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丽江束河古镇景观空间形态探究

2022-02-05鲍晓燕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空间形态可持续发展景观

鲍晓燕

摘 要:束河古镇是丽江坝子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镇景观形态是束河人文历史延续的重要体现,也是文化旅游发展的根基所在。该文在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古镇历史沿革和总体景观特征,重点围绕束河古镇的自然景观、街巷、建筑、节点的空间形态进行了分析,得出束河古镇景观空间形态具有构建自然历史人文和谐共生的格局,赓续文化基因,展现有力民族精神的特点;并进一步剖析在旅游经济和现代文化的剧烈冲击下,古镇景观空间形态保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综合多种因素,提出束河古镇景观空间形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束河古镇;景观;空间形态;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01-0126-04

Study on Landscape Spatial Form of Shuhe Ancient Town in Lijiang, Yunnan

BAO Xiaoyan

(West Yunn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Dali 671006, China)

Abstract: Shuhe Ancient Town is one of the earliest settlements of Lijiang Bazi,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Lijiang Old Town. The landscape form of the ancient town is an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the continuation of Shuhe′s humanistic history, also the foun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After consulting literature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overall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of Shuhe Ancient Town, author of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patial form of natural landscape, streets, buildings and nodes in Shuhe Ancient Town,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landscape spatial form of Shuhe Ancient Tow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nature, history and humanities, inheriting cultural genes and showing strong national spirit; And furth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spatial form of ancient towns under the severe impact of tourism economy and modern culture; Finally, combining various factor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c suggestion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landscape spatial form of Shuhe Ancient Town.

Key words: Shuhe Ancient Town; Landscape; Spatial fo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景觀空间形态承载着特定历史时期的场所记忆,充分反映了当时的历史、人们的生活状况及文化发展程度,对于地域文化基因传承、衍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束河古镇隶属丽江市古城区,是对外开放和马帮活动形成的集镇典范,至今束河古镇内保留有水、路、桥、房构成的富有纳西民族特色的景观布局形态。本文以束河古镇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古镇景观形态特征和存在问题。

1 束河古镇概况

在《元一统志》中就有“束和”古地名的记载,到元、明时期,束河已是丽江的“大聚落”,在《徐霞客游记中》有“西瞻中海,柳岸波溹,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的记载,“十和”即束河,明代为木氏土司管理束河地区的行政机构。

束河古镇地处丽江市西北部,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比大研古镇还早200余年,是茶马古道上保存较为完好的重要集镇。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被誉为云南旅游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魅力名镇·中国人居环境名镇。古镇占地面积约为30hm2,其中龙泉村委会是其核心区域。

2 总体景观特征

束河古镇背靠山形延绵、植被丰茂的玉龙雪山南麓延伸余脉,坐东面西而建,与丽江的西北盛行风向形成了夹角,称为“丹凤含书之地”。古镇沿九鼎河、青龙河、疏河及纵横交错的街巷呈北窄南宽的近似梯形布局,以四方街为核心向四面放射状展开。古镇建筑始建于宋末元初,至今仍保留初建形态,整体地势呈东高西低,各村坐西朝东,依山就势而建,建筑与自然环境高度和谐,多以“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的风格形式为主,建筑就地取材,多为木料、砖石、土基。古镇名胜众多、景点丰富,形成了“夜市萤火、雪山倒映、断碑敲音、鱼水亲人、西山红叶、石莲夜读”的束河八景。

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下,保留有完整纳西族古村落、街道及民居建筑和独具特色的纳西族民间习俗,勤劳勇敢的纳西族在此创造了深厚的农耕文化、纳西文化、茶马文化等多元文化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古镇的独特、深厚的景观空间形态。

3 空间形态分析

3.1 自然景观空间形态 束河古镇西靠龙泉山、聚宝山、石莲山,北依九鼎河和疏河龙潭,九鼎河、青龙河、疏河从古镇穿流而过;在北部形成了“三山三水”的自然空间形态,其中,三山形成了天然生态屏障,对古镇产生了较好的生态辐射作用。在“三山三水”之间保留有部分耕地,沿河流呈带状分布。古镇内地势平坦,建筑群错落有致、紧密有序、层次丰富。水流顺应地形,沿街巷、广场、民居,呈现出以九鼎、疏河龙潭为主体的面状水系景观,沿村落、街巷形态流动的线状水系景观,以“三眼井”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点状水系景观,满足日常用水需求和丰富的水系景观同时,深刻体现了纳西文化中保护水源的文化内涵。街道两侧种植有柳树、竹、滇楸、木莲、女贞等;在居民庭院内多以月季、桂花及多种果树为主。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形态格局,展现了尊重崇尚自然,山、水、人和谐相处的盛景。

