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建筑施工类央企债券风险防范

2022-02-06胡立杰

交通财会 2022年4期
关键词:债券市场债券建筑施工

胡立杰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48)

一、建筑施工类央企债券融资现状

(一)债券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2020年1月,我国债券市场托管规模即突破百万亿元,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债券市场作为我国搭建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实体经济融资支持的重要场所,也是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近年来,人民银行、证监会等多部委相继发声,支持引导债券市场不断完善,从而更好支持实体经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债券市场的支持质效更加显现,极大地支持国内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二)建筑施工类央企直接融资手段不断丰富

随着国内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配套监管指引政策日趋健全,建筑施工类央企也逐步尝试从传统的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向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转变,不断调整优化融资手段和融资结构,直接融资规模呈现逐年攀升态势。2016~2020年,八大建筑央企累计发行各类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逾8800亿元,涵盖超短期融资债券、私募债、一般短期融资券、一般公司债、一般中期票据等长短期融资品种。为响应中央企业“降杠杆、减负债”工作指引要求,建筑施工类央企将降杠杆减负债视为刚性政治任务,受限于主营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业务属于重资产业务,投资规模大,面临较大的资本支出和减负债压力。在加强投资管理、严控利用债务增加投资规模的同时,建筑施工类央企也纷纷寻求适度发行永续中票、永续债等权益产品,补充权益资本。八大建筑央企永续类含权品种(包括永续中票、可续期公司债)近五年累计发行金额达4366亿元,约占累计发行债券总额的50%。

(三)债券违约风险不断显现

2016~2020年,债券市场违约呈现逐年上升态势。2020年市场违约债券只数和所涉金额均创历史记录。2020年全年共有150只债券发生违约,接近2016年全年违约债券只数的3倍;合计规模1697.02亿元,约为2016年全年违约债券涉及金额的4倍。近年来债券违约呈现常态化态势,债券违约行业愈加分散,违约品种进一步向高评级债券蔓延。债券市场受信用违约事件扰动频繁,随着2020年华晨汽车和河南永煤相继违约,紫光等多家国企二级市场交易大幅折价,信用债市场明显降温。由于此次违约涉及部分国资背景公司,对早期投资人的国企信仰有所打破,投资人未来投资策略受到较大影响,对国企、央企债券发行带来了负面影响,推高了融资成本。投资人投资偏好转变增加了市场新发债券难度,考虑部分发行人采用的续发操作,融资环境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了相关债券违约风险。

二、新形势下建筑施工类央企债券风险分析

(一)发行规模扩大,偿付压力攀升。

随着建筑施工类央企近年来在债券市场频繁亮相,行业信用债发行规模持续扩大,存续债券逐步进入偿付周期。2016~2020年,八大建筑央企年度发行债券额度从1193亿元增长到3719亿元,增长211.7%。除2017年受监管政策、宏观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发行规模出现缩小情形以外,每年发行规模均呈现约1000亿元的净增加。不考虑2020年度之后新增债券发行,八大建筑央企2021~2023年年均需偿还到期债券本金约1769亿元,综合考虑相关利息费用偿付等,到期兑付压力较大。其中两家建筑央企出现年度到期债券规模突破500亿元的情形,呈现集中兑付的情况。鉴于企业对于到期债券,通常考虑调配自有资金偿付或续发新债方式进行置换,如果不能有效筹划续发节奏,或受到债券市场波动影响,会形成较大的集中到期兑付压力。

(二)经营周转承压,现金支持弱化。

建筑施工行业历来具有重资产运营的特点,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应收账款高、存货高、带息负债偏高、资产负债率高、资产周转率慢等结构性问题普遍突出。经营占款对企业现金流平衡形成了较大压力,经营性现金流对企业高效运转的支持效力有弱化趋势。叠加新冠疫情影响,建筑施工类央企一方面面临结构性问题的激化,另一方面还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全力帮扶保障供应链上游中小企业,给企业经营周转形成了更大的压力,企业经营现金流对债券偿付的支持能力可能进一步弱化。

(三)资本市场低迷,融资环境恶化。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都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建筑施工类央企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得更趋复杂,海外、日常业务、项目、投资、汇率、经营、管理等多种风险叠加且逐步放大,可能加剧风险的程度与爆发。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复苏进程逐步加速,市场资金面也由疫情期间的针对性宽松进入波动收紧阶段,市场投资者偏好愈加谨慎。特别是财政部颁布《永续债相关会计处理的规定》(财会〔2019〕2号)后,对建筑施工类央企发行永续债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叠加投资端资金受资管新规影响较大,供需两端作用,极大地增加了永续债券的发行难度,同时推高融资成本。

三、建筑类央企债券风险防范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债券风险防范体系和能力建设

面对日趋增长的直接融资占比,为有效保障不触发债券违约风险底线,建筑类央企各管理经营层级需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债券风险管理,对债券融资职能实行总部集中管理,在债券风险防范体系和防范能力建设上下功夫,全面加强制度建设,解决防范体系运行规则的问题;加强债券风险防范信息化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债券管理和风险防范管理的标准化水平;加强管理执行力,建立完善的全生命周期债券跟踪管理体系,专人专岗,通过宣贯、培训、考核等手段,提高岗位风险防范和预警本领,实现专业人做专业事。各债券发行主体应该严格按照企业内部制度要求履行业务报批,根据市场窗口和总部指导建议,优选发行时点;建立分期发行事前、事中和事后报告机制;在企业集团内建立多层级、全过程的债券注册、发行、存续、退出体系。

