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抗疫精神的内涵与弘扬路径研究

2022-02-06郑传慧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7期
关键词:抗疫中华民族内涵

□郑传慧 姚 鹏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是伟大抗疫精神的具体内涵。伟大抗疫精神形成,不仅为打赢疫情防控战提供了信心与动力,而且丰富了中国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源泉[1]。中国共产党要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伟大抗疫精神的重要功能。

一、伟大抗疫精神的丰富内涵

伟大抗疫精神具体包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等内涵,探究伟大抗疫精神的丰富内涵有利于在实践中发挥其社会价值。

(一)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为民精神。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敬佑生命价值追求。在与新冠肺炎疫情作斗争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要不惜一切代价,发动一切组织和力量,尽最大的可能救治每一位患者。这不仅体现了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彰显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原则。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防止疫情进一步传播,全国企业停工停产,不惜以牺牲经济利益来顾全大局,彰显了党中央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理念。疫情发生后,医护人员与时间赛跑,尽全力抢救每一位患者。这种“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伟大抗疫精神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责任与担当,对生命的敬佑、对人民的牵挂与关怀在抗疫斗争中得以充分彰显。

(二)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的团结精神。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凝心聚力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倾力相助。“14亿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绘就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1]这体现了团结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疫情防控的伟大实践中,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全国积极性,为打赢疫情防控战提供了根本保证,彰显了中华民族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的团结精神。

(三)勇于奉献、舍我忘己的英雄主义精神。勇于奉献、舍我忘己就是事不避难、抢挑重担的家国担当和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境界。他们是逆行而上、舍己为人的“最美白衣天使”;是挺身而出、勇于奉献的人民解放军;是不怕辛苦,兢兢业业的基层社区工作者;是无私奉献、默默付出的志愿者……他们毫无畏惧地投入到这场战“疫”中,为筑起人民群众的防疫战线日夜奋战。这群特殊的战士尽全力救助每一位患者,他们克服自身的身体和心理的困难,用坚定的信念和血肉之躯筑起阻击新冠病毒的防线[2]。疫情面前,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正是因为有千万个逆行英雄恪尽职守、勇于奉献、劈波斩浪、坚毅前行。

(四)尊重规律、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尊重规律、勇于创新就是尊重生命、求真务实的战略举措和崇尚理性、科学防治的严谨态度。在新冠病毒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必须秉持着尊重客观规律、勇于创新的态度,在疫情防控中尊重科学、运用科学,我们才能战胜疫情。无论是科研人员针对新冠病毒的医学技术攻关,还是各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疫情中的运用,都是对科学技术的遵循,对科学规律的尊重,先进技术在疫情防控中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五)和衷共济、天下一家的协作精神。和衷共济、天下一家就是命运与共、共渡难关的天下情怀和相互协作、爱好和平的文明精神。没有哪个人或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发展的各种挑战。病毒无国界之分,战胜病毒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责任,需要各国共同发力。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自身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本着对本国人民和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原则,尽可能地向国际社会提供援助,积极与国际社会开展交流与合作,共享疫情信息、防治情况与科研数据,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深入人心,齐心协力,通力合作,携手前进,共同应对疫情带来的新挑战[3]。

二、伟大抗疫精神的时代价值

伟大抗疫精神在实践中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为全国人民抗击疫情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汇聚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了“四个自信”。

(一)伟大抗疫精神为全国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提供了精神动力。伟大抗疫精神作为正确的社会意识,是全国人民以“大爱无疆、英勇无畏、奋不顾身”的气概铸就而成的,是全国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精神纽带,[4]它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认识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伟大抗疫精神形成于疫情防控的实践中,却不止步于认识,它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在内涵丰富的伟大抗疫精神中,同舟共济的精神转化为疫区的物资与人员援助,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乐观精神转化为一线的行动,命运与共的精神转化为信息的公开与科研成果的共享。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伟大抗疫精神为我们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提供精神动力。

