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衍生工具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影响研究
2022-02-06任高艺
任高艺
一、引言
2006年2月9日,人民币利率衍生工具正式亮相于中国金融市场,它是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推出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验点以及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光大银行完成的中国首笔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为标志的,以此中国的金融市场建设和利率市场化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利率市场化在全球金融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也对国内金融市场的体制优化改革起着重要作用。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更加严峻,因此商业银行应当更加注重利率风险的防控工作。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类型的方法来合理研究利率风险,一种为表内管理方法,即改变银行拥有的款项,控制其内在核心来管控市场利率浮动的可变性;第二种表外管理方法相对而言有所改进,银行对于利率风险的管理可以拓展到利用利率衍生工具来实现目标。然而表内管理方法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目前的情况,资产负债管理不能完全有效应对利率风险所带来的威胁,故而这种方法并不能适应现今的利率市场的发展,需对此加以改进。
国外研究方面,Brewer(1985)提出可以利用久期缺口模型等方法测度利率风险,主张使用某些利率衍生工具来抵消固定利率贷款中固有的利率风险。Beets(2004)通过分析厘清商业银行面对的种种利率风险,发现表内管理方法在估计利率风险时略显微薄,而利率衍生品可以有效填补利率风险管理中存有的空白。
国内研究方面,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资产负债控制法已不能很好应对我国市场所面临的利率风险,面对这一不足可以借助衍生工具来稳定可变的利率浮动风险问题(康志勇等,2009)。一方面,利率衍生工具对于规避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有一定的应对效果,进而达到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目的(刘志洋,2019);另一方面,利率衍生工具对于削弱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有一定的积极效果,利率风险敞口与利率衍生工具的名义价值呈现反向变动(刘志洋等,2020)。
综上所述,国内外研究都着重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的方法理论与利率衍生工具的具体应用的研究,尚未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来探讨利率衍生工具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之间蕴藏的内在联系。本文希望通过加强对利率衍生工具的探索,逐步提升商业银行把控利率风险的能力,达到有效规避利率风险的目标。
二、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与利率衍生工具发展现状
1.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呈现出高涨的发展态势,利率市场化也日臻完善,但是市场利率浮动的不确定性不断给商业银行提出新的难题。商业银行为管控市场利率浮动的可变性,应运而生了两种管控工具,一种是表内管理法,即改变银行拥有的款项,控制其内在核心来管控市场利率浮动的可变性,但这种资产与负债自身的免疫组合策略存在操作周期较长、操作成本和机会成本较高等缺陷,不能有效应对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利率风险频繁变动的管理需要;另一种是表外管理方法,商业银行可以选择基于现金流缺口的多种衍生品或特定现金资产和负债的票据进行平仓和投资,以规避利率风险。
商业银行主要面临两种形式利率风险的压力,第一种是传统的表内管理方法存在不足,主要因为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这种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商业银行控制利率风险的需要。第二种是商业银行内部对于资产负债的调整不够灵活,比如当利率下降而银行出现利率敏感性正向缺口时,银行就需要相对减少资产项目,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银行在这方面会处于被动地位进而导致面临的利率风险上升。
2.利率衍生工具发展现状
在金融发展不稳定期间,利率衍生工具应运而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利率衍生工具规模日益增大,并通过不断创新衍生出了一系列复合工具和异形产品。然而从市场活跃度、产品丰富度和参与者成熟度三个方面来看,我国的衍生工具市场产品深度有待增加,挑战与压力并存。
尽管我国利率衍生工具市场的交易量增长迅速,但从规模上和用户量上来说都有待提高。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商业银行作为衍生工具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其债务结构非常同质化,因此需要单边风险管理工具。部分银行虽然也从事投机性和套利性交易,但此类交易的比例相对较小,交易活跃度并不乐观。
