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2022-02-06中国农业银行四川省广元分行李和志
■ 中国农业银行四川省广元分行 李和志
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三农”工作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服务乡村振兴,金融力量必不可少,商业银行应该提高政治站位,以服务乡村振兴为总抓手,把握好机遇,应对好挑战,着力打造新的竞争优势。
一、实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
(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我们党始终把坚持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准,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提出“农业基础更加巩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明显增强”。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住“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因此,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
(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现实需要
2020年我国如期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任,历史性地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绝对贫困问题,但脱贫摘帽后的贫困县特别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经济社会发展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依然明显,摆脱贫困的基础并不牢固,已脱贫人口收入依然偏低,且易受自然灾害、外部经济波动等因素影响,稳定持续脱贫面临困难。据统计,2020年,贫困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88元,仅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的39.1%。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在广阔的农村地区继续耕耘,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基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1亿人,乡村有着超大规模市场和内需潜力,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要全面促进农村消费,意味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进程中,“三农”战略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农产品稳产保供重要性更加凸显,乡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更加迫切,农村庞大消费市场更受重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并带动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快速提升,农村消费品市场也将迎来更加巨大的发展潜力,这将成为顺畅国内经济循环的重要基础。
(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重要体现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的发展不充分,是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要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
二、农行广元分行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主要实践
服务“三农”始终是农业银行的主责主业,是历史传承和天职使命,长期以来,笔者所在的农行广元分行以打造县域领军银行和县域群众首选银行为目标,在农村金融服务中持续推动机制创新、服务升级、模式转型,为服务乡村振兴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扎实推进金融扶贫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农行广元分行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冲在广元金融扶贫最前沿,通过项目、产业、小额扶贫等精准扶贫贷款投放,累计服务带动20103名贫困人口,定点帮扶618户、2038人如期脱贫,为广元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劲的金融支撑,被农总行表彰为金融服务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二)不断丰富产品体系
通过持续创新优化,农行广元分行已具备较为完善的服务乡村振兴产品体系,包括贷款融资、消费透支、存款理财、支付结算、互联网金融等多个方面,能够覆盖农户、企业、机关单位等几乎所有客户群体在生产、经营、消费、服务、管理等不同环节的各类金融需求。突出精准发力和便捷服务对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出了“惠农e贷”“小微e贷”“强村贷”等专属信贷产品,能更好满足乡村金融可获得性。
(三)有效运用金融科技
通过实施数字化转型,为“三农”金融服务插上科技翅膀,一方面加快“惠农e贷”“小微e贷”等线上信贷产品推广,实现贷款申请、审批、用款、还款等全流程线上化、无纸化,审批流程大大缩短,客户体验不断优化,农行产品的认可度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向乡村地区引入智慧化运作体系及运行理念,向医院、学校、法院等服务群体广、服务事项多的单位,上线智慧食堂、K12智慧教育缴费平台、智慧校园等系统,满足了地方关于建设智慧乡村、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需求。
(四)充分配置信贷资源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也是根本要求,乡村产业发展需要大量资源注入,而资金则是资源中关键的部分。农行广元分行2021年累计向地方投放各项贷款51.58亿元,余额增速达17.39%,高于全市金融机构平均增速5.88个百分点,其中涉农贷款增速达29.3%,高于本行贷款平均增速11.91个百分点。信贷资源的注入将带动人力、科技、设施等更多优质资源配置到“三农”中来,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排头兵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切实抓好渠道建设
