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2-02-06贺连霞马鞍山市中心血站
文/贺连霞(马鞍山市中心血站)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事业单位在业务上不断扩展,工作内容也越来越复杂,这对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由于事业单位具有公共性服务作用,同时还能监督社会事务管理,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建设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十分重要,不仅能保证单位内部资产的完整和安全,还能提升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保证单位目标的实现,提高整个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概述
事业单位通常是指国家为了实现社会公益目的,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有关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公共服务的组织[1]。内部控制工作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单位管理层面的控制,业务层面控制以及风险评估管理控制监督。事业单位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提升单位的服务职能,不断规范单位内部人员的工作行为,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具有规范性、全面性特点,在日常的工作中,财务内部控制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对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
二、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单位内部资产的安全完整性
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主要是针对财务部门的控制管理,由于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通过内部控制将各部门的职责权限进行分解,实现各部门岗位员工的权责分明,同时在资产配置、使用、报废等过程中将内部控制管理贯穿其中,将资产管理落实到个人,能有效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产生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资产流失等问题。此外,事业单位针对资产管理制定科学的资产管控体系,可以保证资产处理过程中的合法性,有利于单位内部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二)有利于单位财务管理规范化
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能够保证财务管理的规范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需要不断更新内部管理模式,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使事业单位能够适应外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也能够使单位的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化。事业单位利用完善的内控监督管理机制,减少了单位内部人员违法乱纪行为的出现,保障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精细化,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以及经济效益的提升。
(三)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能力
在事业单位管理过程中,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具有紧密的联系,在内部控制过程中,预算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可以有效提升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能力。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中,需要对预算管理风险进行把控,这也是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内容,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可以为预算管理建立一个完善的制度系统,化解单位预算及管理的风险问题,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能力。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内部人员内部控制的意识淡薄
事业单位要想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管理者应当从思想上加强对内部控制的意识,认识到内部控制建设对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一些事业单位管理者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到位,缺乏系统管理的理念,一方面,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观念认识不到位,在具体工作中未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导致单位各部门在执行过程中缺乏正确参考,内部控制管理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各部门成员内部控制管理的意识不强。在实际工作中,单位员工更加关注自身岗位发展,对单位内部管理不够重视,一些部门人员对内部的预算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经常有很多误解,同时由于管理者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较低,在对员工的培训、教育等方面,内部控制管理的内容较少,影响事业单位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在实际工作中涉及的内容范围越来越多,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来规范工作中发生的各项事务。但是事实上部分事业单位由于内部控制涉及的内容较多,管理不够全面,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并不完善。一方面,由于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在制定过程中未结合单位内部管理水平以及外部环境政策变化,导致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难以与时俱进。同时制度的制定不够系统化,仅仅针对某项财务活动制定单一的管理制度[2]。例如,针对现金、固定资产、采购等单独的管理制度,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管理涉及单位各个环节。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过于简单,未建立健全权责管理体制,在具体管理过程中缺乏高效的内部牵制管理,在单位各部门权限设置中未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内部控制管理的独立性较差,难以发挥内部控制的效果。特别是单位在与其他单位进行业务往来过程中,账务处理方面未及时录入,导致单位内部账面资产数据与实际管理不相符。
(三)内部控制执行效果不足
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过程中力度不够,执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风险问题,同时单位内部各部门在内部控制执行中对权责划分不明确,难以发挥内部控制的有效作用。一是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对执行的权利以及责任未进行明确划分,同时内部控制策略执行中,重要人员的岗位配置不足,对员工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缺乏全面的了解,也没有针对员工执行效果进行相应的奖惩,难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3]。二是目前部分单位在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会采用财务管理系统软件进行办公,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多风险问题,例如员工由于对操作系统不熟练导致财务信息记录混乱,同时财务软件的安全性较低,容易受到病毒影响产生财务信息受损等情况,对事业单位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四)内部监督力度有待提升
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是内部控制中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事业单位的监督力量主要来自内外两个方面,单位的内部监督主要来自单位内部设立的监督管理部门,外部监督主要来自社会性或政府性的审计监督管理机构。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监督管理需要进一步优化。一方面,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管理缺乏独立性,未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内部监督管理方面缺乏专业人员,大多是财务管理部门人员兼任监督管理,一人多岗现象较为严重,未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出现监督管理与执行同一人现象,导致内部监督难以发挥作用。同时,有些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审计机关,但是没有独立的监督管理权力,监督形式化严重。另一方面,在外部监督管理中,财政部门以及审计部门对事业单位内部经济业务进行监督检查,但是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管理未进行深入检查,仅仅定期进行检查,对单位内部一些潜在风险发现不及时,使得单位资产管理不够完善。
