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工具协同方案

2022-02-06慕艳芬何作为

上海商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河南省供应链制造业

慕艳芬 何作为

一、引言

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技术区别于传统技术,能够有效协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引擎。河南省是重要的工业大省,但由于工业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高附加值产品较少,制造业绿色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任务艰巨。绿色技术创新为河南省的制造业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分别从绿色技术创新的方向、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的路径以及保障措施三个方面为河南省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方案设计。

二、方向

根据河南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长11.7%,国家级创新载体179家,智能农机创新中心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政策支持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作用明显。在2013—2019年河南省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整体曲线呈现出上涨趋势,体现了河南省对绿色创新发展的重视。根据《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发展方向,未来河南省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方向为:清洁生产→末端治理→回收再制造→全生命周期。

1.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强调在源头和生产过程中减少或消除污染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政府对企业进行环境政策干预,制造商被引导采用低碳技术。通常使用环境税、碳交易、补贴和消费者折扣等市场型的政策工具。

2.末端治理

末端治理是在生产末端针对产生的污染物进行的治理。由于末端治理相对容易实施,而且不会中断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污染治理的初期被广泛使用。为了防止末端治理形成的虚假和恶性经济效益,建议政府监管应足够严格。

3.回收再制造

回收再制造强调产品使用完毕后的回收再生利用,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回收立法等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和生产企业预付费、消费者付费以及基金返还等市场政策工具,提高资源利用率。

4.全生命周期

全生命周期关注制造业发展的全过程,强调从源头的设计、中端的生产制造、末端的使用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危害极小。此阶段常用混合型政策工具体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社会、行政等多种手段。通过政府和市场等多种政策工具从而实现引导制造业设计、生产、销售、回收再制造等的绿色发展。

目前,为了提高绿色技术创新的能力还需要企业和政府政策之间的内外协同发展。只有明确方向,才能将路径打通从而发挥作用,最终促进制造业绿色技术的创新发展。

三、路径

1.全覆盖治理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对2025、2030和2060年的碳排放指标进行了明确,被称为碳排放绿色发展的“顶层设计”。河南省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碳减排方案,并将碳减排指标和责任按一定原则分配到各地市,才能确保河南省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顺利完成。河南省各地区分布和发展不均衡,造成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必须制定科学的差异化的制造业碳减排责任分配方案,落实河南省省内各地区、各细分行业的碳减排责任。

消费者位于供应链的最末端,是整个供应链可以运行的驱动者,消费者的需求决定了生产端的产品生产,即需求决定供给。随着绿色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消费者环保观念的提高,消费者在生活中会更加关注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更强烈一些的青年消费者,他们会倾向购买绿色低碳产品。实证文章研究表明,超过80%的消费者在美国愿意为绿色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2016年出台的《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16〕353号)》以及《关于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的意见(国办发〔2016〕86号)》等文件,产品的绿色认证,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绿色消费是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也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建设生态文明的推动力量。

由于河南省不同地区的工业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可利用资源有差别。可以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自主研发,条件稍差的地区进行技术引进和模仿创新,允许各地区的差异化存在。同时,政府需要统筹运用惩罚和奖励等行政手段,碳交易和环境税等市场手段,以及引导公众监督等多种工具,促使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活动。

2.全程治理

采用源头治理、中端和末端治理结合。从源头上严格管控制造业非绿色生产行为,鼓励绿色技术创新;在中段严格执法,将制造业排污控制在可容忍范围内;末端加大环境治理,不断减少存量污染。通过创新人才计划,打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对于新技术和新能源给予适度的利息优惠和扩大贷款规模等政策优惠支持,促进本地区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同时注意引导资金投向绿色技术创新领域,通过创新绿色金融服务,缩小本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制造业绿色技术之间的差距。

3.全供应链治理

从产品设计、生产到回收再利用,绿色供应链注重每一个节点企业的环境效应。绿色供应链管理强调同时提高企业的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从而实现企业和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供应链是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绿色供应链以低能耗、低污染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指出: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把生产者对其产品承担的资源环境责任从生产环节延伸到产品设计、流通消费、回收利用、废物处置等全生命周期,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内在要求,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意义。

环境治理的发展过程,早期以命令-控制机制为主,目前主要以排污收费到行政手段和市场型规制的相互融合,未来逐步向公众参与的多种规制形式逐渐推动。三种力量共同起作用,还需要有保障机制,制造业才能有动力进行技术创新,最终促进高质量的社会发展。

四、保障

1.完善绿色法律法规

对河南省的绿色政策制度进行优化,省政府应该出台支持制造业绿色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确立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方向,并确立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激励和制约机制。首先,针对违反绿色低碳的企业和做法,通过限制融资渠道和融资规模等一系列惩处手段,加大违法成本。其次,对资金的流动进行合理的引导,使更多的钱流入到生态保护行业,并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扶持。推动区块链、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的运用,推动各行业之间信息透明、无障碍共享,减少信息的获取费用,将有关公司的违法行为记录、污染排放情况、治理情况等信息录入到企业信用体系中,加速生态文明的建设。最后,加快构建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政策体系,促进节能环保型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的污染项目发出更明确的政策信号,建立全面和包容的政策框架。

2.营造良好绿色产业环境

制造业绿色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营造良好的绿色产业环境,促使更多的资金投资于环保行业,并通过各种方式促进金融机构研发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构建公正、有效的河南省绿色信贷产品交易市场,规范绿色信贷,促进绿色发展。首先,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促进企业的资本投资,使绿色信贷成为一种高效的融资工具,并实施相应的政府财政补贴和相关优惠政策等,为绿色金融建设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其次,河南省金融业的开放程度必须持续提升,促进我省的绿色金融技术能力建设。此外,由于国内省外试验区浙江等地的绿色融资发展迅速,我们可以借鉴成功做法,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和效率。

3.建立绿色技术创新的地区协作机制

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来促进河南省制造业绿色发展需要各个城市的配合,并建立健全的协作机制。首先建立跨地区的技术创新合作体系,促进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的技术交流、人才交流、资金流动和工业的互补。其次,要建立健全的技术创新工作指导体系和运行流程,保证不同层次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程度的城市可以进行发展。最后,各级政府做好指挥工作,加快行政审批,尽快建立协调发展的体制,加强省级绿色技术创新协作,严格实施环保政绩考评。组织实施河南省绿色技术提升创新活动,建设省级绿色企业技术创新和服务中心,促进省级绿色技术创新企业认证。

4.加快建设以市场为主导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河南省的绿色科技创新体制应当着眼于激发绿色技术创新内生动力,完善市场化机制,优化创新环境。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并辅助政府的力量,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常态化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消除低效产能。加快钢铁和煤炭等重污染行业的降低碳排放改造工作,并以危险废弃物为重点实施固体废物综合整治措施,推进垃圾分类管理和重污染行业的搬迁。

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包括政府、企业、市场消费者多个主体的直接参与,另外还需要高校、科研院所和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等的间接参与和支持。河南省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方案明确了制造业绿色发展的设计、生产、回收再制造方向,沿着全覆盖、全程治理和全供应链治理的路径,在完善的法律法规、良好的绿色产业环境、不同地区间的协作下,建立起以市场为主导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猜你喜欢

河南省供应链制造业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