3.2 街巷空间 古镇交通四通八达,主次分明。主街和生活街巷布局较为灵活,街巷相互勾连,形成环路,呈互联型的形态格局(图1)。小巷呈短直线或折线分布,多为尽端式道路(图2)。不同尺寸的街巷空间,承担着不同的行为活动。束河古镇的主街(即主干道)尺度在5m左右,铺装采用五花石,旨在满足古镇的对外交通需求;生活街巷的尺寸在2.5m左右,沿路仅有少量绿化,小巷尺寸则在1.5m左右,多为水泥或土路。《街道美学》中,芦原义信对街道宽度和建筑外墙高度(D/H)的比例关系开展了比较研究,得出不同的比值能营造出不一样的街巷氛围,束河古镇的街巷兼顾交通和日常活动,街巷尺度亲切宜人,层次丰富。在空间比例上,束河古镇路边的建筑1~3层不等,总体而言,在主干道上0.5≤D/H≤1,使得空间有较为强烈的围合感;在生活街巷和小巷中,D/H≤0.5沿路建筑對视线产生了干扰,有强烈的紧迫感,但错落有致的屋檐、建筑的披檐、雕窗以及房前的花草种植,丰富了空间界面,给人一种宜人的视觉感受,使居民能够短暂驻足交流。

3.3 建筑空间 随着中原文化及多民族文化的流入,对居住用房、宗教建筑的建筑风格产生了巨大影响,极大地丰富了束河物质空间,并构建了精神文化空间。明代开始木氏土司极力推崇佛教,到明代中叶道教传到丽江,土司开始兴建寺庙。从明代开始陆续在束河修建的寺庙有龙泉寺、石莲寺、三圣宫等,其中,龙泉寺为汉传佛寺,建筑布局为四合院,门间为5间大楼,南北各3间平房,殿宇结构精致,纹饰雕刻精美。大觉宫为明代所建,内有明代壁画六幅,“大觉宫”三字由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所提,200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单位,2003年开始,也作为茶马古道博物馆,系统展示介绍了茶马古道路线及重大历史事件。

束河古镇老区的民居绝大部分是清代和近现代时期建成并保留下来的,古镇有保护民居14户,其中以束河龙泉仁里村(合作医疗站)为代表的重点保护民居有3户,一般保护民居11户。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充分展现了纳西族民居特点,主要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均以庭院为中心组织平面,每家院子都栽种花草,房前屋后的空地上或是种植花草或种菜栽树(图3)。建筑结构主要以砖木、土木结构为主,新建住房有砖混或钢混结构,但为保持古镇整体风貌,在外立面上增加了纳西族传统建筑元素。现在,传统民居功能多样化发展,沿街商业用房则形成了前店后宅或整套为店的建筑形态。古镇建筑除就地取材,与周围环境相呼应,建筑斗拱、长窗、斗拱和雀替上内容丰富、技艺精湛精细的木雕装饰纹样也是一大亮点,装饰纹样以植物及动物纹样为主,其中植物纹样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寄予的内涵一脉相承,动物纹样则充分体现了纳西族对于自然力量的崇拜。充分展现了浓厚的地方标签,形成了束河的建筑文化和景观特色。

3.4 节点空间 束河古镇的节点空间最普遍的为一般街巷交叉点节点,该类空间位于街巷的交叉处、转折处或公共建筑的入口处,交接点呈现出错位的“十”字、“T”状、“L”状等多种形态,使得空间富于变化。另一种为人流量较多的开阔场所,比如,九鼎龙潭、哈里谷、四方街、青龙桥、四方听音广场、古镇南门茶马迎宾广场、茶马古道博物馆等。其中,核心节点为古镇四方街,它是丽江坝子最古老的集市之一,是当时各民族间进行“茶马互市”的主要场所,束河八景中的“夜市萤火”中的“市”指的就是束河四方街,街面东西长50m,南北宽40m,景观尺度相对较大,连中和路和龙泉路等五条路通向四面,街上零星散置几个休息石凳和简单的纳西族互市雕像,周边商铺林立,是传统的商业中心如今作为古镇重要的历史性景观节点和集散节点。青龙桥在四方街以西的青龙河上,建于明万历年间木氏土司所建,桥长25m,宽4.5m,高4m,是丽江坝子最大的古石拱桥。是历史上通往大研古镇的主要的交通枢纽,作为历史标志物是重要历史性景观节点(图4)。四方听音广场、古镇南门茶马迎宾广场、飞花触水位于古镇南部,是在后期旅游开发后建设的,商业开放程度较高,成为旅游人群休闲娱乐的主要聚集区。

