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化自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
2022-02-06王晓华
□王晓华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精神方面的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方面更是极为重视,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社会得以长久发展,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国民的思想道德素养以及对于国家的依赖感,换句话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身所带来的软实力是促进我国民族精神能够屹立在国际中的关键所在。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年轻人的文化自信与文化素质密切相关,部分当代年轻人也越来越追求轻松愉快。本文基于此,对于文化自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展开研究,通过有效的对外传播途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每个角落,影响更多的国际友人,使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以此来增强当代年轻人及外国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与自信。
一、文化自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性
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下去的重要基础,对于我国社会发展而言也会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它事关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事关我国文化的安全与否,它所象征的文化软实力,更事关我国民族精神的独立性。在这种背景下,当代年轻人群体同样是中华民族发展中极为重要的存在,对于最终成果起到不可忽视的影响,正因如此,想要确保中华民族能够实现伟大复兴,就要提高当代年轻人的自我文化素养以及有关于民族发展的文化自信,以此来确保我国文化建设事业能够顺利进行。在这过程中,当代年轻人还要树立属于中华民俗的不屈精神,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将社会主义向现代化进行引导。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大国,想要提高文化信心的建设,就要明确文化自信的发源所在,一般来说,文化自信本身是需要人们从民族精神中进行分析与提取的,换句话说,文化自信的本质便是一个民族的精华所在,是能够呈现出一个民族整体文化素养的存在。华夏是礼仪之邦,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需要具备厚德载物的优良品质,在国家的处事方面需要具有大国气度,随着历史车轮的不断前进,中华民族将历史中所有思想中的精华进行汇总,并以此来凝聚成当前所要学习并应用的思维信念,而这便是文化自信,也可以说,文化自信就是我国独有的精神品质,是五千年历史中所积攒下的丰厚宝藏。
二、文化自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途径
(一)明确传播内容的题材。若想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的传播,内容的题材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选择大众偏好程度较高的题材,才能加强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对于当代而言,娱乐类、饮食类、电子竞技类、日常生活类都属于大众所喜欢的题材,然而,我国目前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题材均为纪录片类型,其所取得的传播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今后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向外国输出期间,其所传播的内容题材应当进行适当的革新,在保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变。在传播之前,应当进行市场调研,比如可以针对facebook的短视频浏览分类汇总信息进行分析,掌握国际友人对于中华文化的看法,顺带了解国际友人对于短视频题材的偏好程度,只有满足大众娱乐需求,才能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
(二)创新传播内容。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向外所输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强烈的回响,比如李子柒所代表的中国美食文化,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外国友人,通过Youtube等国际短视频平台及其它国际社交平台迅速传播。通过李子柒的短视频拍摄手法,可以看出我国传统文化传播者的创作模式正在发生改变,比如短视频《第三极》,该短视频的拍摄手法是立足于人民群众之间,从而诞生‘贴地气’的传统文化内容,何为传统文化?中华人民的衣食住行,便是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多数在华国际友人都对中华美食非常热情,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国际友人因中华美食而留在中国。
《第三极》不仅拍摄出了美味可口的中国美食,同时还利用了多种镜头语言运用来挖掘出中华文化的深层含义,比如在该短视频当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多吉的目光远远眺望着大草原,通过近距离的拍摄与运动镜头的运用,渲染出多吉对于赛马比赛的苛求,甚至不必说出一句话,就能将人物的心情表达的活灵活现。
