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专业耗竭及其对策研究
2022-02-06□赵健
□赵 健
当代中国社会各领域的变迁迅速而剧烈。这种变迁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也同样明显。作为承担学生管理、学生服务、教学研究等工作的高校辅导员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越来越大,这种压力和挑战不仅来自自身身心的疲惫和在工作中可能受到的情绪、人身伤害,更来自专业知识和理念的缺乏。高校辅导员是面向高校在读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及从事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力量,战斗在教育、管理、服务学生的第一线。但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社会结构转型加快的背景下,高校加速转型已经成为政府和办学者的共识,辅导员工作也必须适应这种转型的要求而发生新的变化。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信息和知识越来越多,思想动态越来越活跃,自主独立意识越来越强,受到外界各类思潮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伴随而来的是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挑战。在当下及今后的较长时期内,由于这些变化而导致的专业耗竭现象必将成为高校辅导员群体中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需要加以重视并积极应对,降低专业耗竭对辅导员的负面影响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工作,全面地发展。
一、高校辅导员专业耗竭的表现形式
高校辅导员专业耗竭是指辅导员在从事学生管理、教学、服务的过程中,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学生的身上,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本身极易受到忽视,这种忽视既包括精神层面也包括生理层面。在较短时间内持续处在被忽视的状态中,对于年富力强且工作经验丰富的辅导员不会产生较明显的负面影响,但当忽视持续的时间变长,这种负面影响就会逐渐累加日益显现,虽然表现形式和危害程度因人而异,但总体上会对辅导员的自身发展和正常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一般来说,专业耗竭出现时会对辅导员的身体、情绪、行为等方面产生影响。在身体上主要表现为:经常性疲倦,感觉自己生病、不舒服,头痛、背痛、全身酸痛,饮食习惯改变导致食欲不振,睡觉习惯改变导致失眠、免疫力下降等。在情绪上主要表现为:挫败感加深、在工作中无法集中注意力,经常自我怀疑,失去工作动机和目标,感觉无助、受困,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不抱希望、甚至会出现玩世不恭,与人疏离,感觉孤独,缺乏成就感。在行为上主要表现为:有意识地逃避责任,用大量食物、酒精来抚慰自己,主动和他人隔离,中断各类正常交际活动,将挫折带来的负面情绪发泄在他人身上,拖延工作效率低下,在工作中经常请假、迟到、早退。
二、辅导员如何有效应对专业耗竭
从实际情况来看,几乎每个长期从事一线服务的高校辅导员都会有专业耗竭的感觉和表现,出现问题不可怕,只要积极面对,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如果过分地忽视和逃避,最后可能会影响工作、伤害自己。一般出现专业耗竭的症状时可以从个人、专业、学校等不同层面采取措施进行应对。
(一)个人层面。辅导员要每天保持积极正面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重视个人及家庭生活,学会处理好工作与家庭、日常生活的关系,在不违反学校、院部规定并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的前提下按期休假,通过休假从日常工作中抽离出来调整身心;定期从事一些体能、创造、放松、舒缓的休闲运动,比如游泳、跑步、插花等;养成健康的饮食、运动、睡眠习惯,不暴饮暴食,不经常熬夜,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等;每天留出时间给自己,尝试每天有一段时间不使用电脑、手机,也可以通过瑜伽、冥想等活动放松身心,并注意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阅读、烘焙、绘画等;如果感觉到压力过大而自己已经无法调节时,应该在必要的时候寻求心理咨询。
(二)专业层面。辅导员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调低自己的工作目标,通过与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及院部学生工作主管领导进行协商,在不影响正常工作进度和工作任务的前提下,适当放宽自己的工作期限,降低自己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在工作中不要纠结于无力改变或者明显超出自己能力和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如果遇到相关的工作则需要与分配工作的部门和领导进行沟通,能否请工作能力与工作任务相匹配的其他辅导员来从事相关工作,当然这样的调整不能经常发生,自己在意识到自己的工作能力存在缺陷和不足时,需要及时补足短板,提升工作能力,以便在下次承担相关工作时能够做到得心应手。但是,在能力确实达不到的时候也不应该勉强,一方面对工作不负责任,另一方面对自己的压力也会过大。与此同时,辅导员需要经常性检视自己在各项工作中取得的进展与获得的成就;科学设定并严格遵守个人界限,在工作中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避免因为责任不明而导致的额外负担;尽可能与学工团队一起工作,避免单枪匹马的工作或者责任过度集中;保持积极正面的生活态度,多用正面、积极、发展的眼光看待工作成绩和学生成长,学会寻找、发现、感知、享受工作中的美好。
(三)学校层面。学校要持之以恒采取举措营造向上、向善的学风、教风;为全体辅导员尽力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同时学校要建立完整、科学的辅导员工作职责和督导、检查制度,鼓励同一院部的辅导员相互扶持,引导不同院部的辅导员定期进行横向沟通,就较为困难的全局性、整体性工作任务进行统一分工合作;控制每个辅导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定期举办并组织辅导员参加各类专业培训,培训的内容可以与辅导员的工作有关,比如心理疏导、思政学习等,也可以是专业技能以外的通用技能,比如学术论文写作、沟通与口才等,通过“通用+专业”的培训思路全面提升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在弥补辅导员工作能力不足的同时让辅导员能够在成长中激发自身的潜力。
