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筑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探索共同富裕“池州路径”

2022-02-06□罗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2年6期
关键词:县域全市城乡

□罗 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向改革要动力,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向改革要动力”,就是要最大限度释放资源要素城乡双向流动活力,激发城乡主体合作共赢的动能,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池州市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池州市出台 《池州市“十四五” 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 《池州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 《池州市村庄规划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等一系列规划文件,大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逐步形成城乡互补、工农互促的新型城乡关系。

(一)县域实力稳步提升,经济活力明显增强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21 年,全市县域GDP 总量439.8 亿元,占全市GDP 的比重为43.8%,同比增长10%;县域人均GDP 达到6 万元,比2020 年 增加0.9 万元。其中,东至县、青阳县GDP 均增长10.2%,在全省59 个县中并列19位。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21 年,全市县域三次产业结构为12.5 ∶42.4∶45.1,与上年相比,一产占比回落1.3 个百分点,二产占比提升2.4 个百分点,服务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超过45%。市场活力明显增强。2022 年4 月末,全市县域市场主体数为7.5 万户,当年新增市场主体2790 户。2021 年,全市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 亿元,比上年增长17.7%,比全市平均增速高0.2 个百分点。

(二)乡村要素自主流动,内生动能有效激发

聚焦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破解发展难题,激活农村土地和农村产权两大发展要素,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能。大力推进完善农村承包地 “三权分置” 制度,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2021 年,全市新增农村耕地流转2.6 万亩,累计流转91.8 万亩,流转率为55.7%。利用承包地确权成果,实施普惠金融项目,累计为4.4 万农户和经营主体放款55.9 亿元。推进东至县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完成安徽省第一宗宅基地线上申请审批业务,发放“一证一书” 51 宗。持续推进农村“三变” 改革。年末,全市 “三变”改革村覆盖率达72.6%。新增集体经济强村32 个,全市消除薄弱村30 个。

(三)打造产融互动场景,“金融活水” 精准“滴灌”

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决定性作用,遵循乡村产业发展规律,增强金融机构的获客功能,将 “金融活水” 精准 “滴灌” 到乡村产业链上。党建引领作用突出,成立村银联合党组织110 个,培训各级党员干部2000 余名。将5500 个信用网格融入党的村级组织中,发挥6000余名网格员作用,进行信用信息采集、服务需求收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截至2022 年4 月末,全市有10 家金融机构入驻 “红色信e贷” 平台,上架金融产品89 款,授信30210 笔,授信额度34.2 亿元。创新推出产业服务团和金融服务团 “双服务团” 模式,首推金融服务站点标准化建设,建设乡镇标准化站点117 个。选派41 名 “红色信贷员”、100 名金融村官,深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开展 “背包服务”。

(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城乡协同加速推进

大力支持农业特色优质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打造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021年,全市共有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21 万亩,鳜鱼池塘养殖面积3.3 万亩,九华黄精种植面积3.1 万亩,现有茶园35.9 万亩,林特面积15.84 万亩。全市 “三品一标” 农产品总数达331 个,其中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7 个。不断做强经营主体,培育融合业态。2022 年4 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有103 家,同比净增12 家,产值增长14.6%,居全省第2 位。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21 年末,全市城镇化率为60.1%,比上年末提高0.4 个百分点。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68 元,比全省高800 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06 缩小为2.02。

(五)构筑产业发展高地,特色小镇建设卓有成效

池州现有9 个省级特色小镇和省级微型产业集聚区(含1 个试验类),在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转移就业渠道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东至尧渡袜业小镇紧扣袜业消费新需求,发展创业基地,形成产业集群,现有入驻企业58 家,龙头企业尧舜智能袜业通过 “市场引领+政府服务+大户带动+创业基地”模式,每年提供千人以上的长期稳定就业岗位。石台矶滩慢庄小镇现有入驻企业30 余家,涉及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木竹工艺品、慢文化旅游康养、农耕文化体验等产业,激发了农村创新创业活力。青阳九华黄精小镇通过新泰药业、丰创生物等龙头企业带动九华黄精产业发展,种植金银花3000余亩、套种九华黄精2000 余亩、瓜蒌500 亩,年接待游客2 万人次,带动千余名群众就业。

(六)公共事业全面发展,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着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公共服务均等、品质生活共享,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城乡融合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加快推进城乡交通网络建设。2021年,全市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127 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8011 公里,所有乡镇、建制村全部通上了沥青(水泥)路,通达、通畅率为100%。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全市575 个建制村均已通客车,通车率100%。健全市政公用设施网络。2021 年末,城镇污水管网1354.5 公里,比上年末增加44.7 公里;污水收集处理量5172万吨,比上年末增加45.5 万吨。不断提升农村宜居水平。2021 年,全市86 个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进度达80.8%,完成农村户厕改造任务10335 户,超额完成任务。

|当前城乡融合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不畅

一是农民工市民化难与城市人力资源下乡难并存。农村劳动力由于自身资源禀赋较低,仅能在城市从事一些脏、苦、累的工作,收入普遍较低,难以承担正常的城市生活成本支出。农村人才配套措施缺乏,难以吸引城市人力资源到农村发展。二是双重土地制度制约农村土地资源价值发挥。“三权分置”仅能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条件,但农村宅基地、农村集体性土地流转不畅、流转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影响城市优质资源向农村流动,农村土地价值难以得到体现。三是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制约着城市资金要素向农村流动。农村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发展不完善,农村各产业生产经营风险相对较高,同时农业项目本身具有投资期限长、回报率低等特征,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不高。

