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对山区乡村产业发展途径探讨

2022-02-05赵志尚唐君扬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山区基础设施融合

赵志尚,唐君扬

(贵州大学 经济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0 引言

2018 年9 月22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指出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一个解决新时期我国主要社会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同时,《规划》指出,重点是振兴乡村、振兴产业。要实现农村产业的繁荣,就要着力打造特色产业,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深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发展融合新业态,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2];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3],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而不懈奋斗[4]。

山村地形复杂,景观类型多样,功能多样[5]。当前,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研究山区乡村产业发展落后的原因,探讨产业升级的战略和路径,对于促进山区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1 山区乡村产业振兴面临的困境

1.1 自然环境方面

山区乡村多为尚未完全开发的原生态乡村,这里极大地保留了原生态的自然风光与生态环境。然而,山地村落的气候地理条件复杂,易受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农村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人口稀少的村庄特征十分明显;此外,它远离城市,难以接受城市经济的辐射和驱动作用。

1.2 资本积累方面

有研究表明,农村社会资本的缺乏是制约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6]。山区乡村的资本回报率相对较低,农村资本配置困难,资本积累速度相对较慢,因此,山区往往是资金流出的地区。年轻劳动力和优质人才流失是山区乡村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乡村振兴所需解决的重要难题,农村整体具有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和年轻劳动力流失的特征[7]。此外,山区的教育和医疗水平低,工资低,无法吸引高层次人才,从而加速了山区的衰败。

1.3 基础设施方面

陈银娥等人[8]的研究发现,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民收入有整体的促进作用;李谷成等[9]也发现,道路设施能够显著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相对不足,乡村基础设施投资占全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比重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乡村基础设施投资所占比重过低不仅导致投入总量相对不足,而且还使得城乡基础设施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从而使得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也越来越大[10]。对于山村而言,由于居民点的地理间距分散,山区道路地形复杂,现有道路的疏散和运输不便,基础设施的缺乏对山区农村产业发展的制约作用更加明显。

1.4 产业发展方面

山区乡村落后的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主要短板之一。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发展不完整;此外乡村各产业间没有形成有效融合,缺少协同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农村科技创新,农村产业的技术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科技创新能力仍然不足,工业现代化程度仍然较低。在农业中,大量农业生产资源的经营权分散在农民手中,仍然由农户进行小规模经营,导致这些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低,农业产业布局混乱。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加工水平落后,规模相对较小,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不足;并且乡村企业品牌意识淡薄,产品缺乏地方特色,过度消费“特产”名号,品牌发展乏力[11]。工业方面,山区乡村工业集中于上游产业和初加工产业,这决定了其依靠资源消耗的发展方式,而这类资源加工型企业往往表现出高污染的特征,容易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旅游服务业方面,近年来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地方特色不明显等问题。许多村庄采用复制的方法,复制其他地方的成功模式,即使在形式上有一些变化,但实质是相同的[12]。

1.5 文化制度方面

山区乡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年轻劳动力流失等现象使得村民的集体参与意识减弱,社会交往活动减少,人际关系逐渐生疏,乡风文明建设难以得到快速推进,从而导致村民综合素质难以提升,阻碍乡村产业经济发展。山区乡村基层组织服务质量低下,缺乏良好的营商环境;并且山区乡村生产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不高,数量众多且规模较小的生产经营单位又对乡村政府的施政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3]。

2 山区乡村产业振兴途径探讨

2.1 完善软硬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具有良好的正向外部效应,既能直接促进经济增长,又能通过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间接促进经济增长。农业生产的各方面都离不开交通运输,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生产要素的流动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此外,通达的交通网络可以使新技术得到更快普及,使农业生产者能更快更多地运用新技术,从而获得科技进步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地方政府应该继续加大对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地方政府还应重视乡村交通网络的科学规划及维护,确保乡村交通网络高效协调运转。为支持产业振兴,地方政府应给予乡村电网升级改造、乡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还应进一步加强乡村互联网和移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便捷的网络通信服务,建立垃圾、污水处理体系,推进乡村道路环境综合整治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从而满足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民生活的需要。此外,为了满足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加强现代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完善配送和冷链物流体系。

软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产业兴旺的润滑剂,山区乡村软基础设施的滞后使得硬基础设施投资效果难以显现。在乡村文化方面,地方政府要合理配置地方文化资源,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合理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文化基础设施投资。在乡村教育方面,地方政府要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狠抓义务教育,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将思想品德、法治教育等作为乡村教育的重要内容,全方位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其次,鼓励乡村农户参加技能培训和成人教育。地方政府要制定科学的培训规划,调动相关科研院所的力量,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线上线下授课,帮助农户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在制度政策方面,地方政府要努力创造优质的营商环境,提高基层组织服务质量和审批效率,制定合理的优惠政策吸引资本、人才等优质生产要素流向乡村产业,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普惠金融覆盖面。第二,深化农村改革,实施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民承包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加快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同时,地方政府应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户自主创业和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制度保障。

2.2 推进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

科技创新是山区农村产业现代化的第一动力,是山区农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刘玉春等[14]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农业的科技进步和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首先要加强乡村产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应用。要坚持自主创新、引进创新和集成创新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农业产业核心技术研发,促进新型农产品加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构建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基础的乡村产业模式,实现乡村产业智能化、高效化和生态化发展。

技术推广应用是乡村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具体生产力的关键。加快技术推广应用,要利用多种宣传渠道,一方面在线上利用互联网进行技术推广教学,另一方面在线下邀请技术人员入村入户指导。针对制约乡村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政府应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与政策支持,要鼓励引导先进乡村企业运用先进生产技术,要对农户采用新技术、购买新设备给予减免、补贴和倾斜性信贷扶持政策,要从工资待遇、住房、养老医疗等多方面给予乡村产业科技人员补贴,要建立以国家农技机构为主导的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建立生产与科研相结合的人才培育新机制,进一步制定并完善维持乡村产业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应用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当某一产业中出现了科技创新,就会向其他相关产业进行渗透和扩散,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溢出效应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技术动力。

