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的生成逻辑及其伟大创新
2022-02-06曹毅哲寻庆格
曹毅哲,寻庆格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根本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把摆脱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作为自身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进行共同富裕的探索与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共同富裕问题,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新思想新理念,作出了一系列推动共同富裕的新决策新部署,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创新发展了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2020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新阶段。深入研究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的生成逻辑、伟大创新及时代价值,为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伟大实践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的生成逻辑
共同富裕思想源自于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守正与创新,对中国传统“大同”社会理想的继承与转换,对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初心使命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在新的社会主要矛盾背景下对时代命题的有力回应。系统梳理共同富裕的逻辑生成脉络,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思想的历史方位及其科学内涵。
(一)理论逻辑: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守正与创新
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直接提出“共同富裕”这一概念,但可以从他们的经典著作理论阐述中探寻到其思想源泉。马克思通过破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秘密”——攫取剩余价值,为人类指明了获得自由解放、实现富裕的根本途径,从而达到一种人人自由、人人得以全面发展和人人富足的理想社会状态。
第一,马克思恩格斯论证得出财富两极分化和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一方面,私有制是造成社会财富两极分化的制度性根源。资本家凭借手中掌握的生产资料无偿占有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并通过按资分配和资本积累实现物质财富的聚集,赚得盆满钵满。而劳动者却一无所有,只能被迫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赚取勉强维持基本生存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长此以往,劳动者的贫困日益加剧。另一方面,私有制导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不断激化,进而引发了经济危机。虽然资本主义私有制比以往任何一种生产制度都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进程严重受阻,资本生产的无限扩张和无政府状态与人们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构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其结果便是不可避免地造成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的经济危机。
第二,马克思恩格斯深刻阐明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路径。马克思在系统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带来了严重社会弊端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克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路径,即变革生产关系。一是消灭“贫困”就要改造“生产力的资产阶级利用方式”[1]。理论和实践证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不能使全体社会成员受益,仅仅是资本家的一场“独角戏”,劳动工人只是资本家赚钱的“工具”和生产机器的“奴隶”,因此,只有从根本上瓦解资产阶级领导下的生产力,释放全部社会成员的创造活力,才能帮助人类摆脱贫困。二是迈向“共同富裕”就要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共同生产、共同占有、共同分享。《共产党宣言》中声明将“消灭私有制”作为共产党的奋斗纲领,并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社会共同占有,每一位社会成员不仅有机会参与社会财富的生产,还有可能参与社会财富的分配和管理。这样一来,人的类本质便得到复归——从为了资本的劳动变为自由自觉的活动。社会主义社会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2]可见,生产资料公有制兼顾到大多数人利益,因而极大地调动了全体社会成员积极劳动和创造的热情,是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制度保障。
第三,马克思恩格斯具体描绘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共同富裕的光明图景。马克思恩格斯在洞悉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真实面目”后,对未来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进行了一番畅想,进一步描绘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渐进实现共同富裕理想的美丽蓝图。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人类社会物质生产的高度发展和人们精神世界的丰盈进行了构思。依马克思所设想,在共产主义制度条件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3],社会生产将以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为目标。恩格斯强调:“社会生产力及其成果不断增长,足以保证每个人的一切合理的需要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得到满足。”[4]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也说明了实现共产主义共同富裕理想的艰巨性和长期性,需要坚持长期性与阶段性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从产生、发展到成熟需要经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依次经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是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必经的一个过渡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够充分,因此仍实行“按劳分配”制度。只有在生产力极度发达的条件下才可以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分配制度,逐步过渡为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全体人类共同富裕得以实现。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科学论证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必然性,而且还指明了将共同富裕由空想变为科学的践行路径,并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理想社会制度的价值追求,实现了共同富裕合规律性和目的性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为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提供了理论来源和价值指向。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丰富和发展了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进一步阐明了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并作出了详细而具体的目标规划,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历史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
(二)文化逻辑:对中国传统“大同”社会理想的继承与转换
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思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积淀涵养而成的历史智慧和思想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凝结了中华民族历代仁人志士的才思慧智,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共同期盼,其主要包括“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民本思想和均等思想。
