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研究
2022-02-06□周宇
□周 宇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培育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维度提出了价值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重要体现,是人民富裕幸福的最根本物质基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稳定有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党长期坚持、贯彻始终、有效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价值充分实现的关键保证,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的重要标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于高等教育的教育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自觉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使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有所转换。”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更深的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以适应新时代、新使命的新要求,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希望、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大学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重要的人才宝库,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对国家与社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因此,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理论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是建立在国家程度上的伟大目标和远大理想,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肩上承担的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整个社会的共同价值准则。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一直为全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做着不懈努力。每一位大学生正处于自己一生中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青年时期,无数革命伟人正是在青年时期形成了自己的正确革命价值观,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更应当树立健康的价值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对公民提出的道德规范和要求。每个大学生都应该时刻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标尺来约束自己,这样才能够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把对祖国情感转化为行动和实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现实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大学生在思想、生活以及心理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生活中的多种价值观为学生们提供了多样性的价值选择,而其中不乏许多国家分裂分子和西方敌视中国的不法分子的错误价值观,这些错综复杂的价值观使当前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容易迷失自我。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相当于为广大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参考,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了一条光明大道。与此同时,大学生在大学校园这种拥有得天独厚的教育氛围中,不仅个人的价值观可以获得升华,还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全国范围内传播。
二、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思想教育缺乏认识。很多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对学习的认识还是仅仅停留在“学好数理化”片面的学习理念中,觉得思想教育可有可无,以及对提出的新思想漠不关心,一无所知。目前虽然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字面内容烂熟于心,但是在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深刻、全面的认识方面还有很大的欠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渊源缺少深入的了解,在情感上的认同感还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和削弱了大学生的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太过乏味。
1.情感教育的缺乏。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仅仅关注理论考试。缺乏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很多学校不运用寓情于理的方式,导致学生缺乏兴趣。
2.实践教育的缺乏。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很多高校都缺少有组织的集体实践活动,这样对学生的学习绝对是没有好处的。
3.教学方式落后。许多教师思想政治类课程的上课方式,都是采取“PPT复读机”,开“视频会议”的方式,缺少与学生的互动,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思想政治课程评估体系不完善。评估体系的不完整主要体现在对学生与教师的评估,还是仅仅把理论成绩与挂科率当作衡量一名学生与教师好坏的标准,对于学生日常行为道德及实践情况不予理睬,并且,缺少对在思想政治类课程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的奖励以及对懈怠学业的学生以及不用心教课的教师的惩戒。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建设的对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拥有一套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建立的先决条件。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紧紧围绕机制建设这个更具基本性、大局性、稳定性、长效性的重要环节,通过完善制度、制定政策、科学管理,规范配置教育要素,逐渐形成既能立足于当前教育环境、能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又能着眼于长远的教育发展、保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推进的有效机制。
(一)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要端正大学生的学习观念,明确告诫那些思想偏激的学生,一味地学习专业知识,不进行思想态度上的纠正,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向是大学思想政治类教育的中流砥柱,而教师又是课堂的主角,为此,必须要加强对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训,安排组织教师进行思想理论的学习。校方还可以定期邀请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专家来校举办讲座、论坛,促进学生与我国一流的思想政治专家的交流,提升大学生的个人思想境界。学校传承红色基因、强化红色引领的主阵地要紧紧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因此要积极规划好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上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可以考虑运用新媒体平台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家乡中红色旅游项目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效结合,将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内容、设计方案、授课模式多样化呈现,可以最大化扩大人员和课程的覆盖面。把握各阶段学生的发展规律,将红色育人贯穿到教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模块。高校方面系统地建立完善红色教育基地,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建立建成红色主题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社会实践活动三位一体的育人系统。高校通过组织开展典型红色教育教学案例评选,将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形成品牌。
(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标准。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全面统筹过程。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能单纯地套用陈旧的教学方案,需要根据不用专业类型、不同年级学生的特征做到因材施教,合理分段设置教学环节、教学计划,最大化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取得教学成果。而且,在高校层面要多多开展参观历史博物馆及集体学习道德模范的优秀事迹等活动,不断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并且将这些加入到考核标准内。在教学内容上,专任教师不能单纯的照本宣科,要做到与时俱进,可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与当下时政热点开展与学生的讨论。
(三)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评估机制。新时代大环境下,高校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层次分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有效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以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评估辅导机制过程中,只有确立了明确的任务目标,才能为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明确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和测评对象,制定出明细化和具体化的评价指标。一是完善细化高校各职能部门的考核指标。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二级学院根据不同类型的不同阶段的学生特征制定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案。坚决否决仅仅以纸面理论成绩为唯一考量因素,必须结合平时课堂的集中程度与社会实践的参与程度。二是学生层面的评价指标。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各项知识竞答和征文比赛形式,激发学生开展深入研究,通过研究数据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与践行上的表现具体化,准确掌握学生的行为认同和情感认同的关键点,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主动地予以展现。三是完善教学督导方面的考核指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绝不仅仅依赖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完善学校各学科的督导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将思想政治课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建设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基于加强理论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评估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对策研究,有效提高大学生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