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探索新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2022-02-06杜金松辛成来李海英张明昌

决策咨询 2022年3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校企人才

◆杜金松 辛成来 李海英 张明昌 桑 磊

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对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为适应国家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也对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提出紧迫的任务。当前新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新技术产业提出了巨大挑战,这将决定正在进行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成败,影响“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程,因此,高校与现代高新技术产业间的合作已是大势所趋。近年来,高等院校围绕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积极响应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努力培养新兴产业紧缺人才。事实上,人才培养最终要和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需求接轨不仅需要高校努力更需要现代企业的推动,努力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这不仅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使人才培养更加高效,更能使新型创新人才适应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1]。本文根据高校、企业、政府的一些经历和对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些理解浅谈新时代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一些体验,探索一种人才培养的模式,一方面提高高校大学生(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培养新型创新人才,另一方面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期望能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优越的实验平台,优秀的教授、学者,为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提供了必备条件,也为学生探索科学前沿理论打下了坚实基础。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实践技能的支撑,是推动各类系统工程成功的说明书,只有把理论知识学好才能培养新一代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此过程需要教师广泛引导,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修养。

在新兴经济兴起的过程中,创新将成为国家和民族在全球范围内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2]。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创新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期望能提高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在原有领域有所突破,提高创新能力,获得开拓性的成果。

增加生产实习的力度,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使学生能在轻松氛围中获取知识,进而通过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创新地提出自己的想法。生产实习是高等学校工科学生的必修课,能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促使知识向能力、素质转化的有效途径[3]。实践类课程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使学生提升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认识,进而对理论知识进行升华,从而使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践问题。例如,在材料力学的课堂中,讲到压杆稳定的欧拉公式,通过实验课来强化学生对欧拉公式的认识。通过压杆稳定实验,学生通过载荷连续加载并绘制曲线的方法测算了临界载荷;通过欧拉公式,计算得到了理论临界载荷。通过理论临界载荷与实验临界载荷的对比,学生认识到压杆在受压时的变形规律,并验证了欧拉公式;另外通过改变截面的尺寸,学生发现临界载荷的改变,从而提高了学生对理论公式的理解。但是,理论值与实验值的不同也让学生发现了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例如压杆在多次实验过程中已经发生一定的微变形,从而导致临界应力的降低。因此,通过此次实验课既加深了学生对欧拉公式的理解,也通过发现问题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在最后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升华,提高了创新意识。

二、在实践中摸索校企合作培养新型创新人才的新模式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是输出人才的摇篮;企业是人才展示的舞台,提供了人才实现自我的机会。校企联合为大学生快速适应现代企业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也将关系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现代大学生普遍存在所学知识与新的岗位脱节,在新的岗位上无法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高校与企业无法实现人才衔接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毕业生没法适应企业的需求而需要投入大量的培训成本。如果能够实现在校高校学生与企业的联合培养模式,这将大大缩短培训周期,提高企业的效率。因此,实现校企合作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对高校的就业,而且对企业的创新发展都有积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更加合理有效的途径去达成校企联合培养的共识,需要有相关单位的推动,使高校能够更加有的放矢地去培养现代企业需要的人才。

面对当今国际社会高科技的竞争,人才才是科技战场的制高点,而取得相应人才往往与高校有直接的关系。高效培养各类人才需要高校与企业的有效合作,而合作的过程中,如果有相关政府机构的引导,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政府的引导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应积极沟通,积极推动校企合作意识,才能建立完善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政府在人才培养方面,往往能站在经济发展的高度上统筹学校和企业的合作管理方案,通过学校、企业打造共商、共建、共享的教育体系,促进当地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和优化,契合经济的实际发展需求[4]。深化政府在校企合作中发挥的主导作用,推动校企合作的纵深发展,为校企合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学校应提高校企合作中校内导师的激励政策以及提高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目前高校许多教师的经历仅仅是学校到学校,缺乏在企业一线的工作经历或是对校企合作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往往造成老师对校企合作的推进不够积极。学校应大力引导教师对校企合作的正确认识,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向社会市场学习,校企合作是大势所趋,是教育发展的方向[5]。学校应联合企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或实训教学环节,学校应在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参与实训实践环节,教师也应注意适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做到理论与实训相贯通,做到理论联系实训,实训贴合实际。

企业方面应做到“专岗匹配”,专业与岗位联系,因材施教是校企合作中企业培养人才的主要手段,注重人才的分类再培养,按照学生能力分别培养管理型人才和专业技术型人才,充分发挥学生发展的潜力,重视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形成社会、企业、学校三方共赢[4]。企业与学校建设用以解决企业生产的实际问题或熟悉操作流程的实训基地,并且安排企业师傅到校任教,实现专业能力和企业所需能力相对接,以便在进入企业时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更快地由学生到员工身份的改变,解决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低的矛盾,并且企业应就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与学校及时反馈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出老旧的理论和方法,及时更新教学方法,以便让学校做到理论教学和实际生产与时俱进,弥补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缺陷。同时企业应完善评价机制,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健全的评价指标,评价体系,鼓励学生更加努力上进,产生荣誉感,更加努力工作,产生积极的动力[4]。

校企合作既是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未来自身发展的需要。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并不只是书本学习,更是培养学生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面对问题的能力,通过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联系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解决企业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策略。

三、校企合作培养新型创新人才的一些举措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潜能和活力依赖于创新型人才,而校企合作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校企合作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是当今社会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6]。校企合作培养新型创新人才以企业创新为主体,政府推动为辅助,学校培养为支撑的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国家相关职业技能标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强化企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对接,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根据企业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共同开设课程和开发教程,提供解决思路,共建探寻解决问题方法的方案,实现供需相符,培养深度分析和解决企业在现实中遇到问题的管理与技术型人才[5]。学校和企业通过分析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充分发挥学校企业合作培养新型创新人才的优势,为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6]。学校企业集中攻克与国家经济发展紧密连接的科技成果转换,促进取得实质性进展,充分调动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队伍,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产教研相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理念和机制[7],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科研能力、攻坚信心为目的,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以服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

四、结语

中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了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从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双创一直放在一个较为重要的位置。大学生是推进创新创业发展的主要动力,而校企合作是培养大学生具备双创能力的重要途径,又在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发展的需要,学校、企业协同培养新型的创新人才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时代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校企人才
人才云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高新技术在跨境并购中的价值评估
贵州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0%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中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就等你!”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