一是对中国传统“天下为公”理想的批判继承。《礼记·礼运篇》中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主张,墨家宣扬“兼爱天下”的政治理想,后来更有法家“富国强兵”的政治视野。孙中山先生高举“天下为公”的伟大旗帜,实现了以建立“三民主义”为核心的“创立民国”的政治抱负。可见,富足安定、公平公正的生活是千百年来社会及民众的一致愿望。二是对中国传统“以民为本”思想的创造性转换。“以民为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传统特色。《论语》中强调:“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管子提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政治主张。在古代社会,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认知,也有治国理政中总结的“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的政治觉悟。可以说,若想通过建功立业来强盛国家,须得先固本,即坚持富民、惠民、以民为贵。三是对中国传统“均贫富”思想的创新性发展。“均贫富”的思想既体现了古代人民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也是劳动人民通过勤劳致富凝炼出来的智慧结晶。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最早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担忧,是早期均等思想的萌芽。管子主张“民富则不可以禄使也,贫则不可以罚威也”,强调贫富差距调节对于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要性。历代农民起义一致提出“均贫富,等富贵”的口号,以期通过抗争获得经济上的均等分配和公平对待。这些思想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对贫富差距过于悬殊的反对和对“均贫富”理想状态的期盼。
可见,中国的先贤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共同富裕的思考和探索。历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以民为贵”的民本思想和“均贫富”的均等思想为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宝贵的思想养料。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公平,正是对中国传统“天下大同”社会理想的创造性转化。
(三)实践逻辑:对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初心使命的传承与发展
共同富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不懈追求的理想目标和行动指南。回顾党和人民的百年奋斗历程,呈现的就是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100年的时间里,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次历史性飞跃,谱写了一曲反贫困和共同富裕的壮丽的时代赞歌。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全身心投入到解放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中,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迎来了国家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为共同富裕的探索之路奠定了政治根基。新中国成立之初,1953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农业生产合作社决议》,毛泽东指出要“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5],“共同富裕”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于1956年伴随着“一化三改”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为党带领全国人民脱贫致富的攻坚战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而为中国人民持续走共同富裕之路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制度基础和理论准备。
改革开放以来,党对于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日益深化。1992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他提出“先富共富”思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率先发挥“先富”群体的带头示范作用,让少数先富的人带动和帮助其他人,最终携手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江泽民强调,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特征的生动彰显,也是我们应当牢记和遵守的根本原则。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战略构想创新性地提出了经济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把公平正义、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等要素融入到共同富裕的内涵之中。概而言之,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有力推动了共同富裕的伟大进程,为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的生成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奋斗目标的持续接力。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历史发展机遇期,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精神笃定前行,坚决攻克脱贫难关,创新社会治理和优化生态环境,积极改善民生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了共同富裕新的历史局面。
(四)现实逻辑:在新的社会主要矛盾背景下对时代命题的有力回应
十九大报告指出,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已成为阻碍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拦路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现代化,首要的是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这个“重头戏”,坚持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变为现实。共同富裕不仅需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同时更加关注民生需求,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解答好新时代共同富裕这一中心课题,须得啃透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主要矛盾这块“硬骨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我们绝不能允许财富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穷者愈穷富者愈富,严重阻碍社会公平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建国初期,在“一穷二白”、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落后的经济基础难以满足共同富裕的发展需求,因此,毛泽东特别重视社会主义建设,目的是把“蛋糕”做大。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提出允许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并逐步达到共同富裕,推动全社会把财富“蛋糕”做大。然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是如何解决好把“蛋糕”分好的问题。显然可见,当前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仅成为推进共同富裕的阻碍因素,而且制约了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在新发展阶段推进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正确选择,也是应对和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
二、新时代共同富裕基本内涵的伟大创新
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思想是在传承传统文化“社会大同”理想,继承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发展的理论体系,其产生与发展过程是与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密切联系的,并与时俱进地丰富发展了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同时也赋予其新的时代特色和鲜明特征。概括讲,即共同富裕是以全民共享为其核心理念主题,以全面共享为其时代发展格局,以共建共享为其发展的主体外延,并遵循着渐进共享的战略部署,这是共同富裕在新时代的光辉续篇。
(一)理念主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新时代共同富裕是以全民共享为其核心理念主题,这里的全民共享是指广义上的全体人民群众都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而不是狭义上的少数人或部分人的共享,也叫作“共富范围”。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是全面的人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6]。这一论述对新时代共同富裕的覆盖面作出了科学定义,即实现共享发展的“全民性”。
