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环境下出版产业的创新策略
2022-02-06陈萍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文/陈萍(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国文化产业为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分析、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技术的持续渗透、运用和普及,以融合媒体为标志,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更深入宣传中华民族,更广泛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新布局。中国的出版行业从内容着眼于人类文化的传递,促进从外延扩大到创新需求和应用的文化新领域,不仅为用户提供新的中国传统文化体验和互动感觉,也为中国出版行业的更新换代和升级提供了新的机会。
笔者认为,在当前融媒体环境及其变化的影响下,中国出版业的创新战略可以总结如下。
一、融媒体时代的出版
媒体融合的概念从新媒体到全媒体,再到现在的融媒体。国内外的企业、学术二界,也不断地对融媒体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与分析。我国社会越来越认可融媒体,并由此提出了国家相应的发展策略。习近平总书记曾发布《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重要讲话,提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媒体融合发展整体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加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在融媒体时代,当人们在分析、利用数据的过程中,发现数据总是呈现以指数形式的爆炸增长,人类的阅读方式改变,从而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纸质传媒受到巨大挑战,要结合数字传媒的转型升级,通过对数据进行总结与分类,在大数据分析中找到新的东西,创造新的价值。
二、重构面向融媒体的出版产业链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出版业与电信、广播和计算机等行业在内容、接收终端以及信息传播网络等方面也逐渐趋向融合。在融媒体中,中国出版产业价值链也逐步地从纵向分离向横向服务的整合,从上游链接向上下游链接聚积。
近10 年来,在融媒体领域,在利用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支持内容、信息发布数字化、出版物数字化、出版行业多媒体整合的指导下,出版产业链的内容和延伸形式的改变,使出版物主要实现纸质媒体内容表达模式的数字化,主要关注出版物的基本要素、元素之间的组织关系以及出版生产操作模式和融媒体的应用模式之间的改变,重建在新的信息和信息技术环境下,实现融媒体内容的数字化,表达形式的多样化,适应新出版产业链的动态信息传输、互动体验、多样化产品应用和业务增长的新需求[1]。
在融媒体环境下,出版产业链结构不仅涵盖了出版行业,基于音视频产品信息数据的收集、汇编、印刷、分发、业务使用的基本数据流程、生产流程、控制流程、系统管理流程和业务使用流程,已真正实现集成制造+分销定制+智慧服务。其中,基本数据流技术是针对纸质媒体、光磁媒体、云媒体等各种出版载体的数字需求,以及在融媒体中建立精确、高保真的数字系统的技术方案。过程控制流程是基于多源异构信息数据深度融合、协同操作、多平台交互使用、多通道应用增值,构建数字采、编、排/制、印/播、发/存综合数字出版流程和发布数据库,破解不同区域、不同操作方式、不同企业、不同编辑软件的数据采集、信息处理、资源重用、链路传输兼容性和可靠性问题。系统管理流程侧重于各种出版物的信息源之间的协调和联系。各种信息内容跨空间传播,通过多样性传播和表达,实现了出版信息内容形式和内涵的统一,包括出版物信息内容间的联系、互动和感受。服务应用流基于跨网络平台、构件化的HTML、PDF、XML 为大数据基石,以数字内容运营与数字资产管理工作为业务增长技术手段,有效突破了传统出版物信息内容在强交互上的管理瓶颈,有效克服了跨越时空远程协同工作、内容服务管理工作方式与增值管理手法及其技术运用创新上的困难,成功建立了一个全数字、多应用领域、高增值的出版物制造链与业务发展价值链,有效实现了出版物信息内容的强交互、用户感受和业务创新目标增值。
三、满足现有出版需求与创造未来文创需求
在融媒体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使出版社、报纸、杂志、网络等独立人员和业务相互联系,逐步整合到整个生产链,利用出版生产产业链系统,推动出版物从二维、静态文本、图形、图像到多维、动态与静态集成的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AR/VR 技术,以适应当前的出版需求,并创造未来的文化和创意需求,满足出版内容表达、互动和使用体验的流行和个性化需求。当前书刊消费需求可以分为人性化阅览需要、订制型娱乐体验需要、独创性交互需要和先导型体验需要四大方面。其中,人性化阅览需要是当前书刊消费需求的基本模型,既包含纸介质的图书、报刊,又包含数字阅览的互联网或电子图书,其设计核心目的是为各种目标读者群体或目标用户创造最适合的书刊和内容商品。而订制型娱乐体验需要则是指适合特殊娱乐体验需要的书刊商品。如旅游类报刊,出版目的是为人类生命丰富和精神富足创造专题型的商品以及人性化的服务。而独创性互动应用需求则是指与纸媒介和数字媒体之间通过数字信息内容识别模型建立内在联系,并实现某种目的的交互活动。以提高目标读者或用户群体的文化认同感或控制力。先导型新体验要求是指借助物体或数字,使读者群体形成某种新感受,其目的是让人们在沉浸式情景下,产生某种不同于真实的新体验,并由此产生全新的应用要求。