4 束河古镇景观格局特征

4.1 构建自然历史人文和谐共生的格局 从束河古镇背山面水的选址、古镇顺水布街及纳西族爱水护水的文化都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智慧,构建的极具民族风情和地域色彩的路、水、桥、房、村及山水有机结合古朴自然的景观格局,是纳西族先民根据民族传统和环境再创造的结果。

4.2 赓续文化基因,展现有力的民族精神 束河古镇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将东巴文化、纳西文化、茶马文化和中原文化、白族、藏族文化元素渗透并融合到街巷、窗户、牌坊、桥梁、民居及古镇整体景观体系构建中,形成了古镇的主体景观基因,其中饱含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艺术精髓,无不体现出纳西人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

5 存在问题

5.1 建筑风貌格局发生变化 在束河古镇新建的商业和居住建筑,在仿照传统民居建筑的同时,建筑风貌也发生了改变。比如,商业建筑为获得更好的采光,出现了大面积的玻璃开窗,上面的窗花木雕大多数都是工厂机械流水线上的制成品,与传统民居开窗少,纯手工木雕的特点有较大的出入,建筑的体量和层高比传统民居要大和高。又如,位于古镇非中心区域的新建民居,出现了框架结构的建筑,与古镇传统格局出现偏差。

5.2 古镇传统活力下降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束河古镇的支柱产业从农业开始转向旅游服务业,中心区域居住功能逐步向商业功能转变,为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大部分原主居民搬至周边,将房屋租借给外来人员经营,使得失去了原住民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生产生活空间场所丧失了原有功能,仅是发挥旅游观赏作用,致使古镇的原真性受到了冲击,不利于古镇的活化保护与发展。

5.3 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混杂 民居立面、空间改造及外部装饰出现了迎合现代人需求的倾向。比如,现下流行种植多肉植物,在古镇部分客栈、店铺外的花坛就出现了群植多肉植物,有的店铺也将多肉植物作为建筑外立面的植物装饰。传统与现代审美混杂,对街巷空间特征识别极为不利。

6 景观空间形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合理規划,促进古镇有序发展 严格执行原住民参与,政府联合规划单位制定的规划方案,合理控制古镇无序建设、减缓自由扩张的速度,按照古镇保护区划分的3类保护区开展分级分类保护,并对建筑高度、材料、色彩及基础设施等加以规范和控制,保护好古镇空间肌理和整体形态。齐聚政府、古镇管理所、鼎业集团三方力量,整合古镇自然和人文资源,构建立体式文旅产品体系,充分依托束河古镇文旅城项目,打造重体验,多元业态既满足本地生活配套,又能使外来游客畅享的沉浸式丽江文化旅游体验区。

6.2 创建全民参与旅游开发,着力推进活态传承 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旅游发展中强调保护,通过对原住民创业或经营的店铺给予政策倾斜、增加就业渠道、举办传统手工艺培训等方式增强原住民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开展广泛宣传,进一步加强原住居民对于古镇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进而自觉参与到古镇保护及旅游产业发展当中来,焕发出古镇生活气息,激发传统活力。

6.3 深挖文化内涵,提升束河文化韵味 除了依托相对完好的历史风貌及遗存外,还应充分挖掘束河古镇深层次的文化特点,在展现束河古镇是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建立区别于大研古镇和白沙古镇的束河独特性,着重突出茶马文化外,适当恢复“李氏铁匠”“杨氏酒粬”等传统老字号店铺,提升街巷风貌辨识度。比如,深入探究见证束河历史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匠传统手工艺,建立健全皮匠传统手工艺传承人机制,引导组织开展活态传承公益活动,打造束河皮匠人文历史品牌。

参考文献

[1]曹伟,高艳英.因驿而兴——丽江束河古镇驿站建筑的保护与开发[J].中外建筑,2014(01):10-17.

[2]田潇然,车震宇,李红波.丽江白沙古镇景观空间形态变化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101-108.

[3]木健先.丽江束河古镇村落文化变迁中的文化生态建设[J].中国民族博览,2018(03):64-65.

[4]王雯,魏开云.云南楚雄黑井古镇景观空间形态解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5):21877-21879.

[5]刘丽.生态学视野下的古镇旅游开发与文化传承发展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9.

[6]郭琦.侗族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探析——以三江侗族自治县高定村为例[J].中外建筑,2020(12):112-115.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空间形态可持续发展景观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日常行为下的湖湘村落问题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