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背景下培育高校大学生“四个自信”的路径研究

2022-02-06王艳茹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4期
关键词:四个自信爱国主义中国共产党

□王艳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政治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肆虐我国荆楚大地,全国上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严格部署,周密安排,科学防控,时至今日,疫情已经得到了基本控制,我国的经济又恢复到了正常水平,反观世界其他国家疫情依然在肆虐。两者对比更能够彰显我们国家的四个自信。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再次证明了只有坚持“四个自信”我们才能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疫情当下,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可以抓住这样一个机会,培养大学生们的四个自信。

一、疫情之下的“四个自信”内涵

(一)道路自信。道路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1]。道路关乎我党的命运,更与中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强调: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疫情当下,我们的道路自信更加彰显了优势。当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我国湖北地区肆虐,党中央审时度势,立足国情,对国家经济建设按下暂停键,在科学的指导下,对疫情进行全方位、立体掌控。为今天经济已走上正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完成我们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理论自信。理论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在2017年10月24日通过的最新《中国共产党章程》里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2]。在此次疫情大考之下,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优势起到了强大的作用。这次疫情,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保障人民健康为出发点,制定了针对疫情的不同政策,这些政策之后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彰显,给人们传递了我们必将战胜疫情的决心。

(三)制度自信。制度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3]。疫情期间,全国上下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一盘棋,听党指挥。在党的号召下4.2万余名医护人员,180余个医疗队投入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去。在党的指挥下,军队系统派出2,600余名医护支援湖北,在党的领导下,10天10夜,江城的平地上以火雷速度建成了2所医院,2,300张床位。这些都彰显了国家制度优势。

(四)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归根到底还是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政党的灵魂。如果这个灵魂丢失,国家的强大是空谈。国家的治理体系其实就是在对我国历史传承,文化积淀等方面逐渐进行改进的结果[4]。如果没有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就不能实现中国梦。在本次疫情之下,国家的文化自信展现得淋漓尽致。中国从来都不会被危难击垮,只会变得更加团结,集体力量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集体主义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战胜疫情的关键因素之一。正是有了集体主义精神,全国上下医护人员支援湖北,正是这种广大人民群众以国为家,用实际行动支持国家政策,也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举国上下,无论老幼,踊跃捐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

二、高校大学生“四个自信”建设现状

(一)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是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理论大都是在《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以及《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体现。这些课程内容比较多,授课教师也不同,因此,在这些课程的讲授中如何把“四个自信”融入,从哪个角度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师大多没有经过统一学习、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教学系统。另外其他专业学科教师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四个自信”建设只在思想政治课中体现即可,缺乏大局意识。

(二)目前高校普遍会采取利用爱国主义教育来加强学生“四个自信”建设。但是爱国主义形式过于单一,引用的一些爱国主义典型事迹与学生有一些年代差距,无法使学生产生共鸣。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没有运用一些新的教学技术方法,课堂效率比较差,对学生的教学效果收效甚微。

(三)目前高校的“四个自信”建设内容比较全面,但是学生们对“四个自信”系统学习的热情不高。他们可能认为自己的专业与“四个自信”联系不大,没有意识到“四个自信”的重要性,也没有意识到“四个自信”建设可以使自己的专业领域、专业实践能力提高。

三、培育高校大学生“四个自信”的途径

(一)将“四个自信”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将“四个自信”教育融入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教师从道路、文化、制度以及理论等方面全面分析,根据课程的内容从各个角度对“四个自信”进行知识构建,这样可以使学生能够扎实掌握中国共产党“四个自信”的理论根据。这样可以使同学们知道“四个自信”并不是凭空创造而是来源于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多年工作实践[5],来源于我们国家发展以及历史发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建的讲话精神,一个非常突出方面就是强调高校的“四个自信”建设。在笔者看来高校“四个自信”建设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先从教师方面即各个学科教师进行理论层次的学习。这方面高校可以聘请资深的中国共产党政治理论研究员对高校教师进行理论讲授。只有这样高校教师才可以对“四个自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才可以将“四个自信”渗透到自己所教学科。第二步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方面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让思想政治教师系统学习“四个自信”建设之后,在课前准备、课堂授课中全程贯彻“四个自信”,把“四个自信”建设融入到思想政治课中。

(二)多渠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随着我国的发展日新月异,各方面的基础设施如今已经今非昔比。可以利用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人民搭建的各类平台多渠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在原来的爱国主义渠道上开发线上教育,通过线上线下并举,学习一些不同岗位的抗疫典型先进事迹,使学生从心里面感受到我们国家的“四个自信”。同时也要让学生学生认识到,只要自己的专业知识扎实,以后走向社会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是在为国家做出贡献。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家国情怀。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翻转课堂等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对照抗疫典型自我剖析,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同学们从内心对“四个自信”认可。与此同时可以定期在学校层面组织开展一些爱国活动。比如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中,可以适当开一些相关主题活动,如趣味讲座、知识竞赛、娱乐表演等,用这样一种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从心中树立“四个自信”。也可以充分利用与学校有联系的一些爱国主义基地,在一些重要纪念日中组织学生参观、听报告、瞻仰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教育[6]。

(三)开展不同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高校各专业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四个自信”在学生心里扎根。比如针对艺术系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根据自身专业创造不同类型抗疫题材作品,既锻炼自己的专业素养又使自己对“四个自信”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于艺术系学生,笔者认为首先应当专业大纲、教学大纲以及人才培养目标中融入“四个自信”建设,这样就从教学的源头上加强了“四个自信”建设。根据艺术类学生其学科自身特点,在课外实践环节,可以把“四个自信”建设融入到实践中,凸显艺术作品的思想性,帮助学生将课堂理论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7]。

四、结语

2020年末新冠疫情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控制。人们的生活也在逐步走上正轨。放眼全球其他国家,疫情防控依然不容乐观。这更加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师也应该抓住机会,为学生树立“四个自信”,从而让他们更好地在毕业以后为国家、社会、人民服务。

猜你喜欢

四个自信爱国主义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厚植“四个自信” 不断夯实意识形态阵地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