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构想①
2022-02-06许宁宁
许宁宁
(中华人民共和国杭州海事局,浙江 杭州 310000)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来,社会各行各业均以“弘扬工匠精神”为引领,积极提升行业水平。财务从业人员也应当准确把握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在平凡的岗位和日常的工作中,发扬“会计工匠精神”,提升会计人员专业素养,提高会计工作整体品质。
一、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
《周礼•冬官•考工记》总序中提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字面上理解,“工”是指智慧地创造器物、巧妙地遵循工艺技法,并将技艺世代相传的一种职业。《说文解字》第二十卷中曰:“匠,木工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匠不仅仅指“木工”,逐渐泛指具有一技之长的手工业者。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悠久历史中,在冶炼、制瓷、丝织、建筑等各个领域出现过很多能工巧匠,如鲁班、蔡伦等,他们技艺精湛,巧夺天工,造福百姓,也为后人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庄子》中“庖丁解牛”的故事,对匠人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技艺境界有着生动的描写,同时对从容自信、冷静专注的匠人精神表达了敬佩之情。工匠精神的本质,是秉承一种爱岗敬业、严谨钻研、精益求精、求实创新、追求卓越的价值导向,是对职业技能的继承和创新,对职业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尽管现代社会的工艺不再以父子相教或师徒相传的形式“守之世”,但工匠精神培育和继承仍然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现代工业机械大规模制造取代传统工艺,人们讲究效率和收益的同时,追求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渐行渐远,这也是我们新时代重新提倡“工匠精神”的根本原因。
二、“会计工匠精神”的体现
会计作为一项专业性较强的职业,在社会经济正常运转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工匠精神”核心内涵与会计工作的结合,产生了“会计工匠精神”。早在2000 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会计当而已矣”的观点,这既是“会计”这个职业名称的由来,“当”字也精辟概括出了会计的本质、内涵和应遵循的原则,是对会计职业精神最早的阐述。“会计工匠精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职业技能的追求
对技艺孜孜不倦的极致追求,是每位“会计工匠”首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处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各类财经政策日新月异,会计人员无论就职于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还是保障财政资金合法合规使用的行政事业单位,或是提供审计咨询等服务的社会中介,须时时保持学习状态,熟练掌握政治经济动向,熟悉会计制度及政策变化,真实合规地核算,剥茧抽丝地分析和运用好财务数据,灵活运用财务技能解决工作问题,为服务的单位和社会创造价值。应以高层次财务人才为自身发展目标,勤奋钻研,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操作经验,持续提升财务分析和决策能力,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
从上述《考工记》对于“工”的定义,工匠精神的精髓在于“知”(智)和“巧”二字,概括地讲就是“巧思”。我们说“独具匠心”,重点也是在独创性上。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这既是挑战,财务人员不能以“吃老本”混日子,同时也是难得的机遇,财务人员应当紧跟时代发展,做到与时俱进,博采众长,实现知识更新迭代,将新思维新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财务管理实践,发挥“智慧”会计工匠的作用。
(二)对职业道同的认可
中国古话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行业都能有所建树,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道同”。对专业技艺的不断追求,不只是纯技法的盲目崇拜,而是提升自身修养的不懈努力,更是深层次探索理解世界和生活本原的实现途径,因此,最高境界的工匠精神是“道技合一”的。日本管理大师稻盛和夫提倡“在工作中修行”,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实际上是通过日常工作积累而成的。财务工作较具体、繁琐,需财务人员区别“饭碗”和“天职”的本质差异,心怀职业理想,勇担职业责任,不辱时代使命,不忘初心,敢于担当,认真负责,爱岗敬业,执着坚持,淡泊名利,追求本真,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从“匠心”到“匠魂”的精神升华。
(三)对职业尊严的忠诚
会计工作是一项技术型工作,对职业声誉、尊严、品德的自觉维护,需要财务人员发自内心地热爱职业、尊重天职,这是职业荣誉感的精神源泉,具体表现在:一是职业操守的自我约束,“依法理财”是每个财务人员须遵守的职业行为底线,他律的同时须具有自律的道德准绳,严格遵守国家各类法规政策,自觉抵制徇私舞弊;二是专业精神的自我约束,财务人员应克服马虎粗心和随意倦怠的不良心态,戒骄戒躁,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一以贯之谨慎性原则,形成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细致严谨的职业作风、专注精准的职业习惯;三是职业纪律的自我约束,财务人员应秉承正直、诚实、廉洁的职业品格,以过硬的技能和热情周到的服务精神,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塑造可靠的职业形象。
“会计工匠精神”,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传统匠人精神的继承和创新,是专业技能、职业品格和精神追求多维度上的精益求精。培育“会计工匠精神”,对个人而言是提升财会人员素质的内在要求,对单位而言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对国家而言是铸就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
三、“会计工匠精神”培育途径的建议
培育“会计工匠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动员,齐心协力,多措并举,形成氛围,建立机制。最关键的就是将这无形的品德具化到人,使精神变得可视化和可复制化。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树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引导。