农行广元分行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立足客户需求构建了“人工网点+自助银行+惠农通服务点+网上银行+移动服务”的“五位一体”渠道体系。在广元市7个县区均设立一级支行,拥有对外营业网点45个,通过小微改造与布局调整,更好发挥其金融服务主阵地作用,有离行式ATM自助服务点36个,设立惠农通服务站点1315个,覆盖全市78%的行政村,掌银活跃客户数达21万户,配备1台流动汽车银行。线上渠道全面,线下服务点广泛,这种“线上+线下”融合服务的模式更契合农村发展实际。
(六)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农行广元分行始终把防案控险作为业务经营发展的首要要求,一方面加强信用风险管控,加快不良资产处置,严把贷款准入关,严控新增不良,涉农贷款不良率优于全省系统和地方同业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强化合规管理,严格落实合规经营相关要求,开展涉农信贷人员廉洁文化教育,加强乡村营业办公机构安全保卫管理,近几年无案件责任事故发生,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商业银行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建议
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商业银行要主动对接地方政府“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结合当地发展实际制定乡村振兴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一)坚持党建引领,凝聚服务乡村振兴合力
压实商业银行党组织和“一把手”的主体责任、党组织成员的领导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确保党中央相关工作要求在金融机构落实落地。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运用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有关议事协调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常态化开展“主题党日+服务乡村振兴”系列活动,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服务乡村振兴中锤炼本领。充分运用党建外联工具,鼓励各级党组织与政府、国资公司、学校、医院等党组织共同开展活动,推动服务乡村振兴取得实效。二是强化考核激励。加大对乡村振兴目标客群、重点领域贷款考核力度,将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党建和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对县域/涉农/脱贫县贷款投放完不成任务、达不到监管要求的分支行领导班子评优评先“一票否决”。严格问责履职不到位、服务乡村振兴不力的支行行长。加强考核结果在资源配置、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的运用。三是强化作风建设。持续转变服务“三农”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真抓实干的行动,不断推动服务乡村振兴走深走实。商业银行纪委要加大对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特别要加大对信贷领域违规违纪问题的查处,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氛围。
(二)做好有效衔接,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脱贫摘帽后五年过渡期安排相关要求,保持金融扶贫专项政策连续稳定,接续做好脱贫地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一是保持定点帮扶力度不减。严格执行“四个不摘”政策要求,根据地方党政统一安排,向重点乡村择优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强化对驻村力量的关心关爱和保障支持,协助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用心用情用力驻村干好工作。二是保持信贷投放力度不减。确保涉农贷款、涉农普惠贷款增长等指标全面达到监管要求,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对过渡期内到期的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做好到期清收和风险处置,确保逾期率达到监管要求。三是保持消费扶贫力度不减。继续从“线上+线下,直接买+帮助销”四个维度加大消费扶贫力度,特别要持续提升掌银兴农商城流量和销售额。
(三)深化政银合作,更好融入地方发展规划
精准把握地方发展规划和重点关切,紧密依靠党政支持,做实做好政银合作这篇文章,要紧盯国资公司,聚焦政府主导项目,加强与国资公司合作,做好重点项目支撑。一是构建挂包体系开展党政对接。实施市级行对重点乡镇、县级行对乡镇和特色村、网点对其他村的分层挂包营销体系,明确挂包对象、目标任务与具体作业方式,将挂包成果与挂包单位、人员考评挂钩,确保包县、包乡、包村有信贷投放、三资平台、智慧产品等切切实实的成绩。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召开业务联合推动会等形式加强与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有关部门合作,借助党政权威和话语权推进业务发展。二是大力支持乡村建设行动。围绕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农村供水保障工程、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农村供水、供电、供气、道路、通信、垃圾污水处理、厕所改造等项目的支持。三是推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大力支持县城补短板、老旧小区改造、县城智慧改造、农贸市场提升等重点建设项目。结合县域城镇和村庄建设规划,积极支持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保护项目。紧跟地方健康乡村建设,优先支持县级医院、民营医疗机构以及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发展。以县域重点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为重点,进一步做好县域教育机构综合营销服务。四是提供债贷结合综合服务。对于表内产品不能对接的需求,要善于借助合法合规的表外产品满足,积极参与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及资金管理工作,及时掌握发债资金流向,做好落地县域投资项目的配套融资和服务。
(四)创新服务模式,建设综合金融服务示范区