从目前的传播情况上来看,短视频、图文解说、电影等,都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渠道,但是由于5G技术的出现,短视频传播速度要远高于从前,再加上娱乐快节奏的趋势,国际友人也更加偏向于对短视频的观看,而短视频在传播期间,不同于纪录片拥有足够的时间能够表达内容,因此就需要在镜头、画质、拍摄内容、文化内涵上入手,以此来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树立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三)传播形式与表现方法。移动短视频与其他传播媒介形态一样具有不同形式的划分标准,考虑到传统文化的多样性、移动短视频类型的复杂性,可借鉴电视节目的传播形式、移动短视频内容的风格化,进一步完善对适合传播传统文化的优质化、专业化、精致化的短视频进行分类。
1.幽默风趣式。
(1)传播内容具备娱乐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为短视频,而短视频的制作风格之一便是幽默风趣,所谓的幽默风趣是指娱乐性,传播的内容也应当具备娱乐性,以供用户在忙碌的生活当中能够通过观看视频愉悦身心,但同时,也应当注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播。比如《顽皮历史》,该系列的短视频针对我国历史进行了动画处理,通过动画放映的传播方式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在该短视频当中,以简单直白且诙谐的讲解风格,对于每集平均3分钟的短视频内容进行讲解。
再比如短视频《超简中国史》,该系列短视频同样立足于我国传统历史——唐朝,短视频当中针对唐朝的风俗文化、饮食文化、诗歌文化、审美文化等进行多方面的讲解,解说的词语简洁,同时也充满了诙谐,还运用了一些现代化的词语对古代人物进行形容:“这些诗人就像是居住在宫殿中的媒体记者。”这种现代词语与古代历史之间的结合,起到了使观众愉悦的效果,同时还用简单明了的词语对于诗人的身份、性格和作用进行了精准的定位。
(2)制作方法。短视频的幽默风趣类制作方法,具体可以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语言上的幽默。语言是短视频当中必不可缺的因素,其代表了人物的性格、身份、内涵等,而语言上的幽默则是以旁白角度进行解说和吐槽,引起观众与短视频制作者之间的话题共鸣。二是剪辑上的幽默。短视频剪辑是将一些其它的因素融入到短视频当中,比如动态图片、音乐音效等,运用一些具有喜剧性质的因素,则能提高短视频的幽默程度。
综上所述,幽默风趣类的短视频是目前最受人喜爱的短视频制作形式,因此本文以此作为研究重点,并认为应当将传统文化适当的幽默化。
2.日常生活类。日常生活类也被称为VLOG,是短视频制作者通过拍摄视频的方式与观众进行互动,这是由于短视频制作者会通过第一视角来拍摄其日常生活当中的行为、信息,能够有效将传统文化传播出去,进而宣扬中国传统文化,使其受众增加,间接提高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1)真人类。真人类是日常生活类短视频的主要制作形式和传播形式,由于其更加贴近日常生活,这也是受众最为广泛的一种传播形式,能够使一些知名人物与受众建立关联,贴近两者之间的距离。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若是只通过动画类幽默视频则难以将这些历史悠久的文化呈现给国际友人,因此,真人日常生活类短视频制作和传播显得至关重要。比如美食类的《日食记》和《一米便当》,便是记录短视频制作者的日常生活,为观众呈现出一套完整的美食制作流程,将受众拉入到中国传统文化当中。
(2)动画讲解式。动画讲解式,由于我国部分的传统文化,其表现形式过于抽象化,若是通过对真实生活当中的古董文物进行解说,则无法使观众短时间了解其内涵及抽象意义,因此要通过动画的传播形式,运用抽象的制作手法来表现出一些传统文化的抽象意义,比如文字、年兽、神话类内容等,比如《汉字里的中国人》,该短视频针对文字的演变史,汉字与汉人之间的关联等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搭配上相应的人物配音、动画渲染、动画特效、音效等,快速完成对于画面场景的切换。
3.微记录式。微纪录片是纪录片的一种,但是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纪录片属于官方录制,在录制期间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其制作的效率也会随之拉低,但是微纪录片不同,微纪录片是我国任何一个公民都能够完成的短视频制作形式,可以通过单反摄像机、手机等,针对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进行拍摄,并最终通过互联网向世界各地传播,该类型传统文化短视频最为著名的是《旅行人阿奇》《觅密旅行》,两者都是针对短视频制作者所在的区域进行Vlog拍摄,将旅游文化、地区民俗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等呈现给观众,虽然其所制作的视频较为简陋,与官方录制的纪录片相比缺少视觉震撼性,但中国大地非常辽阔,若是想要凭借官方录制的纪录片对其完整记录并呈现是不现实的,因此,能够借助民间力量共同完成中国传统文化拍摄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在视频传播期间,也会令更多中国本土的观众深受震撼,激起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
三、结语
文章通过研究得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路径,以及培养文化自信的方法,从研究成果上来看,短视频传播是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其原因在于短视频的受众较广,是目前的主体娱乐形式,只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效果,就能培养全世界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因此,在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期间,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大众对于传播内容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