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展空间设计中地域文化分析

2022-02-06胡领南昌师范学院

品牌研究 2022年16期
关键词:空间设计会展意象

文/胡领(南昌师范学院)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推进,我国会展业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就,同时,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对会展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地域文化的传承,在会展空间设计领域也不例外。会展空间设计给人最直接的设计印象,通过将地域文化融入其中,能够呈现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和地域传统,为弘扬和传承地域文明奠定良好基础。因此,研究和探讨会展空间设计中的地域文化非常重要。

一、地域文化的内涵

文化作为历史的沉淀,主要是引导人们用真理和道德来选择、评价生活中各项事物。同时,文化与政治、经济以及地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每个地域都有各自的文化,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内涵和文化特色。地域文化通常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性。在我国,发挥重要作用的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我国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它符合特定地域范围,因此富有地域特色和独创性。中华民族在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不但要追求和弘扬地域文明,还要进一步吸收域外文明精髓,从而推动自身文明的发展壮大。

二、地域文化在会展空间设计中的作用

会展设计是会展活动中不能缺少的环节,也是一种整合各领域的视觉艺术,能够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通过会展空间设计,能够更有效地向参观者传达信息,让观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感受设计的含义。把地方人文特色与会展空间设计相结合,将地方人文因素融入会展空间的设计中,既可以丰富会展空间的设计元素,又可以减少会展空间设计与参观者之间的距离。此外,由于当地的历史特点同时也是人们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所积累的文化底蕴,所以通过对当地人文特色的增加也能够提升会展的人文内容,从而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以便于更好地发扬和传承当地民俗文化。在会展空间设计过程中,为了将地方的人文因素合理融入会展空间之中,会展空间设计师们还必须根据会展空间的具体情况加以整理分析,并通过改变地方的人文因素,逐步填充会展空间,从而冲破传统的会展空间概念,重新创造会展空间,并合理加入现代元素,设计出富有功能性与人文意义的地域性会展空间,使人们不仅感受到地域的历史文化底蕴,还能体验会展空间设计者的意图[1]。

三、会展空间设计凸显地域文化的途径

(一)会展空间装饰设计

会展空间装修设计能够更好地表现会展空间的设计概念,给整个会展空间增加美感,并让观众产生巨大的视觉冲击,向观众展示会展空间设计中所要表达的主题,从而增加整个会展空间设计的整体形象。会展空间设计者采用独树一帜的装饰风格,将会展空间装饰的风格与地方特有元素和优秀文化底蕴充分结合,既能全方位展示地域独特文化底蕴,又能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使人们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

(二)会展空间色彩基调设计

为提升会展设计视觉美感,并获得良好的审美效果,在整个会展空间颜色基调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不仅要重视色调、搭配和视觉感受的设计,还要注重在各种光线条件下的色调效果,把地方文化融合在整个会展空间的设计之中。只有全面关注这些因素,设计师才能最好地满足观众的视觉、心理和审美需要。在会展空间设计中进行科学合理的颜色基调设定,将色彩设计与空间设计保持和谐统一,既可以极大地吸引观者的注意力,又可以给观者留下强烈的视觉趣味体验,同时,还可以充实整个会展空间设计的精神内涵和主题思想,推进会展活动的良性开展。

(三)会展空间图形符号以及文字设计

在会展空间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细部的设计,并利用图像符合性和字体设计来表达地方文化。作为整体会展空间设计的一个细节,图形符号的设计也应该富有地域个性和特点。设计师还需要对各种图案加以创意,使传统的各种图案和现代图形符号有效地融合,重新设计与展示活动风格相符的各种图案,并进行传统图形符号和地方民俗文化的融入设计。展示空间的文字要充分表达地域文化和精神,才能充分向观众展示地域文化特色和地域精神。此外,展会工作人员的服装设计也可以借助图案和装饰,进而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与展会活动相得益彰,给会展空间带来更多美感。

(四)会展空间场景的设计

会展空间设计一般包括各种场景和道具。会展空间设计的地域文化可以借助会展场景体现出来。设计者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布置场地,营造信息互动的空间。会展场景设计能够传达历史情感与精神内容,也能够表现地方独特元素与优秀文化底蕴,更能够有效传递会展活动所要表达的文化讯息。也因此,会展设计时要想表达非常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氛围。设计者可把整个会展设计为古代情景,以营造古色古香的气氛。而场景的地域文化性设计既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人们感受到地域文化底蕴,继而产生情感上的交流。