创造文化创意需求的未来,是指积极拓展出版产业的边界到文化创意产业,将出版物的内涵附加到人们的各种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需求上,以实现生产目标、设计质量和创意过程,以及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应用体验,以挖掘与出版需求密切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需求,从开发生产到满足消费者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新需求,克服文化创意产品传播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实现文化创意产品的人性化、互动体验和增值。例如,通过将艺术收藏产品制作成高级仿制品或日用品,以满足用户的需求,艺术和文化可以可视化,并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收藏、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四、实现出版产品的融媒体化与可视化
随着全球化和社会与经济的高速发展,当前社会在不同层次对新媒介的即时化、多样性、大众化、生活化和体验化的要求也与日俱增。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新传媒科技,已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了媒介内容的生成、制造、传递以及新媒介使用的交互和感受模式,从而带来了中国出版产业融媒体化和可视化的凤凰涅槃。
出版物与产品销售媒体技术整合的核心目标是在传统媒体信息内容数字化的技术基础上,构建纸媒介、网络电子媒介以及数字媒体元素(图形、文字、声音和图像)的数码技术表达和标准,并构建信息内容描述、配置和技术解决方案,及其相关标准和管理解决措施,以实现媒介信息的高保真数字化及其信息技术扩展和新应用。为了把电子商务出版物产品的销售内容融入媒介之中,人们首先就必须克服如下问题:网页内容的各种构成元素和处理过程的数字化,以及数字页面内容的多色或彩色,还有图像技术与技能的多样化。然后要借助中央厨房框架,透过搭建出版协同编撰平台的平台,来完成出版物策划、生产制印和与终端用户之间的信息联系,从而冲破地理与技术局限,实现满足世界范围内连续性、互动性的协作编写和作业过程。再则是通过运用数字识别、AR、VR、AI 科技来实现纸屏间的全新互动和新感受,处理各种传播载体中内容相互传达的各种困难问题,从而达到数据信息属性相互统一和各种传播载体表现中信息互换差异性的最小化。
出版物产品可视化可分为四个重要因素:出版物内容质量实时可视化、出版物编制和撰写流程实时可视化、出版物设计和定制流程实时可视化、出版物信息内容/文化创意使用体验实时可视化。同时,书刊内容品质可视化是指通过国际国内统一技术标准,或以数字化或可视化手段的表现形式建立企业统一技术标准,使各种出版物产品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编辑人员与使用者都可以掌握不同要求的内容品质水平,尤其是以高质量数码文本和高保真色彩再现手段的表现形式,体现出出版内容高质量、高价格的特点和原则。出版物编辑过程的可视化是指所有与出版物产品相关的员工都可以通过流程图或表格的方式,从控制屏幕或智能终端屏幕上直接查看出版物的写作进度、操作时间、产品风格和问题难度,开展即时监控与合作互动。出版产品定制的视觉服务,是指在融媒介平台,出版策划人员、内容撰稿人、页面设计者以及IT 技术人才可以基于用户对出版产品的定制要求,共同组成出版产品服务群体,为用户提供订制或个性化的服务,从而使用户能够更直接地组织创意,并监控运作流程。出版/文化创新用户体验的内容可视化研究出版机构针对未来社会场景,以及人类对出版物市场或文化创新产业发展的潜在要求,通过规划产生良好市场前景的新内容,研发有助于使用者感受的创新功能,并构建智慧出版流程,从而拓宽了互动服务与内容服务之间的界限,为出版/文化创新领域提供可持续效益,并以此推动出版/文化创新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广泛应用。例如在设计儿童教育书籍时,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来指导儿童父母订制专属书籍及教辅产品,在书籍中引入订制图文与专属的互动功能,并供给儿童系列化专属文具及读书用具,以实现儿童使用者的良好感受,进而将儿童出版物和文创产业有机融合,从而产生儿童出版物的增值与新增值。
五、创新出版产业的发展路径