三、苏州市职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应对辅导员专业耗竭的实践
(一)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目前,学院每位辅导员都有固定的办公场所,且每间办公室不超过3人,并配有电脑、打印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办公室内部装饰也简洁、舒缓、柔和,并根据季节定期更换、布置长青绿植,不仅学生在进入办公室后能够得到舒缓和放松,身在其中的辅导员也能极大地释放自己、舒缓压力。同时,院部领导与一线辅导员的办公区域紧邻,留出单独的访谈室作为院部领导与辅导员谈心谈话的场所,有助于院部领导实时了解辅导员工作动向,相邻的办公区域也避免了辅导员在请示、沟通时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二)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学院始终致力于打造以“尊重”为基础的和谐工作关系,辅导员与学生平等面对问题探索解决方案,既当好学生的教育者、管理者,又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和引路人。在工作过程中学院致力于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学生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好学生干部队伍,在大一新生入校时就搭建好包括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心理委员等在内的班级学生干部队伍,并开展履职前培训,让学生干部充分了解和认同自身应该承担的工作责任,发挥好这支“朋辈管理”生力军的作用,同时辅导员注意发掘学生中的各类典型,成绩优异、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的学生将得到及时褒扬和宣传,在发展学生入党、确定奖学金人选等过程中也始终秉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在校的优异表现获得相应的荣誉。一系列纵向的工作举措,在学生中形成了鲜明的导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主动性和社会责任感得到极大激发。学院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现行的学生工作方式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看到学生的快速成长也进一步提高了辅导员的工作成就感和职业认同。在横向上,学院形成了专职辅导员为主,兼职辅导员为辅,班主任全面参与的学生工作体系,对三支队伍的工作职责分别进行明确,在工作中协同配合,形成了纵横立体、全面覆盖的工作格局。
(三)建立联席沟通机制。学院利用好每周一次的学工例会,由学院党总支书记主持交流上周工作,布置本周工作并就工作中的难点进行集体讨论,拿出解决办法,明确具体责任人,制定工作进度表,明确时间节点和目标。在学工例会之外,学院还利用好设置在学生公寓内的大学生社区活动中心,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部分学生工作议题讨论和主题活动放到中心内进行,便于学生参与了解,将学生工作主动延伸到公寓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参与互动了解学生的想法。同时,学院内还逐步建立起同侪(同工)督导机制,安排高年资的辅导员督导低年资的辅导员,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在学校、院部的正式沟通机制以外,学院辅导员同工之间还充分利用各种下班后、节假日等时间开展非正式沟通,及时分享、探讨工作中的问题,同时进行自省、反思,及时释放负面情绪,以达到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持续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四)重视自身专业跟进。学院高度重视辅导员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养工作,为辅导员积极争取各种线上、线下学习机会。受训辅导员学成后就培训内容及成果在整个辅导员团队内部进行分享,并结合实际,将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工作中。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学院结合辅导员工作条线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进行科学分配,通过长期的培训,在全面提升辅导员业务技能的同时打造出每个辅导员的不同专长,就创业、心理疏导、学生党建等工作的“业务能手”也逐渐成长起来。这些通过知识更新及实践跟进而来的工作成果也在学院的支持下及时公开总结发表,学院辅导员队伍在不断取得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避免耗竭现象的出现,始终保持着活力和激情。
四、对应对辅导员专业耗竭的进一步思考
(一)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根据学院科研、教学和学生管理、服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充实辅导员队伍,明确、优化现有辅导员分工、职责和考核,进一步完善工作体系,提升工作效率;协调学院内外资源,持续改善辅导员的工作条件,从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关爱辅导员;为辅导员职称评定、进修学习创造条件,进一步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同度,提升辅导员的自我实现感,促进其在专业领域内的成长。
(二)进一步健全督导机制。深化同侪督导制度,进一步注重辅导员之间的互相支持与帮助,高年资辅导员尤其要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帮助低年资辅导员成长;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采用或引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先进院校的培养理念和方式,结合学院实际全面提升辅导员队伍素养;进一步巩固、拓展、丰富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空间,在工作中,逐步掌握新的工作技巧,积累工作经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三)强化专业继续教育。学校、学院要及时掌握并发布国家、省、市各类适合辅导员参与的专项培训信息,适时、适地、适人参加;充分利用校内辅导员队伍资源,加强辅导员跨学院的横向交流学习,取长补短;鼓励辅导员参与科研和项目开发,对取得优秀成果的给予奖励;鼓励辅导员参加学历教育,对取得更高学历或学位者给予一定的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