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重庆秀山县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数字化经营探索
2022-02-06中国农业银行农户金融部赵云鹏
■ 中国农业银行农户金融部 赵云鹏
重庆市秀山县位于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发展中药材、茶叶、油茶、水果、畜禽等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面积达100万亩,基本建成3个万亩中药材产业带,山银花基地面积全国第二,茶叶、油茶规模重庆市第一,兴隆坳农业园区获评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市级以上农产品品牌认证(登记)总数达到280个,各类经营主体众多,金融服务需求旺盛,数字化平台建设需求较为迫切。为切实提高秀山县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水平,率先在渝东南乃至重庆市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过渡期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新模式,有效解决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堵点、难点、痛点,中国农业银行定点帮扶,探索建立了秀山县乡村振兴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迈出了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数字化经营的重要一步。
一、抓住乡村振兴金融数字化平台建设机遇
近年来,秀山县经济发展较快,农业特色产业获得长足进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金融发挥了重要作用。秀山县目前有银行机构9家,保险机构6家,全县2021年末涉农贷款余额达到273亿元,不断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制约因素,影响了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便捷性。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受居民居住分散等因素影响,金融服务成本高。秀山县境内平坝、丘陵、低山、中山互相交错,多数地方海拔在500米至800米之间,地貌大体可分为平坝区、低山丘陵区、低中山区3个类型,农村居民居住分散,全部通过上门开展金融服务成本高、效率低。二是金融知识进村入户的渠道还不够通畅,影响金融产品宣传效果。为服务好乡村振兴,秀山县内各家金融机构纷纷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工作,推出了大量的乡村振兴金融新产品,除了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外,受制于宣传渠道,大多数产品都不被农村客户熟悉和了解,出现了大量的闲置性金融创新产品,创新的效用未能得到充分释放。三是金融服务一站式办理平台缺乏。当前,秀山县不少政务服务都实现了“一站式”办理,大大提升了业务办理时效,群众对线上平台期待更盛。但是,秀山县金融服务整体上还处于金融机构各自实施的状态,政府统一引导、特别是平台化数字化经营还不够,使得大量的乡村振兴经营主体不知道如何有效获取所需要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也很难及时发现所需的潜在客户,从而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金融抑制现象,金融“中梗阻”明显。
从内外部形势发展来看,秀山县建设乡村振兴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具有很强的必要性、针对性和可行性。
(一)国家政策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和金融信息的共享整合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要求建立健全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明确,支持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基本建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中办国办《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明确,要以坚实的信用基础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加强公共信用信息同金融信息共享整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了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更深化、数据要素潜能释放更充分、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更显著、关键核心技术应用更深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更先进等发展目标。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为秀山县创新探索基于数字化经营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平台提供了机遇。
(二)服务需求迫切
秀山县乡村振兴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以乡村振兴金融大数据库为基础,通过农业农村经营主体数据的采集、融合管理、建模分析和应用,支持开展金融服务和各类涉农应用场景,打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产品与服务体系,助推金融下沉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金融需求。通过大数据与金融、担保、保险的有机结合,金融供给与融资需求实现了常态化在线对接,为金融机构、需求对象双方提供精准服务,促成银行机构敢贷、担保机构敢担、保险机构敢保,缓解融资难、担保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有助于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尤其是征信大数据功能应用为金融机构放贷提供重要辅助信息。
