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入党誓词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2022-02-05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研究生部副教授
文 熊 敏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研究生部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伴随中国共产党一百年风云激荡的历史进程,一批又一批先进分子加入这个伟大的政党,为党确立的崇高理想而奋斗,把伟大建党精神贯彻于奋斗的始终。
中国共产党在发展新成员入党时,必有一道程序,那就是进行入党宣誓。到今天,入党誓词的规范统一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梳理入党誓词的历史变迁,探析入党誓词所承载的中国共产党的品格与价值追求,可以深切感受到,入党誓词在历史长河中的“变”与“不变”,其体现和沉淀的就是伟大建党精神。
入党誓词变迁概述
说到入党宣誓,要追溯到共产主义者同盟。这是在马克思、恩格斯指导下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成的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众所周知的《共产党宣言》即是由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该同盟对外公布的纲领。在改组过程中,同盟通过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章程规定了接纳盟员要进行入盟宣誓的要求。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接受新党员时要举行入党宣誓,其源头在于此。就誓词来看,其根源毫无疑问也是来自马克思主义,但是经历了一个从不统一到逐步统一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创立至大革命时期。1921年,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新党员必须经一人介绍,并经当地党组织审查,多数党员同意,再经该地区执行委员会批准,方可接受其入党。”次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第一部党章,其中虽对入党资格和程序继续作了明确而严格的规定,却未提及入党宣誓。到了1925年8月颁布《中央通告第五十三号——介绍新党员之变通办法,各团体中党团的组织与任务》时,才提出新成员入党必须经过入党仪式的要求,但关于入党誓词的规定阙如,入党誓词也大多出自基层党组织或党员自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9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其时在连队中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大力发展工农出身的战士党员,并通过入党仪式来加强对新党员的党性教育,成了秋收起义转败为胜的关键一招。1927年10月15日,毛泽东在湖南酃县(今炎陵县)水口镇叶家祠带领6名新党员宣读了他亲自撰写的入党誓词:“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在一些老共产党员的回忆录中,类似这一版本的入党誓词反复出现过,核心内容基本一致。不过,这一时期党章和党中央的正式文件中,都没有对入党宣誓作过明确要求。
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经过长征严酷考验、胜利抵达延安的中国共产党,生存环境及战略任务发生了变化。随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全民抗战形势向好,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作用日渐深入人心。至1938年底,全国党员数量从4万多迅速增加到50多万。但新党员来源不同、成分复杂,对他们怎样加强教育管理,又是各级党组织面临的一项新课题。在1939年1月25日题为《发展党员问题》的讲话提纲中,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即提出:“新党员入党一定要有上级批准,经过候补期,举行入党转正仪式,宣读誓词。”根据陈云拟定的入党誓词,中组部改定为,我宣誓:一、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三、遵守党的纪律。四、不怕困难,永远为党工作。五、要作群众的模范。六、保守党的秘密。七、对党有信心。八、百折不挠,永不叛党。此后入党宣誓逐渐成为陕甘宁边区各农村支部的普遍做法,这一版本的入党誓词已经可以称为标准誓词。但是,当时仍有其他版本的入党誓词并行。
解放战争至新中国成立时期。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为完备的党章。党章首次有了总纲,并在条文中规定了入党的条件,但仍缺誓词的“顶层设计”。随着革命的迅猛发展,党的建设也日益加强,虽然一些地方党组织开始向党中央请示入党宣誓仪式及誓词的有关问题,得到的答复却也一直不太肯定。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各地一开始主要还是结合实际拟定入党誓词。同时,“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承认党纲党章,执行党的决议,遵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随时准备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全人类彻底解放奋斗终身”的誓词内容已被党内广泛传播使用。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充分吸取执政30年的经验教训,把入党宣誓纳入党章中。1982年9月6日,党的十二大通过了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首次正式载入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新党章第一章第六条明确规定:“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将入党誓词载入党章,并要求预备党员面向党旗宣誓,这在中国共产党60多年的党史上还是第一次。自此,统一规范的入党誓词在以后中国共产党历次党代会通过的党章中被沿用和强调。
入党誓词的“变”与“不变”分析
纵观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历程,其入党誓词的内容从不统一走向统一,体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入党誓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代及其中心任务的要求在入党誓词上的侧重与强调,“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核心追求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
(一)入党誓词“变”的时代特征
总的来看,大革命、土地革命时期的入党誓词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强调“阶级斗争”;二是强调“牺牲个人”;三是突出“永不叛党”。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入党誓词的侧重点有所变化:第一,强调“作群众的模范”而非强调“阶级斗争”;第二,特别要求“对党有信心”;第三,突出信仰要求。到了全国革命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已经发展成为拥有百万以上党员,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巩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时誓词中将“对党有信心”换作了“坚决执行党的决议”,同时在誓词中出现了“服从党的决议”“执行命令”等词条。新中国成立后,迎来了相对和平的环境条件,入党誓词将原有的“不怕牺牲”变成“积极工作”,并用“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来拓展先锋队的内涵,同时,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等体现信仰的语句较之革命战争时期更多放在前面被调整到了最后。党的十二大将入党誓词正式载入党章,这一版本的入党誓词全面、科学、系统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工作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下对党员的基本要求:第一,强调刚性的纪律要求;第二,强调工作重心转变对党员精神状态的要求;第三,恢复了“永不叛党”的条文,突出强调党员的忠诚品格。
(二)入党誓词“不变”的精神内核
无论是前期不同版本的入党誓词,还是后期统一标准的入党誓词,表述有些差异,侧重点强调有些调整,但都内含着伟大建党精神。换言之,都体现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崇高精神品格。
矢志不渝的政治理想。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以共产主义为终极信仰。在各版本入党誓词差异可略的表述方式背后,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各个历史时期一直赓续传承的共产主义信仰。赓续传承才能开花结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长征时所讲:“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立党的初心和使命。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通观各版本入党誓词,无一不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践行初心使命和立党宗旨的高度概括,无一不是党的立党宗旨和使命的集中体现。
矢志不渝的斗争精神。中国共产党是在斗争中产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先进政党。“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凭的就是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强大精神。入党誓词无论是萌芽时期的“服从纪律,牺牲个人”,还是全民族抗战时期的“不怕困难,永远为党工作”;也不论是土地革命时期的“革命到底”,还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积极工作,精通业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屈不挠”,都是中国共产党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精神写照。
矢志不渝的忠诚品格。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对其成员政治品质的要求,从建党初期就写在了党旗上。不同时期的入党誓词,都要求党员必须具有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入党宣誓本身就是对忠诚的承诺。今天,对忠诚的强调更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党章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对党忠诚,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
百年来,入党誓词之“变”,体现的是时空在变,党的阶段性任务在变。入党誓词之“不变”,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初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念和为民族复兴的担当。入党誓词的“变”与“不变”,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懈的精神追求和政治品格。我们必须把入党誓词落实到行动上、融入血液中,让伟大建党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仍然任重道远,永远在路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入党誓词字数不多,记住并不难,难的是终身坚守。每个党员要牢记入党誓词,经常加以对照,坚定不移,终生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