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体会

2022-02-06周家智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4期
关键词:价值观思政理念

□周家智

自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以来,课程思政相关研究不断丰富,主要涵盖理论阐释、内涵分析、实施路径和机制保障等方面[1]。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2]。对此,全国教育界纷纷兴起对课程思政的理念、内容、手段、机制等等进行改革探讨和实践。本文结合教学课题改革研究,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中,深刻体会到:立德树人是教学工作的根本;德育教学孤立式不如融入式的教学效果好。因此,在课程思政融入信息技术教学具体实施中,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理念融入

在教学中,通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思政要素进行了实践探索,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点,除了常规的守法、职业道德等理念外,还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爱党理念。党的领导是思政课建设根本保证,课程思政重在以德育人、深入挖掘信息课程蕴含的爱党理念元素,促进思想政治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比如在《互联网+医疗健康》中,在2020年年初,我国遭遇世界从未遇知的大传染性的新冠病毒,面对欧美各国种种质疑和刁难的恶劣国际环境,中国人民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奋战,终于取得了举世瞩目抗疫成就的同时,也尽自身的力量帮助他国。是谁让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面对国内外纷繁复杂的各种挑战,能够齐心协力克服艰难险阻,奋勇前进,赢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回顾历史,放眼世界,引导学生从中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在对比中外疫情下的普通老百姓切身感受后,发自内心的感慨祖国综合实力的强大、人民的安居乐业的幸福,这一切源自党的科学、正确和有力领导。在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中,深化了爱党理念,从而让学生坚定信念,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交融爱国理念。我国是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大国,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交融爱国理念可培养广大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与利益,提高民族凝聚力,促进国家现代化建设。比如在讲信息技术的发展史,融入中国古代算盘计算工具、拥有中国独立知识产权的超级计算机多次雄霸全球、面对重重围堵下的华为公司所取得的成就及正实施的规划和蓝图等等,一个个古今事例,使学生爱国热情高涨,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中,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科的课程思政,对实现固本培元、凝心铸魂,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产生了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多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宽广胸怀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出发,为解决世界难题给出的中国方案。在讲“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内容时,可适时引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诸如极端气候频发、环境污染日益加剧、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性等问题面前,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独自应对。比如当前新冠疫情变异毒株疯狂的肆虐全球,引发的各种危机此起彼伏,我国虽是发展中国家,但本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凭着对疫情防控成功的巨大成就和完整的工业体系,日夜生产抗灾物资驰援其他需要援助的国家和人民,成为事实上国际援助力量中最重要的部分,已经向15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捐赠抗疫物资,77个有关发展中国家暂停债务偿还,至今已经捐助发展中国家五亿多支疫苗。从这一件事中,我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体现了有道义、有能力、有担当的大国形象。同时也让学生在更高更广的视角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创新教学形式

(一)创新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创新完善课堂实践教学方式,确保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融合在一起,有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针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缺乏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弊端问题,教师可创新采用互动式课堂教学方式,注重营造出轻松偷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加与学生的亲密互动交流。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结合上课内容,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内容,以在线匿名弹幕互动交流形式、课程思政抢答小红包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凸显出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上的主体位置,掌握学生的整体思想动态,从而及时优化调整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方案是科学遵循学生学习成长规律的。

(二)利用网络综合平台及建立朋辈教育团体。通过活动与教育,召开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等讲座,并建立朋辈教育的学生骨干小组,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法律保护意识。通过“网信协防”公众号、建立青少年线上、线下综合平台,如利用QQ群、微信群、多种教学管理平台,多渠道进行宣传教育、分析青少年思想动态,尝试有针对性地做青少年的思想工作。

(三)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第二课堂。除此之外,还需充分发挥出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积极组织带领学生参与到体验式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切身体验效果,让思想教育变得更加有温度和质量。通过课题组制作多媒体微课课件、构建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库,逐步实现资源共享,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由于种种原因,让学生到红色基地,进行实地参观有一定困难,但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模拟,甚至利用虚拟游戏的形式,重温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面临的各种困难挑战和艰难抉择,为何中国人民毅然选择的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大家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光辉历程。

(四)以党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无论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建设岁月,还是在高歌奋进的改革开放时期、砥砺前行的新时代,辉煌历史长河中不断涌现出一批批英雄楷模,记录着一曲曲激人奋进的赞歌:从一穷二白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些历史正激励着人们奋勇前进,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并在教学中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教学内容,融入建党百年来为中国复兴的奋斗史,以党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立德树人。

三、创新评价机制,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信息技术课中,可将课程成绩的20%分数,用于幻灯片等多媒体制作,中心内容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学习“四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课程思政结合时代英雄楷模事迹,切入点为在学习中践行不屈不挠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迎难而上的最美逆行者壮举、攻坚克难的创新意识、自律专业的职业道德和扎实通达的专业素养,利用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各种综合评价机制作为保障,这样既可充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又能使学生在挖掘组织材料中,引导青年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激励和动员广大青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施,以综合立体、多方位融入进行,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学习、技能掌握和能力培养中,必定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猜你喜欢

价值观思政理念
我的价值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