共享发展的“全民性”,即包括“全体人民”这一共富范围。我国在逐步推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始终坚持共同富裕绝不是指部分人的富裕,而是指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里关于全体人民的范围,习近平总书记早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就曾反复强调,摆脱贫困决不能落下任何一个贫困群众、一个贫困地区,由此可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对象也应该是不落一人、不落一个地区的全体14亿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在2020年摆脱绝对贫困之后,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止步于目前取得的巨大脱贫成就,而是继续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解决相对贫困、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进,这既能够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又能够让全体人民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在脱贫之后继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切实推动全民实现更高层次的共享发展成果。
(二)发展格局: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实现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
共同富裕具有“全面性”,其发展格局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也叫作“共富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党始终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依法保障人民共享我国在各方面取得的发展成果。
共同富裕是“全方面”的共富。这里的全方面共富是“五位一体”的全面跃升,构成了新时代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7]共同富裕建设既要满足人们基本的物质生活基础,又要着眼于提供给人们合理的精神文化需求;既要满足人们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共享要求,又要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生活的安定和谐;既要确保全体人民能够相对均等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又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护好人民赖以生存的环境。总之,要把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相结合,着力为人民营造一个环境优良、社会和谐、文化多姿、生活安逸的共富局面。
共同富裕是“全方位”的共富。这里的全方位是指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其一,协调发展的着眼点在于发展,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推动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从根本上为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经济发展基础。其二,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够感受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带来的公平正义感。其三,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0年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途径,是破解城乡发展差距的重要手段,更是让广大农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其四,推动区域间经济的协同发展。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阐明了“十四五”时期的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形成区域发展纵横联动,以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
总之,协调发展是党中央应对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诉求而作出的科学决策。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努力为人民提供一个物质生活充裕、政治严肃清明、精神世界丰盈、社会稳定和谐、生态环境宜居、公共服务健全的发展环境,促进全体人民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与此同时注重实现区域间的协调持续发展,并注重持续增加民生福祉,不断提升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满意程度。
(三)主体外延: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联动发展
共享的前提必须是共建,只有在全民共建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全民共享。这是相对于共享的实践路径而言的,也叫作“共富路径”。只有共同建设之后,才能有条件共同享有。进入新发展阶段,更要注重汲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形成积极参与、人人尽力且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良好局面,这才能充分凝聚起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合力。
一方面,共同富裕建设依靠人民群众力量。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持走群众路线。毛泽东同志曾在《论持久战》中谈到,只有最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战场上方能获得无穷无尽的补给。邓小平同志也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另一方面,共同富裕建设要充分挖掘人民群众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经济社会的发展、共同富裕的实现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更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创新创造。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切实执行十大政策》中所言,三个臭皮匠的力量折合起来,也可以达到一个诸葛亮的效果,这旨在强调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实现共同富裕是没有捷径的,全体人民的美好生活是需要靠全体人民的艰苦奋斗来实现的,这就需要人人有所发挥、人人有所作为。此外,要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防止“内卷”“躺平”及“阶层固化”,培养劳动者的致富本领和发展能力,从而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发展环境。在质变量变的关系作用下,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积小胜为大胜,最终为切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发展进程而奋斗。因此,推动共同富裕需要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凝结群众智慧,凝聚群众力量,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举全党全社会的力量把“蛋糕”做大做强,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治的奋斗历程中共享发展成果。
(四)战略构想:坚持“两个阶段”的目标战略奋力实现美丽的“中国梦”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历史进程,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不可实现的,具有渐进性和长期性的特征,这叫作“共富进程”。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共同富裕是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才能够实现的远大目标,必须稳步地系统地扎实推进实现共富的发展进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办好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所谓“等不得”,就是指不要被动等待、毫无准备,应依照两个阶段的战略目标奋力前行;所谓“急不得”,则强调不要盲目蛮干、急于求成,更不能违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是应该立足发展实际,着眼长远目标,渐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由不均等逐步转变为相对均等的发展进程,这也是党基于新发展阶段提出的一个符合发展实际的战略规划,分阶段进行共富建设是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稳步推进的有效行动。正如邓小平所强调的,规划少部分地区、少部分人先富起来,其目的“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8]。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更加注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继一部分群体“先富”之后,帮助“后富”群体尤其是贫困群体摆脱绝对贫困的束缚。2020年我国实现了以消除绝对贫困为底线目标的艰巨任务,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为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富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标志着我国在应对世界百年变局中,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接续奋斗,并制定了分两个阶段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战略规划。在第一阶段,推进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就要求在渐进过程中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在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中渐进推进共同富裕,在做大蛋糕、做好蛋糕的前提和基础上,保证每一块蛋糕都能分到每一个人的手中。通过优化顶层设计,为推动经济的稳速增长和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以及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科学理解新发展理念,将新发展理念落实到实处,助力共富局面达到最优化,最终达到第二阶段,即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动共同富裕的发展进程,任务繁杂且艰巨,全党全社会必须继续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努力的奋斗底色,必须进一步凝心聚力,共同致力于实现共富的道路中。因此,我们仍需坚守初心,砥砺前行,把握好阶段性和长期性历史的具体的统一,在渐进共享和渐进共富的道路上,推进国富与民强协同发展,奋力实现美丽的“中国梦”。