(五)内部控制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很多非专业性的财务人员从事相关工作,大部分员工没有财务方面相关证书,对财务以及内部控制相关知识不够了解,在工作中对一些复杂、灵活多变的财务业务管理由于专业化不高难以胜任,同时单位员工对国家新的会计政策也没有及时关注,难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的规范性。此外,事业单位内部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一方面,由于单位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需要单位人员不仅具备财务内控相关知识,还应当熟练操作财务信息化系统,减少财务风险发生。但是目前单位员工思想上对财务信息化管理难以接受,操作不熟练;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内部对员工的激励以及员工培训方面机制不健全,在人才管理上对员工的福利以及奖金等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同时单位员工的流动也较为缓慢,员工职位晋升有限,难以激发员工的潜力,不利于员工的成长[4]。
四、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对策
(一)增强单位内部人员内部控制意识
事业单位应当从思想上加强对内部控制管理的认识,首先,单位内部管理者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提升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可以有效推进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促进事业单位的管理活动顺利运行。单位内部的主管要以身作则,主动了解内部控制相关理念,了解员工的意见和建议,重视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制定。根据国家相关内部控制方面的规定,并结合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同时要明确内部控制方式以及操作程序等内容,保证单位员工能有效执行。其次,要加强单位内部各部门成员对内部控制的意识。管理者要具备内部控制的创新意识,在单位内部加强员工对内部控制的培训,定期组织大家进行内部控制知识的学习,为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同时管理者应当将内部控制的实施进度与员工的业绩相联系,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优化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将全面内控有效落实。
(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单位内部各项事务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单位管理者要保证内部控制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首先,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应当覆盖各项经济业务的决策、监督、执行等各个环节,实现单位内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内部控制管理流程应当科学规范,及时了解国家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规定,使得内部控制建设内容更加有操作性。其次,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制度以及评估管理制度。单位内部控制机构要定期进行风险排查,对单位内外部环境以及管理业务流程存在的风险进行系统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同时还应当保证各个系统之间相互制衡,保证管理者决策的科学性。例如,A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制度制定过程中遵循内部控制原则,对于单位内部重大事项由重要领导进行商议决定,对专业性较强的领域邀请第三方参与决策,保证内控制度的合理性,同时利用“制衡性”原则建立了决策、执行、监督的“三权分立”管理机制,防范单位内部不良行为产生[5]。
(三)增强内部控制执行力度
事业单位在制定好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后,应当加强员工的执行工作,提高内部控制执行力度,将内部控制管理落到实处。首先,单位管理者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执行组织结构,将各部门员工内部控制职责明确划分,同时对不同岗位员工的执行效果进行考核,将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与员工的个人业绩相联系,根据员工的不同执行效果进行一定程度的奖惩,保证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顺利开展。其次,在执行过程中,事业单位还应当坚持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对单位内部的预算编制管理、资金收付审批管理以及采购等内控进行检测,实行动态化的跟踪检查,保证内部控制有效落实。同时事业单位管理者也应当加强员工对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的风险管控,如果单位内部控制人员对管理过程中的风险不能及时把控,则对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十分不利。特别是一些单位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科学的内部控制管理,但是员工应定期进行系统的升级,根据实际的执行情况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发挥制度的重要作用。
(四)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管理
事业单位要想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落实,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督的独立性。
首先,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应当建立专门的审计部门,同时还应当加强审计部门的监督执行力度,防止出现审计工作形同虚设的现象,在内部控制监督过程中,执行人员要不断进行反思,保证监督效果。其次,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当对审计人员严格要求,在人才选拔中要求审计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业务管理水平以及专业素养,可以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管理,提升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从而为内部控制监督管理提供人才。最后,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内部控制工作模式的规范管理,根据事业单位实际工作特点以及部门设置特点,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风险评估机制,有效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有效防范内部控制监督风险,同时对于一些内部管理不够完善的事业单位,可以聘请第三方单位进行客观的评价监督,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的审计管理工作。
(五)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综合素质
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环节是要不断提升单位内部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单位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了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事业单位管理者应当加强高素质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培养。首先,事业单位管理者要注重加强员工内部控制管理的专业能力,可以通过开展讲座等形式交流工作经验,聘请专业人员进行讲授,提升其他员工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在对员工的聘任选拔上,事业单位应当结合自身需要选择专业性强、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员工,对单位内部的优秀员工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其次,单位应当打造高水平、专业化的内部控制人才团队。有关培训内容除了对内部控制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外,还应当培养员工的职业素养,重视员工对外部环境的分析以及政府新政策的学习,提升员工对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建立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化队伍。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经济体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内部控制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能够给单位内部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降低事业单位内部风险的发生,同时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可以提升单位内部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因此,事业单位管理者要加强对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视程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同时通过科学的监督管理不断优化内部控制建设。总之,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单位管理者应当及时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强化内部控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