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西安语言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2022-02-06段舟杨
□段舟杨
一、引言
语言产业作为一种知识经济和绿色经济,是全球化经济时代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交流发展的基础性支持产业,在拉动社会区域经济、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区域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西安依托“一带一路”的重要门户和支点城市的区位优势,日趋活跃的外向型经济和世界著名古都的文化产业基础,近年来取得了较快发展。西安语言产业与西安发展良性互动,语言产业在提升区域人力资本、激活文化产业发展、优化提升旅游、营商整体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等方面都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西安整体的发展又进一步为语言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西安语言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西安市开放经济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带动语言产品消费,激发语言产业发展潜能;良好的文化产业基础加上政府的大力扶持,为西安语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和金融保障;西安教育、科技综合实力较强,为语言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技术支持;在西安作为世界名城的吸引力下,持续发展的旅游业有效刺激语言产品消费。
综上所述,西安作为陕西省的省会和中国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西安的语言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了良性互动,有效提升了西安外向型经济建设效果;另一方面,西安经济的快速发展又有效地带动了语言产业的发展并为语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西安语言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企业语言经济意识薄弱。据陕西省统计局2019年对西安开放经济短板成因进行的分析:西安全市实际利用外资主要来自8个开发区,占全市的86.3%;西安市整体开放意识有待提高,政府、企业不了解国外行业动态,不了解国际、国内先进企业的投资方向,错失发展良机;投资环境与周围兄弟城市存在差距,尤其是外国人投资、工作、生活环境有待提高,国际学校、国际卫生服务、涉外会计师事务所、涉外银行等项目缺乏一定的市场支撑,难以经营。对外贸易只是语言产业服务的一部分,但从上述论述中也可以看出,西安市整体对城市语言服务的重视程度仍显不足,营商环境建设仍需继续提升。作为企业,陕西省内大部分企业鲜有将“语言”作为独立要素纳入企业的总体战略管理中,存在缺少外语谈判人才、翻译质量不高、复合人才缺失等问题。
(二)语言人才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不充分匹配。区域经济的开放发展,需要语言服务产业的基础性支撑,结合西安开放经济特点,西安语言产业从业务内容上涉及物流、航空、贸易、跨境电子商务、跨境投资、旅游、文化交流与推广等诸多领域,从具体行业上,涉及上文中的八类业态。语言产业的发展,其基础是专业人才的发展,是针对区域开放经济特点的人才队伍的建设。就西安语言产业人才培养现状而言,存在以面向国内就业为主,纯专业学习为主的问题,缺少面向国际的“专业+语言”的人才培养。
以物流专业为例,“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为西安搭建了一条面向中亚、欧洲等地的物流大通道,这一通道的建成和成功运营,意味着国际物流业务的激增与跨境物流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的跨境物流管理教育,要求培养单位重视国际贸易、通关、国际货物运输及代理等方面的知识及技能以外,还需精通物流国际惯例与规则,并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国际商务能力及信息系统分析处理能力。然而,笔者对照西安市开设物流专业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师资情况后发现,针对西安向西的国际物流大通道的专业性培养十分鲜见。以陕西省特色专业长安大学物流工程专业为例,其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目标定位仅限为“立足西部、服务行业、面向全国”,因此在其专业核心课中未出现涉及国际物流相关的课程,虽然在核心课程中专门设立了“物流工程专业英语”,但仍存在课时相对较少、要求相对较低的问题。
同样存在以纯专业学习为主,缺少面向国际的“专业+语言”的人才培养的关键专业还包括外语。据笔者统计,西安市内有63所高校(含高职、独立、民办高校)开设外国语类专业,涉及语种数量共计15中,其中开设语种类型上以英语、日语为主。
语言人才培养不仅要重视中国国内人才培养,还要重视域外人才的本土培养。西安借助地缘优势,还可以在中亚地区开设更多的汉语教学机构,打造更多以语言学习为目的的短期学习和旅游产品。通过中国和中亚在语言和文化方面互联互通的优势加快汉语走向中亚的步伐,促进面向中亚的经济市场与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升汉语在中亚的区域地位和影响力。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西安语言产业发展思路
