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年轻职工的“大熔炉”
2022-02-05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公交集团电车分公司刘美莲
□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公交集团电车分公司 刘美莲
发挥劳动模范的先锋引领作用,为职工指明工作努力方向,是北京公交企业的光荣传统。北京电车分公司工会自2017 年成立“美莲创新工作室”以来,致力于通过“一带二”“二带四”的乘数效应,将公交精神传递到分公司每个职工中心。截至目前,工作室成员由最初的7个人已增加到现在的36 人,创新示范作用也从一个车队,传递到整个电车分公司,甚至传到了其他分公司之中。
七年来,工作室围绕创新使命和行业特点,在服务创新、人才培养、技术革新方面,多点开花、成绩斐然。工作室立足于促进和提升无人售票公交车创新服务水平,依托“三心三勤三主动工作法”等工作法,还提出“无人驾驶有人服务”等用于运营服务的新做法,成为无人售票公交车的示范标准。工作室还将引领新成员积极投身技术、管理、服务、竞赛以及公益活动为己任,全方位提升成员个人修养和工作技能。2018 年,4 名工作室成员在电车驾驶员技能竞赛中取得前十名的好成绩,进而提升了工作室的品牌形象。
另外,创新工作室加强技术革新,以企业提质增效为目标,成员们利用业余时间收集车辆运营中的问题,推进技术革新,在公交集团第二、三届创新创意大赛上,他们研发的“底盘自动侧倾”“智能培训机”“共享座椅”项目,获得了十佳好项目奖,推进了企业提质增效,保障了车辆安全平稳运行。
为了让新时代公交人得到全面发展,促进提升公交软实力,工作室注重塑造团队成员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工作室挖掘、塑造出了一批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年轻驾驶员,他们通过参加公益活动、义务劳动和文艺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企业荣誉感,激发正能量和潜能发挥。其中,创新工作室成员高国然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群英会节目,向全国电视观众展现了首都公交人风采,情景剧《提高警惕保安全》 获得集团法制文艺大赛第三名,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小小的一间工作室,它深植一线,在鼓励年轻人不断创新的同时,也让身边的人获得了正能量,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为职工铺设出一条成才之路。
劳模创新工作室既是经验交流的“智慧屋”、企业技术创新的研发室和实验室,又是锻造技工的一座“大熔炉”。作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升级版”,劳模联盟应将重点放在如何将各个创新工作室的业务专长、技术优势、资源特色都得以充分发挥,“跨界”创新工作室联盟的打造,将成为完善职工创新生态系统的新探索。
微评3
康劲:未来的劳模工匠创新联盟应该更开放、更多元,不仅可以打破企业、行业、地域上的分隔,也可以突破专业领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单位间的隔膜,告别科技研发项目“唯身份、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陈旧思维,搭建起劳模、工匠、技能人才、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创新资源充分交流、互助合作、智慧众筹、成果共享的新空间。
微评4
刘倩:对于企业,劳模联盟是个汇聚各路人才、以技术驱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平台。以“自愿、共建、共享”理念创建的“跨界”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可以较好地解决单个创新工作室面对的信息不畅、人才难寻、资源不足、品牌影响力不强等的困境。“跨界”联盟恰好成为了人才的桥梁,将多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合为一股力”,让他们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