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背景的县域经济发展策略分析
2022-02-06王勇
王 勇
一、引言
乡村振兴是近年来我国提出的一个新的战略口号,旨在从生态、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对乡村发展水平进行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集合体,在我国的各级行政机构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县,县级行政机构囊括了基层乡村,同时也是我国最基本的经济组合体。
二、乡村振兴战略对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囊括了国家针对农村所实行的各项福利政策,相关政策的出台将为乡村发展乃至县域发展提供多项便利条件,尤其是在经济领域,重点表现为各项融资政策。对于经济发展来说,只有大力投资发展生产力,才有可能进一步创造相应的经济价值,实现经济利润的盈利。在这个过程中,降低融资门槛,降低融资利率,将会极大地缓解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投资压力,给县域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重要盈利价值的支柱性产业主要表现为工业、特色产业和农业三个方面,目前我国已经有多个县实现了特色产业发展,并跻身经济前列。除此之外,工业也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工业增加值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和支持下,农业发展所实现的经济创收水平也日益赶超,目前已经可以实现和特色产业工业齐头并进的高度。
三、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特色支柱产业
对于各县域经济发展来说,主要的经济主体仍然是以政府为主,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政策支持,同时还是各项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带头者和引领者。特色支柱产业是各县区分于其他地区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和市场垄断的最佳手段。在经济市场发展过程中能够实现市场垄断的一方面体现为国家重要资源,另外一方面体现为具有极高不可替代性、独特价值的商品资源。这一重要理论是指引我们挖掘特色产业,发展县域特色支柱行业的重要帮助。
以福建莆田为例,莆田在产品代工生产中接触了大量国际一线厂商,从而实现了自身服装产业的生产运营模式,是我国服装生产的特色地区和支柱地区。这就是该地区产生重要经济引导力的支柱性产业。学习福建莆田等特色地区,大力发展支柱性产业,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引导和培育力度,在本地特色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发展本地相应行业或生产相关产品。另一方面,还需要企业家充分调查市场行情,了解市场重要的需求。结合以上重要信息,探索市场商机,迎合政策走向,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特色经济增值。
2.民营经济发展力量薄弱
在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按照经济组成来源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分为民营经济和国营经济。国营经济主要体现在很多的支柱性产业,如城市建设规划,城市水利、电力资源等方面。这些主要是为了服务群众,本身就不具备太大的盈利价值,产生的实际利润甚至可能为负值。因此县域经济的重要经济指标就落在了各大民营产业中,对于各民营企业来说,民营企业发展经营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整个县域内经济发展和盈利创收水平。但是目前在各县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却发现,缺乏大型的民营企业规模仍然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只存在个别一两家大型民营企业,这也表现了民营企业之间发展水平力量悬殊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非常不利于整个县域经济的进一步优化和发展。一方面民营企业规模较大的数量较少,也证明政府在民营企业引导和知识方面缺乏投入和工作力度,导致发展过程中的民营企业没有在短期内实现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小规模的民营企业较多,也表明该地区民营企业的管理和引导存在一定的问题,可能一方面存在于该地区招商引资,或贷款融资支持政策和支持力度不足。
3.县域经济中工业占比小
工业是我国三大产业中的最重要的行业,也是实现经
济利润创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很多的县域经济来说,其工业发展水平并不理想。工业发展水平一方面取决于县域经济的实际发展背景,工业区分于农业和特色产业,其产业的发展和优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日积月累,也需要大量资金和资本的投入,另一方面,还取决于现代化水平和科技创新力度。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提倡“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发展口号,实现科技水平的提升是第一生产力,对于工业发展来说也不例外。大量新兴科技的引入使工业生产经营效率得到了极大的优化和改善,从而使经济利润的盈利周期极大缩短,提升了总体经济利润。除此之外,新兴科技的引入使该地区的工业发展具有了一定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也进一步促进经济盈利和利润增收。但是目前在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是县域所不具备的第一关键因素。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其自身背景的原因,本身就难以引进大量的科学技术人才,因此就更无从谈起自主研发相关的科学技术。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发现县域经济的发展在实际进程过程中面临着多项问题,这些问题也是进一步实现经济创收和利润增加的重要渠道。解决这些问题有待于促进县域经济实现新的活力和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有效融合,提升基层农民实际生活水平。具体来说,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县域经济进一步优化发展的具体措施,表现为以下几点。