(一)加强政府顶层设计,重视语言经济价值。政府作为主要决策机构,应重视语言产业对西安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尤其是在对外开放经济中发挥的巨大价值,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相关领域专家针对西安语言产业发展的现状开展调研和分析,制定符合西安特色的相应的语言规划及语言战略政策,明确西安语言产业发展的导向和发展空间,激发各类型语言产业的活力,并做好相应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例如立足西安区位特征,重视对外经济发展中的语言产业的服务作用、培养专门型语言产业人才、提升对外窗口行业语言服务意识与语言服务水平、增强对突发事件语言应急处置的能力等,全面提升语言产业发展的决策意识,更好地服务于西安产业经济的发展。
(二)高校以需求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专业布局。针对目前人才培养中以“纯专业培养”为主,缺少“专业+外语”培养的问题,陕西省有关部门应该从当前西安作为“一带一路”起点城市和第九个国家级中心城市等一系列新的发展与变化出发,创新高校专业人才布局,以确保高校人才培养能够更好地满足地方发展。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外语人才培养方面,从数量上增加小语种数量,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类别;从培养模式上发展“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二是加强相关专业国际化水平,以区域经济发展特色为基础,着力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如国际物流、人工智能等行业,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良好外语水平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三是加强中外合作办学规模,促进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基于中外办学的有益经验,西安高校应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办学的规模,培养“懂语言、懂专业、了解当地国情、了解中国文化”的复合型人才。利用已开设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的科研资源,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
(三)进一步开发语言产品,更好地推介地方文化,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彰显地方语言魅力,增加语言产业附加值。网络对于文化共享和文化包容提供了更大的可能,各种类型的新媒体为西安特色的文化、产品进行宣传,不乏很多成功的案例。例如2018年抖音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上,标题里带“西安”,或者音乐名称里带“西安”,或者#挑战#名称里带“西安”的视频总量达到60多万个,点赞总量超过1亿次,播放总量更是超过36亿次,这相当于每个中国人都看了两遍以上,其中人气最高的西安方言歌曲《西安人的歌》,就成为网友拍#西安#视频最喜欢使用的音乐。抖音公布数据显示,这首独属于西安的“陕派摇滚”,使用量高达32万次,播放量更是超过了18亿次。同期,据同程国旅与同程艺龙发布的《2018清明假期居民出游出行趋势报告》显示,2018清明假期,居民出游出行需求旺盛,西安的酒店预订量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居全国第三。正是通过这样一种网络新媒体的力量,将一首方言歌曲传播至全国各地甚至海外,有效地提高了西安城市文化的传播与推广,进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
(四)转变观念,积极提升企业自身语言服务意识。西安经济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对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而塑造的主要手段集中在品牌营销、广告创意与设计、产品包装、对外宣传、活动策划等方面,这些都离不开语言创意产业。当地政府和企业要有“投入语言成本,可促进经济效益”的理念,充分重视语言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和影响,减少由于语言壁垒造成贸易障碍。旅游语言服务领域大有可为。从旅游行政管理人员、旅游业从业人员、公共场所标识系统、旅游咨询系统等多面提升语言服务水平。制定旅游相关行业外语服务标准,并纳入景区、酒店、旅游企业评级系统,从制度上进行规范,从而提升企业自身语言服务意识,将语言成本转化为经济效益。
四、结语
随着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推进,西安作为“对外交往中心”、“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定位,其城市国际语言服务质量是国家化水平的一个重要的衡量因素。西安的区位优势使得西安面向“一带一路”发展语言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加突出,日益频繁地对外交流合作为西安语言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驱动力。西安语言产业的发展关系到西安的经济发展,关系到西安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也关系到西安能否积极参与和服务于“一带一路”;同时西安作为陕西省省会和西北地区的国际级中心城市,西安语言产业的发展对西安文化产业、经济整体发展的积极带动作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关中、陕北和陕南地区,甚至整个西北地区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因此,西安应抓住“一带一路”发展的契机,结合西安乃至整个陕西、西北地区的产业特色,构建语言服务体系,提升西安国际化形象的同时,发展特色语言产业,为区域经济发展、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