四、会展空间设计中地域文化分析

(一)会展空间中地域文化的形态设计分析

会展空间设计的地域文化体现在形态设计上。在空间形态设计中,设计师对空间形态的理解可归结为利用形式“语言”与参观者进行交流。空间形态语言,是指实际事物中空间所具有的形式或在特定条件下的表达方法。在展览空间中,任何一种展览空间都具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形式特点。而区域文化的空间形态设计,便是指利用特定的空间形态展示不同区域文化特点的整个流程。空间设计者针对各个地域的具体地形以及特定的自然环境,对会展的空间形态作出了艺术处理。在会展空间的设计过程中,地域文化形态设计包含以下两种方法:

1.自然形态设计

自然形态设计的基本内涵是指按照自然产生的某种可见或可触的自然形式,而会展空间设计中对地域人文自然形式的设计则主要是指由设计师在不损害大自然的前提下,对其地方的自然人文形态加以提炼和升华。而如果将天然形态设计与人工形态的设计相比,则天然形态设计通常更为随意,这也就说明了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天然形态的设计往往所表达的效果都比较简洁明了。

例如在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上,日本展馆的自然造型设计灵感就来自蚕文化。在日式文化中,蚕是日本工业时代的缩影。正是因为如此,设计师在展馆造型设计中选用蚕作为地域文化符号,在设计上实现了蚕形,让观众眼前一亮。

不过,设计者在展馆外部色彩上选用了紫色为主色调,尽管并非蚕的主要色彩,但在日式文化中,紫色代表了尊贵与上乘,使展馆整体呈现出“破茧而出”的生动形象,也体现了日式民族文化特点。

2.人造形态设计

人造形态设计,是指设计师通过利用自己的主观意志进行艺术创作,进而创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特殊形式。在会展空间设计中,地域文化的人工形态设计是指设计者通过从大自然的客观事物中获取创意,并融入了个人的审美感受以及现实社会人物情感状态,进行艺术创作的崭新的表现形式。与自然形式的建筑设计相比,人工建筑形态更富有艺术表现力与创新性。在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上,西班牙馆的展馆造型设计便是通过对西班牙舞者的观摩而获得的设计灵感。西班牙风情的弗拉明戈舞者在歌曲韵律中翩翩起舞,飘扬的裙摆形象也在设计者的脑海中逐渐凝固,这个生动的形象成了博物馆的西班牙灵感。弗拉门戈舞蹈是当今世界上非常具有感染力与流行性的舞蹈,是西班牙地域风格的主要表现。展馆的造型酷似弗拉门戈舞者所掀起的裙摆,最外层的藤条细节也酷似裙摆的褶皱,清晰地表达出了西班牙文化的激情和生命力[2]。

(二)会展空间中地域文化的视听传达设计分析

会展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因素又反映到了视听传递的设计上。视听传递是指以视觉与听觉为基本的感觉机制,二者融合后才能产生良好的感官感受。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也证实,视觉是人们从外部接受信息的最感性方法,通过它所接受的感觉信息约占人们全部感知系统接受信息的80%。听力则是人们全部认识过程中最短、最直观的认识途径。所以,视觉和听力是整个人体感知机制中最为关键的两个组成部分。有医学研究成果则表明,在人们接受了视觉与听力的综合诱导之后,人脑的运动皮层功能尤为旺盛。这也表明了在整个人体认知的全部过程中,尽管视觉占有着最大的比重,但只有在视觉与听觉引导相结合的情形下,人们所受到的视觉与感官冲击才是最大的。所以,视听信息系统的建立是设计文化信息传播和交流的一种相对完善的方法。在会展空间设计中,设计师们把人文、历史、景观、音乐等元素与地域特色相结合,利用多媒体工具实现受众的视觉、听觉和大脑的共同感受,给观音带来了良好的视听感受。例如,在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上,在中国馆展示的动态数字影像作品《清明上河图》就是影音传达设计的佳作。《清明上河图》作为我国古代十大名作之一,五米长的画卷上展示了中国宋代社会。它有着重要的历史史料与美学价值,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上海世博会上,设计师把原来静态的平面作品,通过运用数码技术,转变为充满动感的3D 影像,从而达到了身临其境的审美感受。同时设计者还用全新的角色动作和情景动态重新创作了原始的静态图片,设计成每四分钟变换白天和夜晚的形式效果。此外,人的歌声、交谈、叫喊声、流水声和乐器声音也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重现。在卷轴的视觉设计方面,设计者们也并不是选用了比较刻板的平面形式,而是选用了曲线形式,既减少了参观者长时间欣赏画作的沉闷感觉,也丰富了整个会展空间的层次感。总之,这个动感十足的《清明上河图》不但给参观者带来了极佳的视听享受,还将我国优秀的文化瑰宝带到了大舞台上,满足了观众的感官体验[3]。

