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2022-02-05广州市南沙麒麟中学

师道(教研) 2022年1期
关键词:课本剧文本课文

文/广州市南沙麒麟中学 胡 哲

一、课本剧演评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提升语文素养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通过亲身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学生会更加主动且富有兴趣地学习、思考。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设计课本剧演评活动,能够鼓励学生在编写剧本、课堂表演及点评表演的过程中对文本内容进行积极的理解、重构与表达,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以及创新与审美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自主思考或小组讨论以及请教老师等方式研习文本,搜索信息进而改编剧本,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与提升。在还原故事以及演绎古人的言行生活的过程中,学生能更直接、深刻地感受到古人的思想与魅力,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与文化修养。在表演评点的过程中,学生结合自己对文本故事的理解发表点评,相互争鸣,还能提升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审美与表达能力。这样的活动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又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二、课本剧演评的课堂实践策略

(一)精选课文,精心筹备

叙事性文言文最适合课本剧的演评活动,如《鸿门宴》《段太尉逸事状》等。选择好合适的编演课文以后,教师可以预告学生在本课的学习中有需要全员参与的编演活动,引导学生先全面阅读梳理课文,避免个别学生萌生等待看戏的旁观者心理或者只关注自己演绎部分的“排外心理”。以《段太尉逸事状》为例,全文主要讲述: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以及节显治事堂,其后还有两个自然段补记,交代写作目的。在第一课时可让学生通读全文并借助注释初步理解文本内容,再结合小组讨论所得划分出课文的段落层次并进行大意概括,最后确定出需要演绎的三件逸事。

接着,教师还可以补充讲授一些编写剧本和剧本表演的基础知识以及制定表演评价标准与点评的要求,让学生在后面的活动中能有一定的方向可循。

(二)宣布规则,成立小组

以往课堂上或舞台上的课本剧表演大多都是“学而优则演”,参与活动的只有部分表现突出的学生,而且以展演为主,参演师生可能会为了表演效果而忙忙碌碌上下一心,其余同学则安安心心看戏鼓掌,或者表演者为了博取现场的热度或创新的效果而大肆改编剧情。然而,在文言文教学课堂中运用课本剧演评活动,其设置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因此布置任务时必须要考虑与强调:1.编演要从文本出发;2.活动要全员参与;3.通过活动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段太尉逸事状》为例,根据课文内容确定了需要展演的主要是三件逸事,在教学中可将班级学生分为7个小组,分别是:逸事一A、B对比组,逸事二A、B对比组、逸事三A、B对比组及1个点评小组。各逸事表演组组间形成竞争关系,组内要求分工明确,全员参与,并要上交分工表、剧本;点评小组要求制定并公布评分标准,在两个对比组表演每件逸事后需要作出打分与点评,要求有理有据方为有效点评。奖励方式:表演组以点评组及老师的评分为依据选出优胜小组,点评组以点评发言有效次数为依据选出最佳评委若干。

这样的设计,由于有了对比组与点评组的存在,表演方会自觉地让自己的表演更加细致精彩,观看者也不能仅仅是观赏而需要带上对比评鉴的任务,使得课堂上除了娱乐性与观赏性还更具思维性与审美性,使得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都得到一定的训练。

(三)主动研磨,不教而教

课堂上最可怕的是老师声嘶力竭而学生无动于衷,但是当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与任务驱动后,所呈现出来的就可能是另一番景象了。《段太尉逸事状》第二课时安排的是抽签分配任务及分组活动,在整一节课里,同学们任务明确,围绕任务分工、角色分配或者点评的要点等需要,积极在小组内一起分析讨论文本情节、人物关系,探讨表演的重点与细节,设计场地与制作道具。

在排演课本剧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主动梳理了文章的字词,对其内容理解与人物个性的挖掘也渐入佳境。

(四)课剧本演评,以演评促学

课堂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为了单纯地讲授知识,因而先探明学生的已知是精准施教的前提。

课本剧演评活动,其重点不在演与评,演评只是一种形式,以演和评促学才是关键。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演与评中自然而然地学习文本,诠释角色,于相互点评中激起思维的碰撞。这个过程会有精彩的闪光,也肯定会有纰漏,而教师则需要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与赞赏,更需及时抓住学生出现疏漏的地方加以引导、补充、解惑,那么学生的学习便可以有水到渠成之效果。

例如,在演绎《段太尉逸事状》事件一时,点评的同学敏锐地指出:A小组漏掉了“太尉笑且入”这个情节,而B小组演出了太尉报以甲者不屑一笑,更加优胜。此时,同学们与老师的纷纷给以掌声肯定,这样既赞许了点评者的细心,也提醒了同学们在研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细节。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同学们对太尉的“笑”进行分析,此时此刻的太尉应该是如何笑呢?不屑一笑?哈哈大笑?还是……经过讨论同学们发现了此时的笑不宜轻蔑,因为容易激起甲者的怒愤,这是相当不明智的。文本中太尉选择一人一卒一马至军中既是其勇也是其智的表现,因而,此笑应该是胸有成竹、淡定从容的,才能更显其智勇。可能学生的分析还不一定能尽意,但是经过这样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其对段太尉的智勇与舍生为民的精神也更添的几分敬意。

猜你喜欢

课本剧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背课文的小偷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探究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课本剧的魅力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