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城区国家农业公园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2-02-05李萨利
李萨利
摘 要:该文介绍了国家农业公园的由来、特征、发展现状及其功能、意义,并结合宿城区实际提出了创建国家农业公园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家农业公园;特征;意义;建设
中图分类号 TU98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01-0159-02
江苏省委对宿迁市的发展定位是利用好特有资源禀赋,建设“生态大公园”。宿城区作为宿迁市的主城区,要坚决扛起“先行”责任,结合农业农村占比较大的区情,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国家农业公园建设。
1 国家农业公园的由来及特征
国家农业公园的概念是由中国旅游设计院院长郑建平提出的,其实质是集美丽乡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农耕文化、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等有机融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谐发展、规模化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其特征如下: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农耕文化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紧密结合为一体,实现文旅结合、农旅结合、多种产业高度融合。
2 国家农业公园发展现状及主要功能
目前,创建国家农业公园在国内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农业部于2008年制订了国家农业公园的相关概念性标准,2012年6月国家批复山东兰陵试点建设全国首个国家农业公园项目,随后海南龙寿洋、河南中牟启动创建。2016年5月,农业部与山东平度市政府签约,在农业部指导下,坚持高点定位,以世界眼光谋划发展,以国际标准提升水平,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致力于打造一个世界级的集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文化农业、科技农业于一体的国家农业公园,为进一步制定完善国家农业公园项目的审批和评选标准建立样板工程。
国家农业公园一般包含以下十大功能区:农耕文化展示区、科技成果展示区、现代农业示范区、花卉苗木展示区、现代种苗培育推广区、农耕采摘体验区、水产养殖垂钓示范区、微滴灌溉示范区、民风民俗体验区、休闲养生度假区、商贸服务区等。
3 创建国家农业公园的意义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收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创建国家农业公园就是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支持发展“田园综合体”具体体现,将会成为破解并引领经济文化条件相对落后、农业农村占比较大地区洼地崛起,实现经济文化协同发展最新模式。
3.1 有利于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秀美乡村,实现农业农村未来可持续发展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然而,现实很多地区农村“三生”环境的不断恶化已成事实,虽然政府努力通过“263”整治、黑臭水体治理等专项活动,环境条件一时有所改善,但难以长效维持。在此大背景下,积极探索创建国家农业公园,让土地变成“希望田野”,农村变成“美丽家园”,农民变成“快乐园丁”成为事实,是解决农村未来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
3.2 有利于促进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拉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国家农业公园是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科技园区、观光园区的基础之上,融合农业产业、农耕文化与传统民俗、生态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等多种形式发展模式有机结合体,其主要功能是为游客提供旅游观光、健康餐饮、休闲民宿等旅游产品,是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的综合体。国家农业公园可带动当地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拉动地方经济快速持续发展。据调查,山东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在五一、十一等法定节假日期间,日游客数量达到2~3万人,2015年接待游客160万人次,门票60元/人,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6亿元,国家农业公园已发展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3.3 有利于弘扬当地农耕特色文化,提升城市发展品味 国家农业公园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景观资源,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这些对渴盼回归自然的城市居民极具吸引力,它既不同于一般概念的城市公园,又区别于一般的农家乐、乡村旅游点和农村民俗观赏园,它是与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村庄、社区和乡村旅游景区,是城乡一体化的顶层设计产物,是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最佳结合方式。
4 建设宿城区国家农业公园的对策建议