三、利率衍生工具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影响
商业银行通过借助利率衍生工具能够达成一定目标的实现,资产负债结构的改善进步可以缓解商业银行应对利率不确定性的压力,同时商业银行资产转贷效率的提高也可以作为利率衍生工具拓展资金来源的一大手段。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日臻完善的驱动下,利率衍生产品市场也呈现出一种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本文着重于两方面来研究利率衍生工具对不确定风险因素的把控。
第一,利率衍生工具能规避对市场利率浮动的可变性风险,管控结果更完善。当银行主营业务遇到难以控制的利率变动时,可以通过使用利率衍生工具,帮助银行拓展丰富其表内业务,搭配不同客户需要产生相应解决方式,以此为银行创造更大收益。同时由于商业银行会持有一定的长期投资,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与市场利率呈现出一种反向变动的趋势,利率衍生工具的应用此时就显得十分必要,他可以帮助银行在预期利率发生变动时便及时做出应对,有效避免利率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
第二,利率衍生工具多途径有效提升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能力的效果显著。规避利率风险一直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利率衍生工具在缓解这一问题上成效显著,风险对冲和购买保护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很好地应对利率风险问题。风险对冲主要与衍生品交易所采用的风险利率机制有关,如利率风险被金融市场风险对冲,利率风险逐渐转移至交易对手。利率衍生工具通过风险对冲应对利率风险的一大特点是将未来的损失或收益转移给对手公司,因此几乎不需要支付额外费用。购买保护主要涉及期权类的利率衍生品及一系列的衍生变形,这类工具一般可以通过支付所需的交易对手保护风险金来避免未来利率贷款可能造成的损失,但同时保存了未来盈利概率的发生。
四、利率衍生工具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不足
1.利率衍生工具的表内反映和披露尚需改善
利率衍生工具作为表外项目,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中有所反映,而表外项目的反映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这就可能出现由于忽略利率衍生工具的一些重要信息而给银行带来经济亏损。
2.利率衍生工具的应用覆盖性欠缺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系统的识别和计量利率风险这一途径,规范相应的风险评估,进而优化利率风险管理。但商业银行仍然缺乏一套关于利率衍生工具的系统性和规划性的应用方案,对于应用相关的前中后期监管仍有欠缺,这就使得利率衍生工具不能将最大效用投入到利率风险管理的进程中。
3.商业银行利率管理机制亟须优化
目前仍有一些问题阻挠着商业银行对利率水平的处理管控,利率风险的上升与机制尚不健全、管理滞后等问题脉脉相通。安全性和流动性等风险问题固然重要,但商业银行也不应该放松关于如何对风险处理的重视程度,加强完善管理机制如同路标指引正确的道路。
4.商业银行业务调整步调缓慢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业务通道狭小,资金的来源和应用渠道较为单一,并且一系列经济政策很容易对银行决策造成干扰,使得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资金运用与市场特征方面产生决策偏差,不利于利率风险的管理。
五、政策建议
首先,完善利率衍生工具市场并积极运用利率衍生产品。利率衍生品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分散利率风险,对于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优势明显,银行应当积极借助利率产品及一系列的衍生变形,合理运用有效规避利率风险,在运用利率衍生工具过程中要特别注重风险防控,避免连带的系统性风险发生。
其次,增加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水平并适当调整业务模式。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如火如荼,也因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利率不确定性,面对复杂多变的利率环境,商业银行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寻找适应各种情况的解决方案,不应拘泥于固有的资产负债体系,应主动寻求改变和创新,以便能在不确定的复杂利率环境下寻求最优应对。
再次,优化监测模型应对利率风险。商业银行应当打破利率风险的固有思维,通过优化利率风险监测模型,注重模型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做到对银行的各种信息的及时把控,有效规避利率风险的发生。
最后,重视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事前中后监督。监管当局应对通过对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特征进行风险管理,明确银行在应对风险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因地制宜地进行帮助引导,以便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选择高效适宜的应对方法,更为有效地规避利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