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融入方法研究
2022-02-06阮碧波
□阮碧波
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文化大繁荣的时代已经来临,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其思想道德水平对我国整体综合素质和社会发展趋势具有直接影响[1]。如何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良好的道德观成为了高校思政工作的重点内容,引发多方关注[2]。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文化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发展路径,面向广大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广泛,内涵丰富,是承载与传播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将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必要性及现实意义,不仅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完善,还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融入的必要性
(一)文化融入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文化融入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大学生在不同信息传播媒介中接触到的信息五花八门,需要加以正确、及时的引导,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3]。同时信息传播媒介的多样性又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便捷,能够有效提高教育效率,利用网络教学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趋势。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部要求。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适应形势需求不断推陈出新,积极探索改革现有教育模式,寻求新的发展路径。文化大繁荣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行性的路径,将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方面是对教育内容的补充与完善,另一方面拓展了教育渠道,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文化元素的加入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与动力,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教学实效性。
(二)文化融入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高校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大学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4~5],近年来,高校对构建良好校园文化逐渐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主要理论基础,将文化融入其中有利于提升校园文化的广泛性与多样性,是建设校园文化的必然要求。广大高校学生作为校园各项活动的参与主体,校园文化的建设也相应地以大学生为中心展开,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则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的质量。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思想觉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等精神对于高校能否树立良好形象,长久发展下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将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保障校园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与方向。因此,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将文化建设与思想建设相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双重要求。
(三)文化融入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在全面考虑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制定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进而具体开展各项教学活动[6]。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涉及广泛,能够全面满足人才培养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元素不仅可以增添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增加学生学习动力,而且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具有优秀文化的受教育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并发展自己。因此,将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融入面临的挑战
(一)教师因素。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融入虽具有必然性,但仍然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7]。一是传统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束缚,使得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转变教学思路。应试教育带来的教学方式刻板、教学内容单一、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仍然存在。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大多采用“一言堂”的形式,教师单向向学生灌输相关知识,学生课堂主体感差。二是教师在课堂上过于依赖教材却对教材中的文化因素挖掘不深,难以有效融入文化相关内容,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实效性较低。
(二)学生因素。随着高校近年来扩招,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多,但学生个体差异性明显,对事物认知各不相同,其中不乏存在一些思想出现问题的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不同为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阻碍,对思想政治认知错误的学生若不加以及时纠正将严重影响学生后续发展。在学校各项活动中,部分学生的集体意识淡薄,个人主义盛行,很少考虑他人感受,这也是导致高校中宿舍矛盾、班级矛盾频出的原因。此外,对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得过且过、沉迷游戏、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现象也成为了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大多数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较高,但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生活压力,大学生过于追求个人利益和金钱上的满足。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明确努力方向,提高社会责任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环境因素。大学生的社会经验有限,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在日常生活中易受到来自外界声音的干扰,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大部分学生为了顺利融入群体,产生了盲目从众的心理,但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大学生难以适应,极易迷失自我。另外,随着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后,学生日常接触到的信息良莠不齐,其中不乏一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言论严重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崇洋心理、拜金现象、享乐主义的出现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出现偏差。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融入的方法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融入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融入应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融入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者与开展者都是“人”,因此应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树立以人为本意识。针对学生而言,应增强其校园主人翁意识,引导其积极参与进学校组织的各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来,避免事不关己、应付了事的现象。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应突破传统教育意识的束缚,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顺应学生发展需求,灵活运用各类教学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融入文化因素,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二)创新文化融入的手段。高校思想政治中的文化融入仅仅依靠课堂无法取得有效的成果,因此应积极探索创新融入手段。网络作为大学生日常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主要媒介,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发挥其重要的优势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现有网络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大学生慕课等,将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的网络教学中,借助网络的力量向大学生宣传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另外,可以建立具有校本特色的网站,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合理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国家大事,掌握社会热点话题。同时增加讨论区,让学生能够各抒己见,与同学、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互动,不仅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还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此外,高校还可以组织开展各项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例如相关主题的讲座、演讲比赛、辩论赛、社会实践等,以多种方式进行文化融入。
(三)完善文化融入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学内容与文化关联性较大,因此与文化融入有高度的契合,有利于教师进行相关文化的教学。教师应树立文化融入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文化的渗透。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现有教材,充分发掘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与传授。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文化与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进行结合,由教学内容引出文化部分,提高文化教学部分的针对性。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中文化内容的延续与拓展,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发展需求。
(四)建立文化融入的制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应有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应建立健全文化融入的工作机制,以提高工作的科学合理性。一是高校领导、管理层以及各级党委应充分认识到文化融入的重要性,加强统一领导,合理安排工作计划。二是针对现阶段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机构运行不佳、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高校应对相关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建设部门进行优化,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与配合,发挥出协同效应。需要注意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的融入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因此在文化融入的过程中应建立全员参与的意识,让每个人都能够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建设同步发展。
四、结语
在竞争压力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核心文化素养对于其未来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文化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教师、学生、环境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融入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融入理念、创新文化融入的手段、完善文化融入的内容、建立文化融入的制度,从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实现人才强国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