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新构建
2022-02-06孙玉倩胶州市教育和体育局
文/孙玉倩(胶州市教育和体育局)
在当前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既要提高竞争意识,也要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更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还要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这些都是应用型人才的必备条件。但是,从当前的大学生情况来看,知识的应用能力远远不足,主要体现为学习存在盲目性,由于没有目标而缺乏动力,其所掌握的知识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能在实践操作中合理应用,由于其所具备的能力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毕业离校时候面临就业困难。虽然高校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却存在一定的难度。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应用性很强,但是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参与实践活动,知识应用能力不能得到培养,其所具备的职业能力依然无法满足企业人才要求。要培养优秀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就要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知识应用观,能够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学习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养成观察市场和分析市场的习惯,对就业产生危机意识,能够合理安排学业。教师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用这种方式督促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学习知识并运用知识,在实践中补充理论知识储备的不足。对大学生开展实训教学活动或者通过校企结合,让学生有机会到企业中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知识,使其正确认识自身所具备的优势,从而对自我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让大学生完成学业之后更好地就业,以在职业领域中实现良性发展。
一、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
(一)当前的经济发展对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
我国近年来社会经济环境良好,经济市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但是,也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否则,社会经济发展会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而无法持续。有专业人士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明确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专业人才严重不足[1]。虽然高校每年都会培养大量的工商管理人才,但是他们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专业技术严重不足,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这样就导致矛盾问题产生,即很多的专业人才难于就业,而企业人才严重匮乏。
从当前中国的市场竞争形势来看,以人才竞争最为突出,处于这样的发展环境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就要跟得上时代,无论是培养内容还是培养模式都要不断创新,以更好地发挥人才价值,企业因为有了更多优秀的人才而提高了行业竞争力,对社会经济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工商管理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加快了社会经济发展步伐,教育行业专业教育以及人才培养方面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工商管理专业尤其如此,面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培养人才的方式也要有所改变。当前各个领域更加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在学生教育中仅仅停留于理论知识教学是不够的,而是将实践活动引入其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为学生创造更多接受实践教育的环境,诸如校内实训基地、社会实践活动或者到企业中实习等,激发学生的知识学习兴趣,而且思维更加活跃,在实践活动中能够考虑到将来的职业需求,并根据自身需要有针对性地学习。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要注重人才知识应用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确保所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二、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问题
(一)培养目标过高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强调培养目标,但是,从学生的知识掌握状况以及实践能力来看,目标过高,让学生感到可望而不可即,就会失去信心。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对学生开展教学工作时,要将重点定位于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所以,教学质量是评价人才培养情况的重要指标,而教学目标是要实现的重要标准。但是,一些教师所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远远超过了质量标准,导致工商管理教育无法完成目标,学生不能积极配合,导致教学质量因此受到影响,甚至出现质量降低的趋势。进行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些教师过于强调应试教育,没有将学生的就业融入其中,学生以课堂学习为主,没有接受实训的机会,由此对于知识的理解停留在理论层面,自主学习的意识很差,专业技术操作能力不高。教师强调提高学生考试成绩,而且将这个观念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中,往往教学内容就是考试内容,围绕着考试展开教学,教学内容并不会涉及行业领域的未来发展动向,更不会从技术操作的角度讲授理论知识,而是以教材知识为主,导致教学知识滞后于社会,所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二)过程脱离实际
在当前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巨大的挑战。高校对该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没有从行业实际出发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不能用行业标准衡量人才质量,不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导致学生对于本专业知识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能在实践中合理应用,导致所培养的人才存在质量问题[2]。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加快变革速度,学科范围依然局限于本专业,不能与相关学科之间建立关联性,不能与行政学以及法律相结合,不能实现跨领域教育,导致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过于狭窄。
(三)忽视实践内容
随着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要使学生的专业能力有所提高,仅仅停留在理论水平和技术能力培养是不够的,还要结合实践环境进行培养。但是,高校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中没有做到这一点,往往重视理论内容,却忽视了实践,即便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也不能与学生掌握的理论相结合,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教育活动独立存在,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不能得到培养,综合素质不高,主要体现为如下三点:
其一,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市场规律,还要符合相关的法律以及企业提出的人才标准,对于该专业技术的规范有正确理解,掌握相关知识,深入了解理论知识并与实践结合,还要学习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但是很多高校在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其二,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考虑到企业的人才需求,让企业对人才培养情况以及不足一无所知,双方不能充分交流,即便企业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在人才培养中也不能基于此进行调整,与企业不能充分沟通,出现了闭门培养的现象,学生对于社会环境变化情况无法了解,对于企业的人才质量标准一无所知,不能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塑造自己,导致其毕业之后就业困难。很多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采用构建实训基地的方式,但是没有做到校企结合培养人才,导致人才的专业素质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即便进入企业,也不能凸显其专业价值。
