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绵阳:释放国家科技城磁性思考及举措

2022-02-06杨继瑞

决策咨询 2022年3期
关键词:绵阳科技国家

◆杨继瑞

推进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国家科技城建设,绵阳要进一步擦亮“国家科技城”的金字招牌,以“国之大者”使命和“唯一”中国科技城担当,把习近平总书记对绵阳科技城建设的重要指示转化为绵阳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提升“省第二经济体”占比,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创金三角”的“第三增长极”和新动力源[1]。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绵阳不要困守“四川老二”“川B 保卫战”窘境,要“跳出绵阳看绵阳”,站位“唯一”、提升“第二占比”、做强“第三增长极”而谋,围绕这“一”“二”“三”而进,“撑杆对标”,向高的攀、强的争、优的比,把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普通话”,转换为具有绵阳辨识度、致力于率先领先的“绵阳话”,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强链”“开放高地”“文化铸魂”“人才夯基”“生态做靓”“I 型大城市”和“现代治理”,励精图治,释放国家科技城磁性,升华国家科技城价值[2]。

一、科技创新:国家科技城的“战略芯片”

当前国际形势日益严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创新是我国摆脱全球价值链的站位束缚,在开放背景下培育内生发展能力的定海神针与动力源泉。绵阳作为国家科技城的主要建设者、参与者,必然要将科技创新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绵阳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把科技创新不仅作为提升“省第二经济体”占比、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第三增长极”的“杀手锏”,更要作为“唯一”国家科技城的“战略芯片”。

近年来,绵阳市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逐年增长,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投入强度在全国地级市中稳居前列。这是绵阳科技创新得天独厚的势能。绵阳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绵阳科技城建设和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洗削更革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气质、久久为功的定力,坚持“四个面向”,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聚焦“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创造更多“从0 到1”原创成果[3]。在原始创新上实现“从0 到1”的突破,才能形成国家科技城的创新表达,才能增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创金三角”的话语权,做大做强“高精特新”产业供应链,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从无到有”乃至“从有到多”的历史性跨越,打造全国科技创新城市的标杆。

二、产业强链:国家科技城的“四梁八柱”

产业是城市硬核和支持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1985 年建市之初,绵阳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7,1998 年跃居至全省第2、西部第5、全国第83,经济总量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绵阳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产值稳步提升,并在全省占据突出位置。之后,绵阳产业发展相对放缓,经济总量也陆续被身后城市反超,2005 年至2018 年间均未进入全国城市GDP 百强榜。近年来,绵阳大力发展产业,奋力追赶,2020 年上升至西部同类城市第6、全国第91,但进的势头还不稳固。在2021 年全国城市GDP 百强榜中,绵阳在全国的排名不升反降,由91 位下降至92位。同时,绵阳市身后的包头、宁德、宜宾等城市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大有超越之势。因此,绵阳要着力提升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要使产业与国家科技城的地位相契合。

绵阳要围绕“1 到N”的应用创新和开发创新,加强战略协同、规划联动、政策对接,打造集聚各类创新要素的“强磁场”。着力以信息化催化“再工业化”,与产业链头部企业、科研院所等合作,在建设若干产业链关键中间产品、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的小验和中试基地集群。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聚焦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产业细分领域的主攻方向,铸链、聚链、补链、延链、扩链和强链,打造独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价值链。绵阳要建立和完善重点产业生态链“链长+链主+专员”的制度安排,市领导牵头挂帅成为“链长”,头部企业成为“链主”,组建驻园、驻企服务专员和驻点招商专员两支队伍;大力实施“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以科创空间引领园区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产业布局、项目招引、设施配套、环境提升、服务优化,构建和优化建圈强链的产业大生态。

三、开放高地:国家科技城的“活力之源”

新发展阶段下,“一带一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机遇的多重叠加使得绵阳市获得了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在政策上得以延续。1986 年绵阳市被列为国家对外开放城市、1988 年获批部分对外出口经营权、1990 年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6 年被授予首批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2016 年签约引进投资465 亿元的绵阳京东方项目、2018 年签约引进投资240 亿元的绵阳惠科项目、2020年获批中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绵阳综合保税区(国家级),涪城区、绵阳高新区成功获评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2021 年,自贸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全省区域大型商品分拨中心获批,绵阳市被认定为四川省服务外包城市,三台县、游仙高新区成功获评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成功创建全省开放发展示范市,开放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隆起成渝地区“科创金三角”的开放高地,绵阳还要加大力度,谋划举办“科技城国际论坛”,进一步扩大“朋友圈”;加强大通道纵横互联互通,统筹铁、路、空三位一体通道推进,推动开通国际班列、国际货运航班,以提升现代互联互通水平为抓手,建设综合交通枢纽,进一步强化人员往来交流能力,提升货物与服务集散功能,构建联通国内外、多渠道立体开放的口岸体系[4]。

四、文化铸魂:国家科技城的“文化自信”