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实现了人才的引进,才能进一步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目前,人才引进不足也是阻碍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和关键问题。受制于县域环境的影响,本身县域环境较差,工作上升空间较小,工资福利待遇较少,都使得从县里走出去的优秀人才不愿意再回到县里工作。针对这一问题,不同的县级单位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人才引进措施。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县级单位来说,引进优秀人才不能仅仅靠经济回报来吸引。目前,有很多地区已经针对高学历人才提出了高额住房补贴政策。房价是摆在生活面前的第一道难题,解决了住房问题,那么就解决了大部分生活问题,这也是吸引很多优秀人才愿意向下兼容的重要渠道。但是这一政策的出台也涉及政府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投入大量的资金,政府需要对该项政策投入和资金投入客观对待,对于人才的引进不应该以价值来进行衡量,人才引进之后产生的科技创新价值是无量的。只有实现人才的进一步引进,才能实现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科技创新力度的提升和综合人员的结构优化,从而促进各产业各行业实现新的经济发展活力。
2.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结构升级
在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中,主要的发展行业仍然是集中在农业。对于农业来说,传统的农业种植和畜牧业养殖已经没有办法迎合目前快速发展的经济市场形势。只有进一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对农业结构进一步地优化升级,才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中取得相应的经济附加值。具体来说,农业现代化是指一方面在农业种植和经营过程中引入大量的机械生产设备,传统的农业是依靠于人力来开展的,引入机械设备之后,就可以极大地摆脱掉依靠人力的种植模式,实现各项种植工作效率的优化和提升。效率优化和提升进一步就会减少对于人力资源的依靠,从之前每人只能分管两亩地,可以进一步演变为现在的大农场主经营模式。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从规模经济的角度来讲,就实现了经济利润新的增加值和突破点。另一方面,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进一步地增强科技创新力度。科研价值使贫瘠的土地上可以种植出更多的水稻,从而进一步挖掘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创收点和突破点。农业的发展也和乡村振兴、县域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区分于城市经济的关键的点,便在于其经济组成部分中大量依靠农业生产,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突飞猛进,同时也就意味着县域经济实现了新的创收和增长。
3.政府加大政策与财政投资力度
对于县域经济来说,其主要的管理者和承载者仍然是以政府部门为主。政府部门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承担该县的主要经济指标任务,另一方面也是政策的出台者和引导者。在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发现各个环节和各个渠道都会涉及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单纯地依靠企业家自身来进行资金投入并不现实。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动用国库资源,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出台更多的金融优惠政策,降低融资门槛,降低融资利率。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县域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资金实力,做好充足的后勤准备工作,只有在资金投入方面实现了理想的目标,才可以大刀阔斧地去发展产业。
除此之外,政府还应该在其他多个层次和领域出台其他相关政策措施,给予相关行业更多的优惠待遇,如税收方面,应针对科技创新型企业,降低税收利率,鼓励企业向着科技创新的方向发展。又如产业指导方面,相关部门应该加大产业指导工作力度,邀请高校专业教授来本地进行相关的讲座讲解,实地指导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以上这些措施都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科学的筹划和部署。县域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依靠其他多种手段,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单纯地依靠本地民营企业,如果短期内无法实现经济利润的快速增值,在这个基础之上,还可以进一步引入外地能力较强的企业来本地进行投资,以招商引资的方式带动本地企业和相关行业的发展。还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进行宣传,通过各种媒体和网络平台来扩大宣传力度,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
五、结语
本文以县域经济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之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组成部分中的最基本的单位,也是直接关系着农民生活水平的关键因素,在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工业占比较少,民营经济实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政府部门必须发挥相应的作用,在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策略引领等多个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建设生产和经营活动,同时县域经济的发展,单纯地依靠本地部门也是无法有效展开,还需要上级有关部门对县域经济引起高度的重视,并提供多项保障措施和后勤保障。通过各级相关部门的共同谋划,实现县域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和利润增加点,促进县域经济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