山区农村产业的振兴离不开农村金融体系的支持。优化农村金融环境,引入多元化的金融供给主体,拓宽金融服务渠道,增加农村产业发展所需的金融供给。首先要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对涉农金融机构保持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给予减免税费等支持政策。其次要逐步放开乡村金融机构准入门槛,尤其要扶持更多能够直接为农民提供全面信贷服务的中小型金融机构。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资源,推进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提供全方位的线上金融服务,建立乡村资金回流机制减少资金外流,引导商业银行释放更多资金支持山区乡村产业发展,充分发挥金融资本对农户收入增长的积极作用。

构建乡村科技创新体系,完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拓宽技术推广应用和金融服务渠道,通过将科技与金融有机结合共同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发展。

3 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振兴农村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只有以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为重点,构建农村产业体系,农村产业才能蓬勃发展。马晓河[15]认为农村第一、二、三产业的集成开发指的是跨境资本密集的分配,技术和资源要素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和制度创新,以农业为主,以有机整合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销售、餐饮、休闲等服务行业为辅,从而使农村一二三产业紧密相连、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产业范围的扩大、农民收入的增加。

3.1 产业内的融合

杨振之[16]提出,将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从建设基本价值链(耕地、播种、施肥、收获、加工、销售)和辅助价值链(农业供应、技术支持、人力资源管理等)转向培育可拓展的价值链,即开始重视基础价值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加厚所形成的增值链的培育。一是纵向延伸产业链。充分利用山村自然资源,通过向前延伸、向后延伸或增加中间环节,延伸产业链。例如,多功能农业的发展从单纯的农产品生产,延伸到研发、生产、加工、物流、销售、休闲旅游等全产业链模式。二是横向拓展产业链。大力推动新兴技术应用,使产业链各环节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转化。通过提高产业链的整体质量,赋予原行业新的附加功能,这将吸引更多的元素流入该行业,形成集聚效应,并进一步促进新的产业形式和消费格式,增加工业发展空间和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例如,利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将现代生物技术与农业生产技术相结合,培育现代农村农业新模式。

3.2 产业间的融合

农村一二三产业一体化的直接路径是促进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农业是科学技术与管理技术相结合的产业,它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和附加值,使农业比其他产业更容易找到共同的工业基础。因此,在促进农村产业一体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以农业为基础,促进农业向二、三产业的延伸和融合。首先,我们应该加快现代农业科技的渗透和应用,如生态农业技术、农业工程技术和农业物联网技术,为整个农业产业链完整的集成和开发农业产业内技术条件为一体的农村第二、三产业奠定基础。

旅游业是农村产业整合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传统旅游与农业的融合满足了游客的体验需求,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技术的融合形成了智慧旅游,有效提升了旅游质量。如将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开发成农业观光型或农业体验型旅游产品,绿色农产品则可成为普通旅游纪念品或体验型旅游的个人收获,让人们在旅游观光中直接参与农业活动,在乡村旅游中直接体验乡村生活,从而丰富乡村旅游类型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还应充分挖掘农业的深层次内涵,发挥农业的生态修复功能,依靠山区乡村的优美生态和特色文化资源优势,把生态文化旅游与观光农业和品牌农业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一产带三产,三产促一产,一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推动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与发展,并不是简单的、毫无特色的乡村旅游和农家娱乐,必须集成到农村文化内涵,发展特色文化项目,充分利用独特的文化资源,如服装、建筑和工艺积累了在农村的历史,创建一个农村文化旅游品牌,并形成一个新的乡村旅游模式,实现深度集成、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特色文化与旅游业融和形成新的旅游发展模式,不仅最大限度保护和传承了乡村特色历史文化,还有效地促进了乡村特色历史文化的广泛传播,从而实现了文化传承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双赢。

流通产业是连接生产、加工、消费的关键环节和纽带,是农业及其相关产业价值链的重要连接环节。大力推进以流通产业为核心的农业及其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农民参与共享机制,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17]。应树立“互联网+”思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物流配送体系,综合利用B2C、B2B、C2C 等多种模式发展乡村流通业。

3.3 城乡产业协同发展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不仅强调各产业内外的融合发展,而且倡导以城市经济带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即构建城市乡村产业协同发展的模式。遵循比较优势,有效疏解大城市的冗余功能,重新发挥中心城市的资源配置作用,推动过剩生产要素向周围乡村流动,进而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为中心城市提供更加优质的农牧产品、工业产品以及旅游文化产品,从而促进城市乡村协同发展。

农村产业整合与发展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政府主导,促进产业的整合,应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有机地分配农村各种资源,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防止资源浪费造成的盲目促进产业融合,并基于农村人类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建立长效机制。大力推进产业融合的宣传推广,以政策倾斜、技术支持、财政补贴等形式鼓励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挖掘不同产业融合的特点和亮点,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品牌。政府应该鼓励各类运营商促进产业融合。首先,我们应该改变局势,政府是发展主体和创新主体,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来促进产业整合和创新发展、开拓多元化市场运营商,努力创建一个新形势下村企业可以互动和共同发展的局面。二是大力发展社会服务组织,鼓励建立产业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和合作平台。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关各方必须坚持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18]。农村产业集成的过程中,政府必须实现促进农村产业一体化的目标,通过持续的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农业规模和产业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山区基础设施融合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融合》
《山区修梯田》
山区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