(二)加强债券风险防范过程管理

随着建筑施工类央企债券发行规模的不断增长,企业应合理筹划年度及中长期债券发行安排,强化全过程风险管理,避免集中兑付风险。针对债券注册、发行事宜,企业应进行充分的事前论证,基于相关财务指标测算,结合资金预算管控要求,开展可行性及必要性分析。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严格按照企业内控管理要求履行业务报批手续,并在有权机构批复范围内安排债券注册发行工作。针对每期债券发行,企业应积极沟通协调主承销商等各方中介机构,密切关注市场相关政策变化,甄选发行窗口,合理安排发行节奏,力争实现发行效果的最优化。针对市场上发生的债券违约事件,要引以为戒,围绕债券风险管理全流程全面梳理重大风险,重点识别、监控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报告、早处置。同时,进一步完善债券风险管理内控制度,加强内控执行力度,堵塞风险防范漏洞;加强审计监督检查,控制操作风险;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控制道德风险。

(三)强化现金流管理,提升抗风险能力。

长期来看,为有效保障债券偿还安排,规避违约风险,建筑施工类央企应着力解决自身长期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结构性问题。要不断强化现金流管理,通过开展资产梳理专项活动,盘活存量资产、处置无效资产,加快产业链资金清欠,提升资产质效,提升资金周转效率,降低企业财务费用支出,保障经营性现金流持续稳定;通过落实精细化管控措施,动态压降应收账款和存货规模,不断优化资产结构,发挥内生原动力,强化自我造血能力,积极维护资金链安全,增强风险防控能力,从源头有效保障债券按期偿还。建筑施工类央企还应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全方位提升企业运行的质量和效率,建立风险防范长效机制,通过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产周转效率,保持最佳现金持有量,保障待偿债券偿付,不断增强公司抗风险能力和应急能力。

(四)深化全面预算管理,提升精细化管控。

建筑施工类央企体量大,作为重要支柱产业,行业具有资金密集属性。要提升债券风险防范的精细化程度,需要高度重视预算管理作用发挥,不断强化预算编制方式方法的科学性和预算执行的刚性。以全面预算管理统筹企业财务资金管理工作,将债券的发行安排、偿付计划纳入预算体系精细化管控,通过与企业收支建立联动,实现债券融入动态管理和债券偿付刚性保障的有效结合,在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企业融资成本的最优化。要做好债券到期置换规划安排,严守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按照监管要求及时进行信息披露,积极维护企业公开市场形象,综合考虑产品置换延续性,做好续期置换安排,严控带息负债规模平衡的同时,保障各项经营、财务指标稳定。

(五)加强资质维护,提升金融创新支撑。

建筑施工类央企在致力打造自身优势品牌的同时,还需持续维护自身公开市场形象,加强评级管理,规范信息披露,不断提升投资者粘性,打造基石投资者,保持主流债券市场融资渠道畅通,有效保障企业融资和债券置换需求,提升直接融资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效能。积极拓展丰富直接融资渠道,建立公开市场融资对国内主流债券市场的全覆盖,有效优化企业公开发行各类产品的融资成本,提升融资议价能力,持续优化企业公开市场形象。建筑施工类央企运营类项目资产、两金等金额较大,给企业轻装经营造成较大负担,资本运作空间可观。要积极发挥资本运作功能,活用金融创新,深化产融联动,打造全方位服务业务前端的金融工具,闭合前中后端全业务嵌入化的产融结合体系,前端通过盘活应收账款等资产,引入活水;中端运用资产证券化、供应链金融等融资手段优化现金流,释放资金周转压力;后端创新推进项目类资产证券化、Reits等金融工具应用,盘活存量资产,多管齐下,实现资金有序闭环流动,动态均衡调控,防止资金过山车式波动,通过盘活真正改善企业资产质量,极大提升企业突发应对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六)深化银企合作,提升授信支持能力。

传统建筑施工类央企采用的融资方式以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为主,银行类金融机构的授信支持对建筑施工类央企的经营发展起到了基础性支撑作用,特别在短期资金需求方面可以提供及时、高效、便捷的服务。在拓展直接融资手段的同时,建筑施工类央企需进一步夯实银企合作,保障可用授信充足,积极维护金融机构对企业在流动性支持上的意愿,为企业经营运转提供有效安全补充。同时建筑施工类央企应加强短期流动性负债管理,避免短贷长投,持续健全完善内部控制,维护自身在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客户评级资质等,持续深化银企合作,做好授信资源匹配开发,全面满足企业长短期资金需求。

结语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建设不断完善,债券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建筑施工类央企越来越频繁的在资本市场亮相,直接融资手段不断丰富。与此同时,债券违约事件频发,对市场环境和投资者偏好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新形势下,建筑施工类央企债券风险防范需求迫切。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牢牢守住不发生债券违约的底线,把握好央企政治原则、责任担当,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保护投资者利益,本文从内控管理、内外部资源有效利用的角度对建筑施工类央企债券风险防范管理提出对策和建议:一是加强债券风险防范体系和能力建设;二是加强债券风险防范过程管理;三是强化现金流管理,提升抗风险能力;四是深化全面预算管理,提升精细化管控;五是加强资质维护,提升金融创新支撑;六是深化银企合作,提升授信支持能力。

猜你喜欢

债券市场债券建筑施工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债券市场数据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2020年9月债券型基金绩效表现
2020 年 7 月债券型基金绩效表现
2020年2月债券型基金绩效表现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2016年11月债券市场人民币业务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