宿城区是宿迁市主城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为建设国家农业公园提供了先决条件;宿城区拥有“两湖两河”天然自然资源,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基础,为探索建设国家农业公园提供了物质基础;宿城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农耕文化久远,民风淳朴,为建设国家农业公园提供了必要条件;宿城区委、区政府鼓励改革创新,干部工作务实,争先创新意识强,多项改革措施走在全国前列,为建设国家农业公园提供了内在动力。
4.1 规划完善宿城区生态经济示范区 目前,沭阳花木、泗阳桃果、泗洪大米在国内区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在不断深入农业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人记住的“主业”不会再是一种农产品(或物种),而是一种集合体(系列品牌)或新模式,结合当前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合理规划宿城区生態经济示范区,明确宿城区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业——生态经济尤为重要。笔者建议:沿省道250及其连接线、古黄河西延段,以蔡集为中心,涉及双庄、王集、耿车等共4个镇整体规划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以“两大创建两大建设”为抓手,推动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即创建生态经济示范镇、国家农业公园,建设牛角淹美丽乡村、古黄河农业园区。让生态经济成为宿城区在全国叫得响的“主业”。
4.2 做好国家农业公园的可行性调研及规划编制工作 建议责成相关部门,聘请相关专业人员开展国家农业公园的可行性调研工作。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宿城生态经济示范区、农业结构调整建设规划,以及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现多规融合,遴选规划设计单位(公司),高标准做好国家农业公园的规划编制工作。宿城国家农业公园总体规划面积以1333.33hm2为宜,一期核心区333.33hm2。规划设计原则如下:一是既不能脱离农业部现有的申报评价体系,又要体现未来农业农村发展的前瞻性;二是切不可以高造价代替高标准;三是“生态”优先,重环境修复轻大拆大建。国家农业公园建设内容涵盖广泛,特别是先期探索性建设,更需慎重选择规划设计单位。一是不选择业务相对单一的科研单位规划设计,如科研院所等,因为国家农业公园完全不同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规划;二是放眼世界、着眼国内、立足宿城,国家农业公园规划设计,既不需要聘请世界一流规划设计团队,也不必局限于省内单位,所选单位(公司)必须是了解国内农耕文化、民风民俗习惯,有较强专业水平的高校作为技术依托,采取市场化运作规划设计的团队;三是必须具有参与国内国家农业公园规划设计实战经验的规划设计团队。总之,可以通过公开招标,设置必要投标条件。
4.3 充分做好国家农业公园科学选址论证工作 先期探索建设国家农业公园,其选址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是充分考虑地理区位优势、自然资源禀赋、人文环境等综合因素;二是破除区划调整代管不属的传统狭隘观念;三是有利于多规融合,实现多主体投资效益最大化。建议选址范围:(1)以蔡集镇田洼村地块为核心区(四季青采摘园西侧),沿古黄河南岸、省道250北侧向东向西发展,东至蔡集张油坊村,西至王集镇苗圩村与皂河镇接壤,总规划面积2000hm2,主要涉及蔡集、王官集2个乡镇。这样距市区车程不足10min,北有古黄河自然资源禀赋,东与牛角淹美丽乡村相衔接,西与皂河古镇景区相呼应。(2)在建的324省道将把古黄河和省道250连接起来,围绕2条省道、1条河流,规划建设,将已经建成的双庄镇古黄河农业园、古黄河农业风光带和即将建设的牛角淹乡村旅游区整合、提升。具体选址可聘请专家深入论证后确定。
4.4 谋划国家农业公园建设及运营模式 在江苏率先创建国家农业公园,积极争取省市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争取省市(农委)业务部门参与共建,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国家农业公园具体管理、建设与运营,搭建融资平台,采取多主体投资,根据不同功能分区采用不同投融资建设模式。如农耕文化展示范区、民风民俗体验区、公共服务平台等非生产性功能区采用PPP建设模式;如现代农业示范区、科技成果展示区可由农业和科技部门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推动建设;花卉苗木生产展示区、水产养殖垂钓示范区等生产性功能区可以鼓励当地农民或外地客商投资建设,并争取国家相关项目资金予以扶持。
国家农业公园可以采取“企业化管理、一票制运营,一个品牌销售”。1期启动建设面积200hm2,配套666.67hm2核心区基础设施配套,预留不少于333.33hm2发展空间。1期建设周期1年,主要启动主要非生产性功能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生产性功能区对外招商建设。1期建成并运营,积极申报国家农业公园评价体系认定。2期建设周期两年,实行滚动发展,减少一次投入的资金压力。
4.5 组建专门机构推进国家农业公园创建 国家农业公園创建山东省走在全国前列,江苏省苏南经济发达、工业基础雄厚、农业农村占比较小等客观原因不宜创建,苏北各市均有创建意向,但未有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多局限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创意农业发展。建议宿城区抢抓发展先机,迅速抽调业务能力强,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同志,筹建宿城国家农业公园创建的专门办事机构。并结合市情区情实际,学习他地建设国家农业公园成功做法,形成可行性方案,进入程序,确保当年启动创建,力争“十四五”期间建成江苏省首个国家农业公园,与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遥相呼应,使宿城国家农业公园成为全国示范样板,苏北农业农村快速崛起、综合改革的先导区。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