科学选定目标,找准主打方向,选取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乡村旅游、种养业发展较好的特色村,人行划定的主办园区、主办村,以及营业网点所在地周边的园区和行政村,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支持,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服务模式。一是围绕重点村实行“整村授信”。用好“农户信息建档”等模式,利用科技手段对乡村农户通过线上渠道采集信息实施授信,对授信农户提供随用随借、按天计息的贷款支持,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用途等方面予以倾斜。“整村授信”要与包村行动相结合,同步实现掌银示范村打造。二是围绕重点园区实行“整园授信”。对园区内核心企业及上下游经营主体运用“小微e贷”等产品给予全部评级授信,将上下游经营主体紧密结合在一起,促进园区产业链规范生产和标准管理,为园区提供一站式结算服务,实现园区内经营主体转账、贷款、还贷付息、理财等服务线上办理。三是打造服务“三农”示范标杆网点。在县域乡镇网点中优选骨干型网点,以农村普惠市场为阵地,大力发展“1+3”(信用卡分期、普惠法人贷款、农户贷款、个人非“三农”贷款)基础信贷业务,宣传推介理财、大额存单等增值服务产品,开展掌银、信用卡等重点产品外拓,不断提升网点“运营+营销”团队协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打造服务“三农”示范标杆网点,为增强县域网点营销服务能力提供示范模板。
(五)擦亮品牌形象,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聚焦地方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打造,围绕不同经营主体,提供最合适的信贷产品,并不断扩大产品影响力。一是打造“惠农e贷”“小微e贷”等特色信贷品牌。针对种养大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乡村经营主体,创新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打造全流程新作业模式,实现贷款申请无纸化、贷款审批自动化、用款还款线上化,全面提升乡村贷款的覆盖面和办理效率。二是探索“产业链+”融资模式。构建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主体一体化信贷服务体系,强化产业链上中下游主体利益联结机制,依托核心企业向上下游主体提供额度更高、利率更优惠、期限更长、用信更加便利的信贷支持。三是注重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创新。配合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及时对接落实中央和省级有关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新要求,探索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和林权抵押贷款,有效激活农村资产。四是推广农业产业贷款“政银担”模式。加强与当地人民银行、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农担公司沟通协作和信息共享,参与风险补偿基金“政银担”三方合作框架,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办贷效率,促进更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政银担”模式获得信贷支持,在此模式下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小额担保贷款的推广力度。
(六)延伸服务网络,完善“五位一体”渠道体系
完善“人工网点+自助银行+惠农通服务点+互联网线上渠道+流动金融服务”的五位一体服务渠道,有效扩大乡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一是加强网点“主阵地”建设。优化县域农村人工网点和自助银行布局,优先向城郊结合部、人口大镇和经济强镇迁移。加快人工网点转型和零售业务转型,除项目贷款及住房贷款外,把信贷功能特别是“e贷”系列产品下沉到网点,提升网点服务能力和辐射范围。二是提升惠农通服务点经营效能。撤并一批低效惠农通服务点,着力向重点村镇布局,加快推进服务点功能升级,满足偏远地区农户小额取现、刷卡消费、转账汇款、生活缴费等基础金融需求,深化服务点同物理网点的融合,将其打造成为深耕乡村的业务办理、综合营销、信息中介“三大平台”。三是加快推广线上支付工具。大力推广掌银、网银、远程银行等渠道,让农民群众、乡村企业随时随地享受现代化金融服务,加快推广掌银惠农专版,着力打造掌银示范村。四是充分发挥流动银行作用。在部分县域支行设置流动金融服务车,对没有物理网点的村镇、乡村重点项目建设地等老百姓金融需求较旺盛的地方,开展上门服务。组织党员突击队、客户经理组建流动金融服务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金融服务,有效延伸农行服务触角。
(七)强化科技支撑,大力实施数字经营战略
随着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金融科技加快向乡村渗透,要顺应信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将数字化转型作为经营转型的核心,持续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插上“科技翅膀”。一是加大县域智慧场景建设。围绕县域政务和公共服务端、生产端、消费端,推出县域智慧政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智慧农业、智慧乡村旅游、智慧园区、智慧市场等数字化场景,助力提升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治理信息化水平。二是积极开展网络融资服务。优化“惠农e贷”产品,在信用和保证担保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抵押担保方式“惠农e贷”。面向乡村企业推出更多授信模型的“小微e贷”产品,降低贷款准入门槛。推广“网捷贷”等产品,服务乡村消费金融发展,力争县域线上贷款增量占到全行40%以上。在县域地区,真正做到依托科技服务让农民少跑腿、数据多跑路、系统多跑批,着力解决贷款难、贷款贵问题,持续提升乡村金融可获得性。
(八)守住风险底线,确保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
防患未然才能行稳致远,要始终把风险防控作为发展的生命线,树牢底线思维,确保全行平安稳健运行,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提供坚强保障。一是把信贷风险控制在合理水平。要紧紧扭住贷款质量这个牛鼻子,加强县域贷款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做真做实做细贷前、贷中、贷后管理要求,着力提升县域贷款精细化管理水平。要强化涉农重点领域信贷风险防控,重点关注受疫情影响纾困企业贷款风险。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加强风险的智能识别和预警,确保“三农”信贷资产质量总体稳定,努力做到服务到位、风险可控、发展可持续。二是扎实做好县域案防安保工作。切实加强合规风险管理,做好反洗钱、反电信诈骗、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重点工作。盯紧重点业务、重点人群、关键环节做好管控,持续抓好合规文化建设,强化员工行为管理。加强营业办公场所安全隐患排查,严格落实印章、保密、消防、防暴、声誉风险防控等管理责任,确保系统内不发生案件事故,为金融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营造良好环境。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金融工作肩负更加重要的使命,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精神,汲取历史经验,继承优良传统,发扬斗争精神,在时代潮流中奋勇搏击,用实干和担当书写金融报国、金融为民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