三、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的时代意蕴
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思想,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是在新的社会主要矛盾背景下对时代命题的有力回应,在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起到了先导作用,推动共同富裕思想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对于促进中国经济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
实现共同富裕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使命目标,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一个理想社会目标。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实际而形成的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体系,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内涵,使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具有了更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世界价值。
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有着独特的原创性理论观点,为推动新时代共同富裕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第一,将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不断赋予共同富裕以新内涵新特征,进一步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对于共同富裕的价值定位。第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以“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9]为特征,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则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维度,更细致全面地归纳了共同富裕的内容特征,极大超越了马克思主义只局限于从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分配方面理解共同富裕,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思想的科学认识,为制定共同富裕的方针政策和路径指引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10]均无法避免,并提出实现共同富裕的两大基本原则。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则进一步指明了新时代推动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与实践路径,创造性地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第四,基于本国国情和时代变化趋势,党的十九大更加明确地提出了分两个阶段推进共同富裕的目标战略,并描绘了各阶段共同富裕目标的美丽图景。可见,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人民性、时代性和开放性,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的升华与超越。
(二)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巩固夯实了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根基
2020年消除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巩固了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而且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必将助力新时代共同富裕的进一步发展。党立足本国国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的基础上,着眼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发展机遇,创造性地提出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科学决策,这一决策既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供方向指南,又能进一步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尤为重视共同富裕的推进,认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11]。由此可以看出实现共同富裕关系党长期执政的基础,对于巩固与强化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让全体人民在脱贫之后能够逐步致富,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使命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够长期执政的根基所在。此外,通过接续推进共同富裕既能够进一步彰显党的初心与使命,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真正在实践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稳步推进共同富裕的发展进程,又能够逐步破解城乡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破解贫富收入差距逐步分化的社会现实,让广大人民群众逐步在致富的道路上大步迈进,进而更加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
(三)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推动共同富裕进入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导向,以新发展理念为价值引领,以全体人民共富为核心理念,同时注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重视中国共产党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并与时俱进提出了符合中国时代发展特点的共同富裕之路,同时对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安排和具体路径进行了整体部署,这就扎实推动和加快推进了共同富裕的发展进程。
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思想理论体系,它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战略路径等多个方面指引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行动路径。2020年我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即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发展阶段。同时,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在不断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社会矛盾的过程中,必然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发展,在实践上要不断探索以回应时代的具体发展要求,以切实推进共同富裕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其一,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一些基本原则,立足新时代发展的具体实际情况,将共同富裕推向历史发展阶段的最高潮。其二,新时代的共同富裕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丰厚物质基础,以高质量发展为引擎带动共同富裕,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景逐步实现。其三,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突破了以物质标准衡量共同富裕的单向维度,新发展阶段下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已不再局限于外在物质文化社会等因素,而是坚持共同富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统一,实现了共同富裕水平质的提升。可以说,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思想以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回应时代之问,使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推动共同富裕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