(三)探索有效模式
秀山县乡村振兴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以“互联网+大数据”推动金融服务有效下沉至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综合服务一站式集成,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人人知信、守信、用信的社会氛围。以金融领域为切入点,逐步拓展至行政审批、产权交易、生活缴费、电子商务等各个领域,依托农村电商、产权交易、生活缴费服务等众多功能模块,在服务广大用户的同时,实现多渠道、多维度归集信用数据,让信息主体的信用画像更立体丰满,分析评价结果更科学可靠,逐步建立健全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亮点和经验,为更大范围内的农村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金融发展贡献“秀山方案”,打造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点。
二、乡村振兴金融数字化平台的秀山探索实践
秀山县乡村振兴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进行业务流程优化设计和业务资源整合,搭建以金融综合服务、金融产品管理、经营主体管理、信用管理、风险防控等为基本内容的金融服务框架,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可持续发展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设置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农企用户和运维管理等四种用户类型,并根据不同用户角色的实际工作需要分配相应权限。设置有PC端、微信端、APP、一体机等多种服务载体,满足不同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需求,平台服务渠道更加多元。
(一)着力构建“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
秀山县乡村振兴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具体操作中,主要是通过政务平台对接、人工采集、自主申报、大数据挖掘等多种方式,依法全面收集中小微企业和涉农经营主体信用信息,构建区域涉农、小微等信用信息库。平台运用“1+3+N+1”模式搭造,即一个平台(秀山县乡村振兴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三套体系(社会信用体系、风险防控体系、业务流程体系)、N个应用、一个中心,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用户少跑腿。
(二)量身打造核心金融服务功能模块
秀山县乡村振兴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基本具备了乡村振兴中小微客户所需的金融服务功能:一是政策信息。发布宣传国家、市、县涉农政策动态信息,发布平台运行动态信息。二是大数据信用。支持信用信息自主录入、批量导入、平台和政务系统数据对接,通过身份验证、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保证信息主体真实有效。经过身份验证后仅可查询自身信息,在有信息主体授权的情况下,可查询被授权人相关信用信息。允许金融机构在提供服务时授权查询信用乡镇、信用用户等评级结果信息。三是金融产品对接。金融机构按照平台标准化产品信息发布模板自主发布产品及服务信息;用户根据自身需求模糊或精确查询金融产品与服务,在完成身份验证后可在线申请。四是融资需求发布。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可依据平台标准化信息发布模板和流程发布融资需求信息。平台自动对融资需求进行数据分析,并将用户需求与金融机构进行智能匹配,由金融机构主动与资金需求方进行对接。五是金融业务在线申办。与各相关单位对接,通过平台办理如贷款贴息、担保费减免、风险补偿基金使用等各类涉农奖补政策。六是增信贷县乡村三级联审。将全县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农行富民贷及其他风险补偿资金增信贷需要的农户申请、村申报、乡镇审核、县级部门审定的多级联审程序,从线下调整到线上,提高增信贷办理效率。七是大数据分析。实现按区域分析、融资需求主体分析、金融产品分析、金融机构分析,实现不同的统计功效。如通过分析各区域申请金融产品笔数、申贷金额及授信额度,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及金融业务申办情况,找到薄弱点针对性加强支持,实现均衡发展,同时也有利于金融机构合理分配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
(三)注重加强平台安全技术保障
整个平台系统建设涉及到政务网、互联网,在政务网与互联网之间架设网络防火墙保证数据的安全,做好数据访问策略,允许安全数据通过,防止病毒的攻击。建设统一的存储系统,临时数据存储在应用服务器的本地硬盘上,基础数据及应用大数据存储在政务云存储系统中,方便数据的存储和调取。加强金融数据中心建设,打造集数据采集、存储、计算、挖掘、展现、共享交换为一体的数据应用体系,并保障以数据中心为核心进行数据共享、数据存取、数据交换等过程的全面安全性。在网络安全方面,通过合理部署安全防御系统(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等),并通过统一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对各种不同的安全防御设备的统一管理、配置、监控、分析,提供全面的、基于统一安全策略的网络安全防御,避免来自各个不同目标的攻击、干扰和非法访问等问题。在应用程序安全方面,结合数据中心的安全认证平台,采用用户验证和用户授权、加密、数字签名、XML安全技术等手段从应用程序一级进行安全保障。在数据安全方面,通过严格的加密机制以及用户身份验证机制保证数据交换的安全,并实施核心数据加密、数据访问控制等新的技术手段,提升信息安全程度。
(四)建立平台管理应用分工机制
明确了牵头建设秀山县乡村振兴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的协调议事机构,及时推动解决平台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由秀山县金融主管部门作为平台建设的牵头实施单位,负责进行平台宣传及培训,对平台推广到村到户;负责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监督、验收,建立平台运行制度;负责对相关主体进行考核。平台委托市场上第三方公司建设,建成后交由秀山县国资公司开展市场化运营。为推动大数据信息的及时对接和更新,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县级相关单位共同参与,明确专人组成专班,定期召开会议进行协调推动,指导全县相关部门、金融单位支持进行大数据对接、客户推荐、银政企户对接等,及时研究解决平台建设、运行、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提升乡村振兴金融数字化经营平台水平的建议
