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
2022-02-05孙高杰
○孙高杰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强调其统领地位,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相应提出了“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的要求,为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各地基层党组织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受一些因素影响,部分基层党组织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发挥。笔者拟结合工作实践,探索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举措和成效
(一)强化学习教育,提升基层党员干部“四个意识”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是实现党的全面领导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要义。党的十九大以来,基层党组织普遍把学习教育工作作为加强政治建设的抓手,不断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确保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能够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紧抓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落实基本组织生活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基层党组织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以来,基层党组织按照要求,紧抓“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等组织生活制度的落实,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不断增强。
(三)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
党的基层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基层党组织加强政治建设的根本目的。近年来,各地以《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等党内法规制度为指导,从自身实际出发,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推进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制度规定,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的发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基层党员干部政治信仰不坚定
在一些地区,受人才外流等因素影响,部分基层党组织政治动员力不足,不能很好地承担起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等责任,导致部分党员政治信仰出现动摇。一些党员对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持怀疑态度,对“中国梦”感到迷茫,有的甚至丧失了立场,鼓吹西方式民主道路。还有部分基层党员干部虽然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正确认识,但并未转化为科学的坚定的理想信念。
(二)部分基层党员干部政治能力不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但由于理论修养不够,锻炼学习平台和机会缺乏等原因,部分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洞察力还不够。目前仍有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对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目标任务缺少深入理解,存在忽视政治、淡化政治、不讲政治的问题,对党的政治建设不入脑不走心,极少数人甚至还存在“把经济民生搞好了,政治建设自然就好了”的错误思想。
(三)部分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态不良
部分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度不够,形式化严重。如“三会一课”过程简单,缺乏必要的政治性、斗争性;“主题党日”活动流于形式,缺少实质内容。基层党员政治教育制度落实不到位。基层党组织党内生活质量不高,直接影响了基层政治生态状况,导致部分基层党组织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严格,在选人和用人导向上出现偏差,出现拉帮结派等不和谐现象。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严格政治标准,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
其一,抓住基层党组织“一把手”这个关键。要坚持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注重突出政治标准,拓宽选任视野,选准各级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确保选出来的“带头人”政治信仰坚定,政治能力过硬,能够成为基层广大党员的“主心骨”。
其二,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政治素质。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要加强自身政治能力的提升,注重“三个把握”。一要注重把握方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二要注重把握大势。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各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要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将党员群众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三要注重把握大局。各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方针政策,制定基层的发展规划。
(二)完善党员学习教育制度,把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方向
其一,加大学习教育力度。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加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要把政治理论教育作为首要任务,提升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和政治觉悟,筑牢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同时,基层党组织还要结合上级党组织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党章党规、党的宗旨、革命传统等教育,使党员学习内容更加系统化、实用化。
其二,创新教育方式方法。要秉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加强对党员干部成长规律、思想、心理等方面的研究,总结不同领域、不同年龄段党员干部的思想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以此为依据设置教学内容,分层分类地开展差异化培训,帮助他们解决理论困惑,澄清模糊认识,进而“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三)着力提高组织力和领导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
其一,提升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发挥党性锻炼平台作用。要进一步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求,规范基层党组织的党内政治生活,提高“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组织生活制度的实施质量。要创新组织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提高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积极性和获得感。
其二,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发挥刚性约束作用。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典型案例解析、知识竞赛等宣传教育方式,向广大党员阐明政治纪律的具体要求,引导他们树立纪律规矩意识。另一方面,对于违反政治纪律的言行,要加大查处力度,使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其三,抓好“关键少数”教育,发挥“领头雁”作用。要切实加强对基层党组织书记或专职副书记的教育,使他们能够准确把握党的政治建设要求,敬畏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升他们抓政治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优化监督考核机制,压实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工作责任
其一,压实主体责任。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切实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要求,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真正肩负起第一责任人的重担,切实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认真部署、统筹安排好年度党建工作,并做好监督检查和指导批评。班子其他成员也要履行好党建责任,积极配合党组织负责人开展好党建各项工作,发挥好各自作用。
其二,完善监督机制。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切实把基层党组织推进政治建设工作情况作为巡视巡察和督查检查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监督方式,打造“互联网+监督”的模式,畅通信息反馈渠道,为党员群众发挥监督作用提供便利。
其三,加强考核管理。在考核指标设计上,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要求,结合基层党组织党员政治素养、内部政治生态、群众态度等多个方面进行科学系统设计,使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考核不仅有质的定性,还有量的评价。在考核方式上,除听取口头汇报、检查台账外,还要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生态状况和党员干部政治修养情况。在考核结果应用上,对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成效突出的基层党组织和个人,要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双重奖励;对政治能力过硬、政治修养较高的党员领导干部,要重点培养,优先提拔;对触底线、越红线的党组织和个人,要坚决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