其三,高校所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对于企业环境以及市场环境不具有适应能力,比如,企业对于人才质量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但是人才不具备知识自我更新能力,不具有很强的心理调节能力,对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不能很好地适应,就无法跟得上企业快速发展的步伐。一些人才进入到企业之后,自我意识非常强,缺少团队合作精神,更没有奉献精神,不能踏踏实实地在岗工作,而且不寻求自我创新,其职业能力无法提高,对其职业未来发展非常不利。高校所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缺乏抗挫折素质,当遇到失败的时候,不能认识到这是人生必经阶段,不会通过积极努力改变现状[3]。
(四)方式较为单一
高校进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多采用知识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虽然高校针对专业需要开展实践活动,也是局限于校内,学生没有接触企业环境的机会,如此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化,学生在封闭的校园中学习,学习内容局限于教材,所获得的知识已经脱离实际,甚至很多知识已经陈旧老化,企业已经不再需要,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就没有应用价值,其专业素质当然也不会很高。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非常强,对于动手实践教学有一定的要求,但是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无法完成这一要求。
此外,高校对于人才质量的评价标准以教师的教学成绩和学生学习成绩为主,没有与就业质量挂钩,不能采用量化分析的方式,如此单一而刻板的评价方法必然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思路
(一)合理设定目标
部分高校教师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还承担一些科研课题,参与到企业相关专业技术研究项目中,教学的过程中将研究内容融入专业理论,一些学生还有机会参与到项目研究中,这样可以让学生有锻炼的机会。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合理穿插一些实践内容,使得教学方向更加准确,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尤其是参与过企业工作的教师,可以按照企业所提出的人才标准开展教育活动。
(二)优化培养过程
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将网络教学平台搭建起来以优化培养过程,引导学生探究学习[4]。通过将课程网站建立起来,对于行业动态及时公布,包括企业信息以及课程动态都可以在平台上看到,教师还可以在平台上提供学习指南等。在平台上还要设立链接,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行业文化以及职业文化。网站上所设置的模块要多种多样,诸如“行业标准”模块、“企业人员行为规范”模块、“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模块以及“在线交流”模块等,可以帮助学生扩展视野,促使他们不断巩固知识,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学生还可以将图书馆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使得自身学习能力有所提高,知识面不断扩大,职业素养也相应地提高。
(三)强调实践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获得良好效果,更多地强调教学技术能力以及教学科学方法等,并采用实训方式,使得学生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的运用综合化、系统化。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实施改革,对于改革内容以及改革方向进一步明确,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就要引进典型研究项目,整合优势教学内容,与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达成合作协议,本校所培养的优秀人才将来可以到企业就业,同时高校承担企业高端人才培养的责任,如此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使得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会有所提高[5]。
(四)丰富培养方式
按照工商管理专业要求编写校本实训教材。为了确保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满足行业需求,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强调实践性。
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将专业知识教育、人才能力培养以及素质培养融合为一体,教育内容围绕着有关从业人员工作内容以及需要完成的任务展开。高校与企业合作将实训教学基地构建起来,合作研究项目,并发挥项目的载体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展开教学,彰显技能特色,突出实战性,使得学生工商管理专业素养有所提高,职业意识在此过程中树立起来。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突出职业性,强调实践性,使得专业理论内容与职业岗位有效衔接。
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还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各种教具、视频等媒体技术,将工商管理知识形成文字、声音、图像、视听等多种形式。此外,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运行教学网站,在网络空间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相关知识[6]。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形成良好的情境教学环境,将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激活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加深理解和记忆。
四、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研究可以明确,社会不断发生变化,经济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个行业都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并积极引进,主要的目的是壮大企业实力,实现健康发展。这些人才就仿佛新鲜的血液一样,可以激发企业的活力,让企业面临强大竞争对手的时候有足够的应对能力。但是,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在对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依然存在不完善之处,受此影响,导致大学生虽然掌握一些知识,并具备一定的知识应用能力,但是其所具备的综合素质不能满足企业的职业岗位实际需要,就会出现大学生就业难而企业又缺乏人才的矛盾局面。
当前高校要有效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更为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让学生毕业离校之后能够顺利进入到职业岗位中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高校要注重指导大学生合理应用知识,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就业目标明确,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将来的职业需求。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着,同时也要对学生的知识应用提供正确指导,帮助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并融入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对其学习发挥指导作用,让大学生更为注重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自我培养。在职业规划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学习专业知识,有计划地展开学习活动,对于知识运用能力进行训练,还要根据企业的需要提高职业素养,促使学生有较高的职业竞争力,将来在职业领域发挥专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