(三)会展空间中地域文化的意象设计分析

会展空间设计中,地域文化也体现在意象设计里。意象主要是通过对创作主体间的情感或联想,以客观的方法所创作的艺术形象。各个地域具有不同的地方文化底蕴,有独特性也有共性特征。在会展空间的设计中,文化意象设计不仅要突出地域文化的基本属性,还要凸显其独特的地方优势。通常,文化意象设计可分成以下三种:

1.原始意象设计

会展空间设计中原始意象是设计的一种形式。原始意象设计来源于法国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所认为的俄狄浦斯情结,又被称为恋母情结。而弗洛伊德对母性形象的描绘,是对所有艺术作品中俄狄浦斯感情的升华,即个体无意识的升华形式。在会展空间设计中,形象的设计原则是把人们对母性的依恋形象融入会展空间设计中。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受到早期农业文化的影响,人们始终与农业中的植物有着密切的关联,人们甚至把植物和农作物看作大地之母,并给植物与农作物以新生命,其中以英国的设计最具代表性。从维多利亚时代开始,英国人就开始将蒲公英当作日常食品和药品,而随着英国经济社会的发达,蒲公英也慢慢形成了当地的地域文明之一,因此,英国素有“种子殿堂”之称。在英国地域文化中,将蒲公英赋予了“生命”“青春”“清新”“活力”等内涵。在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上,英国博物馆就使用了原始意象设计方法,用了六万多根透明的亚克力管组成了整个展厅,每一根管都像是植物根茎,而且管子内部还收藏着植物种子,展馆的整体形状设计上与蒲公英种子非常接近,代表着大自然的生命力和希望。所以,英国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不但表达了英伦人文的自然之美,也让参观者感受到母爱文化。

2.叙事性意象设计

会展空间的叙事形象设计,也是地域文化产业建设最主要的表现手段之一。从叙事理论角度来看,主要是指人们运用各种媒介,在一定时间、特定空间内对某个事件进行重演的过程。在会展空间设计中,地域文化形象的叙事性意象设计是由设计师创造出具有特定地域历史文化特征的故事文字或符号的过程。上海世博会中的丹麦展览馆,就在展馆中设计了哥本哈根美人鱼雕塑,这种设计就属于典型的叙事意象设计风格。美人鱼的爱情故事源自安徒生童话故事《海的女儿》,故事描述了一段凄美浪漫的爱情。为了这一段经典的爱情,丹麦建设机构于1913 年聘请设计师在首都哥本哈根的海边设计并雕刻了一个美人鱼雕像,供游人欣赏和缅怀。在2010 年上海世博会,将美人鱼雕像搬移到丹麦馆中,就是将美人鱼的故事再次呈现给世界,并让世界各地的人来感受丹麦的文化[4]。

3.意境意象设计

会展空间的意境意象设计既是表达地方文化底蕴的主要方法之一,同样,情境意象设计又是会展空间的最高境界。设计意图必须源自人的心灵中,这是一种情感与想象,受自然环境、道德历史、审美能力等各方面的影响。意境意象的具象化是设计师借助物化艺术来传达意境意象的一个手法。在会展空间中,体现我国地方人文特色的意境意象化,主要是设计师将情感、风景和意境等充分地纳入空间的艺术设计中。比如,在2010 上海世博会期间,我国中国馆就以发展为主题,展示出我国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空间文化形象设计。而展览构图横平四方就像一座巨大的粮仓,表现了中华“天下粮仓”的空间意象。展馆造型酷似我国在春秋时代的主要礼器——鼎,鼎的四柱结构将中国馆架设在空中,呈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同时,鼎也被认为是国家建设发展的重要工具。在古代,它是国家和权力的重要标志,并有着“繁荣昌盛”的深刻含义。在2015 年米兰世博会上,以“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为题,我国设计了一个歇山式展馆。展馆的建筑屋顶就是采用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竹编文化,竹编象征着迎风飘扬的麦浪,周围环绕着花海,共同营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意境。另外,中国馆还拥有充分对外开放的空间,将使馆内部空间和室外空间互相联系,构成了更加开阔的景观。同时,由于设计者也把自然光引入馆内。在博物馆中,能够充分感受中国馆所营造的“天、地、人、和”的意境美感。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会展空间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比较丰富。一般而言,通过借助形态设计、视听传达设计以及意境设计来体现地域文化特征。其中意象设计是会展空间设计的最高境界,这也是设计师在体现地域文化特征时,需要重点思考的设计表现形式。在会展空间设计中,设计师要不断钻研地域文化特征,用新的思维去考量地域文化的呈现方式,并设计出更加具有感染力的会展作品。

猜你喜欢

空间设计会展意象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意象、形神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