秀山县乡村振兴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还处于试点探索阶段,初步具备了功能优势:大数据信息挖掘,将政府相关部门掌握的数据进行打通,比较完整地呈现客户的信用信息情况,作为央行征信的补充,为金融机构调查并发放贷款提供多维度信息;新产品信息发布,让各金融机构的产品有了通用的展示平台,便于客户精准地进行贷款产品的申请;融资需求对接,为不清楚各金融机构产品的客户提供精准的融资服务,客户向金融机构提出模糊融资需求后,由金融机构主动匹配金融产品,同时根据大数据分析运算,由平台主动向金融机构推荐客户,扩大客户来源;增信联审,将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农行富民贷等需要线下开展的县、乡、村三级推荐审核的功能搬到线上,将政府风险补偿基金的申请等线下流程调整为全线上化操作,提高推荐及办理效率。秀山县乡村振兴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还存在数据来源不足不及时、平台功能有待扩展、结合平台数据的金融创新不够等问题。
该平台建设,有助于缓解农村偏远地区金融服务成本高的问题,吸引更多机构参与到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中来,直接或间接发挥不同类型金融机构优势,将更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延伸到农村地区不同的金融需求主体,并将分散的金融机构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结合秀山县乡村振兴金融数字化经营平台的实践,对其它地区构建乡村振兴金融数字化经营平台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快建立适合区域实际需要的数字化经营平台
金融科技作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引擎。“十四五”时期,数据成为提升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重要生产要素,数字技术成为优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重要引擎。各地政府要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需要,积极建立乡村振兴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整合辖内金融资源,不断破解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难点、痛点,优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供给,弥合地域间、人群间的金融鸿沟,让金融服务更简单、更便捷、更安全,让金融科技助力金融更广泛惠及群众,因地制宜走出具有区域特点的乡村振兴金融数字化经营之路,助力乡村振兴迈入智慧金融新时代。
(二)聚焦功能拓展推动数字化经营平台迭代升级
县域发展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平台虽有需要,也有难度,特别是群众的接受度要有一个过程。建设县域乡村振兴金融数字化经营平台不必追求一步到位,可从群众最迫切、最需要的功能入手,让群众看到平台能够解决自己实际的金融痛点问题,感受到平台好用易用。可以金融产品发布、融资需求对接、金融政策办理等高频金融场景作为切入点,在有了一定的接受度后,逐步扩大平台应用场景,逐步涵盖数据信息报告、产权交易管理、乡村治理、智慧农业、农村电商、风控管理等功能,打造全方位、多功能的数字化经营平台,让智慧金融服务和群众的生产生活场景深度融合、无缝对接,通过科技赋能使得金融资源更精准、更安全匹配到乡村振兴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坚持以“用”为核心,通过应用拉动需求,以需求进一步推动应用,达到建设一个、应用一个、成熟一个的目标。要逐步推进平台的迭代升级,持续优化已有功能,不断增加新功能,推动金融场景的适配性不断增强、成果转化更为顺畅。
(三)持续加强对数字化经营平台的管理运营
打通分散在县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数据信息,既是建设县域乡村振兴金融数字化经营平台的难点,也是必须突破的重点方向。要强化数据能力建设,推动数据有序共享,最优选择是实现平台和政府系统数据的直接对接,提高数据更新的及时性,充分释放数据要素潜能。为确保数据安全,要加强数据技术运用,探索建立跨主体数据安全共享机制,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不动价值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用户的精准画像,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大的附加价值。要深化数据综合应用,引导金融机构推出基于各类用户数据、产权交易数据等的乡村振兴数字化金融新产品,不断拓展数据要素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要加强平台市场化运营,建立市场化运营主体,探索通过平台产品推荐、客户推荐、出具信息报告等获得适当收益。要加大平台的宣传力度,通过微信、村级办事窗口、APP、网页端等渠道,将平台信息有效推送到经营主体,实现高效触达。
(四)牢牢管住数字化经营平台的各类风险
要做好平台数据安全管理和保护,落实好国家数据安全保护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明确责任部门,建立打通政府相关部门数据的规则,在用户充分知悉、授权的情况下使金融机构取得数据使用相应权限。要充分运用平台大数据运算技术,及时发现客户预警信息,如发现某个经营主体水电、税费等非正常波动,就及时将预警信息推送给金融机构,便于金融机构提前处置。要完善平台大数据风险统计功能,能够实现按产品、按金融机构、按区域、按客户类型等统计金融风险数据,研判风险变化趋势,实现对高风险交易的动态捕捉和智能预警,推动风险管理从“人防”向“技防”“智控”转变,增强风险处置的及时性、准确性,确保数字化经营平台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