培育“会计工匠精神”,首先应使此精神内涵深入人心,形成崇尚辛勤劳动、尊重会计职业的社会主流思想,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挖掘一批在普通岗位上兢兢业业付出的优秀财务骨干,培育和树立先进典范。利用社会舆论渠道,尤其是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广泛传播会计工匠们坚守职业、精益求精、技能创新的先进事迹,着力对会计工匠静心专注、追求卓越的品质进行宣传,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反对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引导广大从业人员向具有“螺丝钉精神”的技术能人或团队对标学习,促进敬畏天职的价值养成,形成以职业为荣的爱岗氛围。增加对德高望重的会计学界泰斗和行业楷模的曝光力度,利用明星化、品牌化手段,让更多人了解财务工作,争取大众对会计职业的理解和支持,提升会计职业的社会影响力。
(二)借鉴学徒形式,探索传承模式。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尽管师徒世代相传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不再完全适应现代教育实践,但可在会计新人职业教育方式上,借鉴传统学徒制口传心授的优点,探索“传、帮、带”的新型学徒制,从制度上确认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师徒关系”,指定专人指导新人,传授职业技能和做人原则,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对“徒弟”而言,从言传身教中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感悟处世道理,传承职业精神;对“师傅”而言,亦是一种自我鞭策和激励,要对别人耳提面命首先要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在专业技艺上成为行家里手,在职业精神上成为道德权威。“师”要悉心点拨,“徒”要悉数入耳。开展多形式的岗位练兵科目训练,组织技能比武等平台展示培训成果,实行 “师”、“徒”双重考核制,监督学习效果,将评价结果与“师”、“徒”的职称和岗位晋升相挂钩。
(三)完善资格认定,拓宽晋升通道。
目前会计职称评定,初中级职称考试制,考试内容以企业会计制度为绝对主角;高级会计职称评定制,全国标准不统一;正高级会计职称尚未全面铺开。建议国家在取消“会计证”、降低准入门槛、吸引更多从业人员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认定,将技术水平、能力及专业成就的等级标准化和规范化,增加专业精神、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考核内容。改革当前执行的初、中级资格考试制模式,在资质等级晋升中引入积分制,将资质晋升要求细化并长期化,可将考试作为其中一项考核手段,而非唯一手段。只有把考核日常化,才能使职业道德方面的考评具有可操作性,才能使“会计工匠精神”的传承提上日程。区别企业和行政、事业及其他不同性质单位财务管理要求,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计考核内容。当前我国注册会计师非执业会员人数超过执业会员②数据来源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信息http://www.cicpa.org.cn/xxfb/news/202007/t20200724_5306.html,截至2020年6 月30 日,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会员110365 人,非执业会员170253 人。,应充分发挥分散在行政和企事业单位中的非执业会员的作用,可借鉴律师行业的“公职律师”模式,打通注册会计师资格与高级会计职称间的交流通道,对执业年限等方面相互认可,给予评定政策倾斜。加快正高级会计职称的推行进度,完善评定标准,鼓励立足岗位进行科研,为行政和企事业单位中的研究型财务人才提供上升通道,提高会计职称证书的含金量和权威性。专业资质的社会认可度上去了,职业上升空间打开了,维护职业尊严便可化为自觉行动。
(四)融入科技含量,实现多维创新。
历史上,歌德曾经赞誉会计“复式记账是人类智慧最美妙的发明之一”。在我国,会计的革新始终与改革开放的步伐一致,在引进外资、股份制等一系列改革开放的里程碑历史阶段,会计工匠们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会计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传承中,更发扬在创新里。如今的财务工作早已不是记账核算这么简单,会计已成为管理、决策、控制的重要一环。数字化的挑战、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和资本市场的风起云涌,要求财务人员必须技能创新,会计工匠应当具备高瞻远瞩的国际化战略思维和公司治理、资本运营、战略决策、内部控制、审计监管、国际法律、数字技术等一系列专业胜任能力。财务人员应着力于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的全面创新,特别是财务管理的理念创新。当前,云计算、可视技术、分析算法、人工智能、自动化等数字化变革,正在深刻改变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和国家的监管手段,也深刻改变了财务智能的发展方向。财务人员必须转变观念,主动顺应并助推财务数字化进程,利用好科学技术这一“第一生产力”,将数字化定位为财务职能第一要务,在财务管理领域促进业务流程与数字技术的日趋融合。超前着眼于财务机器人、决策支持云、智能预测台等新领域的开发利用,通过实现大量低价值的常规重复性工作的自动化,来解放财务人员;建立透明有效的数据基础,促进财务与业务的流程融合,大大降低各环节运行成本,充分提高工作效率;将财务职能核心向快速分析能力转变,更多地关注分析性和增值性的工作;在信息预测、自动预警、自动控制和异常报告等方面实现智能化,使财务部门成为所在机构中名副其实的重大价值创造部门。要把握国际会计发展趋势,加强国家间会计交流,逐步实现与国外会计证书互相认可,融入“互联网+”思维,创新培育手段,“走出去”和“请进来”一大批复合型高端财务人才。
(五)落实激励机制,内化精神需求。
培育“会计工匠精神”是契合我国当前社会转型的价值导向,但落地还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落实配套激励措施,精神和物质双管齐下,切实增强财务专业人员的“获得感”,提高财务职业地位。尤其要对会计行业标兵、先进典型和技艺能手进行奖励,形成标杆和示范效果。同时,更加严肃财务人员的责任义务,加重对违反财经纪律和职业道德规范的严惩厉罚力度。培育“会计工匠精神”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在广大财务人员能够将爱岗敬业、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的专业理念自觉内化为自我精神追求,将职业品德落实、落小,在细处下功夫,扎扎实实把日常工作做到极致,达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境界,自觉抵制利益诱惑,自觉遵守财经纪律,尽职履职,求实创新,在平凡的工作中实现非凡的人生价值,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