重担、严守纪律、永不叛党、不怕牺牲,使学生通过共同追忆杨靖宇在革命处于低潮之时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使靖宇精神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共鸣,达到增强历史记忆、传承靖宇精神和提升学生政治觉悟的目的。做到靖宇精神入耳、入脑、入心。

正所谓“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5],杨靖宇将军在艰难困苦中坚持抗战虽然已成为了历史,但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弘扬靖宇精神仍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因此,高校要在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过程中要积极弘扬靖宇精神,使之成为激励新时代大学生努力学习、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猜你喜欢

靖宇杨靖宇抗日
Mottness,phase string,and high-Tc superconductivity
抗日小英雄杨杨
Mechanism analysis and improved model for stick-slip friction behavior considering stress distribution variation of interface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杨靖宇的最后时刻
读《抗日英雄杨靖宇》有感
抗日英烈马威龙
漫画4幅
爷爷的抗日
英雄杨靖宇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