(二)产业融合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一是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产品产业链条短,三产融合处于初级阶段,特色产业发展规模不大,核心竞争力较弱,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二是农村各类资源资产布局分散、流通不畅,农业生产效益不高。2020 年,全市农业劳动生产率62189 元/人,分别为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35.5%、46.7%。三是产业经济发展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承载能力不足,农民就业机会不多,人口外流特征明显,池州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134.3 万人,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减少6 万人。此外,部分行政区划上已属于城镇区域的居民依然以务农为主要谋生手段,就业机会缺乏,收入渠道狭窄。

(三)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受经济发展基础、资源、劳动力素质等诸多要素的限制,县域经济总量偏小、结构不优。从经济总量看,2021 年,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GDP 总量分别居安徽省59个县(市)第41、第59、第51位。从产业看,2021 年,县域中的一产占GDP 比重为12.5%,比全市平均水平高3.1 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为35%,比全市平均水平低3.3 个百分点。同时,县域之间发展水平差别较大。2021年,池州县域经济总量最小的石台县GDP 只有32.2 亿元,分别为东至县、青阳县的13.2%、19.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4 亿元,分别为东至县、青阳县的20%、22.4%。

(四)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突出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2021 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756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68 元,两者相差19588元,差距比上年扩大1240 元。二是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大。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314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872元,两者相差8442 元,人均消费支出比为1.57。三是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差距较大。农村无论是公共设施建设上,还是公共服务供给上,特别是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水平与城市都存在差距。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纵览温州、青岛、苏州等地的先进做法,均突出了以规划为引领,以产业为导向,并立足各地实际,走出了一条条城乡融合发展、共生共荣的新路子。

(一)共同富裕全域协同的“温州经验”

温州市出台 《温州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行动方案(2021-2025 年)》,深入推进空间规划一体化,加快形成“一主一副两极多节点” 市域空间结构。建立健全跨区域建设协调机制,探索建立 “大市区” 运行机制,推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逐步实现同规同网。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发挥特大镇、中心镇作为统筹城乡发展重要节点的作用,深化龙港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探索开展共同富裕融合发展实验区建设。

(二)试验区先行先试的 “青岛经验”

青岛市出台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重点任务,推动产业融合、要素融合、功能融合,建设高质量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即墨区以市场化思维谋篇产城融合发展布局,依托一汽解放等头部企业,配套规划 “解放农场” 等特色农场,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开拓了一条农民和村集体持续增收的新路径。平度市组建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国有平台公司农旅集团,建立 “平台公司+专业运营+村集体+农户+金融保险” 产业发展模式,构建 “新六产” 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农业农村现代化的 “苏州经验”

苏州市出台 《苏州市探索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 (2020—2022 年)》,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优先战略举措,基本实现 “四化”同步发展。大力发展以股份合作为主的新型集体经济,走出来一条“户户有资本、家家成股东、年年有分红” 的强村富民之路。通过突出 “绿色苏州”、水环境综合治理、村庄环境整治 “三大工程” 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特色鲜明的镇村体系。创新城乡一体社保机制,实现低保、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制度 “三大并轨”等。

|未来城乡融合发展思路、政策建议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短板弱项在农业农村,要以统一规划为引领,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为导向,以促进城乡居民共同富裕为主攻方向,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

(一)统筹城乡规划,构筑协同发展新格局

构建城乡一体的规划体制机制,坚持城市与农村同步进行,加快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一是加快推进城乡 “多规合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 《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加快推动产业经济发展规划、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规划的 “多规合一”,统筹协调各类规划,有效指导城乡发展又好又快。二是加快打造县域经济新载体。立足县域及乡镇资源禀赋条件,加快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县城辐射带动乡村能力,促进县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统筹衔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实现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三是加快构建完善农民增收机制。建立健全乡村精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作机制,完善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发展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促进政策,提升就业质量,推动更多低收入群体迈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

(二)破解要素瓶颈制约,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积极创新城乡在人才、土地、资金等方面的制度安排,推动优质要素向农村流动,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创新激励等机制。鼓励引导各类人才 “上山下乡”,探索人才加入机制,采用技术转让与入股、委托开发等多种合作形式,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兴业,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二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立足池州发展实际,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城市资本、人才和技术进入农村创造条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三农” 信贷投放力度,建立健全农民信用体系,扩大农户贷款覆盖面。引导社会资本向农村聚集,探索多种农村金融服务模式,满足农村多样化金融需求。

(三)立足资源优势,以产业融合引领城乡融合发展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着力提高农业生产力和质量效益。一是发挥自身资源禀赋和优势条件,建设一批 “生产+加工+科技”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加快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推进农牧渔结合、种养加循环,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二是加快文旅融合创新,借助池州独有的山水风光、民俗风情,推进 农业、林业 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试点开展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三是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 行动,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林加工流通企业全面对接各类电子商务平台,相互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逐步实现生产组织智能化、产品质量可溯化、市场营销网络化、社会服务专业化。

(四)聚焦重点领域,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要加大向农村地区倾斜力度,逐步缩小城镇与乡村之间的差距。一是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加强财政统筹力度,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市政供水供气管网向城郊乡村及规模较大镇延伸,加强道路、交通、通信网络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城乡统一的基础设施管护运行机制。二是推进城市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立紧密型城乡医疗卫生共同体,发展城乡教育联合体,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打造覆盖城乡、区域均衡、全民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三是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加快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完善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逐步提升乡村文化服务能力,补齐农民精神生活短板。深入挖掘池州傩戏、罗城民歌等乡村文化资源蕴含的经济价值,探索适宜的发展路径,促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物质和精神共同富裕。

猜你喜欢

县域全市城乡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城乡涌动创业潮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对县域卫生管理要特别关注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