(二)伟大抗疫精神汇聚了中华儿女的爱国之情。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精神。中华民族从来就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亿万中华儿女不畏艰难险阻、砥砺奋进,正是爱国主义精神给了我们强大的推动力。抗疫期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风雨同舟,伟大抗疫精神展现出全民族伟大的爱国力量,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底蕴,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新时代爱国主义青年的精神面貌。疫情爆发之初,钟南山院士义无反顾、逆行而上、奔赴一线,满腔热血为国为民,无私奉献。伟大抗疫精神既孕育于爱国主义精神,又是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继承与发展[5]。

(三)伟大抗疫精神坚定了“四个自信”。伟大抗疫精神坚定了道路自信。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这说明,这条道路是非常适合我们的,这次疫情更坚定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伟大抗疫精神坚定了理论自信。人民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理论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多此强调,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放在首位,这生动的体现了人民性,激发了理论自信。伟大抗疫精神坚定了制度自信。疫情当前,中国民族在磨难中成长,在磨难中奋进,体现了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时代的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力量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的一面旗帜,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

三、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路径

在社会实践中,在全社会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发挥伟大抗疫精神的社会价值。

(一)加强伟大抗疫精神的理论学习,深化学术领域研究。伟大抗疫精神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不断攻克难关、披荆斩棘的强大动力与源泉,其内涵深邃、立意深远,有科学的探究价值。抗疫精神要想“教化人、指导人、影响人”,就必须加强理论研究,进行全面地、系统地、客观地分析其内涵与实质,从而运用好伟大抗疫精神,才能不断增强中国民族伟大复兴前进道路上的勇气与毅力。学术界需要对伟大抗疫精神进行挖掘与创新,作为一个新的概念与范畴,其科学内涵、理论基础、现实意义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一是深入理解伟大抗疫精神的丰富内涵。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解读伟大抗疫精神的丰富内涵,对其要素进行深入研究,使社会大众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知,让伟大抗疫精神贯穿疫情防控的始终,成为指导我们打赢疫情防控战的精神力量。二是深入理解伟大抗疫精神生成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伟大抗疫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其产生与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必须准确把握伟大抗疫精神中所蕴含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三是深入理解与认识伟大抗疫精神的时代价值。要坚持与时俱进地阐述好伟大抗疫精神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不断丰富时代精神,筑牢思想根基。

(二)加强伟大抗疫精神的宣传阐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面对来之不易的伟大抗疫精神,我们不仅需要进行伟大抗疫精神的理论学习,也要宣传好伟大抗疫精神,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指导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坚定力量。同时,打赢疫情防控战也需要正确的舆论引导,营造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氛围。一是宣传与表扬先进个人与集体,讲好抗疫故事,这也是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题中之义。在抗疫过程中涌现了大量的榜样人物与先进事迹,他们集中的体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伟大抗疫精神。他们是守护人民生命的英雄、时代的楷模,要大力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致敬英雄的良好社会氛围。善于抓典型、树榜样,让有血有肉的身边人讲好鲜活生动的身边事,起到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的作用。二是加强舆论引导。舆论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正确的舆论引导为打赢疫情防控战提供了导向。运用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宣传,规范价值导向,扩大其影响力。

(三)加强教育灌输,将伟大抗疫精神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把抗疫精神渗透到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领域,将其贯穿于大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6]。一是在日常生活中融入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是一个抽象的价值观念,只有这种价值观念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物相联系,才能用理论武装头脑,发挥它真正的作用。二是在学校生活中融入伟大抗疫精神。学校和教师深入宣传伟大抗疫精神,运用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学校思政课堂之中,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推动伟大抗疫精神进课堂、进书本、进思想,助力培养奋发有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优秀青少年。三是在文化中融入伟大抗疫精神。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因此必须要吸收有益、健康的文化,融入伟大抗疫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伟大抗疫精神文化活动,完善文化传承机制,[6]丰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猜你喜欢

抗疫中华民族内涵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活出精致内涵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挖掘习题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