绵阳是四川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嫘祖文化、蜀汉文化、红色文化等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羌族文化、白马藏族文化等民族文化独具特色。所记载的历史名人也数不胜数,最为代表的当属诗人李白。李白是绵阳市江油青莲镇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另一位与李白齐名的现代主义诗人杜甫,祖籍虽未在川内,但其也曾在绵阳驻足停留,绵阳三台县至今有杜甫草堂,富乐山脚下有全国最大的李杜祠。为此,绵阳要强化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引领、树立文化品牌、注重文化传承,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为了更好地彰显绵阳科技城文化特色,构建丰厚的文化底蕴,要把科技文化元素嵌入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实现城市科技、人文和生态自然有机融合,打造出极具本土风情、环境优美的科技文化公园城市,创建“中国科学家博物馆”,进一步彰显国家科技城的文化魅力,使之成为全国人民研学中国科学家精神的“打卡地”。

五、人才夯基:国家科技城的“制胜变量”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决定性要素。多维度高层次人才的稀缺,是国家科技城竞争的关键所在。人才聚则绵阳兴,人才有舞台,绵阳才能高质量发展。绵阳要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猎头服务、代理招聘、外包派遣、职业技能培训、大学生招引等全领域发力,积极引导专家教授担任技术顾问,参与市场决策咨询、生产研发等工作,实现产学研一条龙服务,同时以产业升级转型为契机,连接高校与属地企业签订就业意向备忘录,采取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实现学生的学习就业无缝衔接,把人力资源服务做到用人单位和人才的心坎上。

绵阳要聚焦对绵阳发展贡献最大最直接、紧缺急需的领域,打造“拎包入住”的院士、高层次人才、专精特新工匠工作室等新型工作场景,通过政策资助、市场化运作,广纳、储备高层次科技工作者。同时,加快解决外地来绵人才的生活必需,完善配套外来人才的社会服务体系,使之来的放心、住的舒心、干的顺心,以各方英才追梦之处、筑梦之地、圆梦之城,构建“天下英才聚绵阳”的新局面。

六、生态做靓:国家科技城的“绿色本底”

绵阳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和生存保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至关重要。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进一步促进成渝地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长江流域重要绿色廊道,形成优势区域重点发展、生态功能区重点保护的新格局,让天蓝、地绿、水净、空清、食优的生态环境在绵阳持续展现。

绵阳要聚焦增动能、大力培育绿色低碳产业,聚焦提质效、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聚焦优结构、提升清洁能源供给能力,聚焦扬优势、强化绿色低碳产业科技支撑;在“绿美生态建设”“绿色产业发展”“绿美城乡建设”“绿色生活方式推广”“绿色发展制度创新”“绿色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六个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就业协同,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促进绵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七、Ⅰ型大城市:国家科技城的“人气底蕴”

绵阳市2021 年末,城镇常住人口大约262.万人,已经接近I 型大城市的城区人口“门槛”。作为国家科技城,绵阳要努力从Ⅱ型大城市跃升为Ⅰ型大城市。绵阳要按照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国家科技城的大手笔,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和城市有机更新,把绵阳建设成为“科技公园城市”特色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使得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和谐相生。

建设Ⅰ型大城市,绵阳要始终将公园城市理念和城市美学价值贯穿到“科技公园城市”规划建设治理营造全过程,要按照“科技公园城市”的城市品质,顺应自然生态肌理,依势而建,一改以前低密度、松散型的城镇化扩张模式,构建高密度、紧凑型的集约化用地布局,破碎化的国土资源得到集约化利用,成为凸显集约化用地的新范例和科技智慧功能区的新样板。规划建设一批反映绵州文化、展现天府韵律、彰显国家科技城形象的精品力作,确保绵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贯彻绿色开发理念,修复保留自然生态,将绿水青山交还与城镇,实现“山水林田湖”和谐共生的城乡美好图景。重塑城市天际线、湖岸线、河岸线、山脊线和街面视线,以美学视野和“人城境业文”的有机排列组合,凤凰涅槃公园城市的国家科技城表达,从而吸引更多人士到绵阳安居乐业[5]。要着力做优绵阳教育园区,促进在绵高校扩大招生规模,进一步增进绵阳人口的净流入,形成国家科技城的“人气底蕴”。

八、现代治理:国家科技城的“坚实根基”

建设国家科技城,治理是关键。好的社会环境就是生产力的保障,绵阳要出硬招、实招推动城市现代化治理,打造出具有绵阳特色的政务服务体系。在治理实践过程中,要有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实际问题的真心,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的决心,认真调研无畏困难的耐心,“举一反三”勤于思考,重点聚焦事关百姓福祉的就业、医疗、教育等民生问题,老旧小区改造、违章建筑整治、城市环境美化等热点问题,以人民群众“最多说一次”为目标,努力实现流程便捷、环节简单、办事高效,提升人民群众的体验感、满意度[6]。

推进国家科技城治理的现代化,还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对城市状况实时监测,及时掌握社会需求,让数据流通、让政策下达,不断创新服务举措,以人本之心、严明之法、科技之策,打造国家现代治理的城市标杆,让绵阳科技之城更智能、更温情、更美好。

猜你喜欢

绵阳科技国家
四川绵阳卷
四川绵阳卷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记忆深处的绵阳(绵阳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