融媒体时代给出版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第一反应是图书的出版环节[2]。相比之下,出版商、图书行业的主要制造商,在产品策划理念、商品生产和营销策略等方面滞后于应对媒体整合的大趋势,客观上,出版业仅靠销售终端的变化难以形成合力。出版商也应根据情况做出改变,积极参与改革。由此可见,在融媒体环境中,思维创新是出版产业面临的最基本问题,也是新时期出版产业面临的最大难题。出版社应从融媒体发展视角出发,进行思维上的创新。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获得了更多的信息,从而改变了传统的“供需”模式,更多的读者可以青睐于“知识服务”。通过手机网络技术,融媒体环境下出版产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缩小,出版商可以全程倾听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出版行业可以利用知乎、抖音、Soul等网站,建立专门的读者兴趣群落,并为他们开设专门的出版主题栏目。出版商还可以从使用者的经验资料中,建立一个融媒体环境下出版产业的分析模型,从而分析未来的出版活动与产品的发展形势。根据用户需求,开发出适应融媒体发展环境的市场营销战略,将创新型产品的曝光率提升到最大。在经营战略上,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经营方式,充分利用融媒体时代的各种资源,进行“合作化”经营。打破传统的出版物行业模式,强化社区、网络等出版销售渠道,建立创新型融合营销模式,利用融媒体创造多样化的发行渠道。同时,也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运作方式,打造中国特色数字出版平台,积极探索融媒体环境下出版产业的创新整合途径。
在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创新的新环境与新视野下,中国出版行业大致有这样的三条创新方向与发展路线。首先,面向国家坚定的文化自信。为满足新发展的社会主义文明的总体要求,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题为发展主轴,集成海内外的精英智力,共同谋划和传播中华精粹,介绍现代先进思想,传播世界前沿的知识理念,以“采编排印发+采编制播存”的信息传播模式,通过提供纸质和屏幕内容,进行信息交流,用现代领先思维武装人类思想,用高新技术增强人类意识,用实实在在的事情坚定人类的信念,通过交叉分享充实人类的生命,推动人类为更好地生存而努力。其次,把出版创造和文化创新相结合,通过广出版、泛传播的创新模式和创新手法,创造一些个性化的泛出版物或文化创意商品,以提高生活质量,美化生活环境,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这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利益。例如,分享个人旅行感受的游记、记录家庭日常生活的相册、传播朋友感受的微视频、展示个人才华和技能的小作品等。将个人兴趣和感受转化为纸质媒体中的物理和数字作品,以微通信或电子通信的形式聚集,形成新兴行业或形式,在共享中成长,并从通信中受益。最后,将出版创新资源聚焦于所拥有的内容之间,借助运用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新型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将已沉淀的、低价值静止内容转化为时尚的、高价值动态信息资源,并进行分众化、细分化以及跨业融入,从特殊领域或特定受众群中发现新价值或创新产品形态。要充分运用大数据资源、网络资源,及时掌握最新研究成果,从中发掘读者的兴趣爱好,创作出有创意的作品。比如为不同时期的消费群体、同一时期不同志趣的消费群体,还有为不同地区不同理想的消费群体创造可以引起共鸣、产生情感、唤醒记忆、激活使用力的定制式泛出版创作以及文艺典藏复制品,从而构成多层次的中国大众典藏使用,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站在新时期出版物行业的潮流T 台上和潮流风口前,掌握最新的市场动态、最新的知识,借助大数据平台,推广至千家万户,不断地开发出个性化出版创作产品,抢得市场先机之利,并获得市场高回报。
六、出版与文创的发展展望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产业融合与“互联网+”已成必然趋势,中国出版行业也将迎接着新一轮创新求变的大潮,而传统出版业与新型媒体应怎样在数字融合的基础上进行强强联合,共谋发展[3]?
发行组织与文创产业公司唯有着眼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全面利用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来改变自己的组织结构、发行过程及其传播方式,必须站在新时代变化的风口上,立在新行业发展的潮头,积极促进出版发行行业与文创产业的融合,才能做到弯道超车与跨越式的发展,从而真正达到出版行业与文创产业合作共赢的目标。
七、结束语
在融媒体时期,对出版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出版边界的拓展、宣传渠道的整合、与其他新媒介产业的融合等,这种变化也造成了对传统出版行业的规制,与融媒体时期对出版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所以,要求我国在全新的媒体环境下对出版业态规制做出调整,如此可以为出版业在融媒体背景下所做出的策略抉择提供制度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